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因素容易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
具体来说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疾病影响食欲所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不少疾病会乘虚而入。这些疾病对于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疾病所造成的营养不良会因热量及营养需求增加而增加、再加上食欲、咀嚼、吞咽、消化或吸收营养的能力降低造成病情更形恶化,而营养不良也会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包括:降低免疫力、伤口愈合迟缓、体重减轻、肌肉强度降低、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改变、混淆与丧失判断绝源力。某些老年人的体重减轻是因为慢性疾病及长期缺乏食欲所造成,即使给予大量的营养投予亦无法恢复他们的营养状况。
二是口腔功能退化所致。口腔及牙齿问题深深地影响着老年人的漏指饮食。口腔的问题包括:蛀牙、牙周病、干口症、缺牙、活动假牙不适、口腔软组织疾病与疼痛。有口并搜态腔问题的老年人通常会排除那些不能咬、咀嚼、吞咽、甚至会刺激口腔疼痛的食物。当排除的食物愈多,就愈不容易得到足够的营养,在恶性的循环下,营养不良的情况会使口腔环境变得更差。三是失能无法自理所致。当老年人有残障、失能的情形时就会影响营养的摄取状态。比如,肺气肿会让老年人失去自行离家购物,甚至是制备食物的能力,即使进食的能力依然存在。常见的老年人疾病有:关节炎、老年人痴呆症、心脏病、骨折、肺部疾病、帕金森氏症、中风等等。以上是几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不过,老年人身上许多小毛病加起来亦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于那些失能的老年人,我们要给予较完善的营养照顾,否则会增加他们营养不良的危险性。四是长期药物影响所致。老年人通常有多种的慢性病所以会服用较多的药物。长期服用多种要药物会影响食欲及营养素吸收,如:维生素B6、B12、C、D、K、磷、钾、钙、镁、锌。营养不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转送、代谢、廓清等生理现象,所以如果老年人营养不良,药物的吸收及代谢也会因此改变。
❷ 老年人最常见的营养问题有
老龄化速度第一的国家。
在老龄化社会已无法避免的现实面前,如何成功老龄化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的研究方向。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健康要求和营养需求,修订并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年版),帮助老年人合理调整饮食、均衡营养、防治疾病、延长健康,更好地适应衰老这一自然的生理改变。由此,今天请湖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告诉大家老年人常见的营养不良有哪些?如何保持营养均衡?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症状有皮肤干燥、消瘦,严重的会出现浮肿、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较薄,就是稍不注意碰到什么异物或者揉搓,皮肤就会发生崩裂,还有如小腿肌肉、臀部肌肉骨骼肌萎缩,萎缩以后它是松软的,还有精神萎靡、没有精神、精神差、反应差、记忆力更差了。营养不良会引起食欲进一步减低,会导致恶性循环,会造成营养更加不良,这样会导致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感染性疾病,如老人容易患肺炎,肺炎的症状在老人表现还不典型;容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严重就容易骨折,像常见的老人摔倒以后股骨颈骨折,老人骨折后果较严重;还有本身老人记忆力就差,有些不同程度的痴呆,营养不良后痴呆的症状会加重;还有他原有的慢性疾病,比如说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坠积性肺炎,这些病会反复的发作,甚至加重危及生命。所以营养不良对于老人来说,后果是很严重的。那我们如何保持营养均衡?
