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星期天要去敬老院表演二人小品或者相声,急求一节目。。。
甲:在生活当中要记住一点,要见人矬寿见物增价。
乙:你等会,说太快没明白。咱们分着解释解释行吗?
甲:啊,你不明白哪句,哥给你解释。
乙:咱一句一句来,见人矬寿
甲:不明白?(乙:啊)见人矬寿不明白?(乙:是)简单介绍一下,比如说您出门打听道儿,这我快点说,这没包袱。
乙:您瞧瞧
甲:就在门口,找西四找不着,西四旁边不有一个银行吗(乙:啊)银行门口有一个老先生。一位长辈在那站着,晒太阳。您过去打听道儿,(乙:啊)上来尤其我们演员有一个习惯,永远不直入主题,先跟人家套套瓷,上去:呦,老先生您好。你好你好。哟,真精神身体真好,您晒太阳哪?啊,晒太阳呢,有什么事吗。啊,没事,问您一下西四胜利电影院在哪?看见没有,拐弯就是。谢谢您谢谢您,您今年……看好了说(乙:啊)有40岁。啊,得有50了。老头一听就高兴,我今年73。
乙:还往下了说
甲:不像啊,绝对不像,7……您也就够50。 您看我身体到是不错,满口牙一颗没掉(乙:你瞧瞧)行,我愿意交这样的朋友,您看这身体这么好,咱忘年交,咱们忘年交我就是您孙子。
乙:这孙子样。
甲:大爷说别别别别,咱们就是朋友,你好喝酒不好?好喝酒好喝酒(乙:哎呀)好喝酒没关系,你上西四看电影啊?不,我不看,我演出,我说相声。说相声?得今天晚上说完相声找我喝酒,我给你炖羊肉(乙:呦)我这晚,十点结束。十点?十一点我都等你,咱俩整口,就这么着。
乙:哎呦,就这么夸两句还请你吃饭
甲:见人矬寿。
乙:哎,你要是再夸他高兴点,是不是他把闺女也许给你?他都70多了,他闺女得多大了?
乙:是是是,我把这茬给忘了。
甲:我他妈刚二十出头我,他给我我还未必要呢。
乙:是是是,是这个道理。其实要我说毛主席教导好,实事求是是多大说多大。
甲:您什么意思?
乙:要是长者的话,您把他往上抬抬。说岁数大点他也高兴。
甲:不不不,我不能趟这雷去,咱俩演一回观众看哪个好。
乙:咱俩演一回?
甲:您就演这老者,我演您(乙:啊)我稍微夸张一点
乙:行,来来。
甲:挺得住啊,别回头又做化疗去。
乙:我早晚让你说死
甲:你跟这站着,我来了啊。
乙:当回大辈儿
甲:老头儿!
乙:老头像话吗
甲:叫你老头跟你客气,要不客气叫你老胡萝卜头
乙: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甲:呵~这老头嘿,出门也不戴假发。
乙:我就爱留光头你管的着吗?
甲:哎,跟这干嘛呢
乙:晒太阳。
甲:干嘛?
乙:晒太阳
甲:你吃拧啦?哪有太阳,你这晒路灯呢?
乙:你管我呢,切
甲:老头,站好了别晃悠,一看你这身体ruoa知道吗?
乙:什么叫ruoa啊
甲:长的也ci身体也ruoa你碎了
乙:这一嘴什么话这都是。
甲:闹着玩,闹着玩,你老么卡尺眼你完了你知道吗?你多大啦?今年有一万四?
乙:我是那王八?
甲:我管你是什么呢,别闹
乙:我还小呐
甲:多大?
乙:73
甲:嚯~正活坎儿上。今年过得去过不去还是回事呢。老头听我的,赶紧回家一会你死外头了。身体怎么样现在?
乙:没问题,满口牙都没掉,吃什么都行
甲:别废话,你那个是不掉 你那个是假牙
乙:假牙像话吗?
甲:哎,我突然想起个事,我不跟你贫了,西四知道在哪吗,就那电影院
乙:胜利?
甲:啊
乙:知道
甲:嘿嘿,赶紧告诉我老头。
乙:你啊,从这打车奔昌平。到那下车你再问问,没准就到了。
甲:嚯,这么远哪,去这么远给我100,我不去了。我好喝酒你好吗?
