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的基本社会需求有哪些
首先我认为是社交需求,老年人和我们一样,都需要社交,如果人到了老年,只能一个人孤独生活,那我觉得是不对的,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朋友,有能分享自己生活的人,还有就是工资需求,工作量不用太大,但是至少需要一点事做。
② 老年人群体需求
老年人的群体要求主要有:
1努力夕阳红,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的需求。这是因为老年人虽已退休,但壮志未泯,且有经验丰富的特点,因此很愿意老有所为,多为社会多做些工作,以实现自我价值,努力夕阳红。
2拓展人际交往和友谊的需求。这是因为老年人自己已离开单位,而子女也往往是成家在外,使得老年人有孤单之感,迫切需要拓展人际交往和增加友谊。使老年人增加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的氛围。
3养生保健和游玩娱乐的需求。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较弱且空余时间较多,可以有针对性的保养身体,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老有所乐。
③ 老年人的九大需要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肺活量会逐步下降,可能诱发一些呼吸道疾病。而通过唱京剧提高肺活量,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可见,对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而言,如何安排好晚年生活很重要。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其次是选择合理的运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木兰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第三是合理的膳食,应荤素搭配,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质,每次进食应七分饱。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杨老的“脑子要用,思想要 一、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希望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能有所保证。
二、工作需求:离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依存需求: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四、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五、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们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
六、支配需求:由于进入老年,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七、尊敬需求:原先有地位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台产生一种由官到民、由有权到无权的感觉,或情绪低落,或有自卑感,就会产生“人走茶凉”、“官去命转”的悲观情绪。遇朋友叹息,甚至不愿出门,不愿到单位去,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长此下去,则会引起精神抑郁和消沉,为疾病播下种子。
八、坦诚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求稳怕乱、爱瞄叨。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出谋献计。我们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
九、求偶需求: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④ 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人到了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寂寞。有个人能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唠叨就是最大的孝顺!
现如今,人都忙,钱难赚是最大的障碍。不赚钱没能力养老,赚蠢物钱就得离家,离家就没法陪伴着老人。现在人的工作量也超大,有人一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家如同一堆烂泥一样,怎么陪伴,怎么聆听老人家那念经般的絮叨,没时间也是最大的障碍!一、陪伴晚年的老人都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他们不要求做什么,只是静静的陪伴就好,陪他们说说话,晚年的老人能看看儿女们就是一种幸福!现在有多少儿女们常年在外,在拼搏,在为了家庭四处奔波。但千万不要忘记家中的老爹老娘需要我们的陪伴!二、倾听能听到老人的唠叨是一种幸福,仔细的听听吧,老人的话里有他们人生的经历,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千万不能烦,不要轻易的打断离开,老人能向儿女们诉说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做儿女的要倾听父母的教训。三、顺从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们过埋滚的好,生活的好,他们会为儿女们做很多,吃的,穿的,用的,在他们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也许我们现在很富有,什么也不缺,但一定要接受老人安排的一切,老人也许为了一件事准备了好长时间,你一句“我不需要”会深深的伤害他们。四、联系好多子女非常忙,以至于长期不给父母联系,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过多的打扰孩子,知道孩子们工作忙,所以要时常和父母保持联系,这样父母才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带液液,心里才会踏实,才有幸福。五、物质上的帮助老年人生活上的幸福,离不开物质上需求,儿女们当然要提供必需的生活物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好了,自然精神上心理上就会好起来!
⑤ 老人现阶段需求有哪些
(一)消费需求
城乡老年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已现端倪。从支出结构来看,日常生活支出占.5%,非经常性支出占17.3%,医疗费支出占12.8%,家庭转移支出占9.0%,文化活动支出占3.2%,其他支出占1.2%。
与2010年相比,日常生活支出、医疗费支出、其他支出占比降低,非经常性支出、文化活动支出、家庭转移支出占比提高。这表明,城乡老年人消费行为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文化休闲型转变。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基本生存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老年人的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吃、住、行等这些基础的,更多的向有品质的养老生活发展,比如说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015年,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2015年,城乡享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98.9%和98.6%,32.8%的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分城乡来看,27.7%的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37.6%的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
城乡身体状况好的只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这说明老年健康市场非常大,也是健康养老产业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健康状况比城老人更差,城镇老人健康状况自认为不够好的占到了62.4%,这是一个庞大的客户基数。
(三)照护需求
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
分城乡来看,城镇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4.2%,农村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6.5%。
分年龄段来看,79岁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1.2%,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41.0%。
老年人照护市场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未来老年人照护服务仍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重点的服务对象。
(四)社区老年人群服务需求
上门看病和家务服务是社区老龄服务的重点,康复护理服务,也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是精神文化服务的两大重要内容。日间照料服务只占9.4%,这说明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这些服务都不是老人的实际需求,或者不是老年群体的大众需求产品。
