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总感觉冷

老年人总感觉冷

发布时间:2023-09-17 13:49:53

㈠ 为什么人老了怕冷

老了以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中医认为这是阳虚,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

㈡ 老人为什么会感觉发冷

一、所穿衣物过少: 这是手足冰冷者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已经多添衣物了,仍然手足冰冷,就应注意,因有许多人的体表温觉神经接受体的“凉点”,过于迟钝而不知冷。 二、压力不懂得放松: 遇到紧张与压力时,手足发抖、手指冰冷,但事过就慢慢恢复温暖。 三、血糖太低: 为手足冰冷的第三个主因,尤其饿过头的小孩与老人,或者糖尿病患者。另外,减肥过度的男女,也皆会有手足冰冷的表现。 四、失温体质者: 有许多幼儿与老人,其大脑体温中枢的功能,尚未发育完成,或已经老化与迟钝,当天气冷到一个程度时,体温中枢无法调控自如,就容易出现手足冰冷的现象。 五、酒后失温的手足冰冷: 尤其寒流或下雪天的季节,有许多人靠喝酒来保暖,又脱掉衣物,或到室外去透凉而遭冻伤。有些保母或父母,在婴幼儿或老人食物中,加入低剂量酒精饮料,往往形成酒后失温现象。 六、极少数平常低体温体质的人: 不管冬夏皆手足冰冷,可能是有感染或寒流时穿太少,或平常运动不足,冷气一吹时,皆易有失温的畏寒、手足冰冷、头疼、生重病的现象,且会手足龟裂。 七、冷脱疽体质与疾病: 脱疽是中医外科名词,因为体内冷凝蛋白偏高末稍血管栓塞,导致冻伤或天冷瘀紫,或缺氧而坏死与溃烂。目前台湾地区乌脚病或雷氏症候群的患者,大多稍一冷,就会有手足关节疼痛,手指间或发热、疼痛、红肿以及溃烂,这是手足冰冷患者中,较难医的一种疾病。 八、动脉血管问题: 鼠蹊部以下的动脉,因外伤、手术,或因其它原因而沾粘、萎缩、狭窄、坏死,皆会引起手足冰冷、肌肉萎缩。 九、创伤、手术或化放疗所导致: 因失血过多、引流体液丧失太多,或造血与循环受抑制,血管内壁的灼伤、硬化、沾粘、萎缩,皆容易平常手足冰冷;产后妇女亦易有此种现象出现。 十、颈椎的侧索神经: 臂丛神经、手腕的正中神经有所发炎、水肿、狭窄、创伤、萎缩、硬化,皆会导致手足冰冷;同理,腰部与足部神经疾患,也会并发足部冰冷。 十一、中枢神经病变的患者: 如截瘫、枕骨大孔狭窄、水肿、脑水肿、舌状疝、脑血管神经病患、老人的脑萎缩、延脑病变……等,皆易形成手足冰冷。如幼儿为脑性麻痹、小儿麻痹,一定会手足冰冷。 十二、外感疾病患者: 体温中枢受病毒分泌的毒素,或病毒被人体免疫细胞扑杀攻击之后,所残存的碎片,被人体代谢出体外前之代谢废物所干扰,导致一生病就高烧不退而手足冰冷,即内热、外冷与肢冷。 十三、重症末期: 久经治疗未愈的病患,人体各种维持生命功能的组织、器官、腺体等,皆处于极端虚弱状态,亦无多余的体力与血液,维持肢体的寒温调节,以致手足冰冷。 十四、药物导致的手足冰冷: 不管中西药皆有,中药的苦寒与重症类药物,如过度服用,易有戕害生机,抑制外围循环的现象。严重的药物中毒,更是立即发生手足血管与神经伤害,肢体冰冷是药物中毒的第一个反应,对服药中的婴幼儿或是老人,应小心注意他们服药之后的反应

老年人怕冷的原因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可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因为一些老人到了老年,身体的机能会不断的降低可以在自己的饮食中吃一些羊肉,狗肉,海带,糯米,桂圆等等

㈣ 老人经常发冷是什么原因

患者身体发冷症状的出现,多考虑是由于体内能量供给不足而引发的一种临床表现,有可能和患者本身体质虚弱有关,也有可能和患者存在风寒者前感冒等病因有关。
如果上述症状经常出现,患者容易伴随有乏力、头晕或者存在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原发疾病时,多考虑和体质虚弱有关,属于一种气血不足的表现,建议使用一些益气养血类的中药首唯清制剂进行调理。
上述症状如果是近几天出现的,患者伴随有流清鼻涕、舌苔白腻等临床表现,一般多考虑属于风寒感冒症状,是由于寒气在人体内凝滞引发的临床表现,可以选择一些疏风散寒山空的中成药来进行治疗。

㈤ 老年人怕冷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比青壮年降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因而产热不足专。
2、老年人属肌肉萎缩,重量减轻,又少于活动,所以,由肌肉活动增加的热量较少。
3、老年人由于内分泌腺的老化,以上激素生成减少,故产热也随之减少。
4、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对冷的反应迟钝和神经调节不敏感,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以致寒冷时血管不能有效地收缩,使散热量充分地减少。
5、有些老人较瘦,皮下脂肪少,也是造成怕冷的原因之一。

㈥ 老年人总感觉冷,怎么办

1、暖宝宝贴在后裤兜。

臀部是人体脂肪最多的部位,但是此处的脂肪多数会蓄积起来不易燃烧,因此臀部温度平均要比体温低3℃。脂肪越多的人,越容易感觉发冷。

外出时,可将暖宝宝放在裤子后边的口袋里来温暖臀部,促进血液循环和该部位的脂肪燃烧产热,进而暖和全身,还能预防臀腹部、大腿处形成橘皮组织。冬天开车,可以选用加热坐垫,不仅使臀部暖和,还能防止肚子受凉。

