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朗朗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朗朗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2-03-11 13:45:15

㈠ 郎朗的爸是谁

郎国任 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父亲
郎国任老家在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子,祖父曾在当地办了一所学校,颇有威望。后来他家辗转来到了沈阳,在父亲的影响下,郎国任十分喜好文艺,他童年学吹过笛子,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比较拮据,买不起二胡,他自己动手自制了一把二胡。他十分痴迷二胡演奏技艺,曾一连二十多天躲在沈阳音乐学院教师的窗下聆听二胡演奏,结果感动老师并收他为自己的学生。后来,郎国任考上沈阳空军文工团,当上了一名二胡演奏员。

㈡ 朗朗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朗朗的父亲郎国任是个严厉的人。

  1. 郎国任希望郎朗考上音乐学院,好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郎国任带着郎朗到北京去参加各个钢琴比赛,还为郎朗找了一位很严肃的女教授。这位女教授却不收郎朗为学生,说郎朗没有天分。郎国任非常生气,每天逼迫郎朗弹7个小时的琴,郎国任每天很严厉,有时候郎朗会很憎恨他。

  2. 郎朗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父亲郎国任的教育,他对儿子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为了能让郎朗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求学,他辞去了工作,一路陪着儿子在北京求师。9岁时,因为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父亲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

  3. 郎国任出生于辽宁。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工厂、杂技团和部队文工团工作,拜师苦练二胡演奏。为了郎朗的钢琴事业辞去了公职,一直陪伴郎朗的在国内外求学、比赛、巡演。他对郎朗成为国际钢琴巨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任北京郎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深圳郎朗音乐世界总裁。

  4. 郎国任老家在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在父亲的影响下,郎国任十分喜好文艺,他童年学吹过笛子,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比较拮据,买不起二胡,他自己动手自制了一把二胡。他十分痴迷二胡演奏技艺,曾一连二十多天躲在沈阳音乐学院教师的窗下聆听二胡演奏,结果感动老师并收他为自己的学生。后来,郎国任考上辽宁沈阳空军文工团,当上了一名二胡演奏员。

㈢ 朗朗的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无工作,为了他放弃了工作,原工作不知。

㈣ 朗朗以前是怎么学样学钢琴的,他的爸爸是怎样的

我是朗朗的粉丝啊,他弹的超棒,每次演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我把朗朗12岁前的一些故事放在下面,琴怎么练得,或许你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去感受哦。 (朗朗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和整个家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的父亲!)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祖父曾经是位音乐教师,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二胡演员,退役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在父母为他买了一架国产的立式钢琴以后。
2岁的小郎朗,被动画片《猫和老鼠》(Tom & Jerry)中汤姆猫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对钢琴家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有这么双神奇的手。
一天,电视里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听到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时,郎朗心里充满激情,立即沉浸到音乐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还在心头萦绕,于是,郎朗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说来也怪,虽然没有学过音乐,歌也只听了一遍,郎朗却几乎把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弹了出来,真是无师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决定送儿子去学钢琴。
刚刚3岁,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
郎朗4岁那年,爸爸带着他拜见了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当郎朗坐在钢琴前弹起曲子时,朱教授非常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弹得这么感人!看来,这个孩子的心里有一定的音乐分子,不,应该说,他的全身都充满了音乐!朱教授越听越感动,就对郎朗的爸爸说:“这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生来就是为了弹钢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练琴时,郎朗每隔一段时间,他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谁弹得最好,他就会记住他的名字,发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时,琴技提高了,把琴练好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从郎朗学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用大半年的收入买了一架星海牌钢琴。爸爸还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供郎朗练琴。
一次,郎朗的小学班主任冯宁老师前来家访时发现,郎朗家的小屋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台小电视机,外面套着一个电视机罩,罩上摆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假花。看来,这台电视大概很少开过。屋里的床不大,最多只能睡两个人。可是,宽敞的大客厅里却放着钢琴,全归郎朗一个人使用。这么说,平时他们一家人就是挤在那张床上睡觉呀!冯宁老师走到钢琴旁,发现钢琴上面还有一盏小灯。原来,郎朗每天放学后,都需要练习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说:“冯老师,你猜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冯老师说:“是什么?”爸爸说:“让我的儿子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声一响,邻居就知道该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对郎朗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哎,我哪儿有琴啊?”爸爸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
郎朗5岁时,获得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让郎朗去北京z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大意是:“我必须去北京培育我的儿子!”
到了北京后,郎朗跟着爸爸住在丰台区的一间筒子楼里,妈妈却一个人留在沈阳工作,用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着这个家。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费,却把剩下钱全寄到北京。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屏国教授见到了郎朗,认为郎朗的智商比较高,很有音乐天赋。赵教授对郎朗的爸爸说:“如果我下工夫培养,这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绝不亚于著名的俄罗斯年轻钢琴家——叶甫根尼·基辛。”这样,郎朗被赵屏国教授收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是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郎朗获得了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个去德国参加音乐比赛的机会,可是,现在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妈妈一个人来支撑,郎朗参加国际比赛,费用需要自付,必须拿出5万块钱来,这是多么艰难啊!爸爸瞒着郎朗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陪郎朗来到了德国。
结果,12岁的郎朗获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赵屏国教授在台上欢呼、拥抱。当郎朗回到国内后,班主任老师在中央音乐学院对郎朗说:“哎,郎朗,这很不容易,领奖时,你爸爸哭得那么厉害,我从来没有看到你爸哭过。”郎朗跟老师说:“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么能哭呢,我都从来没看过他哭过。”在郎朗的心里,爸爸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么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里问爸爸:“我领奖时你哭了?”爸爸笑了,说:“我没哭,你别瞎说。”