如果重点把上门看病、家务、康复、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核心服务做好,大部分的老人会生活得更好。日间照料中心也是舶来品,也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针对日间照料服务、助餐服务、助浴服务等只有小部分老人的需求,如何去实现,需要相关方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
(五)老龄用品的需求
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过老龄特色用品,其中城镇为71.8%,农村为59.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老年人及其家庭对老龄用品尤其是康复辅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和细化,老龄用品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六)公益、公共活动参与的需求
2015年,45.6%的老年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参与的总人数突破1.0亿。经常与社区的老人接触,我们发现,老人其实都很热情,这也能从数据中得到证明,将近一半的城镇老年人参加过公益活动,更有72.9%的老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老人,说明老年人还是很有爱心的。
(七)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88.9%的老年人经常看电视或听广播,20.9%的老年人经常读书或看报,20.7%的老年人经常种花养草或养宠物,13.4%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棋牌活动。2015年,有5.0%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城镇低龄老年人经常上网的比例提高到12.7%。做老年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老年人上网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为老年人电商、智能手机、智能化设备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八)旅游需求
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计划外出旅游,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外出旅游。其中,城镇老年人未来一年有明确外出旅行计划的占17.5%,农村老年人占8.3%。未来一年有出游意向的老人达22.2%,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够外出旅游,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
相对应的,市场上真正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所需要的老年人旅游服务产品非常少,旅行社以传统的旅游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旅游服务,在医疗保障、安全性、适老化等方面,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老年人旅游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九)居住环境适老化需求
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农村老年人住所不适老问题尤为突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过去,我们在建筑设计方面,没有做到建筑设计的公平性,没有为老年人考虑。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适老化住房的改造,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商机。市场需求基数非常庞大,如何提供专业的、老人愿意接受的适老化住房改造服务,将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
⑥ 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每个老人的需求可能都不会相同,可有共同的点,那就是需要小辈多笑雹关心(但又不希小辈过多花钱,多安慰就可以)老人都怕孤独,如果是老人一个人生活就更需要你小辈经常去看看他们,或打电话,总的来说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老人都需要看到小辈生活、工作、家庭一切都好,这一点对他们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老人并不一定需要小辈在老人身上花多少钱,只要平时抽出时间扒升颂我体贴、多关心,有时间的话多去陪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没时间的话平时抽出时间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一、需要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
老人要幸福地生活,一切的前提的健康的身体的心情的愉悦。
老人要想幸福生活,健康永远是第一的,自己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对于任何小病都要及时就医,不能因为省钱而拖成大病,平时要合理运动,合理饮食,作息一定要有规律。只有健康了才能吃得下,睡得着,行得动。而生活的幸福需要心情的愉悦,这就需要老年人们要给自己一颗看得开的心态,到这个年龄学会享受当下,对于生活中的那些困难和问题学会淡然一笑,只有心情好了,身体健康了,幸福也才被称为真正的幸福。
健康是自己给的,快乐也是自己给的,所谓幸福也就是好心态下的接受和享受。
二、需要子女的陪伴和关爱
老年人需要子女们的陪伴和关爱。
老年人是孤独的,子女们总有自己的生活而早早离巢,老年人们在早期也许还会享受老年生活,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但年龄越大,特别是在雨天或是冬天时,那种阴冷和孤寂会显得那么的明显。如果子女们能在一起生活那是最好的,而当下子女们多自己生活或是在异乡打拼,真正能与父母陪伴生活的日子少得可怜。也许电话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但久了后电话也少了,因为会发现不知道说什么?
老年人们需要电话里子女们的问候,哪怕春郑只是聊聊家常也是一种关爱。现实陪伴不了,但远方的相互牵挂一定要表现出来。让电话多一些温度吧。
三、需要老伴的相守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有个老伴在身边才是幸福。
两个人在一起磕磕绊绊一生,老了还能相伴,那偶尔的脸红是一种幸福,那相互的埋怨是一种安心,那看不入眼的习惯如今也已经习惯,那相互照顾、相互提醒的日子才是最为稳定的且真实的情感。老了一定要对老伴更好一些,多一份细心,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关爱,毕竟,老年人能相伴继续生活才是真实的老年生活。
老年了,包容着,搀扶着走下去,这才是真实的温暖和幸福。
⑦ 中老年群体需求
运用小组、社区活动方法,整合新区社区资源,为新区老年协会提供组织、开展娱乐节目、老年传统歌舞节目等各项满足老年群体的康乐活动,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老年群体面临空巢家庭、社区发展、传统变迁等新挑战,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在老年朋友基本照护、群体娱乐、文化兴趣、才智发挥等方面实现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行动的不便,会有很多的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久需要做子女的来多了解,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的变化,下面介绍老年人的需求。
1.健康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故健康对老年人来说是特别关心的一件事情。
2.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3.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4..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
5.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6.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⑧ 你认为老人在养老中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老年人在晚年中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爱。人老了,有些老年人会感觉寂寞,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上和感情上会变得特别依赖子女。这就需要我们子女经常陪伴他们。聊聊家常,吃吃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如果老人不能生活自理,儿女们就需要轮流在家照顾老人,买菜、做饭、洗澡、洗衣服。如果老人生病,就需要儿女们陪伴他们看病、拿药。如果需要住院,子女们也要轮流陪住或雇护工照顾。如果老人生活比较拮据,子女们就需要每人出点钱补贴老人。总之,做子女的应该照顾好老年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