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磁共振中的t1,t2是什么意思当什么讲
T1加权成像(T1WI)----突出组织T1弛豫(纵向弛豫)差别。
T2加权成像(T2WI)----突出组织T2弛豫(横向弛豫)差别。
在任何序列图像上,信号采集时刻横向的磁化矢量越大,MR信号越强。
T1加权像高信号的产生机制
一般认为,T1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多由于出血或脂肪组织引起。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1加权高信号尚可见于多种颅内病变中,包括肿瘤、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以及某些正常的生理状态下。
在射频脉冲的激发下,人体组织内氢质子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在弛豫过程中,氢质子将其吸收的能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若质子及所处晶格中的质子也以与Larmor频率相似的频率进动,那么氢质子的能量释放就较快,组织的T1弛豫时间越短,T1加权像其信号强度就越高。
(1)体检的t1指什么扩展阅读:
T1加权像短TR、短TE——T1加权像,T1像特点:组织的T1越短,恢复越快,信号就越强;组织的T1越长,恢复越慢,信号就越弱。
T2加权像长TR、长TE——T2加权像, T2像特点:组织的T2越长,恢复越慢,信号就越强;组织的T2越短,恢复越快,信号就越弱。质子密度加权像长TR、短TE——质子密度加权像,图像特点:组织的 rH 越大,信号就越强; rH 越小,信号就越弱。
2. 医学核磁共振报告中的数值有什么意义比如T1,T2,还有MRI的数值。数值的高低代表什么
T1、T2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是否病变的一个参数,因为病变组织的T1、T2值与正常组织的值不同。
MRI就是核磁共振,数值是它的强度,越大的机器越好越贵。
T1加权像、T2加权像为磁共振检查中报告中常提到的术语。
与核自旋有关,T1是纵向弛豫,T2是横向弛豫。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2)体检的t1指什么扩展阅读
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I值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 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 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球体。
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μ=γP
式中,P是角动量矩,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矩之间的比值,因此是各种核的特征常数。
当自旋核(spin nuclea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B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像,称为拉莫尔进动(larmor process)。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感应强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γ。式中ν0是进动频率。
ω0=2πν0=γB0
原子核在无外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如下图,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方向量子化),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 l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 用一个自旋磁盘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I值为1/2的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有两种取向,各相当于m=1/2 和m=-1/2,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能量差ΔE值为
ΔE=γhB0/2π
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Δ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 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当频率为ν射的射频照射自旋体系时,由于该射频的能量E射=hν射,因此核磁共振要求的条件为
hν射=ΔE(即2πν射=ω射=γB0)①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和13C的核磁共振。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子磁共振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 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 CMR,也表示为13C-NMR。
核磁共振饱和与驰豫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在磁场中,m=1/2时,E=-μB0,能量较低,m=-1/2时,E=μB0,能量较高,两者的能量差为ΔE=2μB0。
式①,式②说明:处于低能级的1H核吸收E射的能量时就能跃迁到高能级。也即只有当电磁波的辐射能等于lH的能级差时,才能发生1H的核磁共振。
E射=hν射=ΔE=hν0②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既符合下式。
ν射=ν0=γB0/2π③由式③可知:要使ν射=ν0,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应强度,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ν射,进行扫描,当ν射与B0匹配时,发生核磁共振。
3. 保险公司T1体检项目包括哪些
体检项目包括:
_煌谋O展荆筇寮斓南钅坎煌煌侗5牟凡煌筇寮斓南钅恳不岵煌欢槐O杖舜嬖诘慕】滴侍獠煌筇寮斓南钅恳不岵灰谎?
_还行┍O障钅渴枪潭ǖ模裆砀摺⑻逯亍⑹恿Α⒀埂⑿穆实牟饬浚约澳蛞撼9婕煅榈鹊龋庑┫钅炕久扛霰O展镜奶寮煜钅慷蓟岚ァ?
4. 保险公司T1体检项目包括哪些
体检项目包括:
不同的保险公司,要求体检的项目不同;投保的产品不同,要求体检的项目也会不同;而被保险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不同,要求体检的项目也会不一样。
不过有些保险项目是固定的,像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心率的测量,以及尿液常规检验等等,这些项目基本每个保险公司的体检项目都会包含进去。
5. 核磁共振t1、t2、t3、t4、t5、是什么意思
磁共振t1t2信号记忆顺口溜如下:T1加权成像(T1WI)是指突出组织T纵向弛豫差别。t1越短,指信号越强,t1越长,指信号越弱,t1一般用于观察解剖。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据了解,世界上既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患者因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增高的现象。
相关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
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核磁共振
6. 请问医学上的T1和T2代表什么意思
磁共振成像里面的横向弛豫和纵向弛豫。
弛豫是物理学用语,指的是在某一个渐变物理过程中,从某一个状态逐渐地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高能物理中,在外加射频脉冲RF(B1)的作用下,原子核发生磁共振达到稳定的高能态后,从外加的射频一消失开始,到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这整个过程叫弛豫过程,也就是物理态恢复的过程。
其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一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一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6)体检的t1指什么扩展阅读:
处在稳定外磁场中的核自旋系统受到两个作用,一是磁场力图使原子核的磁矩沿着磁场方向就位,另一是分子的热运动力图阻碍核磁矩调整位置。最后磁矩与稳定磁场重叠并达到—个动平衡,此时沿磁场方向的磁化强度最大,而与磁场垂直方向的磁化强度平均为零。
如果原子核系统再受到—个不同方向的电磁场作用,磁化强度就会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产生与原磁场方向垂直的横向磁化强度,同时与原磁场平行的纵向磁化强度也将减小。当这个电磁场去掉之后,核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并不能维持下去,而要向平衡状态恢复。人们把向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7. 人体解剖学上L3,T1,C1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解剖学中L指腰椎,L3指的是第三腰椎
T指胸椎,T1指的是第一胸椎
C指颈椎,C1指的是第一颈椎
拓展一下,S指的是骶椎
望采纳。
8. T1,T2,T3,T4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个标准的总线周期应包括4个时钟周期T1、T2、T3 和 T4时钟周期,在不同的方式下时钟周期的作用不一样。
http://wenku..com/view/17119506eff9aef8941e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