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年人一天要步行多少步
每日行走6000步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是最为合适的运动量。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给出了一个促进健康、提高体适能(体质)的最低推荐量范围:5400步至7900步/天。身体虚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则需要更多的步数,步行7900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当然这个推荐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分钟的速度步行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即步行运动要达到中等强度。
(1)老年人运动量多少扩展阅读:
每天步行运动对身体益处:
1、心血管: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跳动得慢而有力;增强血管弹性,对调节血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减少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以及血凝块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2、骨骼肌肉:
适度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下肢筋骨;运动引起关节压力变化,能促进关节软骨滑液的分泌,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和延缓退化性关节炎,保持关节健康。
3、体重控制:
步行能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少人体脂肪的积聚,保持身体适宜的体重。另外,步行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慢性病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人民网-医生:中老年每天走6000步最合适
⑵ 老年人的活动量到底多少算是适宜
不是说什么抄出汗,也不要强制定量运动,什么标准都不能套用,你说呢? 最好的判断方法是 自己感觉 微喘 稍累 就很好了,以后一直保持这样的程度,你会发现量是越来越大了,因为体质在提高嘛~!
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⑶ 老年人怎么掌握运动量
酸加来
老年人年老体迈,生理功能衰退自,在锻炼初期常会出现肌肉酸楚的感觉,这是在运动后肌肉中代谢产物乳酸积累过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做到锻炼循序渐进,肌肉能有个适应过程,肌肉结缔组织逐步完善,酸楚感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运动量可逐步加大。
痛加减
有些老年人自身患有各种老年性疾病,如腰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在运动中常出现局部疼痛并有逐渐加重感,这说明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隐性炎症反应。此时运动量应减少、减轻,防止炎症扩大。
麻停
在运动锻炼中,凡是感到身体某一部分出现麻木不适的感觉,这是局部神经受压的征兆,也是锻炼方法不当的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查找原因,并改换锻炼方式或项目。
⑷ 老年人的运动量如何见好
老年人体质不好,慢慢走着动着,活动活动筋骨就行了。也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运动。否则一不小心会受伤的。
⑸ 50岁的中老年人每天走6千步与1万步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每天走路六千步与一万步其实差别不大,和自身的身体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能起到健康防病的作用,都能让人有一个好的身体状况。
运动的时候首先得考虑自身的各项代谢机能,运动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能给人起到很好的效应。主要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才能改变人的心率快慢。
每天掌握好时间,再加上自己合理的步数,都能给身体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贵于坚持,平时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辅助运动,比如深蹲、仰卧起坐、还有俯卧撑等等。这些运动都能强身健体,能让体内的脂肪大量消耗,在运动时也不会增强。
合理的运动方法,才能让人获得最大的益处。对于有高血压疾病的人,坚实运动也是一种方法。但一定要掌握时间和运动量,这样才能让血压降下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步数,让身体严重的透支。
⑹ 如何判断老年人运动量是否适宜
老年人的运动量的控制最好可以通过“靶心率”把握。
靶心率专的计算公式:[(220-年龄属)-静态心率]*(60%---80%)+静态心率
比如一个60岁的人,其静态心率如果是70,那么他的运动时最佳心率应该控制在124-142之间。
⑺ 老年人运动的原则是什么
运动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我们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健身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
所以,我们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1)进行身体检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们老年人运动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发现潜在性疾患和危险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要认为检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开始运动或增加强度之前,需要有3个月之内的体检资料;二是检查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过分自信或争胜好强心切,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须听从医生的忠告,自觉约束自己,以确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虑安全,运动量很小或不运动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2)处方个别对待
运动也是有处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适合不同的运动处方。这是指处方的内容及其运动强度要符合本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由于体力及最大心率个体差异较大,不能给予一律的运动负荷。
(3)要循序渐进
参加运动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
此外,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
(4)安排好饮食
安排好合理的饮食。在保持标准体重情况下,应以充足的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的糖、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为宜。
(5)选择适当时间
运动以选空气新鲜的早晨为好,饭后不要立即做大运动量的运动,宜在饭后一小时至两小时运动较好。
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变换和调节。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时间进行锻炼,避免急剧运动,做些徒手体操、太极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统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气管炎等,应停止户外锻炼;并要尽可能坚持用鼻吸气,避免冷气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的健身锻炼,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才能确保安全和达到效果。因此,开始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比较小和短,而且应有6周左右的适应阶段。
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重要的是运动的频度,直至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再增加运动强度,并要从低而有效的限度开始,缓慢进行。例如,初始身体素质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储备就可取得明显效果,就先从40%的强度值开始。
(7)做准备整理活动
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要求,一个安全、有效、科学的健身锻炼程序应由四部分组成:准备活动;有氧运动;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整理活动。
可见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体育锻炼时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锻炼都要充分做好。年龄越大,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越重要。
(8)要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对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目的在于适时调整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参加运动锻炼的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并坚持在运动锻炼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监测内容:自我感觉,一般包括运动前、中、后的各种感觉、食欲、睡眠、运动欲望、排汗量,以及有无疲乏感、心悸、气短、头痛、腰腿痛等。
如锻炼后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欲好,无心悸、气短,虽有疲劳感,经休息后疲劳感消失,说明此锻炼方法适合于你,应持之以恒。否则要改变锻炼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⑻ 老年人怎样正确运动你了解吗
1.运动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明显改善血液粘度,加快血液循环,降低专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负担,避属免心血管病的发生。2.运动能促进呼吸系统功能,促进心肺循环,加大肺活量,增高血中含氧量,保证身体各项新陈代谢的需要。3.运动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加唾液分泌,增进食欲,保证大便通畅,有利防治消化系统疾病。4.运动能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特别中老年人,能保持机体灵活,反应迅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从而去病延年。5.运动能改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促使总胆醇和甘油三脂等降低,防治动脉硬化,减轻病理损伤。
⑼ 老年人如何增加运动量
(1)步行: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经常步行锻炼,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增强腰腿肌力。
(2)体操:方法很多,如广播操、保健操、医疗体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点、拿、搓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过30分钟。
(5)太极拳:适合年高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6)气功、理疗。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及量要适当。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及时调整运动量。
(7)象棋,健身操,健身舞,太极拳,各种棋类活动,唱歌;跳舞;运动要适当,要有规律和计划老年人应当在作晨练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进小脑晚饭后要在1-2小时后散步有助于消化.
老年人运动注意事项:
一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以参加动作缓慢、速度均匀、呼吸自然、费力不大的体育项目为宜。
二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增加运动量。
三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四要注意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还应注意周围的环境安全,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⑽ 每天早上会锻炼一个小时,老年人的运动强度标准是什么呢
在运动过程中,时间是一个相对好的因素,力量不容易理解。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您确定锻炼是否正确。运动时很累,但是如果您仍然不讲话和呼吸也可以。
即使您每天不能运动,即使您每周进行三到五次,也需要继续运动,而不是一半。为了不引起骨骼和关节损伤,中老年人通常不适合爆炸性短期运动,但应选择低强度和长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