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能否关心国家大事
老年任在聊天中,少不了时事新闻、昨天今天,关心国家大事,有啥不好?有的吧,几乎都是文字接龙、养花钓鱼之类,我不喜欢,有的电视,都是大姑娘大小子做游戏娱乐闹腾,我也不爱看,谈点政治话题,有人说:“管那干啥?一个小老百姓操那份闲心,有啥用?搞不好还会摊出点事来。”我以为,老年人除了保养好自己以外,要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要关心国家大事”,利用自己的经历优势,传播正能量,教育后人,为我们的国家做点正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老年人岂能无责?网络上,不少人贬低毛主席、辱骂共产党、丑化我们中华民族、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你能沉默吗?一些公知大V毁我传统文化、诋毁英雄、把我们国家几十年说得一无是处,你能同意吗?一些网站、贴吧完全被非毛派占据,你一发点拥毛护共的帖子,不是被删就是被围攻,我觉得不正常,于是就来劲,不断发帖,阐述自己的看法,如帖子被删,就申诉,一次不行,申诉两次,我甚至申诉道“阐述自己正面观点,正能量帖子,没有违规,为啥不能公开发表?你们还是不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请恢复!”结果,还是公开发表了,我有一篇日志《在中国,爱国和爱党是一致的》是在香港“占中”时写的,一直被锁着,我只好转为私密日志,也就是“仅自己可见”,三个月后,一再申诉,才得发表。我写了一些关于要加强公有制的文章,谈我们老年人的看法,有经历,有切身体会,得到不少好评点赞,用新旧对比体会说话,阐明不能一概否定,也得到不少年轻人的承认,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没完全老,还有用,尤其是我们会QQ、新浪、贴吧、微信,就更应该投身进来,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纷争中,老年人不能缺席,老年人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啊,况且,这也是边玩边做,不费精力,你说呢?前几天在街上碰上一个人,问我是不是***老头,我说,是的,你认识我?她说她是我的粉丝,经常看我的文章,天哪,我有什么粉丝?只不过还是有人赞同我的观点罢了。我和老伴散步,有人偷偷给我们拍照,发到家乡的吧里,问“谁认识他?”竟然不少人跟帖,说认识我、经常看我的文章。啊,说明我并不寂寞,因为我有许多网友。
㈡ 最美老人事迹材料
最美老人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最美老人事迹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沈祥友,全军乡熊家河村东庄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村子里人一提到他,都会想起他六十年来他无私照顾孤寡老人的故事,说起他的故事,全村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老沈是难得的好人!”
这份爱心始于1950年。受沈祥友长年照顾的老人叫窦光启,1913年出生,年青时参加红卫团,在团里当过炊事员,后来与部队失去联系,便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由于家境贫困,一辈子没有结过婚,膝下无子女。1950年,作为热心的邻居,沈祥友了解到他的困境,便与妻子李德兰商量,把窦光启接到自己家中居住,也方便照顾,好歹也能让他吃口热饭。从此,两家便合为一家,窦光启便成了老沈家的一名“正式”成员了。夫妻俩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有什么事也找他商量。这个特殊的家庭过的也是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的一天,由于一次意外事故,窦光启老人不慎从山头摔下,大腿腿骨严重骨折,由于没有及时医治,从此,瘫痪在床,突然降临的不幸,给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责任并不因为突降的灾难而减少。从此,沈祥友夫妇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窦光启老人身上了。老人经常小病不断,需要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夫妻俩轮流值班,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饭菜都送到老人跟前,并让老人不要有顾虑,安心养病。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沈祥友每天都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沈祥友夫妇六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全军乡广为传唱,感动着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
