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会销感情的故事

老年人会销感情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2 16:45:45

老年人会销是合法的吗

老年人会销模式是违法的。
会销,顾名思义是通过会议营销。主要是对特定消费群体,以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的方式销售产品。这种普通的营销模式,被不少不法保健食品企业盯上,成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方式。从事会议营销的保健食品企业鱼龙混杂,有些企业夸大、虚假宣传,利用赠送产品、免费吃饭、免费旅游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伪劣产品,产品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会消的核心是会场,一个高端的会场是会销,是团伙骗局的一部分。为此,国家法律规定,非食品经营许可证中核准的经营场所。如使用宾馆、酒店、影院或其他非注册场所举办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宣传推广的,不得进行现场销售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⑵ 如何说服听会销的老人

这位知友,免费赠鸡蛋、开会送挂面、排队领铝盆……这些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常发生在老年人的身边……
以老年人为目标的“会销”骗局先施以小恩小惠,再通过表演让参会老年人上钩。
老年人本想捡便宜,却花高价买了保健品等商品,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到手的商品不过是价值上百元或几十元的产品。
不但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还可能延误病情,当被害人恍然大悟时,早已人去楼空。
“会销”骗局怎么破? 来,先了解它的模式及特征小编再对症下药。
“会销”骗局模式
“健康讲座”模式

通过发放小礼品、抽奖卡等,以开展健康讲座为名吸引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其间,兜售人员对老人们嘘寒问暖,通过“晃货”、“插卡”(晃货即交一笔现金,第二天全额返还并附赠礼品;插卡即预交少额现金,能拿到一张卡片,第二天全额返还预交费用,然后再从卡片中抽奖)等手段拉近关系,博取老年人信任,多日重复操作,但在最后一天会高价兜售廉价保健品等商品,并在收款后立即消失。
“鸿门宴餐推”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分两步,首先组织一大批老年人以开健康养生、讲孝道之类的讲座来引诱老年人,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向他们介绍推销的保健产品。然后,从中挑选一批深陷其中且有消费能力的老人,邀请他们去会餐、旅游等,在此过程中推销产品,从中牟取高额利润。
“会销”骗局特征:
针对老年人群体,拒绝鉴别能力强的中青年人。
不法商家之所以选择老年人群体,就是看中老年人防范意识差,时间宽裕,有一定的积蓄,注重保健,固执己见,不听劝说的特点。
以传授保健知识为幌子
开始讲课只讲健康知识或生活小妙招,并不是直入主题的讲要卖的保健品、药品等商品。
赠送便宜物品吸引人群
每次会议结束,所有人都可以免费领取6-8个不等的鸡蛋,或一包挂面等便宜物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又带新人入会的,可以得到稍多的便宜物品。
“专家”忽悠,会托上阵
一些商家宣称邀请头衔较多的“专家”,虚构 “专家”头衔,不是国家级就是世界级的“学者”,使听课者深信不疑。由“专家”向开会老人讲授健康知识,引出要卖的产品,大肆吹嘘产品的性能,宣称能包治百病等。会托在会上讲授购买后用的“神效”,现场大量购买,让听会老人信以为真。
反复洗脑,善用感情王牌
会托在会上反复讲授购买人用后“神效”的同时,再用反面事例告诫大家不用的后果,通常用癌症吓唬人。再加上一口一个“爸爸”“妈妈”叫着,使很多老年人难以招架,都心甘情愿的掏钱。
“会销” 怎么破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会销”形式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在此过程中,大肆宣扬兜售商品的功效,夸大使用性能,虚构包治百病的说法都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目的是骗取钱财,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涉嫌诈骗犯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及时举报
无论是参与的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发现此类活动,就及时向公安、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报警,不要以我没买,我没上当,不关我事的心态置之不理。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及时举报,一定没有不法商家的生存之地。
子女应多关爱家中老人
许多子女在外上班,一天难得见一次面,有些甚至一周、一个月都见不到,老人独自在家难免会产生孤独、寂寞情绪,这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空荡荡的房间和热闹的“会议营销”平台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很多老年人才乐意去。只要子女平时多关心家中老人,多互相沟通,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骗局,防止老人上当受骗。

⑶ 保健品“会销”套路五步走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字,我国老年人已突破了两个亿,如今有很多保健品公司悄悄盯上了老年人这个消费群体。

保健品行业更多的沦为了营销产业,普遍存在着欺骗老年人的行为。

保健品人员用讲座、开会等等这些会销的形式,诱骗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的来买保健品。

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是一场“煽情苦肉戏”。

为什么保健品行业要采取这样的营销方式,

而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会销”套路五步走

1.“收单”

销售人员利用老年人怕死、爱占便宜,想得多,喜欢被人忽悠、被人骗,喜欢听好话的这样一种心理,进行销售。

例如:销售人员用送鸡蛋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屡试不爽。他们不是一次性给:

第一天,给10个;

第二天必须带人来,领20个;

第三天给你30个,

第四次给你40个,

100个鸡蛋分四次给。

他们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过市场调研,送鸡蛋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凡一个顾客做成功转换,中间的差价绝对能赚得回来。

通过送礼品,从而获得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就算完成了收单。

2.“做客情”

接下来就与老人拉拢感情,建立信任,摸清老人身体和家庭状况。

打好“温情牌”第一个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寒暄,注意与老人的聊天方式。

避免聊到疾病、家庭、职业,势必会让老人产生防备心理。

可以聊一些日常的琐事,当谈到老人的孙子孙女还有他们当年辉煌事迹的时候,往往就会收不住。

而作为销售人员来讲,他们只需要听那些有用的。

例如:给老年人发一本书,给他们一张试卷,然后到顾客家里去做,一边做就一边跟他们讲,是给他们宣讲这个产品的知识了。

可见,一个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不是在于这个产品的好和坏,而是 靠督导,靠业务员 。