㈤ 郎朗弹钢琴很优秀,他的父母为他做了些什么

朗朗能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钢琴大师,他父母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之前看过一段关于朗朗的个人纪录片,纪录片里主要介绍了他是如何开始学习弹钢琴,并一步步取得成功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朗朗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他在17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钢琴比赛后一举成名,而且他也是第1个取得这个钢琴比赛的中国人,所以可以说朗朗为国争光了。

朗朗回国之后就受到了各大电视台的争相报道,也因此被媒体称之为音乐神童,从那之后就开启了逆袭开挂的人生。经常参加国际性钢琴比赛,还屡屡获奖,事业辉煌。

㈥ 朗朗的家庭背景是什么

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第一次由中国人在音乐会上进行独奏演出。

朗朗:弹着钢琴的时候,完全没有苦恼了,没有劳累了,没有任何的障碍。去了就是要发挥,就要把自己的心声献给观众们。

音乐会演出的当晚,朗朗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其实朗朗在九岁时就已经能够熟练的弹奏这首乐曲了。1999年8月,在美国芝加哥拉威尼亚音乐节的最后一场明星音乐会上,朗朗替代因病无法出场的美国钢琴家登台演奏,那一年他刚刚17岁。音乐会开始之前,著名的艺术大师斯特恩以这样一段话向观众介绍了朗朗。

朗朗:(录音资料)“你们将从这位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最有创造力的音乐。”

那场音乐会上,朗朗以娴熟的弹奏技巧、戏剧般的创造性的演奏赢得了在场的大师和整个评论界的一致赞誉。

朗朗:通过这场音乐会,我就像做梦一样,我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每天的合同简直就是---我要如果想定的话,我一年可以弹四百到五百场都可以。对我来说,就感觉天像开了一样,等于我的梦一下在一夜间实现了。所以我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而且我觉得确实很幸运。

朗朗出生在沈阳,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在音乐上的天分。他3岁开始学琴,5岁起就在沈阳市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对儿时的朗朗来说,在没有什么事情弹琴更让他快乐的了。

朗朗:我还记得那天钢琴进到我们家那时候,当时感觉,那么大一个东西进来了,然后我当时记得我父母说这就是钢琴。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就不想去,那宁可我在家练琴我也不去幼儿园。后来就有一段时间,我就在家练琴,所以我一般当大家练这个曲子练烦的时候,我已经练别的曲子了,所以我总在练习新曲目。这样的话我永远都不会无聊,而且练累了就自己创造一首,听完歌曲开始改编,自己在琴上开始弹自己喜欢的调子。所以对我来说,反正只要累了,或者就跟小朋友去玩,对我来说,我很喜欢练琴,我觉得钢琴跟我特别过电,音乐跟我非常过电,所以我就从小就非常热爱。

从那以后,朗朗全家的生活重心只有一个,就是让朗朗能够安心学琴并得到系统的训练。为了这个目标,朗朗的父亲辞去了工作,带着他来到了北京求学。

朗朗:我来到的北京的时候住的是一个简易的楼房,而且冬天完全没有炉子,而且没有暖气,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吃完饭以后把屋里门关紧,然后留点热气,然后弹琴的时候弹得非常热情、疯狂,这样的话,完全把汗全都出来以后,来维持这个冬天的感觉。我记得弹完琴以后

感觉非常冷,因为整个能量都释放出来了。弹琴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冷,但是弹完了以后我觉得非常非常冷,但是也挺过去了。

