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肿瘤二项能查出什么病
肿瘤二项的检查对身体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就是检查一下身体会不会出现肿瘤,或者是有没有早期的肿瘤,肿瘤二项一般是指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肿瘤二项的检测结果能够向人们反应出身体内是否有多种肿瘤的存在。根据你刚才的描述建议你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你真的患有肿瘤,一定要确诊是性肿瘤还是恶性争流,并针对你的病情坐一个详细的质量方案,避免耽误病情。
『贰』 癌症体检,应该做什么体检项目
癌症体检时,患者应该做好积极的心态准备,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体格检查,不同的癌症,具体的需要的方法和检测的部位都有所不同,患者如果真的怀疑自己患上了癌症,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医生单位进行检查,这样往往能够发现疾病中非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
血清学检查可以用生化方法测定体内有肿瘤标志物产生的分布在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标志性,特异性非常差,很难被识别。但是血清判断作为一种辅助判断的手段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酶学检查可以通过肝细胞所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当在一个物质升高时,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肝癌,可以用糖蛋白检查肺癌,胰岛素检查胰岛癌,最后还可以通过影像光学手段进行检查,包括CT啊,还有X光啊,等等之类的各类物理光学手段都可以有效的检查出癌症。超声,正电子,内镜,也是检查相关癌症的不错的手段。
『叁』 癌症筛查体检是做哪些项目
1、三大常规:血、大便和小便常规检查可以现癌症的蛛丝马迹,特别是血常规出现异常,很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表现。
2、肝肾功能:可查出肝肾的功能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
3、肿瘤标志物: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CA125等,有间接提示作用,但不具特异性。
4、胸片:反映肺部情况,拍片时最好正位侧位都拍,长期吸烟者必查。
5、B超:腹部B超可查出腹部各脏器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盆腔B超可了解卵巢、附件等情况。
6、内窥镜镜:长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必查。
7、肛门指诊:普查直肠癌的最简单方式,长期便血或大便习惯异常。
『肆』 癌症检查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血液检查,这种检查非常方便,只要去检验科或者找病房护士抽几管血,就可以等待结果出来,这是因为如果身体上长癌,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可以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因为癌症组织也需要血管供给它营养物质)等,所以这些物质都叫做“肿瘤标志物”,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
相关肿瘤
AFP(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CEA (癌胚抗原)
常见的癌症
CA125(癌抗原125)
卵巢癌
CA199(糖基抗原)
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
CA153
乳腺癌
CA724
胃癌
CA50
胰腺、结直肠癌
NSE
小细胞癌
PSA
前列腺癌
SCCA
宫颈鳞癌
CA242
胰腺癌、胃癌
CYFRA21-1
肺鳞癌、宫颈癌、食管癌
影像检查,最常见的是X光照相,它成本低廉然,但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CT是更常用的检查手段,此外还有PET/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癌症筛查来说,CT、X片以及超声最为常见,磁共振成像有自身的优势,如在脑部检查时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诊断。对于乳腺检查,还有专门的钼靶检查成像。
内镜检查,如检查肠胃的肠镜、胃镜,诊断鼻咽癌的鼻咽镜等,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人体内丰富的信息:形态、色泽、纹理。如果能发现病变,还可以同时采集某些组织,为进一步做病理活检提供帮助,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其他检查,其他零零散散的检查方法可以归入此类,比如宫颈癌的细胞涂片检查,直肠癌检查的肛门指检,新型的技术还有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特定基因片段的突变情况。
上面只是说了早期发现癌症的手段,并非“方法”,因为CT和血检只是检查的工具,不是早期发现的策略。正如问题“在拳击场上如何击倒对手?”回答显然不是“用拳头”,而是“如何使用钩拳,摆拳等拳法配合技巧抓住时机以取得胜利”,同样的,人们最想要明白的是,什么情况下“我去抽血化验?”,什么情况下“我去放射科拍一张CT片?”否则,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人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去做检查呢?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看起来都不太划算。
还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一是癌症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集合。因为不同人体器官产生的癌症性质不同,对于同一种病不同人产生的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早期癌症的检测方法应随部位的不同、病人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试图用一种手段一劳永逸地发现所有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难的,至少目前看来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二是以上的手段均无法100%确定“得癌”或者“不得癌”,因为医学上有所谓“假阳性”和“假阴性”之说,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癌症的病人,被诊断成癌症了,或者反过来,本来出现了病变却没查出来,这些源于检查手段的局限性。