3.“洗单”

与老人建立了感情,摸清了家底,还要淘汰那些没有购买欲望的老人。

例如:销售人员会做家访,他们有 “四有”

家访时,还要学会从老人嘴里套出老人每月收入来。

还要善于观察老人家里的细节,主要看老人家里茶几卧室床头柜及电视柜上放多少药。

销售人员为了剔除那些垃圾顾客,往往会经一道转化。

例如:主持人会让顾客先办一张会员卡,10块钱。

若是连10块钱都不肯花,那后面这批顾客肯定不会买后续公司的价格昂贵的产品。

经历了“收单”“做客情”“洗单”三个环节,剩下的老人就成了会议营销的直接目标。

为了让老人能多带钱来参会,销售人员可谓是煞费苦心。

例如:“摇奖游戏”现场摇出两个数字,只要与老人所带的百元大钞号码后两位相符,就可以得到奖励。

最高奖项为3元钱的一瓶醋,最低是价值四角钱的手串。

为了拿到奖品,有的老人带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来到会场。

4.“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与销售产品没有任何关系。

而所谓的讲师也都是大有名头的 “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

实际上,是打着专家名人的牌子,忽悠老人,虚有其名。

他们很厉害,每次的讲座都不带重复句的,是经过上千场会议练出来的,他们讲的是一种 模式 。

5.“卖产品”

经过健康讲座的洗脑后,就到了会议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 “卖产品” !

取得了老人信任的所谓专家,为老人看病问诊,专家只简单为老人看了一下舌头,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

说肠胃有问题、血糖有问题、血压也不稳,血脂也不行。

其实,奥秘就在销售人员之前做过的客情资料。

销售人员会提前把顾客的资料和病史等,提前交给所谓的专家。

攻单快的只要几分钟,一针见血。慢的,要很久。

经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参加会议的老人心甘情愿的掏出带来的现金,购买他们认为能够消除他们病痛的产品。

在会议营销的蛊惑下,一些没有消费能力的老人,为了能够买到这些产品,不惜从银行贷款。

会销会采取 “两天宣讲,一天攻单”的模式,讲师会多讲子女不孝,挑拨离间。

令老人买完产品回家后,与子女发生冲突,还不知道自己已被骗。

那些保健品,真的这么好吗,有的保健品 “产品无批号,无神奇功效” 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二、保健品的实质

如同顾客所说:“保健品吃又吃不死,但也没什么用”。

保健品其实就是一种食品,不可能治病的。

他说,我虽然不是药品,但比药品还要好。

我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包治百病。

我比食品还食品,我比药品还药品。

谁的优点我都占了,谁的缺点我都不沾。

在“虚假宣传”引导下,保健品作为一个道具,是包装出来的一个骗局。

这种诈骗是运用了完全市场化的手段,貌似是一种公平的或合理的交易。

但实际上背后有它的精心策划及一环套一环的套路诱使人做出一种非理性的决策,从而调入它的骗局之中。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健食品这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一个缺失或空白,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便利。

销售人员在骗取老人的一种感情,之后就骗了他们的钱。

国家在事前放松了管制,事中就要加强监测。

既然宽进来,就要严管。

国家没有相应的一对一的法规来对你的边缘行为绳之以法,他们就是在打擦边球。

保健品不是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

若真是市场需求大,为什么网上买不到?药店也没得卖?

半地下的经营模式,使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为隐蔽,因为它营造了巨大的暴力空间。

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或者暗处出售。我们应该在正规渠道购买,并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或者去社区医院问大夫,也省事、省钱、省心。

最后,对于保健品公司从里到外唬人的行为,老人应该自己多了解防病保健的科学知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还有他们虚情假意蒙人的行为,做儿女的应该多尽孝心,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耐心。

这,才是老人最好的保健品。

一个职场菜鸟:做保健品销售,学到的那些事

这是我去年写过的一篇文章。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觉得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不过在经历了后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后,我的想法有了改观。

其实,就两个字“套路”而已。

END

⑷ 为什么老年人热衷会销

老人之所以热衷参加这样的会销、体验,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免费礼专品去的属。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很理智清醒,只免费体验、免费领东西,掏钱的事不干。
其实,比他们更聪明的,是活动厂商。在会议现场的那种氛围下,在营销人员专业而极具煽动力的宣讲下,或者,在服务人员那种感情攻势下,总有一些老人动心。厂商对于免费赠送与最终成交、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有着精准的算计。鱼儿如果老不咬钩,钓鱼人不会再继续撒饵的。
老年人闲暇时间多,百无聊赖;身体毛病多,渴望健康,花点钱也乐意。这些,也都是老年热衷会销、体验类活动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会销感情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敬父老人的妈妈作文开头 浏览:82
农村老兵服役6年养老金怎么交 浏览:413
交通事故死亡父母没到60岁 浏览:816
广西区老年大学 浏览:566
为什么有的国企体检2次 浏览:937
乔任梁父母什么梗 浏览:757
对养生有哪些建议 浏览:62
浙江几岁能拿养老保险 浏览:871
医疗养老服务哪个好 浏览:14
对父母孝顺的图片 浏览:191
济南老年大学大观园 浏览:836
2018年小学教师退休工资标准 浏览:874
江阴长寿邮政局在哪里 浏览:137
养老院可以随便开吗 浏览:633
女性哪些体检要做 浏览:298
关于春节孝敬长辈的作文 浏览:739
膝盖疼是怎么回事60岁 浏览:904
68年6月生哪年50岁 浏览:246
老年人b12一天注射多少 浏览:731
济宁退休养老金2015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