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胥口敬老院

胥口敬老院

发布时间:2020-11-28 22:53:00

『壹』 胥口镇卫生院为什么说没有狂犬疫苗

胥口动物防疫站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合丰路

『贰』 胥口卫生院五一放假吗我想去体检

有值班

『叁』 胥口卫生院可以给外地宝宝打针吗

给宝宝打预防针在木渎人民医院下次什么时候打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刚从家里上来 就是问一下宝宝打预防针

『肆』 现在端午节的怎样过

天我们还自己亲手包粽子吗?我们在额头还点雄黄吗?我们还熏菖艾吗?我们还挂香袋吗?我们还去看划龙舟吗?我们还诵《离骚》吗?……

去年闻知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文化遗产时,我国不少官员、专家学者和民众奋起“捍卫中国传统民俗节庆”。如今,韩国学
者表示愿意同我国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时,又有人发声反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自然会有结论。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声:当韩国将端午作为重要传统民族节庆时,我们是如何轻慢它的?今天我们又在怎样过端午?

许多人或许已经遗忘,端午节和春节、清明、中秋,曾经是我国传统四大民俗节庆。就在二三十年前,上海民居中还保留着浓厚的端午节庆习俗。那时在江西、湖南一带的县城,对端午、中秋的看重程度现在说起来都让人吃惊,节前节后的五至七天里,几乎全城放假,都回老家团聚过节了。

端午节在城市里是如何被逐渐淡化的?这确是需要认真反思和研讨的。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五四”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的“破四旧”,因为那个时候,这些节庆在城市社会生活中仍保持着活力;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为西风东渐或“崇洋媚外”,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里,端午节却是法定假日,传统节日正在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不能说因为纪念屈原而使端午显得过于沉重和政治化,两千年来,纪念屈原和全民祛瘟健身一直并行不悖;也不能简单地责备商家炒作,热了洋节,冷了中国的民俗节庆,没有商家炒作,圣诞、春节能有现在这么热闹吗?要想想为什么商家会热炒圣诞、春节,却冷落了端午;也不必责怪现在的青少年只知道“哈韩”“哈日”,如果他们将来成熟了,说不定会进一步对日、韩在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益经验也“哈一哈”。将中国重要传统民俗节庆纳入法定假日,有了发展空间,是不是就会水到渠成,就有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到底如何引导和培育?……

对上述这些问题,专家学者们可能会争论很长时间。在还未有结论之前,我们不如先行动起来。转眼又是一年,专家学者们不妨先说说,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过端午?

端午时节访汨罗

6月11日端午节,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屈原沉江殉国的湖南汨罗市举行。日前,笔者专程赴汨罗采访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五月五日天气晴,古罗士庶思屈平”,湖南省北部的汨罗市古属楚国罗城,2300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投江殉国,当地人民划动双桨,争先恐后捞救爱国诗人,从此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端午龙舟竞渡。

在汨罗采访,感受到这里端午节的气氛格外浓烈,从上到下,大家都在张罗端午节的龙舟活动。这次赛事从11日至13日,有数十支境内外龙舟代表队参加,还有一批“以舟为媒”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客商;一百多位国内外学者也应邀前来参加“龙舟论坛”的屈原学术研讨。

在汨罗见到的一些端午习俗在全国各地已普及,如门前挂艾叶、悬葛蒲,饮雄黄,踩高跷,做香袋,熏烟祛邪,以及小孩臂上缠五彩丝线、浴佩兰等,只不过其他地区形式略有不同。但有些习俗只在汨罗有,如不同于清明的“端午踏青”。端午节清晨,人们穿着鞋在有露水的草地上踏一踏,让鞋上沾一点晶莹透亮的露珠,以追慕屈原当年晨饮朝露、行廉志洁的高尚情操。汨罗有的地方还保留了端午节“放早牛”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农人要在出太阳前在牛右角系上红布条,左角系上陈艾叶,然后放到野外吃草,吃饱后一早牵回牛棚。

来到汨罗江畔的龙舟赛场,笔者看到,主赛场两岸新修了可容纳数万人的看台。赛场两侧醒目地竖着宣传牌,其中一块录有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批又一批的群众前来观看赛前的准备情况,参赛的龙舟代表队正在训练。

汨罗端午赛龙舟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如打造龙舟的木料一定要“偷”,否则不能取胜;造龙船的工匠必须是九人,取“一龙生九子”的传说。端午节这天祭祀屈原的粽子也不是随便拿来,而要从屈原的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运来,称为“千里送粽”。

笔者从龙舟赛场了解到,岳阳市和汨罗市两级政府在这次龙舟节活动中还安排了一系列展示汨罗端午节独特的民俗项目,屈子祠祭龙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端午节这天,人们前往屈子祠,在钟磬鼓乐声中祭拜屈原,颂《离骚》,并备上三牲祭龙头。龙舟代表队选出一名代表先将龙舟上的龙头卸下来,抬到屈子祠致祭后,才能接回龙头正式举行比赛。