在北京日子里,生活虽然过的艰苦,可朗朗的演奏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1992年,朗朗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那一年,他10岁。

朗朗:我们当时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是自己花钱去比赛,所以那时候我记得我们家那时候借了五万人民币,然后整个这个机票,整个参赛所有的钱,完全是借钱去的。就说如果这个比赛如果没有比到名次的话,整个就要快破产的感觉。但是当时首先我父亲很信任我,我的家庭很信任我,再加上我老师非常信任我,我觉得,当时就是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压力,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紧张。对我来说,就是要取得事业成功。

这是朗朗那次参加比赛时的照片。那届比赛上他得了第一名和杰出艺术表现奖。1993年,朗朗参加了在日本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钢琴比赛。这就是当时比赛的录象资料。

最终,朗朗再次将冠军的奖杯揽在了怀中。

朗朗:莎士比亚有句话说,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大船跟小船一起向前开,所有的船只都能顺利通过。但是在大风暴雨来的时候,小船都会被淹没。但大船会继续往前行走,而且会行使得更加平稳,而且当风和日丽出来时候,它会比原来更加耀眼。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能不能对压力到底能承受多少。所以对我来说,因为我后面一直都有人围绕着我。

朗朗说,这么多年,站在背后支持他的不仅有父母,还有老师和喜欢他的无数乐迷。现在,朗朗平均一年要在世界各地演出150多场。在他看来,每一次演出其实都是都是对自己的总结,毕竟自己的未来在明天。

朗朗:我每次我都在想,我以前是怎么过来的。人如果永远记住怎么从艰难过来的时候,永远你都会在往前走,而且你永远都不会骄傲,你永远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人。

㈦ 吉娜爱丽丝的父母是做什么职业的

父母应该也是钢琴家。

吉娜爱丽丝是德韩混血,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德国人,她精通韩语、德语、法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所以说也是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环境下。

除此之外,她还曾经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学艺,在美国纽约师从于郎朗的恩师加里·格雷夫曼。从小到大老师都是教授级大师别的,曾被外媒评价“她的李斯特就像是从水晶碗中跃出,非常庄严,简直就是一场难以置信的钢琴键盘魔术秀。”

据悉郎朗和吉娜爱丽丝是在柏林演出的时候认识的,两人属于一见钟情,初次见面就被对方的才华所深深吸引,吉娜爱丽丝和郎朗在一起的时候才20岁,从那时起,郎朗就觉得两人之间会有美妙的事情发生。

这么一名优秀的德国钢琴家,年龄仅是25岁的妙龄少女。吉娜不仅学识渊博,音乐造诣可以和自己的丈夫郎朗比肩。此外,吉娜爱丽丝的身材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她的水蛇腰羡煞旁人,身材“好到爆炸”!

