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身心变化的特点
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类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成熟、能正视新的生活;②防御型:表现为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活到老、干到老,并乐在其中;③被动依赖型:表现为强烈依赖和盼望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和体恤,或对外界缺乏兴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在家庭照料和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
B. 多少人不知道这五种能改变老人生活的思维方式
很多老年人年纪一大,思维就跟不上潮流了。这时,老人们也许需要转变一下思维的方式?这里有全世界最棒最实用的五种思维,掌握这五种思维方式,能直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一、 上帝思维(关爱别人,受益自己) 人到中老年要具有上帝思维,要学会关爱他人,对朋友多一分问候,对老同学多一丝祝福,比如把锻炼大脑的测试题,就可以发给老朋友玩一玩,还能加深大家的感情。
多多关爱他人,其实也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不信,你试试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助一些衣物,你会发现,你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二、 司马光思维(打破,才能得生机) 这个思维的精髓就是打破陈旧的、顽固的观念,而去接受新的思想。老人们最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很多老人接受不了一些新思维,怎么办呢?
中老年人最好先慢慢转变自己的思维,比如衣服破了舍不得买新的,缝缝补补凑合穿,伍戚还有不舍得倒掉剩菜剩饭等等。只有将这些旧观念转变了,才能接受新观念。比如熟练操作智能机,会使用电脑上网等等。
三、 哥伦布思维(想了就要干) 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就是想到什么就去做。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该如此。咱们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条件好了,时间、金钱上都自由了,不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想唱歌就去唱,想跳舞就去跳,想环游世界现在就出发,即使不能真的环游世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从周边游开始,总好过整天呆在家里吧。
四、 拉哥尼亚思维(简单才是真正的丰富) 这个思维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可谓是十分重要,无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甚至是信息方面,我们都不妨做到简单,因为简单的生活才是真正丰富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并不是指吃饭只吃一个菜,舍不得花钱等,而是放弃无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
比如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然后充分学习、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再比如定期去户外走走,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让新鲜的空气润湿整个心肺。
五、 孔子思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思维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待人待物,都要胸怀宽广。而且要有自己的原则,并以身作则。比如说,你不喜欢听别人炫耀,那你也就不要总在朋友面前炫耀,你买了房买了车,或者是子女事业有成,自己知道就好。
这些思维可以改变老人的思考方式,使他们能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即使能接受新思想,一些旧的问题依旧姿世需要老人来烦恼。比如儿女的婚事。那么,如今腔册陵科技高速发展,有没有什么便捷的手机APP让父母完成给子女找对象的心愿呢?有,就是“大亲家”。“大亲家”是中国第一个方便父母为孩子找对象的一个APP,而且操作十分便捷,很适合老人。已经有很多父母通过“大亲家”给孩子找到了幸福,还在为儿女婚事发愁的老人们,何不试试?
C. 老年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有哪些
1
、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
退,出现回所谓的
“
老花眼答
”
;听力下降,尤以
70
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
觉在
60
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
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
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
迟钝。
4.