乙:我好喝酒啊
甲:请我喝酒老头。
乙:我请你吃屎,我不打你就不错了。
Ⅱ 急!急!急!适合在敬老院演出的相声
为他们说段《八大吉祥》单口《白吃猴儿》
一、八大吉祥
甲:说相声离不开笑料。
乙:哪一段儿都可乐。
甲:怎么就可乐了呢?
乙:就是说得可乐嘛。
甲:当然啦,就是先说大话,替自己吹嘘。说来说去,大家越听越不像话,这乐就来啦。
乙:这倒不假。
甲:比如说:有许多的相声演员,往台上一站就吹上啦:“我有学问。”其实他没学问,您听着才可乐呢。
乙:怎么呢?
甲:您想这情理呀,哪位真正有学问的人跟人说:“我有学问。”绝对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家就不往外说啦。您多咱听我跟别人说:“我有学问”,我从来就没说过。我为什么不说呢?
乙:嗯——您有学问呗!
甲:那您是知道的。
乙:他也吹上啦!
甲:什么叫吹呀?我真有学问。
乙:好吧,您既然说你有学问,那我考考你。
甲:行啊!您出题吧。
乙:咱们说八个字儿?
甲:哪八个字儿?
乙:是“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甲:就这么说呀?
乙:不。咱们打每个字里找出三位,谁部谁,上哪儿去:还得在一个朝代;还得哪个字起,哪个字落。
甲:好吧。先听您的。
乙:先说“天”字。“一大念个天。”“天”字怎么写?上边一道的“一”,再加一个“大”字,就念个“天”。“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关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麦城宾了天。”
甲:啊,《走麦城》,《三国》段儿。好!
乙:谁问谁?
甲:这“天”字要是出头儿念“夫”;“天”字底下加个“口”字念“吞”;“天”字上边儿加“竹”字头念“笑”;“天”字上边儿加“宝盖儿”,旁边再加“三点水儿”,那边加一“耳刀”……
乙:念什么?
甲:嗯——没有这么个字儿。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说“一大念个天。”
乙:谁问谁?
甲:“鹤仙问鹿仙。”
乙:这是古人吗?
甲:唉!《封神榜》里的鹤鹿童子嘛!
乙:问谁呀?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呀?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跨鹤上南天。”
乙: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甲:谁问谁?
乙:“许褚问张辽。”
甲:还是《三国》上的,问谁?
乙:问“蒋干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相府献寿桃。”
甲:噢,曹操寿日。
乙:您说啦。
甲:“一大念个天。”
乙:“木兆”!
甲:“木兆念个天。”
乙:“桃”!
甲:木头桃。
乙:木头桃?那怎么吃?
甲:“木兆念个桃。”
乙:谁问谁?
甲:“麋鹿问仙鹤。”
乙: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三月三赴蟠桃。”
乙:噢,蟠桃会。这回说“林”。“二木念个林。”
甲:谁问谁?
乙:“张飞问赵云。”
甲:问谁?
乙:“皇嫂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躲避密松林。”
甲:“二木念个林。”
乙:谁问谁?
甲:“鹤神问鹿神。”
乙:怎么又成神啦?
甲:您就甭管啦。
乙: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又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这大脑袋来三次啦!
甲:“赴会紫竹林。”
乙:这回说“海”。“水每念个海。”
甲:谁问谁?
乙:“周瑜问黄盖。”
甲:问谁?
乙:“孔融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少居在北海。”
甲:说“水每念个海。”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崽问鹿崽。”
乙:怎么又“崽”了?
甲: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
乙:您真能找!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您离不开大脑袋啦!上哪儿去啦?
甲:是这个……“漂洋去过海。”
乙:老寿星过海!这回说“灯”。“火丁念个灯。”
甲:谁问谁?
乙:“马岱问孔明。”
甲:问谁?
乙:问“魏延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闯灭七星灯。”
甲:说“火丁念个灯。”
乙:谁问谁?
甲:“鹤童问鹿童。”
乙:您还能找哪!问谁?
甲乙:问“南极翁哪里去?”
甲:南极子……
乙:行了,您别往下说啦。大脑袋是吧!哪儿去啦?
甲:“正月十五去逛灯。”
乙:老寿星还逛灯?这回说“连”。“车走念个连。”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张飞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三马并相连。”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甲:说“车走念个连。”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仙问鹿仙。”
乙:又鹤仙啦?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他这个……“跨鹤上大连。”
乙:这南极翁哪儿全去呀!你这是没词儿啦!说“香”啦。“禾日念个香。”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周郎。”
甲:问谁?
