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今天的我们怎样做父母
一、关心孩子,爱孩子
爱是人类的无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傍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
首先,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精神。不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得坚持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支持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地发现、解答孩子的困惑与疑难,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参与分享他们的快乐。对于欢快中的孩子,父母尽量避免干预,对于伤心的孩子,您绝不可掉以轻心,即使他一时不愿倾诉,等他平静下来,仍要与他交谈。伤心的孩子最渴望爱。
再次,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
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说到父母要爱孩子,许多人都会齐声赞同,可要他们去了解、理解并尊重孩子,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师去灌输知识、经验的空壳。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生理、心理、爱好、需要都有显著的不同与差别。不了解这些,父母的爱多少有点盲目性。有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为中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寻求归属感、安全感。像幼婴哭闹的时候,只要抱起他,让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当幼婴被母亲抱起拥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建立了一种“胸对胸”的接触。这是人类所有身体接触中,最具安抚功能的一种。其次,幼婴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对于“空间”的感觉限于平卧的平面。一旦身体在直立状态下,幼婴本能地对四周的环境作出更敏锐的注视及留意。他们之所以变得安静,是由于整个精神都集中于适应“直立”位置带来的新奇经验。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时时在身旁。
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12岁~18岁),特别是在十四岁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与朋友相处。这是因为孩子在同伴之间感觉轻松、自由,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往;可以一块去探索、尝试未知的世界;还可以在遇到麻烦时获得及时的支持。这样的阶段,父母应及时地变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发布命令,不让孩子表达他的意见。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如何做好合格的父母
我相信这个问题能考到很多的父母,特别是我们这些贫困家庭的父母。自己尽管很努力,但是孩子小的时候,你还总是很多东西不能给他带来幸福感,这也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种感觉,不知道孩子心里是什么样。他要求不高,比方说他要一件小小的玩具。你你买不起,他想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的经济实力不够也提供不了。今天没这个,明天没那个,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打击,所以你要引导他呀。只有实际行动。带着他一起去解决问题。去参与思考,参与劳动。
Ⅲ 怎么做好父母呢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向,我很不知所措
01
最好的教育是“育儿即育己”
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深刻。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殊不知这很可能是平时对孩子言而无信,没有实现对孩子的承诺的后果。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的孩子作文写得很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都参加市里的作文大赛。
但他特别痴迷于游戏,经常偷偷跑到同学家或网吧,玩起来总到天黑才回家。
于是孩子的父母承诺他,如果得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就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奖品很诱人,孩子也如愿夺取了第一名。
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终于要到手了,孩子非常兴奋,然而这时父母却反悔了:
孩子这么痴迷游戏,买了笔记本电脑危害不小,而且这才上小学,电脑也没什么用。
最后,父母决定带他出去吃顿大餐,想就此敷衍过去。
承诺的奖励没有兑现,孩子自然闷闷不乐,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与父母好好说话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为了鼓励孩子而作出承诺的时候,如果像这位家长一样,当孩子完成了目标,作为家长却没有实现在孩子面前信誓旦旦说过的话,孩子可能会因此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我一个朋友很聪明,他的孩子总毫无节制地看电视,他怎么办呢?
就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尽量少开电视,他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
慢慢地,他的孩子看电视做到了适可而止,每晚睡觉前看了一小会,便乖乖上床睡觉了。
我这位朋友用行动产生了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自己能够做到一件事,成为孩子的榜样,自然可以在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说父母做到言行合一,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这是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的一条必经之路。
优秀的父母教育孩子,这三个方面必不可少
02
与孩子平等交流,增加亲密感
在商场里,一个大约五六岁戴着假面超人面具的小男孩在自动扶梯上跳来跳去。
不一会儿他爸过来了,把他拉到一边呵斥道:“跟你说过不能在这附近玩的!你不要命了吗!”
小男孩不服气,摘下面具大喊:“英雄是不怕死的!”
他爸听完一愣,然后蹲下身按住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英雄是不会将性命断送在玩乐上的,真正的英雄只有在保护重要的人时才会豁出性命。”
小男孩想了想,用力点点头,然后他们手牵着手走远了。
这是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正确做法。
Ⅳ 如何做好一个家长
1.父母要做表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孩子都会无意识的吸收并模仿。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2
尊重孩子的个性。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对智慧的父母不应该不应该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而不要总以我们大人的视角以威胁、强制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停止做某些他们想做的事。某些时候,适当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可以在无形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同时让孩子更有自信去创造学习。
3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一种现象就是独生女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很多人都说这是比较棘手难办的事情。作为父母要跳出惧怕的心理状态,要尝试观察孩子形成这类习惯的思维模式的原因,要耐心的对孩子进行教导,循循善诱,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习惯是不正确的,逐渐养成一个好习惯。尤其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因孩子做的不够好,就肆意责骂他们,这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
4
给孩子一个个人空间。虽然都说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但是,孩子的身心是属于他自己的。因此我们说给孩子的空间不仅是实在的空间更是给孩子心理一个空间。当我们给孩子一个这样子的空间,可以让他在学会自我反省,形成比较好的习惯比如自制力、学习能力、自我独立能力等等。而如果作为父母以一直给孩子带来都是“近距离”的看护和围绕,孩子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怪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旦受到挫折,TA就会像那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雨,十分脆弱。
5
营造和谐舒畅的家庭环境。有一句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形成一种文明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如果父母双方有什么事情必须吵架,那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如不然,很容易产生一种负面的影响。比如孩子变得冷漠、偏执等不良性格特征。
6
父母要不断学习。都说过没有人天生就是会做好父母这一职称,茫然的父母除了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外,也可以从杂志、网络上面习得一些间接经验来教导孩子,这也就是说,做一对好父母,要懂得多与同龄的或者夫妻双方就如何促进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交流。在就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一方可以唱红脸,另一方唱白脸,张弛有度,给孩子人生路导航。
Ⅳ 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呢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都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期盼他们能成为更优秀的人。如何成为称职的父母也是广大父母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父母这一角色,首要的就是对于孩子的责任,不仅是抚育孩子长大的责任,更是要培养孩子的性格、脾性、三观、处事,所以,作为父母是既幸福又艰巨的。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该如做对孩子来说才是更为恰当的做法呢?
