㈠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预测价值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具有预测意义的自身抗体包括: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与严重的肝组织损伤、长期维持治疗需求及撤药后再度恶化等相关。 抗肌动蛋白抗体:AIH儿童患者中,该抗体阳性与药物治疗依赖性、肝衰竭高风险相关;成人患者中,与发病年龄早、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差相关。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提示AIH患者可能存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肝炎及进展性肝硬化。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与肝细胞坏死及界面性肝炎相关,可反映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有用于判断撤药时机的潜力。 抗染色质抗体:提示AIH炎症活动、病情较重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预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期及侵蚀性关节疾病,AIH患者中该抗体阳性与肝硬化、肝衰竭高风险相关。 抗肝肾微粒体Ⅲ型抗体:与病毒性肝炎及致病机制相关,但在AIH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具有预测意义的自身抗体包括: 抗Sp100抗体:对AMA阴性的PBC诊断意义大,与PBC肝组织病变快速进展相关。 抗gp210抗体:与PBC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紧密相关,阳性提示易进展为肝衰竭或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 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的PBC患者更易进展为肝衰竭,拥有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更严重的胆管损伤及更高的门脉高压发生率。
局限性: 自身抗体并不一定是致病原因,且在许多病例中不具备疾病特异性。 血清标志物的阴性预测值较低。 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且标志物检测为阳性的最低浓度还未确定。
综上所述,虽然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临床应用时需谨慎,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