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年儿子打父母怎么处置啊
很多人都是到民政局举报,让民政局处理。
㈡ 当孩子发脾气时打妈妈父母怎么处理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会愤怒,通常是会因为什么事情没有达到他的心意或者要求,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于是情绪便爆发,这时,他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孩子的情绪在此时能够被接纳,他会更容易平静下来。
因为孩子正在打骂妈妈,这种行为应该是被禁止的,打、骂人这种方式本来就不对,妈妈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因为......很愤怒,你觉得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我可以理解,换做是妈妈的话,妈妈也会生气。但你不能打、骂人,这让人很伤心,会伤害我的感情,如果你停止打骂,我可以陪在你身边;如果你还打、骂人的话,那我只有先离开了,等你冷静下来,再和你聊”。
当孩子打骂父母的时候,一定要制止,但要注意方式,不能强行逼迫,而是温和又坚定地告诉他:我不允许你这样来伤害我,即便是你的妈妈。
告诉孩子发泄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不打骂人的时候,告诉他那些方式可以发泄情绪,比如大声喊出来“我真的很生气”,“我太伤心了”,“我实在不想看到你”,“我想一个人呆一会”等,平常多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词汇,让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内心的感受被说出来后,也就能得到释放,会舒服很多。
或者告诉孩子,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到房间哭,阳台哭,都是可以的。
平静下来的沟通
孩子在闹的过程中,大多会需要妈妈陪在他身边的,当孩子闹完了之后,情绪冷静了下来,妈妈给他倒一杯水让孩子喝,用纸巾把眼泪擦干,接着开始跟孩子聊。
先将事情脉络梳理清楚,了解孩子背后发脾气的原因,接着,妈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不给孩子买玩具:告诉孩子,妈妈为什么今天不愿给你买,是因为我们每个月只能花100块钱在玩具上,而这个玩具要200多,超出了家庭的预算。超过家庭预算,那家里需要买其他的东西时,可能就会钱不够。
给出自己的建议,你如果实在想要这个东西,可以把这两个月的钱存起来,不要买其他的任何玩具,等钱存够了,下次就来买。
再次提醒孩子,再生气也不能打骂人,这不仅对别人不尊重,也会让别人的心很受伤,包括妈妈。
㈢ 儿子打父亲怎么办
无论如何,打自己的父亲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但是父母也总是会原谅的。不是什么很原则的问题,就尽量顺从了,他们老了,唯一的支持就是孩子,而你还拥有很多其他的,所以忍让一点不会给你多大伤害的。
父亲和母亲。《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史记·五帝本纪》:“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法苑珠林》卷四:“﹝主﹞奉行十善,哀念人民,如父母爱子。”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要像父母一样爱护、关心战士。
㈣ 未成年孩子打父母怎么办
说服教育。对于打父母行为首先要定性,如果父亲被打成重伤,属于刑事犯罪。轻伤以下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两者性质不同,处罚程度也不同。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14-18周岁为负有不完全责任年龄,但16-18周岁并具有独立经济来源的负完全责任。如果子女有不良行为父母就应该好好教育,帮助他们把问题解决改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㈤ 现在的孩子打父母的应该怎么办
想必很多家长都看过《变形记》吧,抛开节目的成分不说,里面的每个“问题儿童”都带有一定的暴力倾向是事实。我们在呼吁不要打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同时,孩子对父母暴力相向的问题有摆在了众人面前。
还手的成功让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淘气,妈妈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
15岁的男孩小明说:“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妈妈再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闭了嘴。”
蔡女士15岁的儿子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学习兴趣不高。他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发脾气要钱,然后让妈妈滚出去。最近一个周末,他回来要钱,妈妈没答应,他竟抡着拖把追着打妈妈。现在蔡女士只能睡在亲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体关注
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放纵溺爱和棍棒教育都会早就暴力孩子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 “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
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建议孩子发泄不满的其他方法
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㈥ 打父母怎么处理
1、民事赔偿责任。打人者应该赔偿被打者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行政责任。如果被打者的伤情在轻伤以下的,则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的规定,视情况予以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如果被打者的伤情在轻伤以上的,则根据《刑法》的规定,打人者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㈦ 儿子打骂父母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儿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要关心父母的生活。对于打骂父母的行为,可以对儿子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或寻求妇联等部门介入处理,制止其不当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㈧ 14岁的儿子动手打父母怎么办
这位朋友: 您好!对于你的孩子的情况,我认为:首先是你们做父母的在管理孩子之上没有分工或分工不明确,同时很可能孩子的爸爸在平时是甩手掌柜子,对待妈妈之上也是简单粗暴,再加上妈妈过多的唠叨和负面挑剔孩子,这些原因影响和让孩子进行了模仿。本来爸爸需要管理的是孩子的学习与活动,爸爸的行为表现是严厉,妈妈管理的是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心声,调和父子之间的矛盾,妈妈的行为表现是慈祥。同时作为妈妈更多的是睁开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张开欣赏、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嘴巴,闭上挑剔孩子的眼睛和嘴巴,最好不老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其次,是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没有有意识的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如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用品归类摆放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需要在爸爸的督促之下来进行,当然爸爸也需要从自身做起,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再次,很有可能是你们认为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所以对孩子在行为习惯之上迁就,在生活之上你爱,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他学习是为了父母,他生活也是在为父母生活,所以就会出现不去上学或离家出走来要挟父母的情况发生。在这一点上孩子的爸爸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活人为自己”方面的引导,同时也要多多注意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最后,你孩子的行为也表现出了你们夫妻俩在平时缺乏在孩子面前赞美对方,比如,爸爸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妈妈为了这个家多么多么辛苦,多么多么劳累,为了孩子他自己的成长尿一把屎一把多么多么不容易,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敬重妈妈;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爸爸为了这个家以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么多么大的心血,吃了多么大多么大的苦头,爸爸是多么多么的爱孩子等等。当然这些不是在与孩子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谈论,而是在平常心平气和的情况之下谈论。另外你们在平时对孩子也缺乏那些“乌鸦反哺”“羊羔跪膝”“丁郎刻木”等敬重父母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㈨ 打父母的行为怎么处理
不管打人者和被打者是谁,只要有打人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如果受伤害者没有受伤或受到轻微伤是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如果受到轻伤,而双方又没有协商解决成功,受害方可以到法院起诉,这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如果受害者受到重伤,则涉嫌故意伤害罪,要受到刑事处罚。
如果儿子经常殴打父亲,情节恶劣,则涉嫌虐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