吴晶华,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但提起二十多年来她与孤寡老人的故事,她的左邻右舍和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晶华是难得的好人。”
萍水相逢起爱心1969年,吴晶华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晶华跟朋友聊天得知糖厂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奚桂琴,无人照顾,便主动去老人家里帮忙照顾。一进门,只见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房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原来,奚桂琴老人是1930年出生,膝下无子女,仅靠社区救济、捡垃圾为生,仅够日常生活。通过接触,晶华的心里有了一种牵挂,她有事没事就经常去陪奚桂琴老人,帮她做一些比较粗重的家务活。一次,她看到老人的衣柜就是一个四方木箱,所有衣物都放置在里面,特别容易起虫子,于是就把自己小孩用的衣柜和一床新被子送去。就这样,关怀产生信任,老人家里有什么事就会找晶华去办,而晶华陪着老人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不是亲人胜亲人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吴晶华就负起了赡养奚桂琴老人的义务。特别是近几年来,老人身体病痛增多,晶华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这位老人上。一天,奚桂琴老人因腰椎受伤,晶华第一时间来到了老人面前,安排老人住院治疗。在奚桂琴老人住院的四十多天里,晶华随叫随到,如果自己没空就安排丈夫前往。去年3月的一天,晶华突然接到电话,说是老人下肢无力,腰部疼痛。晶华火速赶到,并立即决定送医院进行检查,这一检查让晶华吓了一大跳,原来奚桂琴老人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晶华十分难过,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日子里,她每天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尿布,擦洗身子,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善始善终见真情
在几次生病后,省吃俭用的老人已是一贫如洗,晶华还经常掏腰包,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老人的感动是不容质疑的,但老人实在没有办法回报,临终之前的老人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要认吴晶华为义女。这是一个老人的心愿,晶华觉得应该满足老人,让老人含笑而去。去年6月老人离开人世,晶华又承担起后事的操办。
2013年4月,吴晶华担负起照顾互不相识、名叫穆桂荣老人的责任。现在,穆桂荣老人住进了吴晶华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老人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气的人。
每当茶余饭后,宗汉街道潮塘村的老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谈论谈论村里的大事小事。最近,有几位老人总是逢人就感慨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子女不在身边,以前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弄。现在好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帮我们打扫、洗衣服、买药、煎药,还陪我们聊天呢,而且每一星期都来好几趟,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难能可贵啊!”
老人们口中的两位服务人员原来就是潮塘村居家养老的专职服务人员邹金凤、黄美文。邹金凤今年60岁,是潮塘村的老妇女主任,任职期间曾多次获得了宁波市、慈溪市级先进工作者,现已退休,是一名朴实又善良的阿姨。黄美文与邹金凤同岁,家底殷实,是个老板娘,平时喜欢助人为乐。照她的话说,农村老妇靠念佛积善德,她做好事也是积善德。当邹金凤得知潮塘村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热心肠的她便邀上同村好朋友黄美文,主动请缨,当上了潮塘村居家养老的专职服务人员。在和潮塘村村干部交谈时,我们得知了两位阿姨的先进事迹。
