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痴呆的症状表现
老年痴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多发于老年人。但是很多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之后家人和自己却往往不知道,因此了解老年痴呆的症状和表现也就非常重要了。那么老年痴呆有哪些症状?老年痴呆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哪些情况表示患上了老年痴呆?
1、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往,经常对同一问题反复提问。初期仅仅是相对与新近发生的事情出现遗忘,而对过去的事物记忆力相对正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和痴呆的加重,记忆力下降明显加重,并逐渐忘记对以往事物回忆的障碍。
2、学习能力下降
初期患者对已经熟练的工作还能胜任,但学习新知识很困难,不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工作稍有变动则难以完成。
3、计算能力下降
早期患者计算速度变慢,复杂的计算不能够完成。如买东西时不能算出该付的钱,严重的患者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难以完成。
4、理解能力下降
常常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回答也令人难以理解,给人东拉西扯、答非所问的感觉。
5、语言能力下降
早期词汇量明显减少,谈话常常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而中断,交谈能力逐渐下降而导致患者不能够参与交谈,最终出现缄默无语,甚至仅仅能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
6、精神障碍
老年痴呆的患者一般都伴有精神障碍,主要为个性及人格的改变。痴呆早期常有多以及敏感,常因为小事与人发生争执,情绪极不稳定。疾病发展到后期,患者极度冷漠,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反应,呈现无欲貌,也没有任何动作和情感交流。
7、老年痴呆能治那
1、老年痴呆情绪不稳
老人情绪不稳恐因中风造成初期失智症
黄伟俐医生进一步指出,忧郁症与焦虑症病人的脑部功能会下降,记忆力会降低,而这与血清素有关,广泛性焦虑症病人因过度紧张也会使记忆力下降。中老年则是要注意失智症问题,常见的失智症包括血管型与阿兹海默型失智症;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老人出现情绪不稳定,有可能是出现初期失智症,应就医检查是否有小中风,有可能是有血管型失智症。
2、饮食与运动可改善
饮食与运动可改善血管型失智症
饮食与运动有可能改善甚至可逆转血管型失智症。黄伟俐医生说,血管型失智症与胆固醇有关系,运动可以使HDL(高密度胆固醇)增加,HDL就有如血管清道夫;至于多吃些抗氧化物也可以降低LDL(低密度胆固醇)堆积,而NO(一氧化氮)以及坚果也有帮助,但仍比不上预防血管阻塞来得重要。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量不足,血压太低,致使脑部循环不足,记忆力也会不好,以及容易有晕眩现象,所以老年人血压控制要适度,而且营养很重要。
3、老人整体营养不好
黄伟俐医生强调,老年人假如独居或缺乏照护,往往整体营养不好,容易缺乏维生素B12以及缺乏B9叶酸,会有记忆力退化与失智,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而维生素B12多含在糙米、裸麦、红肉与_脏中,但现在人吃很少,因此常有维生素B群缺乏。此外,喝酒与使用安非他命会造成记忆力缺损,而喝酒与维生素B1缺乏有很大关系,若是喝酒又缺乏B1,则会造成失忆现象,记忆力会变得不好,例如喝酒闹事后,隔天就都不记得,这就是酒精性失忆症。
4、均衡摄取营养素
虽然补充维生素B1与叶酸很重要,但也不能乱补,黄伟俐医生提醒,叶酸补太多反而会导致B12往下掉,造成B12缺乏,所以均衡饮食很重要,身体会有均衡的系统。另外,有些保健品有很多成分混合在里面,在使用之前应该要详读_容,也可就医咨询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不要自行乱补,以免适得其反,反而是均衡的摄取各种营养素更重要。
② 阿尔兹海默症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
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
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2)失智老年人初始症状扩展阅读: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的哲学家和医师就已经发现年老与失智的关联性。1901年,德国精神科医师爱罗斯·阿尔茨海默描述了第一个阿尔茨海默病病例。这名病患是一名名叫奥古斯特·迪特的50岁女性,阿尔茨海默持续追踪迪特的病程进展至病人于1906年死亡为止,并在之后发表该病例。
其后五年,陆续又出现了11例类似的病例报告,其中有些论文已经用“阿尔茨海默病”来称呼此疾病。1910年7月15日,艾米尔·克雷珀林于《精神科学课本》第八版中首次将这些症状描述为一个单一疾病,并将奥古斯特的部分症状(如幻觉和妄想)及病理特征(血管硬化)划出该病的描述范围。
艾米尔采用了“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名字,并同时将其称为“早发性老年痴呆症”(presenile dementia)将其视为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亚型。
截至1970年代为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仍然仅限于描述45至65岁之间,提早出现特定痴呆症状的患者。直到1977年,一场阿尔茨海默病研讨会共识认定,阿尔茨海默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临床和病理表征大致相同。
虽然同时也强调两者的病因学可能不同,但这样的共识已促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不再应该限定于特定年纪的的患者。此后一段时期,超过65岁且拥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患者,另被描述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症”(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SDAT)。
如今,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被接受为医学的正式名词,描述各年龄患者某种共同特定症状的病征。
③ 什么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特别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失智症可分为可逆或不可逆,视疾病成因而异。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个不特定的概括名词。也称痴呆症。
失智症的症状
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会遗忘刚刚发生的事 (短期记忆差),而较久以前的记忆 (长期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
失智症影响语言能力,理解力,运动能力,短期记忆,辨认日常用品的能力,反应时间,个性,执行能力,解题能力。就算没有智力衰退的迹象,也常有妄想(阿兹海默型有15-56%),例如怀疑镜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失智症之症状也包括人格或行为改变。很多最后诊断为失智症的个案在住院初期时出现过激烈的混淆症状。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药物、手术,感染,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脱水,换住处或是个人危机而有智能改变之症状。这叫谵妄,症状类似精神病或失智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