1、少量多餐。食物多样,每天都摄入谷薯类、肉鱼禽蛋类、奶类及豆类、水果类、蔬菜类等各类食物,合计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并注意颜色、味道的搭配,可以起到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的作用。老年人适合每日2~3次正餐、2~3次加餐,将全天所需的食物按比例分配至各餐,可以在不增加消化吸收负担的基础上保证进食量。定时定量进餐也是保证良好消化吸收的有益措施。
2. 细软食物,比如选择嫩、软的蔬菜水果,再如把菜切成小块、把肉搅碎成泥糊、把粗粮/坚果研磨成粉末或碎屑,选择蒸、煮、炖、焖、烧、尒等烹调方法或延长食物烹煮时间。不用纠结于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的流失问题,每日补充复合补充制剂即可,安全、足量进食才是老年人营养的关键问题。
❸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有哪些
钙、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微量元素铁等都是人到老年后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
人到老年最容易缺钙,因为随着人类年龄的增加,身体多个器官的机能都会减退,这时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也会下降,成骨能力更会变弱很多,这时体内的钙会大量流失,所以人到老年以后一定要注意补钙,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骨骼健康,才能防止骨关节疾病和骨折发生。老年人补钙方法有很多,可以坚持每天喝纯奶液,可以适量吃些鸡蛋,虾皮,芝麻,豆腐等富含微量元素钙的食物,如果缺钙症状严重,则可以服用钙剂。
人到老年还容易缺少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体。维生素B是维持老年人身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如果不能吸收充足维生素B就会让老年人身体出现代谢紊乱和食欲减退以及精神抑郁等多种不适症状。人到老年缺少微量元素铁也会危害身体健康,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营养也是维持人体造血功能正常稳定的重要物质,如果老年人不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微量元素铁就会影响身体造血功能,会让贫血症状高发。
❹ 老年人容易缺什么营养提醒:营养“4+1”,合理补充,更健康
老年人容易缺什么营养?提醒:营养“4+1”,合理补充,更健康
事实上,随着人体的衰老,这个时候人体的各项代谢功能都会下降,尤其是饮食与营养方面。
老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人老之后消化系统功能退化,比如牙齿脱落,唾液腺分泌不住,食欲下降。胃液分泌不足,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益生菌群减少,肠道中的废物堆积过多等,导致人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率下降。
其次是人体基础代谢功能减弱,对脂肪的分解率降低,所以容易导致肥胖问题。
再就是人体肝肾功能下降,导致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低,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种种原因,所以当人体步入老年期之后,更容易出现部分营养物质缺乏,而部分营养素过多的现象,均属于营养不良现象。
60岁老人容易缺什么营养?
现代营养学把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共分为“七大”类;分别是 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与纤维素。 其中前三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合称“三大”营养素,需要每天补充。
对于老年人而言,容易缺乏的有4类,另外一种物质,在生活中是需要重点补充的。
60岁老人营养“4+1”,合理补充,更 健康
1、 缺水
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然而参与了所有的人体代谢活动,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一种物质,每天大约需要消耗3000毫升左右。
人老之后,肾功能下降,导致水分吸收能力下降,所以水分流失就会更加严重,更容易缺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食物中获取一部分水分,比如喝豆浆、喝牛奶、喝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与瓜果,包括吃米饭,都可以给人体补充大量的水分。
此外,老年人每天(24小时内)还需要额外喝水1200——1500毫升左右。尤其是晚上睡觉前,需要喝适当的水分(一般不超过200毫升),一起早上起床时候,也需要及时补充些水分。
2、缺乏蛋白质
蛋白质属于“三大”营养素之一,即可给人体提供能量,又是人体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础物质。
人老之后对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率下降,所以也需要合理补充些优质蛋白质,以满足人体细胞修复的需求。
建议多吃牛奶、鸡蛋、鱼类、虾蟹、家禽肉等食物,均是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当然也可以瘦肉。此外,可以多吃些豆类及其制品,补充植物蛋白,比如大豆、豆浆、豆腐等食物。
3、膳食纤维
人老之后,胃肠的蠕动功能下降,肠道中积留的有害物质增加,所以需要多补充些膳食纤维,帮助人体清理肠道。
膳食纤维也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然而并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也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它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吸收肠道中的有害物质,并形成粪便带出体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我国居民每天应摄入300——500克的新鲜素菜,保证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要注意。
4、 维生素
维生素好比人体的“润滑剂”,虽然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然而可以促进人体各项代谢功能,以及免疫力。所以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类营养素。
维生素种类繁多,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两类。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为丰富。
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D等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植物油,以及脂类物质丰富的食物,如花生、大豆、核桃、芝麻等食物含量较为丰富,在肉类食物中含量也是非常丰富的。