几年如一日,两位阿姨结伴而行,风里来雨里去,天天奔波在各个孤寡老人家里,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换洗衣物,帮老人们置办生活用品,购买药物,陪老人们唠唠家常,帮老人们排忧解难。老人们都亲切地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有什么事情,有什么话都喜欢跟她们讲。两位服务人员更是把这些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任劳任怨,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每说起这两位服务人员,老人们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她们工作负责,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潮塘村有一位耋耄老人,名叫张天均,出生地主家庭,由于家庭变故,一直独居,性格有点古怪,不喜欢外人打扰。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非常讲究生活品质,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穿戴整整洁洁。刚开始服务人员上门,老人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允许服务人员动他的物品,也不愿意与服务人员交谈。但是服务人员并没有因此心存芥蒂,反而增加了访问的次数。
天气渐渐转冷,老人行动有所不便。有一天,他提出要服务人员帮他去补棉鞋,棉鞋缝合处有几个破口。服务人员照老人的吩咐去补鞋,但是修鞋的人说补鞋子的钱差不多可以买一双新的了,干脆不要补了。服务人员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老人,哪知老人却说,鞋子还能补补修修,就不要浪费材料。服务人员便拿去帮他修补好。过了一天,细心的`老人发现棉鞋里还有一个小洞没补。服务人员再一次帮老人去补了棉鞋,前前后后一共跑了三趟,这才让老人满意了。
张天均老人生活非常节俭,很多衣服都穿了好几年了,有些破旧,但是非常整洁。老人比较挑剔,不喜欢自己的衣服和其他人的衣物混着一起洗。服务人员只好帮他单独洗,而且非常仔细,发现破的,就帮他缝补好,不能补的,自己掏钱帮他换新的。渐渐地,老人慢慢地打开了心扉,不再冷冰冰的。
邹金凤平时喜欢看看书,有一次看到老人家里有很多书籍,便和老人聊起了读书心得。这下可乐坏了老人,原本寡言少语的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跟邹金凤谈天说地,畅谈读书感悟,还推荐书籍让邹金凤拿去阅读,两人很快成了读书的知音。如今,老人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人也变得精神了,天天都盼着两位服务人员的到来。
有一次,街道老龄委主任张华娣到各村被服务人员家进行暗访,检查服务人员是否实实在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当张主任来到潮塘村的陈彩娣家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陈彩娣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房子里还是泥地,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在宗汉应该找不到比她家更贫困的了。陈彩娣激动地告诉张主任,她家情况复杂,家境贫困,无儿无女。自己今年70多岁,眼晴几乎失明。丈夫80多岁,腿瘸,行动不便。还有90多岁老娘,常年疾病缠身,一直卧床,早年时候就住在女儿家。由于老娘是外村人,本不属于潮塘村被服务人员范围内。但是两位服务人员想都没想,就给与了特殊照顾,把老娘也算在了被服务人员内。帮他们洗衣服,换床单,做饭,买药,有时候还会自己掏腰包,塞几百块给他们。要是没有他们俩的悉心照顾,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这份恩情我们无以回报,希望好人能一生平安。说到动情处,陈彩娣忍不住抹起眼泪,轻轻地抽噎起来。
潮塘村还有一位离世不久的老党员奶奶,生前和两位服务人员相处得非常融洽。老奶奶久病卧床,两位服务人员经常前去照顾,帮她洗衣服、打扫、买药煎药,对老奶奶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有一次下大雪,路上还结了薄冰,两位服务人员互相搀扶,步履维艰,坚持去看望老奶奶。老奶奶激动得握住她们的手说:“自己的子女都不能做到时常来看望,而你们两位顶着这么大的风雪还坚持来看望我,我真的万分感谢,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的照顾……”后来这位老奶奶临终前还特意嘱咐儿子:“党的大恩大德我们不能忘记,若是没有党的关怀,我也享受不到这样的照顾。娘即将离世,不能亲自把党费给交了,你一定要记得替我把党费给交了。”当这位老奶奶离世后,她儿子便去村里交了党费,老奶奶的这番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不由得让人对老奶奶肃然起敬。
