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发展

老年人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2 13:10:10

1. 老年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老年人应尽的历史责任
谈到老年人,人们总是用世俗传统观看问题,辛劳一辈子了,还发挥什么余热啊,在家享享清福就行了,吃喝玩乐度晚年吧。社会上有些人对老年人也存在“老朽无能”的偏见,说什么:老年人思想僵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式。有些老年人也自暴自弃,低估甚至看不到自己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年轻一代的事,与己关系不大,甚至与己无关。而绝大多数饱经风霜历练而又心身健康的老年人,都会深深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享者,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建者,不应坐享其成。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老年群体聚集着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奉献给需要的地方,要不计报酬奉献给公益事业。

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老年人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是老年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自古以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和”字,可见这一思想源远流长。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并且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和重大代价。特别是生活在上世纪初的中国老年人,许多仁人志士历经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他们迫切希望社会和谐。

建国前,我国劳动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很多是过着饥不饱食、衣不蔽体的贫苦生活,加之受医药卫生、社会保障诸多条件下的制约,很多老年人体质衰弱,多种疾病缠身,“十老九病”,更谈不上什么社会参与。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药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老年人的寿命延长了,生命质量也提高了,这就为众多老年人实现社会参与提供了体质体力的保证。

现在的老年人,基本上是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他们在近50年的风风雨雨,曲折坎坷的人生亲历中,既经历了左和右的冲击,还经受了历史的磨炼。这些老年人绝大多数爱国之心未减,报国之志犹存,努力寻找过去失去的岁月,都具有不怕苦累、敢挑重担的拼搏精神,默默无闻、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

回顾历史,军阀混战,日寇横行,人民颠沛流离,遭受奸淫烧杀,惨不忍睹。新中国成立后,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时,既有成功胜利的喜悦,也有违背规律和遭受失误的痛苦。历经上世纪社会不稳定的中国老年人,深知社会稳定的可贵,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最希望“和谐社会”能尽快到来。
构建和谐社会老年人要发挥优势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但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老年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作用。

老年人,特别是当今离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枪杆子”,有久经风霜的“文秀才”,有农业一线的“老模范”,有工业战线的“老标兵”,有教育界的“老园丁”,有财会队伍中的“红管家”……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廉洁奉公,特别是具有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好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还必须与老年人的实际即与老年人的特点相结合。

中国老年人的特点是:有威望、有经验;有时间、有坚定的信念、有发挥余热的强烈愿望。这些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年人的现状和心理特点。要发挥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和谐社会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经济与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老年人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亿人,占总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这是个大问题。

要使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调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要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老年人一切例行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 国际老年人日的发展历史

在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延长了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进 展以及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预计全球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所占的比率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增长幅度最大、速度最快,预计今后50年里,这些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长为四倍。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比例将从1998年的8%增加到2025年的15%,但是在非洲,同一时期内这一比例预计仅从5%增加到6%,可是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一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斗争,以及与经济和社会贫困的斗争还在继续,因此这一比例将只达到上述水平的一半。在欧洲和北美洲,在1998年至2025年期间,划定为老年人的比例将分别从20%增加到28%、以及从16%增加到26%。
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据估算,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
这种全球的人口变化已经在各个方面对个人、社区、国家和国际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每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上——都将产生变化。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据人口专家预计,到2030年,西方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在1980年仅占百分之十二点五。日本、美国和德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40年后将会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不变,到下个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养老金支出将比现在增长5倍。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西德的2倍,美国的7倍。这个20年前世界上年轻化的工业国到本世纪末将成为最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已退休的老人继续工作。人口老化还将加重社会抚养不从事经济活动的老人的负担。目前日本大约6个在工作的人需抚养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将由3人抚养1人。
为唤起全人类关注这个世纪之交的问题,联合国于1990年12月14日通过45/106号决议,指定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此外,许多国家还有本国的老人节,有的是和本国传统节日相结合,显得更有意义。加拿大的老人节也称“笑节”,定在每年的6月21日;美国的老人节也称“祖父祖母节”,定在每年9月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一向有敬老习俗的日本老人最多,所以老人节也称“敬老日”,定在每年的9月15日。