正是一些检查手段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所以对于一些癌症检测方法带来的整体收益是否有利于病人,还存在一些争议。假阳性是一种“过度诊断”,被误诊为癌症的病人会带来疾病的重压,亲朋好友也会焦虑恐慌,进一步会导致更多的检查,乃至侵袭性的治疗,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蜘蛛耗尽体力来织出完美的网来捕获空中的苍蝇,如果网的密度增加,虽然捕获苍蝇的可能也会增加,但同样,捕获到空中的垃圾和碎屑的概率也会增加(假阳性),如果把网织得稀松一些,那么会出现一些漏网的苍蝇(假阴性)。
同时,就上面提及的检查手段来说,血液检查的准确性其实不高,因为很多癌症分子可以释放的,我们体内正常的细胞也能释放,所以就算是“肿瘤标志物”也有很高的错误率;对影像检查来说,从CT影像上早期辨别癌症也是相当困难的工作,所以很多肿瘤临床部门往往是多个医生各自提出意见,共同下最后的诊断。国外曾经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乳腺癌早期钼靶检查,并没有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延长,反而大大了“致乳腺癌”的可能性,大量放射性检查(如CT,PETCT)也对患病儿童的健康很不利,在患病儿童的癌症预后方面,复查频率和剂量有严格的限制。
这样说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算早期发现癌症的方法呢?它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特性:
1.时效性。能把控时机,我们刚好能在癌前病变或者局部病灶时就能发现,不会在检查时让我们扑个空,不会让我们发现已经很大或者转移,就是提高医疗实践中的“投入产出比”。一些早期的“体征”,如“长时间”的咳嗽和便血等,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多加注意;女性朋友也可以对乳腺进行自检,可以发现早期的包块等;
2. 准确性。太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是无法接受的,这种方法应有令人满意的准确度,否则会得不偿失;
3. 经济性。时间短,成本低,最好能让我们自己在家里测,国外很多城市已经实现家庭医疗的远程数据分析,以减少交通支出,采集对象可以使用血液,这样采集快速方便,一般影像设备都复杂精密,决定了其检查费用很难降低。希望伴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化,相关检测费用会降低。
根据以上的特性,我们可以归纳“早发现”的一些建议:
1. 正是因为血液检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动态监测,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最好将自己之前的检查资料留存,建立自己的健康数据库,这样通过“健康曲线”的走势,我们会发现一些端倪;
2. 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做基因检测,了解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的癌症倾向,医学上这叫做“易感基因”。有必要了解自己家里的家族病史,如结直肠癌,现在已经有孕前基因检测,据观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结肠息肉导致的结肠癌,那么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家族中姐妹患有乳腺癌,那么其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加倍;视网膜母细胞瘤大约有90%发生在3岁之前,有家族遗传性,与遗传缺陷有关系;
3. 建立符合经济和时间要求的癌症筛查策略,对此请看下面的表格:
1次/年
<30岁
>30岁
>40岁
>50岁
男 性
直肠指检
痰液细胞学检查(肺癌)
胸部低剂量CT
乙状结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
前列腺癌筛查(PSA,超声)
女 性
宫颈刮片检查
盆腔检查
B超乳腺检查
直肠指检
钼靶检查结合超声
乙状结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
当然科研人员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手段,最新出现的一些技术给我们带来新的曙光,如清华大学去年发现的新的肿瘤标志物Hsp90α(热休克蛋白),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会带来帮助(注意,媒体据此解读成“一滴血”检测癌症是很不准确的)。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设计了一个检测早期癌症的原型机,通过特质的生物制剂与人体血液中一种特别的核苷酸序列反应,可以检测一些早期的癌症;美国Google公司著名的前沿创新实验室(GoogleX,曾设计出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Class等产品)今年开始了一个新项目,利用纳米粒子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让它无时不刻检测我们的血液,也许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以只是戴着一个监测腕带,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癌症,提醒我们及时就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说早期发现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疗疗效,其实癌症预防是更加睿智的抗癌方法,举例来说,烟草是避免癌症最大可以避免的因素,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无烟草运动”,因为烟草不仅仅与肺癌,还与食管癌、喉癌、口腔癌等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烟草使用每年导致22%的癌症死亡,2004年,全球740癌症死亡者中,有160万为烟草使用导致的,因此要是论效用,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是更加有效地抗癌策略。
『伍』 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可以去医院做哪些体检项目
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可以去医院做哪些体检项目?