有些独居老人没有自理能力,衣服破烂不堪不说,还挂了厚厚一层油腻,甚至有些老人大小便失禁,裤子上还残留着粪便,但是服务人员从未嫌脏嫌臭,总是先烧水煮衣服,然后用洗衣粉浸泡,接着在用洗衣机清洗。这样处理以后,衣服既干净又卫生。洗好的衣服,他们还要仔细检查一遍。有的毛衣脱了线脚,整个袖子都不见了,他们便一针一针把它织好;有的羽绒服破了口,羽毛都翻出来了,他们便用缝纫机缝补好;有的袜子、枕套坏了,他们便自己掏钱买新的送给老人。除了工作规定的探访时间外,两位服务人员只要一有空,便去老人们那走访,陪他们聊聊天,解解闷。长此以往,他们对村里孤寡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给困难老人送钱送物,还发动亲戚、朋友捐献衣物,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宗汉街道,像潮塘村这样的居家养老先进服务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是一批有威信,有爱心,有责任心的退休老师、退休干部。在晚年时,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谁说老年人不能有作为?他们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兢兢业业把居家养老服务当做他们晚年的事业,同样也能干出一番作为,真正做到了新时代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㈢ 侍亲康特讯:关爱老人公益活动“忆往昔老年主题故事会”圆满成功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幸福生活”。为传承红色基因,闷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庆贺建党一百周年之际, 侍亲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老龄事业基金会,于 2021年8月25日 在南山区粤海街道海珠社区邻里之家成功举办 第一期“忆往昔老年主题故事会” 。
滨海之窗、海印长城两个党总支部书记陈光珍、马美容带领20多位老年人报名参加,年龄最长者84岁。其中大部分是抗战老兵、老党员、国家老干部们 ,在活动现场,他(她)们激情澎湃地讲诉着那些年的革命故事、爱情故事、以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奋斗了数十年的精彩人生故事。
活动现场,侍亲康和邻你之家的社区工作者热情亲切地接待了老人们,主持人还准备了互动游戏来活跃气氛、同时也有水果茶歇供老人们品尝。下午两点故事会正式开始,首先是授牌仪式, 由侍亲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老龄事业基金会成立《忆往昔公益项目管理委员会》 ,为关爱老年人,全面推行公益活动,暨开展第一期“忆往昔老年主题故事会”。
故事会的主题内容是老人讲述自己人生中的 “年代回忆”“年代爱情”“年代革命”和“年代家庭”的精彩故事。其中讲故事的8位老人中有5位老兵分享了当年的从军惊险的故事:
80多岁的周爷爷讲述自己1968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19周国庆游园会亲眼看到了林彪和江青的故事,他说: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总是心潮澎拜,激动不已; 80多岁的李奶奶向激罩笑大家讲诉自己为国家地质勘探付出数十年青春的感人故事。
年纪最大的梅爷爷作为抗战老兵,已年高八十,但 讲起参加援越抗美作战故事来却精神矍铄,滔滔不绝 ,讲得特别高兴,便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岀早已佩戴好纪念章的衣服穿在身上,兴奋地向大家介绍每明含一枚纪念章的来历和意义,让全场老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张爷爷是一位部队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分配到高校工作,曾被派遣到山西省平顺县一个村去支农扶贫, 在那里经历了与自己在部队生活反差极大的艰苦生活,有时候连洗脸的水都没有 。而如今“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发达了,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社会,大家要努力爱护、努力奋斗。”张爷爷满怀激情地讲述着那段难忘岁月,他对于这段岁月历历在目,讲述时语气激昂,一个个革命建设故事娓娓道来。
高奶奶是一名女兵,她开口讲故事时眼里泛着泪花,讲到在部队艰苦卓绝的年代,与同为军人的老伴当年是如何相知相爱,她讲述的故事朴实真挚,把老兵们的思绪也带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现场掌声四起,气氛十分和谐。
现场的老人们越讲越激情澎湃,按规定每人只能15分钟,但不少人一讲起故事来就话如潮涌,使本应16:30结束的故事会,推迟到17:00散会,大家仍然意犹未尽。
