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谈一谈当今大学生应当怎样践行孝顺之道
1、我复认为“孝”在每一个制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
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
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
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
Ⅱ 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为抚养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与辛劳,当父母进入晚年,作为子女,应该尽力供养,生活上细心照料。通过观察研究,人们发现有些禽兽也知恩行孝,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人懂得孝道,能够实践孝道,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个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经常带上孩子,买点东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们的多,也要这样做,因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们的,我们给他们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经济条件更好,他们也会以其他方式支持儿女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我们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样。
第二,关怀体贴,精神慰籍。赡养扶助老人,除了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外,还要从精神上关心、安慰老人,使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有所寄托,幸福地欢度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老人对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会比物质上的要求更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关怀体贴,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个学生游来问孝,孔子回答说,现在的所谓孝,只能说养活爹娘而已,连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重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这里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对父母如果没有恭敬之心,仅仅解决父母吃饭问题,这不是孝的含义。要做好从精神上关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悦舒畅,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多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老人思想苦闷时,多给以安慰温存,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愁;天气变化,多注意嘘寒问暖;生日节日,向他们庆贺祝福。如果我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我们的孩子以后也一定能这样对待我们。
2.从现在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到爱严相济,用父母对子女的爱去激发孩子对长辈的爱心与孝道
爱护子女是父母的天性。爱,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又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懂得去爱别人。因此,我们在在爱父母的同时也要爱我们的孩子,但只有“爱得其所”,才能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否则就会变成溺爱,最终害了孩子。
要怎样才算对子女“爱得其所”呢?有两个字不容忽视:一是“远”。二是“严”。
远,就是要对孩子的长远前途,明天的幸福负责。有些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穿得光鲜,吃得甜美,玩得愉快,过得舒适。这是一种以天然性为主体的“常情”,而不是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开创事业的“深情”,未曾着眼于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进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爱是肤浅的、贫血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缺乏足够的营养,点燃不起他们对生活对未来无比热爱与向往的火焰。只要把对子女的深情体现在对孩子有计划地、创造性地培养与训练之中,对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有早期设计的蓝图,并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细刻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在成人与成才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算是理智的爱,长远的爱,有道德的爱。
严,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标准的要求。“严”和“爱”是辨证的统一,对子女要恰当地掌握好严和爱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语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则以姑息”,姑息就是不严。从现状看,姑息已成为对子女教育的一大祸害。其突出的表现:一是纵容,使孩子从小失去自理自制的能力,言谈举止缺乏正确的准绳,导致行为放荡,严重的还会陷入越轨违法的源潭。二是迁就,不管是非好坏,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对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习气,也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灵,性格畸形发展。家长也因此而渐渐丧失对子女管束、约制、启发、诱导的权威与作用。三是袒护,为子女的不良行为诸多辩解,歪曲真相,转嫁责任;对反映情况的教师、亲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无恐,做坏事的胆子越来越大,导致误入歧途,贻误青春。
3.持之以恒,把孝道教育贯彻始终,形成良好家风,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际一致。
家风,是家庭成员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气与氛围。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看两个在全球著名的实例:
美国有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学多才,注重修养的神学家。他的子孙都以这位德高望重、多才识广的先人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优良家风。迄今8代,他的子孙中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任过大使,20多人先后当选国会议员,12人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人任过大学教授,60多人当过医生,13人当过报刊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
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人马科斯·朱克是一个赌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后嗣。然而他的子孙中却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儿或乞丐,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63人作奸犯科被囚于监狱,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残废或夭折。
是先天的遗传基因在其作用吗?不,是看似无形却有形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这巨大的感染与影响。
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必须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间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父亲对孩子说说母亲怀孕及对孩子的爱护,母亲多说父亲对孩子的付出。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因为这么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父亲,连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堕落。
家校一致(亲师合作,父母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
代际一致(家长要与祖辈多沟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种传媒的宣教作用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形成观念,养成习惯,从小培养孝心。
我们重视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媒的宣教作用,客观公正的对传媒信息做出是非评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从小缺乏温暖和爱心;有的打牌赌博,影响子女学习;有的不尊重和关心老人,带给子女负面影响;有的自私刻薄,专横粗俗,使子女心灵受到伤害污染,等等。通过与孩子的讨论评价,不仅反思了自我,从中接受了教育,而且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弘扬孝道,是利国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还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孝子,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庭。
Ⅲ 孝敬父母如何具体化和操作
孝顺父母是子女的一种义务跟责任,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做到了养老送终就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义务。如果把孝顺父母真的当做一种责任跟义务,而没有所谓的真正发自内心对父母的关爱,替父母分忧。我想那将是所有父母的悲哀吧。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孝顺父母,真正让父母在年老的时候感到宽心跟快乐呢?