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
不同程度下降。
5
、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
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
郁闷、烦躁等。
6
、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
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
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
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
孤独和苦楚。
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
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
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
情况。
D. 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神经细胞是人体内最先衰老的细胞之一,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细胞的减少和功能减退等,故老年人容易出现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情绪低落,表情呆板,动作缓慢等现象。
一是脑细胞减少。大脑出现萎缩性变化,神经胶质增殖,脑实质钙沉着。有研究证实,随着高龄的发展,大脑的额叶、颞叶、基底核、脑回大都出现萎缩,大脑皮层也逐步出现退化现象,神经细胞逐渐减少。一般认为,脑细胞减少是从40岁开始的。40~70岁期间,其脑细胞可逐渐减少20%;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细胞可减少30%~70%。大脑细胞减少最明显的部位是颞上回,其次是中央前回和视觉中枢。由于脑细胞的减少,使脑重量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加深,皮质变薄。一般老年人的脑重量比成年人平均减少50~150克;70岁时脑重量为年轻时的95%;90岁时为80%;大脑的总面积较年轻时减少10%;脑血流量较年轻时减少约17%。
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微细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龄变化,神经细胞失去了有规律的轮廓,尼氏小体减少;神经细胞核变形缩小;神经纤维中脂褐质含量增加,并发生脂肪变性等。有人对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研究发现,以丘脑变化最明显,因为丘脑是植物性神经比较高级的中枢,故老年人常常出现与其密切相关系的血压、心脏和血管活动、睡眠、脂肪代谢等各项生理功能的改变。
二是脑细胞功能减退。神经细胞的减少和结构的变化,可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取代,最终可导致大脑萎缩。因此,老年人对复杂的刺激,其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减弱;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不易形成;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等。这些现象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的结果。
老年人脑电图变化的特点是节律变慢,在睁眼时出现α和β波,与小儿脑电图相似。高龄老人脑电图的改变更加多样化,在额叶、中央叶最为明显。
老年人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神经传导速度较年轻时减慢15%~30%,故反射迟钝,在紧急情况下,有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因此,老年人在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在人多、车多的地方或横过马路时,要特别注意左右车辆和行人。
在此必须指出,老年人的上述变化并不是绝对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曾看到不少老人,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然头脑清楚,谈吐自如,步履稳健,这与其经常用脑有关。研究证明,体力劳动能力与脑力劳动能力的衰老是不一致的。体力劳动能力一般从40岁开始逐渐减退,到80岁几乎全部丧失,而脑力劳动则不然,50岁时才达到高峰,甚至有的老人到80岁时,其智力仍不逊于中年人,说明脑力劳动能力及智力水平与脑力劳动程度有关,即经常用脑的人,脑的劳动能力衰老减慢。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的老人,其思维能力大都较好;而那些独自生活或过隐居生活的老人,其思维能力大多不佳。脑力衰退莫过于寡居的家庭妇女,这与其生活圈子狭小,事业心差,用脑很少有关。因此,善交往,多思维,少忧郁,能随遇而安者,精力必然旺盛。
E. 老年人应对思维变化的方法有哪些
人在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维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创造思维,而有些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
多数情况下,我们老年人的思维变化是由我们听力、视力等认知能力降低,记忆力下降,或者出现错误思维方式等因素引起,所以我们老年人在应对思维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测试并维护听力
医学人员发现,很多老年人因为听力衰退,所以经常要花费很大气力去捕捉别人的说话,领会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无疑使我们老年人的思维能力有所降低。因此,进入老年以后,我们每三年应做一次听力测试。同时,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我们的听力下降,例如调低音响等。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就会出现听力下降,导致重听、耳鸣的现象,通过耳朵的运动,可以防治和减轻重听、耳鸣。例如用手指按摩耳廓,上下左右拉动耳轮,用手指伸入耳孔轻轻摇旋转,或者掌心盖住耳孔,用手指敲击后枕部,做“鸣天鼓”的动作等。
(2)控制BMI指数
BMI(身体质量)=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理想的BMI指数应在25以下。一项在记忆力测试中,BMI为20的理想者在过目16个单词后能回忆起其中的9个,而BMI为30——即迈入肥胖门槛者,则只能回忆起其中的7个。BMI对记忆力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老年人要提高思维能力,还要学会控制体重。
(3)注意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多吃绿叶类蔬菜可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这或许是由于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E的缘故,因此,我们老年人在饮食中不妨多增添些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菠菜或葵花子等。
此外还要经常食鱼。研究发现,每周至少食鱼一次者与不食者相比,其智力测试成绩明显优异。因此,我们老年人应该保证每周食两次鱼。
(4)增强注意力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人在筛选不同感觉信息方面的效率有所下降,而混乱的环境则会干扰大脑记忆的形成。为了减少干扰,日常不妨对自己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如在打开电视或收音机的环境下,用做文字游戏或数字游戏、字谜的方法来训练注意力。
(5)检测并控制血糖
研究表明,长期血糖高的女性即使没患糖尿病,其认知轻度损害或患老性痴呆的风险也较高。因为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大脑或血管损害。
具体做法包括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血糖,每天步行30分钟,可以把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值上;每天吃4顿至6顿小餐,有助于血糖的平稳。
(6)注意降血压
人的大脑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萎缩,而高血压则会加速萎缩的进程。高血压患者比正常者认知损害的可能性高出40%。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老年人应该每天至少摄取3份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有助于降低患高血压风险。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心情、其他食物等方面,来想办法降低我们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