首先要照B超,胸片。还有癌项检查。再就是化验血和尿。家里有人得癌症说明你有这方面的基因,但不是所有的家属一定被遗传,重要的还是心理作用,要保持性情舒畅,注意饮食习惯。以下几个是可以的:1、肺部低剂量的CT平扫,对肺癌等早期筛查非常有用,B超对乳腺癌以及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也非常有用。胃镜、肠镜对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也非常有用。B超结合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是非常有用的检查手段。2、CA125结合B超对卵巢癌筛查,育龄妇女或者绝经后的妇女,如果CA125进行性升高,及时做卵巢B超对卵巢癌的检出非常有用。3、头部CT或者磁共振对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也是有用的手段。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陆』 癌细胞怎么检查
问题一:癌症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诊断癌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②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ECT、核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等。
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
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
⑦医用激光诊断。
另外,开展区域性预防癌症普查,也是有较大价值的早期发现途径。通过普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癌症早期检查
随着科技进步,种种防癌治癌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却未降反升。这是由于早期防癌意识不强和常规体检项目上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癌症,早期正确诊断是施行合理治疗及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测?癌症早期检查包含几个部分?多长时间做一次健康检查?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怎么办?记者就早期癌前检查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黄守清副主任。
认识癌症早期检查
据黄主任介绍,健康体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传统检查、肿瘤检查和重要器官检查,而癌症早期检查是肿瘤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
肿瘤检查包括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检查,这两项检查的对象不同,对于内脏器官,就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既包括眼观手摸等简便易行的方式,也有 X线、 B超、 CT、彩超等影像学手段。另外,血液标志物的检查也很重要,可以有助于发现肝癌的甲胎蛋白( AFP),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等肿瘤标志物( CEA), VCA-IGA则是 EB病毒,是对胃炎的检查,还有一些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可作为筛查用。专家指出,确定做防癌体检的对象,应从年龄上进行考虑。癌症的“高危人群”,指的是对某一癌症特别危险的特定人群。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每天吸烟 20支吸了 20年的男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是家族中母系亲属中已有乳腺癌病人的女性;肝癌的高危人群,是迁延不愈而且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炎病人。大量的统计数字已表明,大部分癌症的高发年龄是在 40岁以后,因此, 40岁以后的人,就要加倍小心自己的身体了,也应把自己列入“高危人群”。
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自查和进行特定的防癌体检来检测。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应多做几次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人一步入 40岁,一年内至少要做一次专业性的防癌体检,还有化验、病理学、窥镜等常规措施及血液标志物检查。目前技术水准不断提高,通过种种手段,危害人类的常见肿瘤基本都可及早被检查出来。而属于“高危人群”中的市民更要适当地增加检查次数。
癌症早检刻不容缓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 200万,已占我国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二位。黄主任说,大众对癌症防治参与热情不高及癌症防治知识的匮乏等是重要原因。市民要么害怕、要么没钱、要么有钱也没时间做定期健康体检,其实查与不查,病症都是客观存在的,心存侥幸或是麻痹大意都可能让自己后悔莫及。
在采访过程中,黄主任与记者提起一件事:前些日子位律协一位同志前来体检,体检结果是早期膀胱癌,这种病癌常规的检查是很难查出的......>>
问题二:如何检查自己有没有癌症? 每年都要保持身体检查这个习惯吧。
有时候身体有异常了就到医院去检查下,就好像鼻咽癌的征兆是这样的:①出血:主要是吸鼻后韧中带血,或鼻出带血鼻涕。开始常为少量血丝,容易被忽视,及至出血量较多时,往往病变已入中、晚期。
②头痛:早期就可有头痛,而且多偏向一侧,呈间歇性;晚期则出现持续性剧烈头痛,容易误认为神经性 偏头痛。
③颈部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颈部出现肿块,无能,质较硬,活动度差,常易误认为淋巴结核或淋巴结炎。
④其他症状:除表现上述某一个或所有症状外,还可出现鼻塞、耳闭、耳鸣、面部麻木、复视、上险下垂等症状。晚期癌肿易向颅内侵犯及骨、肝、肺等远处转移。
目前专门针对术后、放化疗人群助疗促愈、调养康复的高端功能蛋白免疫调养品,疗中宝乳免疫专家,在实践中,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对于 *** 癌细胞的发展,触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成功帮助过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胃癌、结肠癌、食道癌等。