乙:“刘备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甘露寺去降香。”
甲:“禾日念个香。”
乙:谁问谁?
甲:“鹤……”
乙:这回你找不着辙。鹤什么?哼!
甲:“鹤童……”不合辙。“鹤仙……”不行。“禾日念个香,鹤帮问鹿帮。”
乙:怎么又“帮”啦?
甲:哪!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太多啦,长大了都“一帮一帮”的啦。
乙:你真能说!问南极翁是不是?上哪儿去啦?
甲:“西天去烧香。”
乙:行,这回说“八”。“一撇一捺念个八。”
甲:谁问谁?
乙:“曹操问夏侯霸。”
甲:问谁?
乙:问“张辽哪里去?”
甲: 哪儿去啦?
乙:“帐下吹喇叭。”
甲:说“一撇一捺念个八。”
乙:谁问谁?
甲:这个……“你奶奶问你妈。”
乙: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甲:拿你家人比古人还不好吗?
乙:行!问的那人也得是我们家人?
甲:当然啦!“一撇一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乙:问谁?
甲:问“你爸爸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河边儿钓王八!”
乙:去你的吧!
二、白吃猴儿
现在是新社会,同志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真正的友谊。在过去可不行,旧社会朋友之间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以说,那时候交朋友您得长住了眼,弄不好,就要吃亏上当。
有这样行为的人您不能跟他交。像什么上电车往里挤,洗澡后穿衣服,吃完饭含嗽口水……哎,这样儿的人您躲他远点儿!
那位说了:上电车不往里挤,都堵到门口,那怎么上下车呀?
您听明白了,他这路“挤”呀,跟其他人不一样。
比方说吧,四个人一块儿外边玩儿去,道儿远得坐电车呀。车一来呀,他头一个就挤上去了,哪儿人多他往那儿钻。怎么?他在家专门练手儿功夫,车上人多挤他都不怕。他拿这胳膊肘儿找人家那肋叉子(学动作):
“借光!劳驾!”
哎,他跑车里边去了!那三位没练过这功夫啊,上来就站门口啦。等车一开呀,他在里边喊上啦:
“卖票的!我买四张!”
干么喊买四张呢?他那意思:是告诉门口那三位,买票的时候想着买四张,还有我哪!
嘿!
您想,车上那么些人,卖票的过得去吗?好容易挤过去了,车也到站啦。再说门口这三位也不能让他买呀。
“您甭管了,我们这儿买啦!”
哎,人家买了,他省下啦!
洗澡后穿衣服。过去那时候不像现在先买票后洗澡;那阵儿是先洗澡,出门儿的时候才要钱哪。他是脱得快,穿得慢,怎么脱得快呀?他是进门就脱,脱了就洗。不但洗,而且是全活儿,剃头啊,搓澡啊,修脚啊,全来。等穿的时候可就慢了,人家那三位把衣服早穿好了,他呀,且不着急哪,一只袜子能穿半拉种头,好容易穿上啦,又脱下来了,怎么?他愣说穿错脚啦!哎,袜子分左右脚吗?澡塘子里多热呀,这三位站那儿直出白毛汗哪。
“哎,我说你快点儿行不行?再有五分钟不出去,我非得霍乱不可!那什么,你慢慢儿穿吧,我们外边等你啦。”
人家到门口把钱给了出去啦。您看,都是先出去的给钱。没听说后出去的给钱的,怎么?柜上不干哪。
“噢,几位,您把钱给了吧。”
“不,我们不给,后边那位给。”
“后边哪位呀?”
“后边没穿衣服那位给!”
“不……您回来吧,后边有六十多位全没穿衣服哪!”
人家找谁要去呀?故此,先出去的给钱。哎,他又省下啦!
最可气的是吃完饭含漱口水。他是早不漱,晚不漱,多咱伙计把账单儿往桌上一放,他漱上口啦,嘴里含着水冲这三位比画:
“嗯……嗯……嗯……”
那意思:你呀,你别给;你也别给;你也别给;我……我也不给!
这不是废话嘛!
他是光比画,可不吐。怎么?一吐,钱就没啦!什么时候吐呢?多会儿等人家把钱都给了他才吐,吐完了用毛巾一擦嘴,说了句话,才可气哪。
“噗!(学擦嘴)又你给啦!”