01
第一、陪伴父母
父母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到孤单,如果这时候子女不常在身边陪伴,越发感到寂寞孤独。不要拿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孝顺父母是不能等的,如果你有心就肯定有时间。
02
第二、了解父母
了解父母,其实父母的心思很单纯,尤其是老的时候。他们要的不是你每个月给的生活费,钱是很重要,但这并不能给父母带来真正的快乐。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带给你他们真正的宽心。常回家看看
03
第三、心疼父母
父母把我们培养成人,吃了很多苦,父母老了我们自然要心疼父母。有时间帮父母洗洗衣裳,洗洗被子,洗洗澡,烧个饭,让父母也感受一下你小时候的待遇。
04
第四、听父母诉说
人老了,总是会话多点,作为子女要有足够的耐心听父母诉说以前的往事。并跟他亲切交流。时不时还要夸一下父母年轻时的事迹,让他们感到骄傲跟自豪。
05
第五、要有耐心
人老了,身体总没有那么利索,千万要耐心的跟父母解释并且帮助他们完成某件事,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或者拖累了你们。这会使父母产生愧疚感。
06
第六、不能嫌弃父母
父母老了,肯定没有以前那么注意,什么都弄的干干净净,而且他们有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或许烧出的饭没有以前好吃,有时候还会丢三落四。但是作为子女千万不可以嫌弃父母,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你怎么对你现在的父母,你的子女以后也会怎样对待你。你要为自己的子女做出榜样。
特别提示
孝顺父母是不能等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能真正的了解父母,懂父母给父母想要的生活跟陪伴,并且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忽略了父母。
Ⅳ 今天我们要如何践行孝道
我认为古往今来,中华传统美德都没有变,那就是“百善孝为先”。在当今的社会中,为人子女更应该把尽孝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培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让他们安享晚年。要让父母安享晚年,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因为老人晚年生活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排挤父母的孤独情绪,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天。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根本,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道的本质是感恩 。生命是一种延续,孝顺父母,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恩。每个家庭都父慈子孝了,社会的和谐还会离我们太远吗? 最初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不论是贫是富,是顺境还是逆境,主要的是我们经历了,经历了就足以让人激动。我们的经历难道不是用父母分分秒秒的爱所铸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恩情是海洋!我认为“孝”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
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
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
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
祝天下的父母都快乐长寿!愿天下的子女都孝心常驻!愿天下家庭都美满幸福!
Ⅳ 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1、要主动用心供养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仔细观察父母有什么需要,主动为父母准备好,不要等父母张口。除非迫不得已,父母永远不会张口跟孩子要东西。等父母开始要东西了,就已经说明,你对父母实在是太不用心了。
2,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子女的生日,父母永远都不会忘记,父母的生日,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父母不一定希望生日过得多么热闹排场,希望收到多少礼物,但起码你要记住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她:“生日快乐!”