3. 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有专家指出,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因此我国已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人数的绝对数也是世界之最。兰州市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达39.2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43%。
关注老年人生存现状(主)
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下,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兰州老年人口38.21万(小)
兰州1999年即成为老年型城市,占全市总人口的10%,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又24万,与全省、全国相比,分别提前六七年。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达39.2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43%。按年均3.6%的增长速度计算,到“十一五”末,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6万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14%以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快。数量庞大,且高龄化明显,其对家庭、社会的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必将对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孤独是都市老人难言的痛(小)
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骤增,兰州已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际关系日益疏远、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带着这个问题,昨日下午,记者专门对兰州市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情感孤独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老人的一种通病。
每日咀嚼孤独的滋味
家住安宁西路,今年70岁的王大妈说:“我现在70岁了,我不缺吃、不缺穿,但我一点也不快乐,我活得太孤独、太寂寞了!”她是兰州某大学退休的老师,但谁能料到,1995年, 退休回家的李大妈开始品尝孤独的滋味。她说。“我现在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我一个人又住着一大套房子,可这些对我真的没用,我需要的是情感的抚慰和心理的补偿。”
过节的日子暗自神伤 (小)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古训。然而,当“防老”与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时,更多的都市老人更愿送儿女去更适合发展的地方。于是,每逢合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为与儿女不能团圆而黯然神伤。家住小西湖的张老师和李老师夫妇就属于这样的老人,他们两人都是兰州某中学的退休老师,他们有两个儿子,均先后考入名牌大学,并相继留在了外地。儿子有出息,老人无比欣慰,然而当老两口退休回家,整日面对寂静的房子时,一种思子心切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每日的生活靠窗俯望 (小)
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68岁的程大妈就因居住在这高楼之中,已靠着窗户整整度过了两年时光。程大妈家住七里河吴家园,6年前老伴因心脏病去世后一直过着孤零零的生活。程大妈膝下有两儿一女,现均已成家,3个孩子也算孝顺,共同出钱为程大妈找了一个保姆。因程大妈身体不适,她每日的生活就是靠窗而坐,从高空俯视地面。照顾程大妈衣食起居的小保姆告诉记者:“这城市里的老人真可怜,一上年龄就连门也出不去了,还是我们农村好,简单的四合小院,傍晚全家老小围坐一圈。”
孩子不愿陪聊天 老奶奶生气(小)
“呜呜……”1月21日傍晚,兰州市白银路某小区内,突然传来小孩的啼哭声。他是住在一幢三单元的小陈昊(化名),刚满9岁,当时正在小区学骑自行车,身后一位老奶奶用拐杖打在他的腿上。“哎呀,老奶奶,你咋按到娃娃打呢?”一旁的居民感到非常吃惊。“我想喊他跟我一起耍,他不干,还跑!”老奶奶的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同意就算了嘛,娃娃家,何必嘛。”“没人给我说话,我实在忍不住,憋得慌啊。”老奶奶一脸委屈。今年70岁的老奶奶,老伴去世得早,自从2002年搬到这里来后,就和惟一的儿子分开了,独自一人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日子。儿子由于工作忙,有时一两个月才来看一次。她养了一只小狗陪伴在左右,每次出门都把它拴在自己腿上,怕它跑远了,但后来送了人。
“她一个人太孤独了,脾气越来越怪,说得不对头就要乱骂人,经常看见她莫名其妙就把花园里的鲜花掐了,树叶扯一地,有时还把小区里玩耍的孩子掐哭,我们劝都劝不住,只有让着她。”小区居民说起这位老奶奶时,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老奶奶说,其实她过去不是这个样子。“领导、同事都说我是一个和善的人。现在老了,退休工资接近1000多元元,完全够用,就是平时觉得空虚、无聊。”
部分兰州老年人感到寂寞(小)
据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介绍:“兰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像上面所说的老奶奶这样因晚年孤独而导致的尴尬事时有见诸报端。”近几年来,“空巢老人”在家中去世无人知晓的事件年年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记者随机挑选了10名60岁以上的老人(独居2人,偶居3人,5人与儿子或女儿居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8%的老人感到晚年寂寞、孤独、郁闷,精神空虚,没有寄托;61%的人在失去配偶后还想找个伴;去医院看病,60%的人称子女“一般不陪同”,24%的人说子女“有时间才来”,16%的人称子女“会抽出时间陪同”。阎海明副主任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的居民从平房住进了楼房。由此,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与同在一个城市的子女分开,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空巢”的现象。这其中,有不少老人由于丧偶而不得不独自一人生活。特别是居住在农村的独居老人,他们不仅要自己做饭,还由于居住条件的不配套,不得不每天承担着生炉子、倒痰盂等非常不便的生活琐事。
专家分析 自感“老不中用”导致孤独(小)
甘肃政法学院马红平教授分析认为,许多担任过公职的人,离退休之前,是披星戴月的拼搏,每天过着快节奏的生活;离退休之后,则是身上无职一身轻,度着慢节奏的清闲日子。远离社会生活,儿女独立成家,以及体力衰弱,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在社会上,人家都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大千世界里龙腾虎跃,自己则感到已经样样无份,孤独之感会油然而生。好像是被抛弃的人,尤其丧偶老人更是寂寞万分,难以忍受。由此自感“越老越没用”,失去了生活热情,与亲属缺乏良好的沟通,少与朋友来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马主任说,“空巢家庭”所引发的“空巢综合症”非常突出,典型表现是出现失落、悲伤、焦虑和孤独的心理,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严重的还会引起老年的精神障碍,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心情不好,心理的压抑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具体表现在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气短、关节痛、便秘等,而这种躯体形式障碍通常又是医院的仪器所检测不出来的。