4.放下强势
强势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加怯懦或叛逆。如果作为父母的你经常对孩子用命令的语气说话,比如“这个你绝对不能做”、“别碰!”、“我是你爸(妈),你就必须听我的”这些充满了命令与强制的话,孩子会对你的话产生怨言,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更是会激烈地反抗。不要总把孩子当成没有思考的小孩,也不要觉得父母就是高高在上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以平和、温柔的语气多和孩子商量,家里不是一言堂,要多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可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心力交瘁的情况,但是,孩子是自己的,所以,为人父母还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行为,自己也要多学习一下怎么做好作为父母的角色,多学习一下别的家长的经验,取长补短,多角度思考,问题也会慢慢迎刃而解的。
Ⅵ 怎样做优秀的父母
父母,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开朗,有的沉默;有的文雅,有的粗俗;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似暴君(有男暴君,也有女暴君),有的似仆人。
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有的信奉以身作则,涓涓细流,滋养浸润。等等。
我想,汽车有低配、标配、高配,爸爸妈妈也有低配、标配、高配。那么,好爸爸好妈妈的标准配置有哪些?我将通过六个关键词谈谈我的看法。
4.指导。
就像小狮子需要成年狮子指导它们如何捕猎一样,小孩子也需要我们指导他们,如何健康、安全、快乐地行走在这个世间。
指导分正向的和负向的。
正向的指导是指,教他们学会走路,学会拿筷子吃饭,学会洒扫应对,学会享受生活,等等。
负向的指导是指,教他们不要乱扔东西,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侵犯他人的权益,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等等。
这里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为人父母者,首先必须具有指导的能力和素质,然后才谈得上指导。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又怎么能教孩子享受生活?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出口成脏,又如何教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如果父母本身就爱占小便宜,又如何教孩子做一个有大格局思维的人?
5.成长。
这里的成长既指孩子的成长,也指父母的成长。
从小到大,孩子的体能不断发展,心智不断成熟,视野不断开阔,见识不断增长,等等。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帮助,而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是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支持。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应该同步成长。没有哪个父母是完人,没有哪个父母绝对正确。我们必须承认,总有一天,我们的某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的某个观念是落伍的。
只有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技术,了解新知识,接触新观念,突破腐朽的自己,改变陈旧的自己,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跟上孩子的步伐。
最可怕的是,孩子在不断成长,而父母不但固步自封,还一直阻止孩子成长。
6.放手。
我很喜欢《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在电影后面的比赛中,女一号吉塔在父亲的现场指导下,初赛和半决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最后的决赛中,吉塔父亲被别人阴了一把,无法到达现场。
吉塔虽然不适应,但她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的一句话:
“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最终,吉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金牌。
没有哪个父母能一直陪伴子女,子女总会长大,不管愿不愿意,我们最终都要放手。
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巨婴和妈宝男。
巨婴是指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
妈宝男是指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是对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
对了,还有很多啃老族。
对此,他们的父母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放手,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当我们老了,尽量不要去给子女添麻烦。不要试图把他们拴在身边,强迫他们孝顺我们,应该尽量放手让他们去过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虽然孝顺父母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但是,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当我老了,我宁愿选择专业的医疗护理,也不愿让“孝顺父母”这个义务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Ⅶ 如何做好父母从哪些方面做好
做好父母,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呗,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吃穿,都是做父母的责任
Ⅷ 如何做新时代的优秀父母
要想做新时代优秀的父母,那么就要好好的去对孩子教导,让孩子知道。更多的知识
Ⅸ 在当今全民鸡娃的社会,该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人说优秀的父母胜过好老师,那么,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父母呢?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下我的想法:
第一,成为一位优秀的父母,要学会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为有一个写了一手好字的父母而自豪,也会因为有一个爱看书爱健身的父母自豪,也会有一个事业上成功的父母而自豪。但却不会因为父母洗了多少次衣服,做了多少次饭而自豪,因为父母这种无微不至保姆式的照顾,带来的可能是感动,而且这种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化。
Ⅹ 如何做好父母
1、不要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而这些孩子的关键期是不能错过的,家长需要抓住这些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2、懂得孩子的需要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
只有孩子拥有积极的态度,自己独立的能力,那才是孩子基本幸福的保障,所以家长需要清楚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孩子。
3、家庭和睦
一个和睦的家庭,有爱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做为合格的家长就需要做到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要相亲相爱的,保持家庭和睦。
4、做好榜样
最好的楷模莫过于以身作则,你如果想孩子什么样,你自己先要做到什么样,例如希望孩子好好用功学习,那家长也要做出一个样子来,让孩子常能看到家长看书看报或者用心钻研的好状态。
5、亲子沟通
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肯定孩子的进步,而关于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一味放手让孩子长辈管,而自己再不过问,一定要抽时间陪孩子,哪怕是一点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