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写老人的作文
一天,小强的爸爸和妈妈突然为了赡养奶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因为妈妈不愿意奶奶和他们一起住,觉得是个累赘.小强眼看着.空气中弥漫着唾沫味,突然,小强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跟妈妈说他想外婆了,(因为他知道两个舅舅也在为赡养外婆的事推来推去.而妈妈呢,也是很想念外婆),想去乡下看望外婆。
一早,小强一家刚到村口,远远地就看到一位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呆呆地在街道的一旁,好像在等什么人,小强定睛一看,那不是外婆吗?难道她知道我们要来?妈妈迫不及待地奔了过去,原来,外婆在等二舅来接她,两个舅舅轮流来赡养,一家一个月,每月的第一天,就是老人搬家的日子,一到时间就必须搬走,这样比较公平,看着在风中站立的,盼着儿子来接的颤颤巍巍的老人,心里酸酸的,小强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瞧她那焦急的样子,眼泪都出来了,还说了:”养儿防老,有啥用啊!”小强和爸爸互相使了一下眼色,小强心想:事情成功了一半了.回家的路上,妈妈沉默了,什么话也不说,眼睛红红的,小强和爸爸也不去打扰她,晚上,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她紧紧地抱着小强,泣不成声的说:“孩子,妈妈要感谢你,妈妈还真不日你啊,是你为我上了一堂感恩的课啊,你奶奶也是我的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待她的.”原来,小强还写了一封信给妈妈:父母把儿女含辛茹苦的抚养成人,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总想让自己的儿女得到最好的,为儿女总是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而且心甘情愿,可是等他们老了,为什么有些儿女还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什么多了少了,好了坏了.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父母是世界上我们最应该体谅和宽容的亲人,不要再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和借口,如果还来得及,就常回家看看,常通个电话,常报个平安,常给父母一个甜甜的微笑.这时,爸爸给小强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婆媳和家庭之间难免是会有一些争吵,但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老人一些关爱,感恩要从小做起,否则,你将后悔一生!
⑵ 关于关爱老人的作文
老人,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妇,家里很穷,膝下无儿无女。两个人都在一家饭店打工,每天从7点干到20点,工钱加到一起不过25元钱,日子虽然清苦,却也怡然自得,还乐于助人。然而,一个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们的一切。一天,夫妇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里看到了一个竹篮,竹篮里竟然是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夫妇二人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抛弃的,看着这个孩子夫妇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抚养这个孩子将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贫穷,而他们却不忍看到这个无辜的孩子冻死或饿死在这里,他们的心里矛盾极了,最终慈悲心战胜了自己。他们抱起了孩子决定抚养她。在夫妇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夫妇二人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献过血,延长了工作时间,省吃俭用……为孩子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许多年后,丈夫瘦弱多了,白发苍苍。妻子因为过渡的劳累营养不良身患重病。临死之前妻子问丈夫:“你后悔我们做得这件事吗?”“不后悔!因为我们过得幸福!”丈夫坚定的回答,听完丈夫的话妻子的脸上露出一片灿烂的笑容便与世长辞了,多么好的老人呀!她的一生艰辛、平凡,却是伟大的。 孩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这样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正是有了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 来自:作文大全 啊,老人!你们年轻时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老了却还在尽你们的最大努力来支持、帮助、呵护我们。啊,老人!你们好像春天的和风一样温暖,夏天的阳光一样灿烂,秋天的枫叶一样火红,冬天的雪花一样纯洁。老人!永不熄灭的火焰!
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
⑶ 关于白礼芳老人的作文800
转摘: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二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破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三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四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
⑷ 关爱老年人的文章
http://www.people.com.cn/GB/news/9719/9720/3172459.html
这里面有许多关爱老年人的资料,你自己去找找,希望对你有用!