“空巢老人”养老帮扶是目前主要工作(小)
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高龄老年人数量的不断提高和增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在逐渐成为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此事,在全市城镇和农村分别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及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工作,内容包括他们的经济收入状况、生活自理状况、生活照料状况及对社区服务的要求等事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各县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对“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帮扶这一全新的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胆推行政府埋单,进行市场化运作,为“空巢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日常看护、物质帮助、生活照料及相关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也列为服务内容之一。兰州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帮扶服务工作尚处初级摸索起步阶段,从事一般性劳务如打扫卫生、煮饭、购物、照顾老人日常生活的多,从事保健、心理咨询、思想疏导的少;在各种节假日集中服务的多,坚持经常性为老年人服务的少。各区县发展不平衡,对“空巢老人”的服务尤其是精神慰藉方面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在政策保障、制度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分主)
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凸现及其现实原因,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该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全社会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以求真正实现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由于观念限制,不少老人还总是帮助子女操持家务,会安排自己生活的不多,而老年活动场所也相对较少,活动方式相当单一,这与目前社会老龄化状况相比远远不够,这是致使老年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老年人更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社会对年轻人的道德培养和尊老教育方面还得重视,社会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小)
对于老年人而言,社区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空间。而社区所具有的邻里互助、情感交流、组织协调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求,这就使得由社区来实现养老中的精神慰藉成了可能。然而,当前社区服务还远未发挥出它本能发挥的积极功能,活动室多为麻将室。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应当成为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实现其健康老龄化的最基本的战略措施之一。唤回离退休人员渐趋衰退的他尊感,实现较高层次的精神慰藉。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小)
目前市场上专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的匮乏令人担忧,针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机构更是稀缺。我市仅有的一条“老年知心热线”主要内容多为调解家庭纠纷。有专家建议,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应提上议事日程,给老人们一个倾诉的机会。
儿孙“常回家看看”(小)
同时,子女要“唱主角”。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安宁高新区的王先生说,老年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自己一直牢记着父母的生日,一般都尽力赶回家。万一赶不回去,至少打个电话。他说,许多人在父母健在时,总以忙事业、忙家庭为由没时间孝敬老人,等忙出个名堂,自认为有钱孝敬老人、有时间陪伴老人时,老人多半已不在了,后悔都来不及。他呼吁,全社会都应关爱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
老人要会自我调节(小)
省附属医院的马主任认为,帮老年人摆脱孤寂的困扰,固然需要有全社会的关注,但更需要老年人自身学会调节,要有业余爱好,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对缓解孤独感是有帮助的。学会从苦中求乐,在从事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自我满足的快乐。同时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切不可长期呆在家里与电视为伴,要试着走出去。
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小)
老人要排除孤寂,除了参与社会活动外,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据兰州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海明介绍,建校多年来,学员年年都在增加,由当初的几十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人24个专业,棋琴书画、普通话、英语一应俱全。老年人把老年大学当作勤于学习的场所,又视为老年乐园,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可以结识新朋友。他们对老年大学有很强烈的依恋之情,完成学业后,还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这是因为他们在老年大学集中精力学习,排除了过去愁病、怕老、无用、白活等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了孤独,满足了爱好,挖掘了潜力,掌握了本领,增强了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过着积极的健康生活。
四大难题困扰老人(小)
据老龄委办公室阎副主任介绍,这几年的老人投诉案件中,房屋侵权案件比较多,其主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个别子女法律意识淡薄,伦理道德观念落后,私欲膨胀,敬钱不敬老,不择手段地与老年人争住房。而赡养纠纷多的原因是,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损害。他说,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容易忽视和缺失的是情感的需要,这就要为他们多提供精神关爱和情感呵护。现在“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子女做不到的,社区、街道要主动去留意,经常找老人拉拉家常、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寂寞。子女在外地打工的,要多劝导他们充分理解老人的感受,“常回家看看”。针对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心理问题比较多的实际,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心。此外,还要注意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乐,组织他们参加诸如棋、牌、书画、球类、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美好的精神乐园。