问题三:身体检查哪项是检查癌细胞 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
如AFP甲胎蛋白 CA125 CEA CA15-3 CA199等
问题四:怎样检查出癌细胞 一般是先做血清检测。根据癌坯抗原等多个指标,进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诊断意义。如相关指标过高,需进一步做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如X光、CT、核磁以及病理切片等。这个要看具体的病变部位了。
问题五:癌细胞筛选检查怎么样呢?? 建议:对于癌细胞筛选检查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癌细胞筛选检查的问题,为你 解答如下。 首先是找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PSA用于筛查前列腺癌受到诟病已久,原因是PS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容易造成假阳性等。因此,人们应该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用于相关疾病的筛查,不仅满足于找出有癌症危险的患者,更要找出疾病进展快、易患恶性肿瘤的患者。
目前已经有一些用于预测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工具,这有助于临床决策时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高危患者可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全人群统一”的干预模式,减少对低危患者的过度治疗。理想的筛查模式中也应包含这个“危险分层、依层治疗”的理念。
问题六:癌症检查怎么做 你好!现在癌症种类在我国是很多种的,一般检查方法就是影像学加上实验室抽血检查、加上医生的体格检查等 问题七:早期癌症怎样检查 一、八大警号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下列“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可触及硬结或硬变,例如 *** 、皮肤及舌部发现的硬结。
.疣(赘瘤)或黑痣而有明显变化。
.持续性消化不正常
.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
.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出血。
.鼻、耳、膀胱或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二、十大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我国的情况,提出下列十大症状,作为引起人们对癌症肿注意的警号: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和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
.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 *** 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
.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久治不愈的干咳或谈中带血。
.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
.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
.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
.无痛性血尿。
除上述八大警号和十大症状外,还有以下一些征兆,也要高度警惕。
.单侧持续加重的头痛、呕吐和视觉障碍,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复视。
.耳鸣、听力下降、回吸性咯痰带血、颈部肿块。
.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适、异物感或腔疼痛。
.无痛性持续加重的黄疸。
. *** 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
.男性 *** 增生长大。
.原因不明的疲乏、贫血和发热。
.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骨关节疼痛。
另外,癌前病变也应视为早期征兆。如粘膜白斑病、皮肤慢性溃疡、瘘管、增殖性疤痕(特别是化学药品烧伤引起的疤痕)、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直肠多发 *** 肉、皮肤角化症(特别是大小鱼际处的手掌角化症、乳腺囊性小叶增生病、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参看“癌前病变”)章)可发展为癌症。
三、正确对待早期征兆
必须强调指出,无论是八大警号还是十大症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是癌肿所专有的。有了这些项目中的一项甚至几项,也并不能说明此人就是患了癌肿。例如,乳腺的血丝虫性肉芽肿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就可引起极似乳癌的肿块和皮肤变化;下肢的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腿)病程长达数年,但却非癌症;中年妇女常见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的 *** 霉菌感染,亦可导致月经大出血和白带增多;食管炎和食管憩室也可引起进食时胸骨后闷胀、不适和灼痛等感觉;在引起血痰的原因中,肺结核似更为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常有消化不良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及肠息肉也可引起便血;鼻息肉和偏头痛也可引起单侧鼻塞及头痛;在血丝虫流行区,也可因血丝虫病而引起乳糜血尿,等等。总之,有上述警号或症状中的一至几项,不一定就是患了癌肿。不能把这些征兆看成是确诊癌肿的依据,并因为有一至几个征兆,就惶恐万状,举家不安。但是,上述的警号和症状,又确实可能属于某些癌肿的早期征兆,如果掉以轻心,往往造成延误诊断和治疗。
四、常见癌症的早期征兆
