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乡镇福利院创建敬老文明号实施方案
市政府:
为确保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0年10件实事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列入2010年市政府措办的第7件实事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市民政局开建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建成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实施方案》,现随文上报,请审核。
附件:《市民政局开建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建成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二○一○年二月八日
第七件:开建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建成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
实 施 方 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为加快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强化灾害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提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水平,按照市政府安排,决定2010年开建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建成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于促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灾害救援、救助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规模
市社会福利院:按照省、市灾后重建任务要求,结合我市目前社会福利院工作实际,决定在市儿童福利院北侧新建市社会福利院。该项目占地25亩,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市“三无”孤寡老人、自理、介助、介护的低收入老人提供食宿、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福利服务。
2.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市级区域性中心库面积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进行分类的要求,拟修建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的东部区域中心库。
3.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计划建设框架结构综合楼三层一幢。
4.四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崆峒区东川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拟新建框架结构楼房1幢,设床位200张;灵台县朝那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9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4平方米,拟新建四层单框架结构楼房1幢、三层双面框架楼房1幢,设床位220张;华亭县西华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拟新建砖混结构楼房1幢,设床位100张;静宁县界石铺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拟新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1幢,设床位150张。
5.两所乡镇敬老院:崇信县新窑镇敬老院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509平方米,拟新建框架结构平房27间,设床位50张;华亭县策底镇敬老院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拟新建砖混结构二层楼房1幢,设床位150张。
6.三个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在泾川、崇信、庄浪三县分别建成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其中:泾川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占地4.3亩,计划修建5层砖混结构楼房一幢、平房20间,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崇信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占地3亩,计划修建两层带帽砖混结构房屋35间,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庄浪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体三层(局部四层)砖混结构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二、资金筹集与管理
以上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通过省、市、县民政、财政部门和慈善机构、灾后重建资金中申请立项解决。其中:
市社会福利院: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到位1460万元,尚缺1340万元。
2.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640万元。目前到位1186万元。争取省民政厅帮助解决缺口资金454万元。
3.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该项目概算投资300万元,目前到位195万元,尚缺105万元。
4.四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崆峒区东川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资523万,区上已自筹80万元,缺口资金443万;灵台县朝那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资420万元,县上自筹140万元,缺口资金280万元;华亭县西华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资280万元,县上自筹30万元,缺口资金250万元。静宁县界石铺中心敬老院概算投资406万元,县上自筹30万元,缺口资金376万元。
5.两所乡镇敬老院:崇信县新窑镇敬老院概算投资86万元,县上自筹6万元,缺口资金80万元。华亭县策底镇敬老院概算投资300万元,县上自筹40万元,缺口资金260万元。
6.三个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泾川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概算投资630万元,政府减免土地等相关费用10万元,省民政厅安排80万元,县上自筹50万元,缺口资金490万元。崇信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概算投资150万元,县上自筹30万元,缺口资金120万元。庄浪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概算投资700万元,到位200万元,缺口资金500万元。
以上项目资金将设立“项目工程”资金储存专户,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和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确保资金管理使用严格规范透明,及时抓好资金使用专项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工程顺利实施。
三、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敬老院建设标准》以及《救灾物资仓库建筑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财政、建设、审计、监察、发改、民政)的原则,严格设计、材料、施工、质检、验收“五个关口”,并聘请工程监理对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工作进度
以上开建的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在年底前建成主体工程;新建的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和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项目于年底前全部竣工验收。
五、验收办法
(一)分步分项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组成验收小组进行根据工作进度适时组织;
(二)阶段(中间)验收: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验收小组进行,每季度组织一次;
(三)竣工验收: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管理单位组成验收委员会年底前组织实施。
六、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单位:市民政局、福利院、救助管理站及7县(区)政府
『贰』 五一劳动节的日记
五一劳动节作文日记(10篇)
五一劳动节作文:快乐五一
盼望着,盼望着,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纪念日,我们学生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气氛的娱乐日子——“劳动节”,终于到来了。
最近,我正愁“五一”没什么好娱乐的,隆昌物业便贴出了有关“庆五一,迎奥运”的活动,我劝说爸爸也去报名参加,也许还能拿个一等奖回家哩!爸爸最终欣然地答应了。
