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检项目 > 上海白领体检胆囊息肉怎么办

上海白领体检胆囊息肉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8-23 05:33:09

① 如何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

如果无症状的话,您可以再观察3个月到半年,如果息肉继续增大或直径超过1厘米,建议手术治疗。

(盛京医院吴硕东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②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

来源:上海协和医院供稿

【概述】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见下表: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
病史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家族史、遗传史 无 无
发现过程 一般为体检发现 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 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 多发、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
症状 一般无症状 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
体征 Murphysis Syndrom(-) 有时Murphysis Syndrom(+)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 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系数 较高 较低

【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③ 长了胆息肉我该怎么办【胆息肉】

很多数的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都是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经常还会伴有结石时都是会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

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建议你去专业的医院治疗

④ 上海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增大到5毫米以上后,其内部会生成血管,造成息肉增大的速度加快,胆囊恶变的可能性增大,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胆囊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因此一般建议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绝大多数药物只能起到一个暂时缓解症状比如疼痛、炎症、消化不良等,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最有效的手段是手术治疗,上海海江医院的新式日本富士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完美治疗胆囊结石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

⑤ 上海胆囊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需要多少钱能用医保吗

你弟弟还小,建议通过药物治疗,不要轻易摘除胆囊。

⑥ 胆囊息肉怎么办

胆囊息肉分增生性和炎性两种:
增生性息肉,在治疗上0.8厘米以下的是以控制发展,维持治疗为主,0.8厘米以上的有恶变风险,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手术,
炎性息肉,服用中药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彻底治愈.

⑦ B超检查完,胆囊有息肉,请问有问题吗

胆囊息肉不可怕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教授张伯和
谢雨是上海市某公司的会计,今年29岁。前几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医生告诉她,在她的胆囊上发现长了胆囊息肉。检查结果让谢雨感到很担心和无所适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会不会癌变? 随着b超技术检查的普及,像谢女士一样被提示患有胆囊息肉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提示给予人们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分真假,的确让人担心。 胆囊壁良性肿瘤的命名比较混乱。以往的医学书籍中,将胆囊的良性肿瘤笼统地称为乳头状瘤,或息肉。近年来习惯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到目前为止,有关胆囊良性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尚有争议,并未统一。我们还是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习惯,将胆囊的隆起样病变分为良性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或称为假瘤)两种,前者以腺瘤为主,后者以胆固醇息肉为最多见。 胆囊良性肿瘤(腺瘤)是来自胆囊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胆囊良性病变的23%,约占同期胆囊切除的1%,女性比较多见。部分病例会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腺瘤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平均直径5.5士3.1毫米,大多数腺瘤小于10毫米,此类腺瘤有较高的癌变率,随着腺瘤的增大恶变率增高,也有人将其称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囊的假瘤又称为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变和组织异位病等,其中胆囊息肉最多见。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其中胆固醇息肉占67%。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此类息肉并非真性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粘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类似息肉样的表现,可发生在胆囊任何部位(少数病例可能有胆囊结石)。其外观呈黄色分叶状或呈桑椹样,柔软而易脱落。息肉大小不等,一般为3~5毫米,绝大多数直径小于10毫米。炎性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约3~5毫米,常伴有胆囊的慢性炎症。 临床对真性息肉(腺瘤)或假性息肉(胆固醇性)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师根据b超、ct等影像学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认为,息肉的直径大于10毫米时(特别是单发的息肉),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切除病变胆囊是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胆囊癌发生的措施。 对于那些小于10毫米、又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多发病变,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如果认定是胆固醇性的息肉,可服用有利于胆固醇代谢,有利于胆囊排空的药物,如肝得健、普拉固、益肝灵、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等,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患者还要忌油腻饮食。
一般来说单发的胆囊息肉只要3~6个月定期复查B超就可以了,只要短期内没有突然增大的趋势是不用特殊处理的。而多发性胆囊息肉有一定恶变的可能,要密切随访,一般直径超过1cm,会建议手术治疗。

⑧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最好

胆囊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之一,只要了解了以下几点,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
1、我们通常所说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超声诊断,在B超检查中表现为中等回声且不伴声影的胆囊内赘生物会被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绝大多数为胆固醇性息肉,少部分为腺瘤性息肉。
2、胆固醇性息肉不会引起癌变,通常也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只要每年复查B就可以。而腺瘤样息肉是胆囊内新生物,具有癌变潜质,所以需要手术切除。
3、胆固醇性息肉常常是多发的,而腺瘤性息肉更多地表现为单发。除此之外,普通B超不太容易明确地区分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如果在随访期间发现胆囊息肉大于1cm,可以做胆囊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
4、另外如果息肉不是很大的话,不超过1cm的息肉都是可以不需要手术的,只需要喝德埔樘的例柦舒茶来进行调理,止疼。
5、保胆手术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很多患者主观上都希望能够只切息肉,保留胆囊。但事实上国内外绝大多数医生都不建议这么做,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胆囊切除手术自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随访中并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大便次数增多,但通常也会在术后几个月至一年的时间里恢复。
(2)胆囊部分切除后,由于种种原因,胆囊会出现排空障碍,引起继发结石,需要再次手术切除胆囊。

⑨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如果不是很大,也不痛和发炎的话不必手术,每半年做一次B超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长大,如果长的比较快,就要手术了,如果没什么变化也不必手术。平时注意饮食(具体怎么注意网上有,不多说了)。另外临床上有不少胆囊息肉并不是真的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B超对这二者并不是分得很清楚的。

阅读全文

与上海白领体检胆囊息肉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锡市滨湖区老年大学2019年春季招生 浏览:690
养生培训班哪里学 浏览:607
太原市近年养老保险缴纳数额 浏览:96
老年人个人照片 浏览:535
的孝敬父母的作文 浏览:741
重庆父母买房子女如何迁户口 浏览:67
老年人怎么调理身体 浏览:314
四川长寿老人90岁一月多少钱 浏览:768
孝敬长辈的名言以及出处 浏览:441
老人喜欢叮嘱别人怎么办 浏览:930
乌达养老项目有哪些 浏览:644
四川20年基本养老金基数为多少 浏览:329
玉环老年大学学费 浏览:504
老人应该吃什么中药补身体 浏览:600
妇科体检充血是什么意思 浏览:898
狗子孝顺 浏览:737
呼市新华体检中心属于哪个区 浏览:641
长寿考场6 浏览:193
80岁老人夏天的衣服图片欣赏 浏览:409
北京养老保险每月缴存时间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