老人们的故事不但是回忆个人的经历,同时也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他们朴素坚韧,为伟大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 他们用细密的岁月渲染了党旗的红色,用悠长的光阴镀亮了党徽的光泽,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让在场的我们感受到身边生活的变化,感受到党的伟大 ,更勉励当代年轻人继承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初心向党,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㈣ 给我几部老年人爱看的老电影
1:地道战
2:地雷战
3:平原游击队
4:铁道游击队
5:奇袭
6:侦察兵
7:渡江侦察记
8:回民支队
9:大浪淘沙
10:秘密图纸
11:五十一号兵站
12:四0五谋杀案
13:南昌起义
14:三战山城
15:闪闪的红星
16:野火春风斗古城
17:永不消逝的电波
18:雷锋的故事
19:董存瑞
20:狼牙山五壮士
21:红孩子
22:智取华山
23:战上海
24:党的女儿
25:烈火中永生
26:小兵张嘎
27:从奴隶到将军
28:海鹰
29:敖雷*一兰
30:小花
31:春苗
32:决裂
33:青松岭
34:金光大道
35:创业
36:青春之歌
37:四室同堂
38:英雄虎胆
39:英雄儿女
40:洪湖赤卫队
41: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42:刘胡兰
43:一江春水向东流
44:八千里路云和月
45:暴风骤雨
46:冰山上的来客
47:阿诗玛
48:五朵金花
49:刘三姐
50:黑三角
51:牧马人
52:保密局的枪声
53:敌营十八年
54:大李老李和小李
55:今天我休息
56:今夜星光灿烂
57:甜蜜的事业
58:神秘大佛
59:萍踪侠影
60:大刀王五
61:归心似箭
62:庐山恋
63:小街
64:吉鸿昌
65:天云山传奇
66:骆驼样子
67:红日
68:东进序曲
69:红旗谱
70:芙蓉镇
71:挺进中原
72:战火中的青春
73:战洪图
74:霓虹灯下的哨兵
75:马路天使
76:十字街头
77:桃李劫
78:三毛流浪记
79:革命家庭
80:柳堡的故事
81:七十二家房客
82:林家铺子
83:古塔奇案
84:沙漠追匪记
85:巴山夜雨
86:神鞭
87:三笑
88:苦恼人的笑
89: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90:南海风云
91:鸡毛信
92:大渡河
93:金沙江畔
94:上甘岭
95:渔岛怒潮
96:兵临城下
97:铁道卫士
98:南征北战
99:新儿女英雄传
100:茶馆
101:家
102:龙须沟
103:艳阳天
104:生活的颤音
105:夜半歌声
106:魔术师的奇遇
107:女兰五号
108:女跳水队员
109:沙欧
110:护士日记
111: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112:咱们的牛百岁
113:少林寺
114:人到中年
115:林海雪原
116:大林和小林
117:乡村女教师
118:向阳院的故事
119:羊城暗哨
120:李双双
121:激战无名川
122:黄继光
123:城南旧事
124:渔光曲
125:戴手铐的旅客
126:二泉映月
127:七月流火
128:嘎达梅林
129:奴隶的女儿
130:打击侵略者
131:怒潮
132:小二黑结婚
133:甲午风云
134:林则徐
135:奸细
136:一个和八个
137:瞧这一家子
138:赵一曼
139:苦菜花
140:敌后武工队
141:五更寒
142:西安事变
143:上海的早晨
144:自有后来人
145:红色娘子军
146:索仑河谷的枪声
147.车轮滚滚
148.神女峰的迷雾
149.小字辈
150.斗鲨
151.好事多磨
152.不夜城
153.刘巧儿
154.他俩和她俩
155.雾都
156.红牡丹
157.枫树湾
158.鄂尔多斯风暴
159.一盘没下完的棋
160.长空雄鹰
还有一些影片现在有些记不住名字了.象京汉铁路罢工的于洋大律师等.
样板戏和其他戏曲有:
1.红灯记
2.沙家浜
3.海港
4.白毛女
5.红色娘子军
6.智取威虎山
7.杜鹃山
8.龙江颂
9.磐石湾
10.平原枪声
11.奇袭白虎团
12.园丁之歌
13.朝阳沟
14.于无声处
15.天仙配
16.花木兰
17.三打白骨精
18.沂蒙颂
19.十五贯
20.秋江
有些是解禁之后重新演出的.
外国的影片也记得一些
印度:
1.流浪者
2.奴里
3.大堋车
日本:
1.追捕
2.望乡
阿尔巴尼亚:
1:宁死不屈
2.海岸风雷
3.地下游击队
4.勇敢的人们
罗马尼亚:
1.创伤
2.沸腾的生活
3.第八个是铜像
4.多瑙河之波
5.广阔地平线
6.火车司机的儿子
7.尼罗河惨案
南斯拉夫:
1.瓦尔特保卫撒拉热窝
2.桥
越南:
1.阿福
2.胡志明小道
3.琛姑娘的松林
苏联:
1.列宁在十月
2.列宁在一九一八
3.解放
4.莫斯科保卫战
朝鲜:
1.看不见战线
2.脚印
3.摘苹果的时候
4.鲜花盛开的村庄
5.南江村的妇女
6.金姬与银姬的命运
7.三妯娌
8.卖花姑娘
英国:
1.雾都孤儿
2.伦敦上空的鹰
美国:
1.巴顿
2.卓别林的系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