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个人扣税父母可以抵扣多少税
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为父母的独生子女时,可以一人独自享受每月2000的标准定额扣除。这里的独生子女,既包括亲生的独生子女,也包括法律层面的独生子女。纳税人是非独生子女时,就需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按照合理的分配方式,分摊每月2000的标注扣除额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分摊的扣除额度不能超过1000。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进行分配,一个人最多只能抵扣1000。如果父母有两个孩子,肯定只能每人一千了;如果父母有多个孩子,不管怎么分配,其中一个孩子的分摊额度也不能超过1000。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拓展资料:个税怎么退?
1.手机上打开个人所得税APP,在个人中心登录自己的账户。
2.选择业务。在我要办税或者常用业务里,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如果之前填过减税数据,可以直接点击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
3.确认信息。对个人基础信息、汇缴地、已缴税额进行确认。
4.计算税款。个人信息确认完成后,系统将自动计算您本年度综合所得应补(退)税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五条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B. 租房和赡养老人能抵扣多少
法律分析: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国家设计了比较完善的个税抵扣项目,租房子和赡养老人都可以抵扣个税,根据相关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租房居住的,每月最高可以抵扣15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每月可以抵扣1100元。不过夫妻双方租住同一住房的,只能由其中一方申报抵扣。还有就是赡养老人抵扣个税,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中,独生子女每月可抵扣2000元,非独生子女,可与兄弟姐妹每月分摊2000元抵扣,但需要被赡养人是年满60岁以上的父母,或子女已经去世且年满60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第十七条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C. 孩子的房贷父母能抵税吗
法律分析:孩子的房贷父母能抵税要看情况:1.如果房证上有父母的名字,可以抵扣个税,父母与孩子共同享受2000元扣除额度,并且需要以当地税务局公布的扣除规定为准。2.如果房屋产权证明登记为子女,贷款人为父母,这种情形不符合相关规定,父母和子女均不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个人所得税表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表。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