5月3日8点左右,隆昌小区就热闹起来,参加活动的、前来观光的人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锣鼓声、鞭炮声、欢乐声此起彼伏,整个小区一片沸腾,一派节日的欢乐气氛。8点30分左右,小区广场上鞭炮齐鸣,烟花带着一种浓郁的欢乐冲向云霄,在天空中爆发出他沉寂已久的快乐。喇叭吹起,小鼓敲起,音乐奏起,秧歌队伴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舞起来了,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霓裳一样,是欢乐的舞步。这秧歌,使凉爽的空气立即变的温暖了,使平淡的气氛立即变得活泼了,使疲乏的人们立即变得亢奋了。舞者绚丽缤纷的衣服与欢乐的舞姿把这条街道衬托的喜气洋洋。5分钟后,锣鼓的声音渐渐微弱,主持人赶忙宣布:“隆昌小区一年一度的大联欢正式开始!……参加‘双人绑腿跑’的选手请做好准备。”我和爸爸也在其中,听到一声枪响后,我们尽可能完美的配合,向前跑去。可是,我第一次玩这种游戏,实在是无法适应,此时,手脚如机器人般僵硬,麻木,甚至连走路也不会了。还好,爸爸始终在旁边拽着我,没有“半途而废”,坚持着跑到了终点。虽然,我们没有当上冠军,但是,我们依然开心,并从中学到了取胜的妙计。第四个比赛项目是“拖球跑”,比赛规则是用一个乒乓球拍拖着一个乒乓球,手只许握着球拍,不可以碰到乒乓球,否则视为违规。最先到达终点的选手即为冠军。爸爸替我参了赛,当枪声响起时,爸爸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出,跑在最前面。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别人的球都已经掉过许多次了,而爸爸的球却在他的球拍上稳如泰山般立着,难道是爸爸有什么绝技?待我仔细看来,原来爸爸用手按着球,才是求如此稳固。我沾沾自喜,心想:爸爸的雕虫小技还是被我识破了,别的人怎么都不知道?看来我真是聪明阿!不过,没被发现也好,还能获奖呢!当我抬头一看时,爸爸抱着那个我“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等奖骄傲的向我走来,我真是欣喜若狂。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就会觉得,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萦绕!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纪念日,是对我们学生来说,是盼望已久的节日,同时也是我们在寒假过后又一次长假,有这么长的假期,我又可以敞开心怀,快快乐乐地、高高兴兴地,自由的打发和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了。
在“五一”放假之前,我就与爸爸妈妈商量,“五一”放长假,由爸爸开车,去上海、苏州、杭州一带逛逛,去上海浦东的杨浦、东浦大桥、东方明珠、“APPEC”会址等地方看一看,领略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新变化;去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地方参观参观,接受一下现代革命史的教育;去苏州的虎丘、西湖等风景区逛一逛,饱览一下祖国江南一带的自然秀美风光;去寒山寺、苏州园林走一走,感受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意境······这样,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解除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可是,不巧得很,爸爸“五一
『叁』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与脱贫攻坚期相比有哪些调整
一、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央和省上《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敬滚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从脱贫之日起,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两不愁三保障”方面。一是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二是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好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全员参保工作。三是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改造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对象等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实现动态清零。四是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五是加让辩大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管护力度,逐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管一体化,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一方面是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扶持重点从生产种养环节逐渐向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转移,扶持方式从特惠性政策向普惠性政策转型。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区上对牛、果、菜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研究制定了牛、果、菜三个高质量发展《意见》,待《意见》下发后,遵照执行。另一方面是着力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在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输出输转的同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和生态护林员政策,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统筹用好管好公益岗位,帮助弱劳力就地就近就业。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转型升级、持续发展。鼓励在发展乡村二三产业,以及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持续开展“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改善村容村貌。二是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坦稿缺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三是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产品、农资卖难买难。四是实施乡村电网改造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大力提升乡村用电保障能力,积极探索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四)低收入人口帮扶方面。一是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对农村低收入人口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当年就医自负费用超过上年度家庭总收入的患病人员落实“单人户”施保。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坚决不能因低保“单人户”政策调整,导致原建档立卡户返贫。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孤儿)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三是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孤儿)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四是继续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计划生育“两证户”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五是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继续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五)领导和责任体系方面。坚持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原脱贫攻坚专责工作组调整为乡村振兴专责工作组,牵头负责行业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六)其他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不断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支援,实现共同发展、协作共赢。二是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包乡抓村机制和机关单位帮扶工作机制,保持脱贫村帮扶关系总体稳定,强化举措,扩大成果。三是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四是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在优先保障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供给。
区扶贫办结合实际,已经起草了《平凉市崆峒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并征求了建议,待市上文件印发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及时印发。
二、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2月20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2021年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了《甘肃省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从《通知(审议稿)》来看,主要是对去年省上出台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的延续和完善。
(一)在顶层设计上健全完善了七个方面:工作范围上,由过去主要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展到对所有农村居民进行全面排查,从中发现和确定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上,由易返贫致贫户扩展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造成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衡量标准上,从以往主要关注收入和风险,转向对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风险全面研判、综合分析。监测时效上,从过去定期识别纳入转向快速发现、及时响应、分层分类帮扶、动态清零。监测主体上,从过去以扶贫部门为主,转向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监测程序上,更加注重农户主动申请、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帮扶政策上,从过去对边缘易致贫户有限的帮扶,力求突破现有政策,扩展到缺什么补什么的全面帮扶。同时,注重采取预防性帮扶措施,防止陷入贫困后再补救。