若说一名女子的颜值出众可以称得上“女神”,但是高贵的气质是无法通过美颜修饰出来的。而吉娜就是集才学、颜值、气质于一身的罕见极品“女神”。

㈧ 怎么评价郎朗和他父亲

从我个人来说,我理解郎爸的做法。虽然不可否认,对于咱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郎爸的强度过高。
但是我说实话,我真的很反对很多人说的“完全”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的教育方式。
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你现今的阅历,没有这么多年的坎坷,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对错?没有任何各方面知识、社会经验,甚至是还没有建立好符合大众标准是非观的孩子,他能用什么来决定自己的路?哪怕是他作出了决定,你认为这个决定源自哪里?难道不是来自身为家长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无意地展示的三观的影响?
换一个说法,你认为孩子会有自源性的自制力?
举我自己的例子好了。我是个loser,我不给自己洗地,我只想分析一下父母的正确管制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我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对我是很严厉的,每天晚上作业不写完不许出门和院里的孩子们玩儿,每天要去图书馆借书,回来要检查阅读情况,乒乓球班绘画班钢琴班充斥着我的周末,唯一空闲的周日下午,会被父母带去爬山。你认为这些东西作为孩子时的我会真正喜欢么?哪怕喜欢,最后又有哪个在遇到挫折后不想放弃?比如钢琴,就被我强行闹情绪最后退了班。拜此所赐,和我同一个院子里的年龄相近的小朋友,至今还能称为死党或者经常联系的,没有。
然而到了初中后期以及高中,也许是父母接受了一些“别管孩子”的教育理念,开始放松了对我的管制。结果是什么样呢?高中我是保送入学校的,全校最好的班级。如果保持好成绩,考上十大名校级别的学校并不是什么问题。然而最终,我跟一本线擦了个边,进入了一所省里都没什么名气的大学。当然主要的原因毕竟是自己的不努力,我不会给自己洗地。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人的自我纠错能力是很弱的,尤其在孩童时代的教育没能正确培育起这种观念的时候。这种时候,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自己长歪掉几乎是必然。如果这种时候,你告诉我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自己发展吧,我只能说,你身为父母的责任,在哪儿?
经常看到许多言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把孩子当做另一个自己,去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不否认真的有这种家长,因为我也见过。但是在点头认同这观点之前,自己问自己一下,我有一个孩子,我希望他茁壮成长,那我是不是很想把自己曾经掉进过的坑帮孩子埋了,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替孩子挖断了,让他能安安全全地成长?至少,你是不是希望孩子过得比你现在的生活要更好一些?
如果你点头,那么你所做的事情和那些逼孩子成龙凤的家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后者看得更远,期望更高。
我和我的父母关系很好,我很感谢他们的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很正的三观,我自己活的可以很开心。我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着随和的性格,有着相对高雅的情调。最重要的是我不厌学,而且做任何事学任何东西都喜欢比别人更深入,学习哪怕很枯燥的东西,我都会自己去找相关的实例以及其他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兴趣,而且在学会以后,我会很开心。这是我最感谢我父母的一点。但是我现在经常和他们抱怨,虽然只是玩笑性质的,就是当初为什么不继续对我严厉些。其实说到底,就是他们没能协助我,让我养成“坚持”和“对自己狠一些”的习惯。
我的家庭不算太贫穷,但说死也就是五线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我们自己过得不困难,但每隔一段时间仍然要为家里的收支情况精打细算一番。曾经我有能力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有更好的机遇可以使我的家庭生活得更好,比如双十一可以稍稍剁剁手不会太肉疼。然而,现在这种可能实现的难度真的是大大增加了。
我觉得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长用自己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孩子,让他不落入歪道。但是手段绝不是强迫,而是但是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三观,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这也是自己想要的。这样,孩子自发会去奋斗,遇到自己想放弃或者其他情况家长去规正时,即使会有反抗,风雨过后最后总会能够相互理解。
说实话,从这个层面,郎爸和朗朗真的是个很成功的例子。

㈨ 郎朗和他父亲的关系如何评价

九十年代末的时候,钢琴在我的家乡突然火了。因为地方偏远,我不太确定这是八十年代钢琴风的余热终于烧到了我的家乡,还是因为郎朗而再次烧起的钢琴热。那时候我也跟风学了半年,但因为太枯燥很快就放弃了。可以说,那时候学钢琴的大部分人,带着虚荣心和攀比心,以及一份含糊不清的望子成龙梦。相比较起来,八十年代兴起的那股钢琴热可能更纯粹一点,带着改开之后对西方世界的好奇。郎朗的自传出版得挺迟,我那时都上了中学,同时流行的还有另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归类在励志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郎朗的自传是另一本成功学的书。直到前几天我才看了这本书,现在还没看完。就我看过的部分来说,能把这书当成功学范本的家长,恕我直言,脑子有坑。这本书因为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有时候句子很奇怪,但不影响阅读。郎朗的爷爷是音乐教师,后来因历史原因转职成工人。他爸郎国任一直立志成为二胡演奏家,但因为文革而耽误了入学年龄,后来再考沈阳音乐学院,虽然前两轮都考了第一,但因为虚报年龄最终被淘汰。可以说,他爸心里一直是不服的。后来郎朗出生,不到一岁就能哼出调,最爱哼《大海啊我的故乡》,然后两岁半的时候,看完猫和老鼠,自己跑到钢琴上把刚才的主旋律弹出来了。这两件事,才是真正让郎国任意识到儿子有比自己更出色的音乐天分,下定决心让郎朗学琴,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实现出来。

㈩ 郎朗的妈妈是做什么的

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

阅读全文

与朗朗的父母是做什么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 浏览:771
九九重阳节手工制作图片大全 浏览: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证怎么办 浏览:804
成都平安养老保险 浏览:774
长寿老人每个月有多少钱 浏览:226
2017年养老金个人帐号利息 浏览: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严 浏览:565
农民的养老金用不完怎么办 浏览:175
孩子孝顺的顺口溜 浏览:514
反复和父母说不要吃什么 浏览:520
老年大学主要职责范围 浏览:791
70岁老头吃伟哥 浏览:393
重阳节作文给爷爷洗脚 浏览:807
大棚里的长寿花是怎么养的 浏览:116
体检结果红霉素偏低怎么办 浏览: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话 浏览:532
近水体检中心怎么样 浏览: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浏览:6
社会实践孝顺父母 浏览:778
孩子敬老院慰问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