4. 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做了哪些举措

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做了哪些举措?首先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建立了大量的养老院

5. 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影响老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老年产业的效益问题,另回一方答面是社会各界的支持程度。
现代营销学认为:市场规模=人口+购买意愿。把影响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的因素归结为三大要素:第一是老年人口的规模。没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口,就无法形成有规模的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产业就难以为续。第二是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如果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消费观,那么即使有再庞大的老年人口,也无法形成老年人消费市场;第三是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这牵涉到老年人的收入和身体状况。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则无法完成自己的消费意愿;不同的身体状况则对不同的老年产品有需求,直接影响到老人消费市场。而后者则是外部因素,即社会对老年产业的重视程度,包括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及各个家庭社区对老年人的关心照顾。

6. 养老需求从解决老年人生存和发展两方面理解,可以归纳为哪几种

养老需求从解决老年人生存和发展两方面理解可以归纳为:生活,医疗,娱乐,三种个方面三种需要。

7. 老年人护理发展现状是什么样

简介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要使老年人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就需要全社会尤其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怀与照顾。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我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调查情况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老年人患病率高,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
1.3 人口老龄化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传统赡养模式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老年人固有的地缘、亲缘情结而不能或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却又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配偶照料;二是子女照料;三是保姆、钟点工照料。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属照顾,所以家属的负担很重。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制度
据统计,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的老年人独居率高达40%,如此之高的比例迫使社会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1986年,以色列成为最先引入保险技术,推出法定保险的国家;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按照每日护理的时间长短划分护理等级,不同等级的服务现金给付标准也不同。
2.1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4月开始强制实行的保险,旨在保障老龄少子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人口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设施、福利用具、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介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实物(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现金给付方式为辅。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向市町村保险接待窗口提交医师诊断意见书和护理主管人家庭访问调查报告,由“照护认定审查委员会”认定是否需要照护服务。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费(家庭服务、上门看护、日间服务、日托护理、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短期入住服务、收费的老人公寓等),个人负担的上限金额(根据不同服务等级设定)为10%,居家护理服务计划费、设施护理服务费(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老人护理保健设施、疗养型护理医疗设施,其基准金额的10%由自己负担,不包括饮食费)。
2.2 美国的护理保险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2006年约有60%的美国老人(65岁以上)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实际接受护理服务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高达57%,而通常老年人入住护理机构1年所需的费用均在4万美元以上,通货膨胀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此项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老人根本无法承受。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能承保被保险人在任场所(急诊部分除外)因接受任何个人护理而发生的护理费用。长期护理保险又称为看护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因为身体上的某些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护理机构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
美国的商业性老年护理保险由投保人通过购买护理保险合同方式自愿参加。护理保险保单可独立签发,也可以以终身寿险保单的批单形式签发,但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护理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保险费除与被保险人年龄相关外,还与投保人选择的最高给付额、给付期和等待期等因素有关。最高给付额超高,给付期越长,等待期越短,保费就越高,因而,其缴费与给付的相关性很强。
2.3 家庭护理的法律制度
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有相关的家庭护理系列法律及制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适当的医疗保障。加拿大设有专门的家庭护理评估与研究中心,研究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的费用由多渠道筹集:①政府负责提供(在英国,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健);②由保险金支付;③社会救济金解决;④家庭承担一部分。
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我国社区资源,建立有效机制
当前的社区建设建设进一步开发拓展了社区服务资源,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社区都建有社区服务站,可以介绍保姆、钟点工;社区卫生医疗站可以方便居民就近看病拿药;社区老年协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学习、活动,并开展互助。尽管这些社区组织机构都能帮助解决老年人的一些困难,但都不具备完全、有效地承担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的能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就要因地制宜,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3.2 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家庭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老年人在家庭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应当有紧迫感,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
3.3 重视心理疏导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提供心理护理。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往往不够,而要把这些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为重要,尤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日益重要,护理功能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伤、焦虑的病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病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需要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8. 老年产业前景怎么样啊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未来,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专家预计,我国老年人占比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35%左右。
由此数据显示,老年产业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老年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行业,占据国家GDP的总百分之三十左右。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老年产业来说,成都孝心坊老年用品专卖店,针对老年群群体做的服务,包含了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行等等需求,提供一站式老年服务,加入老年产业开孝心坊是很好的选择。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老人每个月有多少钱 浏览:226
2017年养老金个人帐号利息 浏览: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严 浏览:565
农民的养老金用不完怎么办 浏览:175
孩子孝顺的顺口溜 浏览:514
反复和父母说不要吃什么 浏览:520
老年大学主要职责范围 浏览:791
70岁老头吃伟哥 浏览:393
重阳节作文给爷爷洗脚 浏览:807
大棚里的长寿花是怎么养的 浏览:116
体检结果红霉素偏低怎么办 浏览: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话 浏览:532
近水体检中心怎么样 浏览: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浏览:6
社会实践孝顺父母 浏览:778
孩子敬老院慰问 浏览:85
宝鸡老年大学学费是以 浏览:284
老婆出轨孝顺 浏览:685
老年人说话声轻怎么回事 浏览:287
养生店泡脚多少钱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