多新鲜哪!你老漱口人家还不给?要是人家也不给,吃完饭四个人都漱口,全这模样(学漱口)。
“嗯……”
“嗯……”
“嗯……”
“嗯……”
让伙计一看这都是什么毛病啊?
人家给啦,他又白吃啦。他老这样啊,久而久之,大伙儿全明白了:噢,敢情这位是“白吃猴儿”啊?得,躲着点儿吧!你不是躲着他吗?他去找你,
“哎,三位!今儿吃我一顿儿怎么样?你们要不去,那是瞧不起我,我要不请,我……”
这就要起誓。这三位一想:别让他起誓啊,去吧!他呀,是哪家饭馆子大往哪家儿带。到那儿是什么菜好要什么菜,什么菜贵要什么菜。嗬!满满要了一桌呀!每天哪,他是吃得慢,人家都吃完了,他还没完哪,怎么?等到最后好漱口啊!今天哪,他是吃得倍儿快,人家还吃着哪,他早吃完了。
这时候您再看他,眼睛也眯缝了,舌头也短了,说话也不利落了。怎么这模样啊?他装醉。
“我……我告诉你们说,今天……这……这顿饭钱……你们都……都甭管,伙……伙计!来……来!算……算账!多……多少钱?”
“四十块钱。”
“四……四十块钱,不……不多,我……我给,我给可是我给,我可给……给过啦!”
伙计一听:怎么着?给过啦!
“您什么时候给的呀?”
“我一进门儿的时候,就……在你们柜上存……存了……存了八……八十块钱,吃……吃了四十,还……还得给我找……找回四十来!”
伙计一听,他存了八十块钱,赶紧跑到柜房。
“楼上雅座那四位,是存了八十块钱吗?”
“没有啊!”
“没有?不,您给查查吧。”
查查吧,好嘛,连前年的账都翻了,也没找着这八十块钱。怎么?他根本就没存嘛!
伙计可真着急了,汗都下来了,回来问他:“您大概记错了吧,账上怎么没有啊?”
“什……什么?没有!我……我明……明明给了嘛!”
“你交给谁啦?”
“交……交给谁啦?你……你说我……我交给谁啦?”
“我哪儿知道啊!”
“反……反正,我……我交给你们这……这穿白大褂儿的啦!”
“我们这儿伙计都穿白大褂儿,不过也分号头儿。”
“你……你是几号啊?”
“我六号。”
“行了,我……就交给六号啦!”
“啊?别价您哪!”
说完这话,也不理这伙计了。冲这三位说上了:
“你……你们仨人……听听,存了八……八十块钱,愣……愣说没有!他们这……这买卖讹人!”
哎,还说人家讹人哪!
“不……不行!咱们……得跟他打官司,要……要是打赢了,找我……四十!我请你们仨……再……再吃一顿儿!要……要是打输了,把你们仨押在里头……”
啊?这仨人一听:我们怎么那么倒霉呀?
“我……我在外边儿再……再活动!”
哎,还活动哪!
“我……跟他们完不了!我……我……”
您再瞧他,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这时候这仨人明白了。噢,得,又上当了!可又一想:他眼这儿装醉赖账,我们仨人不能跟着他丢人哪,得了,认倒霉吧。就对伙计说了:
“这位呀,是‘白吃猴儿’,我们跟他不是一事。你也别着急啦,不是四十块钱吗?他不给,我们给!”
这仨人当时凑了四十块钱,交给伙计了。像这样情况,你拿着就走不就完了嘛,不,这伙计心里有气呀,想臊臊他,上他跟前显摆:
“行了,先生,您起来吧!您看:这是四十块钱,就算您给了。”
这工夫您再瞅他:眼睛也睁开了,舌头也利落了,说话也清楚了。
“多少钱?”
“四十!”
“够数吗?”
“不信您数啊!”
他把钱接过来:“一十,二十,三十,四十!”数完了往兜儿里一装(学醉鬼):
“这是找我那四十!”
哎,他又醉啦!
Ⅲ 有没有适合在敬老院讲的相声求解答
准备些早期春晚的作品试试,或者宝字辈的段子试试
Ⅳ 求一相声剧本。以老人在敬老院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师胜杰 石富宽 <<爸爸日记>> 最后讲了一些敬老院
Ⅳ 求敬老院送温暖活动小品.歌曲和相声 急急急!
回头看了调理看看了看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