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的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怎么去上班你长大后想干什么请
我的父母都是做装修工作的技术工人,他们是偏自由职业的就是有活了就去工作,没活了就去找活这样子,交通工具是电动车或者坐车。
我已经长大了,已经成家立业,
我目前在从事装修材料的销售,在公司负责内勤文员的工作,做着销售行业的工作,却偏文职大工作。小时候总是能期盼早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参加工作了,就可以挣钱的,
可是只有长大了才知道,大学学的东西和工作根本就不一样,一切都要重新学起,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重新学,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有发展前景的真的很重要,还有就是多学习点技术还是有用的。
你加油吧!
Ⅱ 逆袭1988周霞嫁给了谁
逆袭1988周霞嫁给了金志明。王林看见一个男人,前几年还活得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现在,酒气冲天,浑身烟味,俩眼无光,满脸憔悴。王林很想心疼一下,于是,伸手摸了一下镜子。——命运让王林穿越到了1988年。父母双亡,初中学历,机修工人,还有一个嫌恶新婚娇妻。这一年,且看草根王林如何逆袭。
Ⅲ 周霞的工作简历
1998年特招入伍进入解放军报社,2000年调入总参,2001年因工作需要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Ⅳ 80后男生把花卖出了钻石价的创业故事
要求顾客先分享一段故事后再买花;提倡顾客亲手扎花,因为“真心诚可贵”;老板把顾客当朋友,就在苏辰快要亲到林天蓝时,唐远突然一把拉过林天蓝把她护在自己身后,于是苏辰便亲在了唐远的脸上。时不时给惊喜……通过卖神秘、卖真心、卖惊喜以及O2O模式经营,重庆两名80后男生把花卖出了钻石价。
Ⅳ 爱迪生的故事
亥俄州的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一个长着圆脸蛋、蓝眼睛、淡色的头发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长得很秀气,跟妈妈像极了。但男孩的身体却很单薄,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娇嫩得让人心疼,可他的脑袋出奇的大,让人担心长大了自己的脖子都顶不动。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伐·爱迪生。爱迪生祖居荷兰,父亲山墨尔是个勤劳耕作的农民,母亲当过乡村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因此备受妈妈的宠爱。
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三岁以前的一千多个日子,他不知得过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过多少回,妈妈又是担心,又是着急,整天坐立不安。后来在妈妈耐心周到的照料下,爱迪生的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
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老爱问为什么,看见想不明的事情就问,问了就转着眼珠想。
“为什么锅上冒蒸气?”“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
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
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很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还有一次,那是六岁的时候。一天早饭后,妈妈正在做针线活儿,爱迪生“咚”一下撞开了门,连跳带蹦跑进来了,吓得妈妈把手都扎了。
爱迪生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大母鸡趴在鸡蛋上做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在孵小鸡呀。鸡妈妈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将鸡娃娃孵出来的。”
“噢,原来是这样,太有趣了。”爱迪生拍拍大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推开门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见爱迪生的踪影。妈妈很着急,一家人四下寻找。一直到傍晚时分,大家才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院鸡舍旁边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几个鸡蛋,他正小心翼冀地趴在鸡蛋上,一动也不动。
妈妈看他专心致志的样子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孵小鸡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台,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回答者: 智趣爱 | 一级 | 2011-2-9 13:30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快11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体会
周霞
上次,我们学习了《吴邵萍先进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吴邵萍同志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Ⅵ 贵州什么时候放开生育二孩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消息一出,民间瞬间炸开了锅。那么,我省什么时候实施“全面二孩”呢?昨日,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从提出到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省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出台后,我省会在第一时间落实好政策。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还提醒:想生二孩但又不符合现行政策的父母,建议依法依规,等到贵州省条例修订颁布以后,再从容制定生育计划。
有生育意愿的不要“抢生”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昨日,贵州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到省卫计委采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我省正积极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修订,加快政策落地的进程,一旦省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出台后,会在第一时间落实好政策。
“公报允许‘全面二孩’,并不意味着这项政策立马就落地生效,从提出政策到落实,还要有一段时间。”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但我省何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目前还没有定。
据悉,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全面放开二孩落地,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
因此,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提醒,想生二孩但又不符合现行政策的父母,要依法依规,等到贵州省条例修订颁布以后,再从容制定生育计划。
允许生“二孩”而不是“二胎”
全面两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省卫计委强调,此次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允许的是“二孩”而不是“二胎”,对于已经生育双胞胎的夫妇,就不能再次生育了。
全面二孩放开后,会不会导致我省“生育回潮”?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5月18日贵州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累计有17148对夫妇提交申请办理单独二孩生育证,按照单独两孩政策审核通过并办理单独二孩生育证14997份,平均每月办理1154对。
此外,该负责人还介绍,申请量和生育单独二孩数量基本符合预期,并未出现之前坊间猜测的井喷情况。按照单独二孩的情况来看,对于即将到来的“全面二孩”,人口增长情况也在可控范围。
街头调查——20个市民16人说不生
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热情会不会出现井喷?昨日,就“二孩全面开放后,你会生吗?”这一问题,记者向20名市民随机进行了调查,这当中包括3名70后,12名80后,5名90后。
记者统计调查结果发现,16人均表示:生不起,没钱没时间;2人表示:生,等了很久了;1人表示:先看看情况再定。
80后周霞在贵阳一家公司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刚生一个宝宝,父母帮着带,四个老人累倒两个,更别说老二了。”在她看来,现在抚养一个小孩都已经很费劲,如果再生育一个,经济压力会非常大。
周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奶粉1500元,尿不湿500元,吃穿用一个月大概1000块,加起来一个孩子一个月最基本的开销就是3000元。再加上给孩子买玩具、去医院看病的花费等,每个月平均要花掉4000至5000元。这是周霞夫妻俩工资的一大半了。
而市民张丽是70后,在得知“全面二孩”政策出炉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丈夫“报喜”。“终于等到好消息了,虽然政策来得有点晚,但是我肯定会再生一个。”
张丽的女儿今年10岁了,在花溪第二小学上四年级,张丽和丈夫平时工作忙,女儿经常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虽然带两个孩子会比带一个孩子辛苦,虽然两个孩子会有争抢,但孩子有个伴,她以后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专家释疑——48岁也能生个健康宝宝
相对于年轻的女性,大龄女青年生二孩可能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副主任医生黎梅。
1.年龄多大就不能生了?您遇到过最大年纪的产妇是多少岁?
答:生育没有一个绝对不能的年龄,当然年纪越轻,生育的机会越大。从生理角度考虑,妇女最佳的生育年龄在20岁至25岁之间,这段时期的妇女,其生育功能处于最佳,从30岁开始,妇女的生育能力开始出现下降,在40岁之后,妇女的生育能力则已明显降低,但此时并非等于零。
我遇到过年纪最大的产妇是48岁,生出了一个7.2斤重的健康男孩。所以年龄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只要愿意,就有可能。
2.年龄越大,生育力越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仍然不育怎么办?
答:年龄越大,生育力越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仍然不育,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医生的帮忙,一般而言,医生会让高龄妇女尝试怀孕半年至一年,若自然受孕不成功,方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必要时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助孕。
3.高龄孕妇在孕期面临着哪些风险?该怎么防范?
答:妇女的年龄越大,她的卵细胞质量就越差,而且在受精后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妇女到了30多岁,其生育先天畸形患儿的风险就会增加,最常见的是唐氏综合症。对于高龄孕妇,建议按时做产前检查。
4.年龄大了,一定要剖腹生产吗?
答:不一定。这和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关。年龄不是做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只要有条件都可以尝试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