2、围巾护好后脖颈。

冬天出门,要注意脖子防寒,尤其是在风大的日子,更要用围巾护好脖颈。可以把暖宝宝放入围巾夹层缠起来固定在后颈处,或直接贴在衣服上。后颈发际线凹陷处有个“风池”穴,温暖这里有抵御风寒入侵、预防感冒的作用。

3、脚踩热水袋暖足心。

寒由脚底生,冬天很容易手脚冰凉,尤其是脚底一冷,全身都很难暖和起来。可以将小号的暖宝宝隔着袜子贴在脚底,能有效御寒,但不要穿着厚袜子或长筒袜,否则脚会因闷热不透气而出汗,降低取暖效果。刚从外面回来双脚冻得冰凉,也不要马上泡脚或将双脚放在暖气上。

4、穿件背心暖和腹部。

冬天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腹泻、痛经等症状,如果冬天衣服里面多穿件棉背心,并将背心掖进裤子里,可以抵御部分寒冷。经期的女性可以将暖宝宝隔着内衣或毛衫贴在肚脐附近,可以缓解疼痛。平时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羊肉、海带等。


(6)老年人总感觉冷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老人着装要与季节气温相适应。夏季气候炎热,服装应凉爽、透气、吸湿、宽大单薄、利于通风散热,切忌紧小,颜色宜浅淡,不宜穿深色衣服。常言道“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大,早晚较凉,老年人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免感冒受凉。

秋天天气逐渐转凉,不要急于过快地添加较厚的衣物,使人体有适度的“秋冻”过程,从而增加抵抗力,有利于增强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弱,自身抵抗力差,只要遇到降温天气,就应随之添加衣物,以免受凉。

㈦ 老年人怕冷怎么办有什么方法暖身

人年纪越大,身体机能就越来越不行,那么老年人怕冷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整理了老年人怕冷7招有助暖身,一起来了解吧。

老年人怕冷7招有助暖身
1、合理用药

维生素E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畅通。所以每天摄入必需的维生素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畏寒症状;维生素能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

2、多吃补脾的食物

中医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众所周知,人体是需要血液来供养全身的,但是不能只靠吃一些补血的食物,脾胃的强壮才能把食物转化为血液,才能更好的改善老人怕冷的症状。比如说吃些南瓜、枸杞、山药,都是很好的健脾的好东西。

3、多补铁

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

因此老人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但动物肝脏和蛋黄胆固醇偏高,不能吃太多,每周吃一次即可。而炒西芹、香菇肉片、凉拌木耳等则可常在饭桌上出现。在补充含铁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机体对铁质的吸收。

4、多吃养阳气的食物

老人适当吃些这方面的食物,可以通过脾胃来改善怕冷的问题,比如说羊肉、鸡肉、葱姜等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温补作用,但是不建议吃太多,每天搭配着吃就可以了。

5、每天梳头百遍

这是根据中医所讲,各条经络都汇聚在头部,梳头大概经过五十多个穴位,比如说通天穴、风池穴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通经活络。

6、每天运动半个小时

通过运动来促进身体各个器官协调起来,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产生热量。比较适宜的运动,比如说慢跑、踢毽子等。

7、泡澡来促进血液循环

泡热水澡可以改善身体发冷的症状,但是老人泡澡的时候,水温建议不要太高,有可能泡的时间长了,会导致胸闷、血压升高等现象。补充一下,泡澡的时候可以在水里适量放些肉桂、迷迭香之类的东西,对促进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帮助。
老年人怕冷的原因
1、缺铁症

科学家指出,人们如果常常感到寒冷,可能由体内缺铁引起。由于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后者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缺氧则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因此,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2、低血压

低血压容易引起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如手足等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得不到能量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能源物质,所以使人经常产生寒冷的感觉,当然也会容易发生冻疮。治疗方法,除用药物之外,还要注意保暖。

3、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素属于内分泌激素,它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有加速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同时它还会使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等外周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因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产热量就会减少,所以怕冷。碘参与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多摄取海带、鱼虾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

4、冷感症

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原因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所致,最终患者会因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腰、背、小腹、手、足或全身发冷。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和饮食调节。多到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打羽毛球等;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功能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等。
老人冬天怕冷吃什么暖身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从而产生热能,抵御寒冷。如果体内长期缺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不足,身体的御寒能力会因此降低。因此,可适当多吃点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贝壳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于提高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B族维生素有利于正常代谢;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环顺畅,调整体内激素平衡。因此,可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新鲜的米面、粗杂粮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坚果以及海鱼、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的摄入量。

3、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胡萝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将它们与肉类御寒食物掺杂食用;可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牡蛎、沙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经常食用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4、富含铁的食物

铁是参与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红细胞担负着机体中氧的运输和代谢的重任。要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变成热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燃烧”它们。如果机体缺铁,就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而缺少运输氧的“工具”,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热不够,容易感到寒冷。许多年轻女性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也常常手脚冰凉,铁的摄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牛肉、鱼、蛋、黑木耳、大枣、乳类、豆制品等,能提高对寒冷的抵抗力。

猜你喜欢:

1. 60岁老人为什么经常怕冷

2. 老年人冬季要怎么保暖

3. 冬天老人要怎么养生

4. 老年人冬季防寒保健方法

5. 老年人怕冷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总感觉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