⑸ 赞美老人的文章
发白如雪
那是岁月沧桑洒下的鲜花
弯躯是弓
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
睛若黄珠
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
岁月的触角爬满额头
时间的河流趟过血管
穿越雪白血红
我们在成长
而白雪纷飞
您是风雪中最后一片
斑驳的红叶
而生命将尽
您是星空中最后一颗
流星的眼泪
您的头发白了,是雪
您的身躯弯了,是弓
那雪花是岁月沧桑为您洒下的鲜花
那弓是时间老人为您储蓄的力量
您的双手钝了是播种机
您的眼睛花了是摄相头
那播种机是神农赐予您不断收获的硕果
那摄相头是上帝赐予您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岁月的触角爬满您的额头
穿过你的白发,我在长大
当岁月的河流趟过您的血管
穿过您的全身,我在长大
在白雪纷飞时,是谁做最后一片红叶
在生命将尽时,是谁想把你留下来多看一眼
父亲 2
发白如雪
那是岁月沧桑洒下的鲜花
弯躯是弓
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
睛若黄珠
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
岁月的触角爬满额头
时间的河流趟过血管
穿越雪白血红
我们在成长
而白雪纷飞
您是风雪中最后一片
斑驳的红叶
而生命将尽
您是星空中最后一颗
流星的眼泪
父亲 1
您的头发白了,是雪
您的身躯弯了,是弓
那雪花是岁月沧桑为您洒下的鲜花
那弓是时间老人为您储蓄的力量
您的双手钝了是播种机
您的眼睛花了是摄相头
那播种机是神农赐予您不断收获的硕果
那摄相头是上帝赐予您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岁月的触角爬满您的额头
穿过你的白发,我在长大
当岁月的河流趟过您的血管
穿过您的全身,我在长大
在白雪纷飞时,是谁做最后一片红叶
在生命将尽时,是谁想把你留下来多看一眼
父亲 2
发白如雪
那是岁月沧桑洒下的鲜花
弯躯是弓
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
手如槁木
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
睛若黄珠
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
岁月的触角爬满额头
时间的河流趟过血管
穿越雪白血红
我们在成长
而白雪纷飞
您是风雪中最后一片
斑驳的红叶
而生命将尽
您是星空中最后一颗
流星的眼泪
父亲 1
您的头发白了,是雪
您的身躯弯了,是弓
那雪花是岁月沧桑为您洒下的鲜花
那弓是时间老人为您储蓄的力量
您的双手钝了是播种机
您的眼睛花了是摄相头
那播种机是神农赐予您不断收获的硕果
那摄相头是上帝赐予您五彩缤纷的世界
当岁月的触角爬满您的额头
穿过你的白发,我在长大
当岁月的河流趟过您的血管
穿过您的全身,我在长大
在白雪纷飞时,是谁做最后一片红叶
在生命将尽时,是谁想把你留下来多看一眼
⑹ 需要一篇关于当今老人现状的文章
当今的老人,大多经历过贫穷,所以他们总是舍不得花钱。虽然现在有些钱,内但不是非常多,所容以还是不舍得花钱呦!
所以,他们的生活一点都不丰富多彩!
真让人心疼!对吗?要是政府和村里能花式掉馅饼,掉一些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馅饼,该有多好!🤔
现在村里搞建设,政府给钱,对外租地,卖房赚钱,赚的钱都到哪去了?都存在村里生钱宝宝,还是存在村里等那些削尖脑袋往村委钻的父母官,绞尽脑汁往自己口袋里装?呵呵😊!
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⑺ 有关关爱老人的作文600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对老人应该是关爱,应该是尊敬,应该是尽孝。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觉得那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有很多子女不愿意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宁可花钱将父母送到敬老院让别人照顾呢?或许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个老人也许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个幸福的晚年。
去年过年我回家的时候,发现爷爷的时间变得空虚了,变得空闲了,我想他老了,他的时间比我的要慢许多使他变得啰嗦了。他看见我时,总想找我说说话,开始我很乐意,但后来我便不耐烦了,爷爷的话似乎说不完,他的话有时还让我听不懂,他喜欢和我聊家常,说一些我早已听得耳朵发炎的话。当时,我找了个借口走开了,离开时我竟然心里暗暗自喜,现在,我后悔了,这样的一个老人与他最疼爱的孙女的聊天就这样结束了,那时,爷爷是悲伤还是失望呢,我不敢想因为我伤害了他,伤害了一个老人的心,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在心头燃烧。
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子女不愿赡养你,你的后代也嫌弃你,你每天都是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的孩子都很忙,他们为了工作可以几年不回家看望你,可以几个月不打电话给你,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位老人,你每天和一群老人在一起享受阳光的活力,你的子女对你很孝顺,你会怎么想?关爱老人,善待老人,他们的今天也许就会是你的明天。
⑻ 关于关爱老人这个主题的文章.