3,要经常给父母拍照。现在拍照方便了,在给宝宝拍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给父母拍照。父母年事已高,拍照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没准儿哪一天她们就会撒手人寰,到时候再想拍,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4,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如果能守护在父母身边,那当然最好,如果做不到,一定要记得多打打电话。父母不打给我们,是因为怕打扰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怕拖累我们。能够和子女聊天,其实是父母最开心的事。
5,跟父母聊天要有耐心。不管是当面和父母聊天,还是打电话,一定要有耐心,老人年龄大了,耳朵可能会有点儿背,她如果听不清,自己就已经很难受了。你就大点声,或者多说几遍,千万不要有厌烦的情绪,不要让父母伤心,想想我们儿时的时候,父母何曾厌烦过我们?
6,食物要软的、热的。人老了,牙口大多不好,为父母买吃的,一定要软的,容易消化的;为他们做饭菜,一定要炖烂,要热的,不能凉的。
7,常带老婆孩子回家看看。父母不盼望子女大富大贵,只盼望子女能够平平安安、一家团圆,多回去看看父母,让她们安心。
8,每年帮父母至少洗一次脚。父母照顾我们无微不至,尤其刚出生的三年,是最难照料的时期,即使现在每天照顾父母,也难报万分之一的恩情。工作再忙,也要记住,每年至少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剪一次指甲,或者梳一次头,体验一下父母当年为我们做的事情。
Ⅵ 我们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
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首先要从生活和精神上面给他们关心和爱护支持。
Ⅶ 百善孝为先,怎么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孝道
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传承,百善孝为先,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每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践行孝道都是必须做到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应有的道义、责任和标准都要遵守。
很难想象一个人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爱不敬,他怎么能产生对他人、社会、国家的爱呢?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呢?《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就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这里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感慨,晋人王详冬为继母在冰上“卧冰求鲤“的故事;”《论语.先进》中的芦衣顺母的典故;晋朝杨香“扼虎救父”的故事,都诠释着孝道。
现代社会更是立足于真实,在中华孝道故事精编里,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 所以,孝道是永远需要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孝是一种家庭伦理,孝是个人道德修养,人人心中有爱,人心中敬爱,人人懂得感恩,爱与奉献就会让这个世界充满力量和爱。
Ⅷ 作为子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孝顺老人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尽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妈,陪爸妈聊聊天,买些爸妈喜欢吃的食物,带着爸妈去旅游,买爸妈喜欢穿的衣服,教会爸妈上网聊天……
我母亲70岁了,我和她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们只能在微信上见面,我会教母亲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转账,如何发红包等等。教会父母学会上网聊天也是一种孝顺的方式,不能让父母落伍,一定让他们学会这种时髦的交流方式,看着他们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Ⅸ 我们应该怎样孝亲敬长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让老人生气,顺从老人为孝。见到长辈要有礼貌,说话客气,尊长有序可为敬。按弟子规做。
Ⅹ 如何践行孝道
孝顺父母不是表面上的,或者迫于社会舆论表面地做,而是真正出自天性,真正从内心深处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利他为中心。
这样扩大到一切人,那我们的行为模式就转过来了,我们就把凡夫的行为模式转变为菩萨的行为模式,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孝子。
实践孝道就是转变思维模式,从向外走的分别取舍转变为向内走的至诚恭敬与道相应。所以佛法在恭敬中求,其实孝道也是如此,这样来成就圆满的生命的大智慧。
(10)如何实践孝敬父母扩展阅读:
1、“孝”在每个人心中,孝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各尽所能。即使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吃瘦,也是孝顺。
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想做的,不做父母不想做的。
3、“孝”就是爱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自杀”和自伤,一个人的身体四肢发皮,遭受父母的伤害,不敢轻易伤害,这是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是父母最大的痛苦,不孝是父母最大的痛苦。
4、“孝”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多站在讲台上,少批评,让父母为自己骄傲,一提起自己心里就感到快乐和自豪;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羞愧。
5、尊老爱老:要深刻理解“老与老、幼与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做朋友,更不用说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