1食管癌: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2胃癌: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同时,体重明显降低。或者,过去没出有......>>
问题八: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对于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 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就举前列腺癌为例。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可是,众所周知,越恶性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
问题九:癌症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诊断癌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②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ECT、核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等。
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
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
⑦医用激光诊断。
另外,开展区域性预防癌症普查,也是有较大价值的早期发现途径。通过普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癌症早期检查
随着科技进步,种种防癌治癌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却未降反升。这是由于早期防癌意识不强和常规体检项目上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癌症,早期正确诊断是施行合理治疗及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测?癌症早期检查包含几个部分?多长时间做一次健康检查?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怎么办?记者就早期癌前检查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黄守清副主任。
认识癌症早期检查
据黄主任介绍,健康体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传统检查、肿瘤检查和重要器官检查,而癌症早期检查是肿瘤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
肿瘤检查包括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检查,这两项检查的对象不同,对于内脏器官,就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既包括眼观手摸等简便易行的方式,也有 X线、 B超、 CT、彩超等影像学手段。另外,血液标志物的检查也很重要,可以有助于发现肝癌的甲胎蛋白( AFP),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等肿瘤标志物( CEA), VCA-IGA则是 EB病毒,是对胃炎的检查,还有一些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可作为筛查用。专家指出,确定做防癌体检的对象,应从年龄上进行考虑。癌症的“高危人群”,指的是对某一癌症特别危险的特定人群。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每天吸烟 20支吸了 20年的男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是家族中母系亲属中已有乳腺癌病人的女性;肝癌的高危人群,是迁延不愈而且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炎病人。大量的统计数字已表明,大部分癌症的高发年龄是在 40岁以后,因此, 40岁以后的人,就要加倍小心自己的身体了,也应把自己列入“高危人群”。
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自查和进行特定的防癌体检来检测。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应多做几次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人一步入 40岁,一年内至少要做一次专业性的防癌体检,还有化验、病理学、窥镜等常规措施及血液标志物检查。目前技术水准不断提高,通过种种手段,危害人类的常见肿瘤基本都可及早被检查出来。而属于“高危人群”中的市民更要适当地增加检查次数。
癌症早检刻不容缓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 200万,已占我国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二位。黄主任说,大众对癌症防治参与热情不高及癌症防治知识的匮乏等是重要原因。市民要么害怕、要么没钱、要么有钱也没时间做定期健康体检,其实查与不查,病症都是客观存在的,心存侥幸或是麻痹大意都可能让自己后悔莫及。
在采访过程中,黄主任与记者提起一件事:前些日子位律协一位同志前来体检,体检结果是早期膀胱癌,这种病癌常规的检查是很难查出的......>>
问题十:如何检查自己有没有癌症? 每年都要保持身体检查这个习惯吧。
有时候身体有异常了就到医院去检查下,就好像鼻咽癌的征兆是这样的:①出血:主要是吸鼻后韧中带血,或鼻出带血鼻涕。开始常为少量血丝,容易被忽视,及至出血量较多时,往往病变已入中、晚期。
②头痛:早期就可有头痛,而且多偏向一侧,呈间歇性;晚期则出现持续性剧烈头痛,容易误认为神经性 偏头痛。
③颈部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颈部出现肿块,无能,质较硬,活动度差,常易误认为淋巴结核或淋巴结炎。
④其他症状:除表现上述某一个或所有症状外,还可出现鼻塞、耳闭、耳鸣、面部麻木、复视、上险下垂等症状。晚期癌肿易向颅内侵犯及骨、肝、肺等远处转移。
目前专门针对术后、放化疗人群助疗促愈、调养康复的高端功能蛋白免疫调养品,疗中宝乳免疫专家,在实践中,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对于 *** 癌细胞的发展,触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成功帮助过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胃癌、结肠癌、食道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