(二)在管理运行上建立健全了五个机制:一是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二是健全监测对象核查评估机制,增加了“一算(算收入)、二核(核支出)、三看(查看家庭实际情况)、四评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五公示(村内公示征求村民意见)”的核查程序,提高准确性和群众认可度。三是健全完善“一户一策”防返贫机制,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防返贫成效和风险消除评估机制,提高风险消除的真实性。五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提升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的功能和效率,增强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
1.农户申请。农户家庭发生变故且影响基本生活的,可直接向村“两委”提出书面申请,由村、乡、区逐级核查评估。
2.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教育、住建、卫健、民政、人社、农业农村、水务、应急管理、医保、残联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范围,针对农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产业就业不稳、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现反弹的情况,按照风险人群筛查预警监测标准,建立疑似返贫致贫户名单,及时反馈各乡镇评估。
3.乡村干部走访。以乡镇为主体,组织包村干部、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对农户申请和部门预警监测外的疑似返贫致贫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入户排查,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隐患。
(三)在扶持政策上优化完善了九个方面:从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综合保障、扶志扶智、其他帮扶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既注重对监测对象一家一户个体化困难的“一对一、点对点”扶持,更加注重对面上脱贫人口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扶持。
区扶贫办结合省市精神,已经研究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管理办法(试行)》,并征求了建议,待省市文件印发后,进一步修订完善,及时印发。
三、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方面
3月10日,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工作的通知》,从《通知》来看,原则上5年过渡期内,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至少有1名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和2名工作队员。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按照要求,已经对目前驻村期满2年及以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轮换。请各乡镇严格按照《甘肃省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
(一)工作队职责。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行帮扶责任,全面参与村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发挥好帮扶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巩固成果“战斗员”、资金项目“监督员”、农民群众“服务员”、乡村治理“指导员”作用,指导协助村“两委”落实各项任务,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制度。
(二)工作队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学习、考勤、公示、例会、报告、自律等制度,开展全员轮训,提升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能力,确保作用发挥。
(三)工作队保障。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原有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各项待遇不变。派出单位、乡镇、村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提供食宿、在村工作的必要条件。
(四)人员考核评价。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实行年度考核,由组织部门牵头实施,驻村工作不足半年的工作队员,由派出单位负责考核;驻村工作半年以上的工作队员,按驻村帮扶考核,作为本人年度考核结果。
四、关于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方面
3月26日,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6部委发布了《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相比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主要变化是,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对支持重点和使用范围进行了调整。
(一)支持重点。
主要包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两个方面。
1.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一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及时帮扶,对监测帮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措施。可安排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贴息、生产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补助等支出。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监测预警工作经费通过各级部门预算安排。二是“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支持实施带动搬迁群众发展的项目,对集中安置区聘用搬迁群众的公共服务岗位和“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费用予以适当补助。对规划内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和调整规范后的地方政府债券按规定予以贴息补助。三是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稳定就业,可对跨省就业的脱贫劳动力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采取扶贫车间、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促进返乡在乡脱贫劳动力发展产业和就业增收,继续向符合条件的脱贫家庭(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安排“雨露计划”补助。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乡镇一定要做好防返贫致贫监测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监测系统,不能以落实低保等政策为由,觉得收入有保障了就不纳入。这样一旦“两不愁三保障”出了问题或有产业、就业发展需要,这些户就无法享受到政策帮扶,只能靠乡镇自行解决。
2.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一是培育和壮大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脱贫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包括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以及垃圾清运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教育、卫生、养老服务、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原资金渠道支持。三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村寨发展、困难群众饮用低氟边销茶,以工代赈项目,欠发达国有农场和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发展,“三西”地区农业建设。
3.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负面清单。
衔接资金不得用于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无关的支出,包括: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修建楼堂馆所、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偿还债务和垫资等。偿还易地扶贫搬迁债务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金使用范围。
衔接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强化县级管理责任,县级可统筹安排不超过30%的到县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及县级乡村振兴规划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