除了以上4类营养素之外,还有一种物质也是容易缺乏的,那便是钙元素。钙属于人体所需的众多矿物质当中的一种物质,由于人体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不是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故称之为营养“4+1”。
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以及65岁以后的男性,钙质的吸收能力下降,而且流失会比较严重,所以需要多补充些钙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我国居民每天应补充800毫克的钙质,而老年人应该补充不少于1000毫克,不超过2000毫克的钙质,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体对钙质的需求。
补钙建议:1、多吃些高钙食物,尽量通过食补满足人体对钙质的需求,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吃些老年人专用的钙片。
比如每天喝400毫升牛奶(含钙大约500毫克),吃2个鸡蛋,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钙质,基本可以满足人体对钙质道需求。
2、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据统计,人体每天保持30——40分钟的阳光浴,人体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可满足人体一天的需求。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与利用,还能防止钙质的流失。
(中午的阳光一般15分钟即可,但是太阳太辣,对皮肤也不好)
3、就是要多运动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率。
4、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更好的防止钙质的流失。
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少抽烟、喝酒。胃肠较好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粗粮,减少对精良的依赖。同时还要避免脂肪、糖类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问题。
总而言之,老年人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补充营养,并且防止某些营养的摄入过量。同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运动锻炼,乐观的心态,都会影响到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与利用率。
❺ 老年人容易缺乏哪些营养素
老年人最容易缺的是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 B2、维生素 B6 ,叶酸、钙、铁、锌、硒等,这些都是老人的膳食中无法满足的。
例如,维生素A在肝脏和蛋黄中含量较高,虽然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能转化维生素A,但转化吸收率只有摄取总量的六分之一 ,众所周知,维生素A对眼睛、皮肤、对免疫功能、抗癌都有着重要的功能,老年人老眼昏花,皮肤干燥、免疫功能低下,所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抗衰老,改善症状作用。
老年人膳食如最容易缺乏的还有维生素B1,因为维生素B1是抗神经炎因子,是能量代谢转换必须参与辅酶的维生素。在加工、烹调加热中,使B1大量丢失和摄入不足,长期如此,老年人容易便秘,失眠,心脏功能异常都与缺少B1有关,导致胃肠功能减弱,神经衰弱,心脏功能减退,因为吃的食物无法转换能量,这些脏器和组织都与能量有关。
据现在进一步研究,我们食物里虽然维生素E广泛存在,但生物活性很低,平均不到摄入量的十五分之一,从理论上我们摄入的食物里有150毫克E,实际上不足10毫克。而这就是我们老年人营养需求的软肋。维生素E功效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不可忽视,老年人抗自由基能力减退,所以皮肤上显见一些老年斑,其实内脏组织也有,这就是缺少E的明显标志,此外,一些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腿部静脉回流不好,静脉曲张,腿脚抽筋,维生素E有抗血凝的作用,补足维生素E就能逐步消除这些症状。
❻ 举例说明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之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老年人营养是其中之一。
1.老年人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营养素摄入老年人的营养与全国城乡居民一样近年有很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能量摄入达到供给量标准9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构成变化,我国部分老年人群中已出现营养不平衡问题。一项对大学和科研单位60岁以上老年知识分子进行的营养调查,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数值进行比较,发现能量摄入高,是RDA的121%,其主要原因是脂肪摄入量高,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3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动物脂肪占总脂肪的40.2%,胆固醇高达612毫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0毫克);摄入的蛋白质是RDA的110%,其中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41.3%;钙与维生素C摄入量也不足。
(2)老年人群中体质指数分布体质指数(BMl)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988年国际膳食能量顾问专家组提出以BMI作为评价成年人(18岁以上)营养状况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Mf<18.5为慢性能量缺乏(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1992年我国营养调查19436人的体质指数测定结果,老年前期组(45~59岁)BMI>25的男性为16.6%,女性为26.2%,老年组(60岁以上)男性为16.9%,女性为22.4%,均高于全年成人平均数16.8%和18.4%;BMI<18.5者,老年前期组男、女分别为8.7%和9.2%,老年组为16.8%和18.4%,而全国成年人平均为9.1%和9.9%。因此老年人群BMI>25和<18.5者明显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数,说明老年人群的体质指数分布向两端分散,也就是说营养不良和体重超重比例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值。
我国贫困农村尤其是山区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膳食质量低下的问题,城市中的中老年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超重及肥胖。
(3)微量营养素缺乏及高龄老人营养不良 即使在营养状况良好、甚至“营养过剩”的老年人群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微量营养素缺乏,最常见的是视黄醇当量、核黄素及钙的摄入量不足。另外高龄老人营养状况堪忧,70岁至80岁以上老人的营养不良比例上升,超重及肥胖比例下降,贫血患病率上升。
