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长教孩子做人做事,先要学会自己怎样做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严谨。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那么家长也就比较放心了。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就不会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也不会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更不会随便更陌生人回家了。教会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家长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教导孩子积极向善虽然说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远离一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人和事;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孩子给封闭起来,我们应当积极引导他们去做善事。在做善事的过程中,其实孩子是很容易就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的,尤其是在感受到别人善意的回报时,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哟。
3、家长喜欢读书,远离手机。用一些经典的感人故事熏陶孩子。我们可以用一些感人的故事来熏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一些事迹中去深刻地感受做人的品格,比如说古时候的“孔融让梨”、“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和孩子一起游戏,享受生活。努力教导孩子怎么享受快乐,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那么对他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平时不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说合理安排好孩子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努力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6、自己有爱心,乐善好施。引导孩子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如果我们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话,那么平时不妨多关心一下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态。这样在我们的榜样作用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开始学习去关心人的。另外,如果发现自己可以帮扶一下身边的人时,我们也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久而久之孩子跟着你久了,也就会跟着你这样做事了。
❷ 家长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bjpjw688 ,您好!
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诚挚推荐您观看陈大惠老师组织策划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网络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❸ 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怎么做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人 一天,我正要午休时,在学校旁边每天卖菜的一位年青的父亲领着七岁的女 儿来敲门,我曾经跟他说过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所以他说他们是来请教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没有什么能力,经济条件也不行,但我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位父亲恳切地说,他还给我带了一些他地摊上的菜。 “只要你爱孩子,并且有很好的言传身教,就能够给她最好的教育!”我找出一件毛衣和一套家庭教育用书,放在他带来的菜袋子旁边,以便他们走时,我能够记得让他们带上。 “李老师,我哪能行啊?就我这样的人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惊诧着。 “你可能不很理解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并不是上最好的学校,也不是家里有很多钱,或者父母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权力,能够让孩子不劳而获、享受一些特权,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我经常看到刮风下雨、天气寒冷,你和妻子都在摆摊,这说明你勤劳;你也从不缺斤少两,这说明你有公正、真诚之心,不欺骗他人,凭自己的劳动生存;你们家吃饭时,你总是让妻子、孩子先吃,这是你爱他们;每天到你菜摊上买菜的人最多,这是大家都信任你……你会因为这些而感觉到人生踏实、快乐。” “是啊,我这活累点,但是心里挺快乐的。”他高兴地说。 “你把这些人生的观念、行为都教给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肯定地说。 他认真又新奇地听我说着,女儿在一边看一本我给她的图画书。 我又跟他聊起了就发生在这个小区里的李天一事件,这位父亲感慨地说:“是啊,他家里可是有钱有势的,但是孩子却没有教育好。” 我接着他的话说:“最好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全面的教育。他的父母也送他进过很好的小学、中学,还去了美国,但这些教育都只是最好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孩子最终还是长偏、长歪了。” 我们一直聊了很多。这位父亲领着女儿走后,我深思起来。我想很多父母、老师对教育的认识都是有些偏颇、狭隘的,他们把教育简单或者急功近利地理解成了“上学”,甚至技能教育,而没有去想上学校、学技能,只是做人教育的一部分,并且不是根本的部分。在一所省级中学里,有一位家长就曾经这样问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就是送他们进一流的培训班、学校并且考出好的成绩来吧?” 当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普遍这样偏颇、狭隘以后,就会涌现下面这些危机: ●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宿舍,一位叫林森浩的研究生,往饮水机里投下了一种致命的药物,致使同宿舍的黄洋同学中毒,救治无效后死亡。 ●北京海淀区,201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5个家境殷实、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在酒吧饮酒做乐一番后,带走了陪酒的女孩并轮奸了她。 ●2013年10月,苏州一位90后妈妈,为了不影响与刚交往的男友的关系,竟将自己与前男友同居时怀孕的、刚刚出生五天的女儿,丢弃在窨井中活活地溺死。 ●四川重庆,2013年12月5日,一名10女童在电梯里暴打一个一岁半的男童,并把他带回家中,放到阳台上,致使男童坠楼摔成重伤。而这名女童与被她暴打的男童根本就不认识,男童也没有妨碍、冲撞女童的行为。 面对这些未成年与刚刚成年的孩子们令人惊悚的行为,大部分人把根源与责任都归究到了应试教育上。 中国的应试教育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深思这些孩子们的行为,根本原因并不在学校教育,而在于家庭教育,是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有教会他们怎么做人。 做人的教育就是要在孩子自出生到成年的家庭养育中,给予他们细微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处理事情的能力,学到良好的品行、伦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建立起科学、正确的学习、劳动观念与人生观念,并且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 这样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教育,是生命与生活的教育、人性的教育、文化的教育,爱的教育,而不只是一些特殊的技能教育。
❹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做法
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方法,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那么,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做法?
三、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要让孩子和自己比较。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所以也有不少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甚至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强,否则就会心里不平衡。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攀比心理在作祟,甚至说,只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任何两个孩子都没有可比性,这种做法只能让其中一个孩子受到伤害。
❺ 家庭教育怎么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抑或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一直是积极上升的,可以想象其累积效果是十分壮观的。
美国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制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在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中国家庭往往比美国家庭有过度保护的倾向。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在广场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从几尺高的台阶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但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玩这些危险游戏的很少呢?原因在于中国父母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父母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得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太低。父母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使他们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鼓励,因而有理由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