一个老人的尊严被如此践踏
一名收破烂的老人不小心划破了一年轻女子的牛仔裤,因拿不出对方要求的50元赔偿,老人下跪十次。
老人手裏只有8元零4毛.
当记者赶到德外大街高等教育出版社门口发现,一个穿灰色羽绒服的中年妇女正在推搡一名衣著破烂的老人,嘴裏喊著:“赶紧赔钱!”周围上百名路人围观。
旁边站著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子,蓝色牛仔裤腿处被划开了一条两三厘米长的口子。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泪水不停地恳求著,手裏捏著一叠毛票,总共8元零4分。
“不就破一个小口子吗,至於这样为难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观路人纷纷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面对路人的指责,中年妇女毫不在意,坚决要让老人赔钱。
面对“巨额”赔偿老人下跪.
据了解,当时这对母女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处,刚好老人骑三轮车拐弯,车上的铁丝将年轻女子的裤子剐了一个小口。女子的母亲要求老人赔她50元。
无奈之下,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不想对方丝毫没有反应,老人连续下跪十次。
这一下把围观的群众惹怒了,在附近大厦当保安的武先生愤怒地说:“对待这样一个年迈的老人,她们真是欺人太甚。”说完,他将口袋裏的23元钱塞在老人手裏。
记者试图采访这对母女时,该中年女子说:“甭理她。”
路人为老人凑钱赔偿.
在老人恳求和解未果的情况下,中年妇女最终拨通110报警。5点50分左右,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进行调解,但该中年妇女认为赔偿的钱不够,拒绝和解。这时,围观群众自发掏出钱来,一元、两元、十元……最后凑够了50元。
老人再次向围观群众下跪,并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中年女子拿到钱后,拉著女儿一声不吭离开了。
当时围观的群众纷纷表示赔偿50元的结果对老人不公平。民警也表示无奈,称这是民事纠纷,他们只能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同样是人,为什么要践踏他人的尊严呢?!
⑼ 求一篇关于老年人的文章.英文的!!!
Old People in America
In the old days,American families were bigger. People had more children,and grandparents and great-grandparents lived with their families. But now, families are smaller, and many old people
live alone.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s are living longer and longer. The number of old people is always growing.
Some old people like to stay in their old homes. They do not want to move from their old homes. They do not want to move from their hometown. They are near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But some do not have a lot of friends. They want to meet new people. They want to live in a quiet place with other
people of their age.
A large number of old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South. It is warm there. You do not have to walk through the snow in winter,or pay a lot of money for heating.
A large number of old people are moving to the South only for old people. One of these is Sun City, near Phoenix, Arizona. All the families in Sun City must have one person over the age of 50 ,and children under 18 years old can't live there.
美国的老人
以前美国都是大家庭。人们孩子很多,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但现在,家庭越来越小,许多老人独自生活。与此同时,美国人越活越长。老年人的数目总在不断增长。
有些老人喜欢呆在他们原来的房子里。他们不愿意从旧房子里搬出来。他们不想离开家乡。他们想住在朋友和家人附近。但是有些老人朋友不多,他们想结交新人,他们想和其他同龄的老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
很多老人正在迁往南部,那里天气暖和。冬天的时候不需要在雪中走路,也不需要交大笔取暖费。
很多老人正在迁往只允许老人居住的南部城市。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附近的太阳城。太阳城居住的所有家庭都必须有一个成员在50岁以上,18岁以下的孩子能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