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在各人群中最高,平均为30%左右。贫血对健康会带来明显影响,尤其是免疫功能,老年人死于肺部感染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贫血与膳食的关系密切,老年人群膳食调查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能量、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与总蛋白质之比呈显著正相关。
2、老年人的营养及相关疾病从营养与健康关系看,老年人群比较一般人群更加脆弱,更易受到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和不平衡的;中击,一部分生活在较贫穷地区的老年人,营养缺乏情况比一般人群更明显;另一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其承受慢性退行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威胁较大。
(1)膳食结构与冠心病 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量,常导致血脂升高、体重指数增加,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营养学家曾对二组人群进行了对比,一组职业是商业、饮食业经理,另一组是下岗工人。前者的脂肪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量,每日人均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分别达到RDA的111%和145%,动物性食物平均每天达到350克以上,而蔬菜、水果不足250克。结果该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工人组。
研究表明,中老年膳食结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作者还对比了渔岛上居民与渔民两组中老年人群的膳食:二组人群谷类、蔬菜水果摄入量基本一致,渔民组每日的鱼类进食量155克,明显高于居民组的88克,而每日肉类进食量31克,明显低于居民组的100克;渔民组除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显低于居民组外,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系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居民组。
(2)膳食因素与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在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众多外环境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在膳食结构及成分对高血压发病影响方面已取得共识的是高能量、高脂肪、高盐摄入、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平均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13.9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2-3倍。
(3)膳食因素与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肥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一致证明,肥胖在II型糖尿病的患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措施,对糖尿病人膳食管理可减少严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病,肾衰竭等。
(4)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与身体抗氧化功能 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轻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对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抗氧化营养素在冠心病、白内障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很显著。
我们在社区随机抽样分为两个年龄组即45~59岁为老年前期组,60-79岁为老年组。结果说明两组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A、巨及老年组的硒摄入均不足。老年前期组、老年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均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组的SOD值显著<肝老年前期组。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白内障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一项对60~79岁老人核黄素营养状况及与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核黄素缺乏,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核黄素摄入不足在我国比较普遍,包括城市居民。因此,为延缓衰老和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应重视摄入足够的核黄素。
3、我国老年人的营养对策根据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健康需要,老年人除遵循一般成年人的平衡膳食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素摄入方面:
①能量、脂肪的摄入应适宜,蛋白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可大于成年人的12%,以12%—15%较适宜;
②微量营养素应充足,包括钙、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E、C及锌、硒等;
③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三分之一以上。
(2)食物消费方面:
①粗细粮搭配;
②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③鱼、瘦肉、禽肉、鸡蛋搭配;
④乳及乳制品要充足;
⑤适宜运动,维持体重。
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虽与成年人相似,能量及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基本满足需要,但是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仍有不足。目前,老年人中营养不良比例咸倍增长,贫血患病率高达30%,加之慢性疾病的困扰,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中特定的弱势人群。因此,我们要在老年人中提倡合理营养,大力宣传膳食指南,使老年人掌握营养知识,加强自身营养保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这对于减轻国家、家庭负担,稳定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