端午的龙舟锣鼓已敲响,江面上闪动着一条条昂扬着龙头、遍身龙鳞的龙舟,在浪花中飞动的双桨,正把端午的传说一代一代地演绎……

秭归端午情最浓

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诞生地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尤甚,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有机会到秭归过一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和屈原故乡人一起寄托对屈原的无限情思,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记忆。

对屈乡人来说,一个端午节远远不够表达人们的情怀。秭归农历五月有三个端午节:初五为“头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午”,整个农历五月都成了“端午月”。

在秭归过端午节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欢乐,更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农历四月底,在屈乡就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渐行渐近,男人们忙着检修龙舟,重新抹上桐油后浸泡到水里,劳作之余,农民们组队在河里划龙舟训练,期待着竞渡时刻的到来。女人们则开始泡糯米,摘蓼叶、苦艾、菖蒲。端午节开始了,家家户户将去年挂在大门上的苦艾取下,换上用红纸条扎好的新采苦艾,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要持续到“末端午”才结束。

过端午节,屈乡人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但最重要的还是赛龙舟、包粽子、办诗会三件事。

当粽子的清香在屈原故里乐平里小村庄迷漫的时候,端午节就到了。院子里,屋檐下,三三两两的村妇们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说着家长里短。大树下玩耍的孩子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唱着那首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在屈乡过端午,一定要用心品尝粽子的味道。走在峡江小镇幽静的街道上,找个老婆婆的粽子铺坐下来,一块钱买四个大粽子,轻轻解开细线后,再慢慢剥开粽叶,一股清香就直扑鼻来。听说是外地的客人,老婆婆就会热心地给您讲述裹粽投江祭屈原的故事。说起做粽子,老婆婆说,粽子要用最好的糯米,宽宽的蓼叶,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然后再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最特别的是在糯米中间放颗红枣。棱角分明的外形,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那颗红枣,则是屈原对楚国的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

龙舟比赛是秭归的重头戏,也是一项参与性和观赏性极强的群众体育活动。在屈原故里,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五月初五那天,比赛还没有开始,西陵峡两岸乡亲们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到屈原镇江南渡口。随着锣鼓一响,《招魂曲》一唱,伴着“我哥回”的声声呼唤,峡江两岸一时人头攒动,万人空巷。划龙舟分为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其中最热烈的是竞渡,最感人的是招魂。最震撼人心的是那曲《招魂曲》:“三闾呀大夫哟听我讲/你的魂魄……安安然然回故乡/故乡百姓敬重你呀/永远伴你度时光!”声震峡江,遏云止水,泪湿衣襟。船上的人一边呼唤着“回故乡啊回故乡”,一边把竹篮中的粽子抛向江中。在随后的竞渡中,伴随阵阵呐喊,条条龙舟如出水蛟龙在浪花里穿梭。

节日里来到诗人的家乡,诗会是一定要去参加的。屈原的《离骚》等22篇诗歌是屈乡人最大的财富,办诗会也就成了屈乡人欢度端午节的独特形式。乐平里读书风气盛行,从古至今,活跃着一支农民诗社,叫骚坛。艾粽飘香的端午,农民诗人们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屈原庙,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诗人们将自己写的凭吊屈原的诗拿出来,彼此唱和,述志抒怀。他们的投入和自得其乐引得围观的游客忘了归程。深夜的乐平里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那是雅兴未了的农民诗人们回家的火把。

乐平里从来就是文人墨客寻幽访古的好去处,屈原从小在这里生长、读书,留下了大量遗迹和动人传说。今年端午期间,这里在举行“八景寻梦”活动,游客还可以在照面井、读书洞、帘滴珍珠、凤凰溪畔等景点欣赏到演员的表演。既有少年屈子在读书洞手持竹简吟诵《桔颂》时的场面,也有老年屈原在凤凰溪畔行吟,还有屈原的小妹屈幺姑在行走中吟诵诗歌《屈幺姑的呼唤》,如梦似幻的场景在游客面前一一展开。在凤凰溪畔的禾田间可以看到神奇的“灵牛”耕田,耕牛不用鼻绳牵引,只要听主人吆喝,自己转弯,就将地耕得平平整整。在三闾大夫的家乡参加包粽子比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运气。在老百姓院子里亲手包粽子,品尝粽子午餐,亲身体验屈原故里的端午习俗,让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终身难忘。端午节的活动实在是太多了。乐平里希望小学还举行歌舞文艺表演,有屈原这么一个令人自豪的老乡,在这特别的节日里,孩子们的表演都特别投入。

韩国江陵端午祭

端午与春节、中秋一道,是韩国三大民俗节庆。端午节原来是韩国的法定假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在韩国的农村里,端午的气氛依然很浓厚,农民们自己放一天假。尤其以江陵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节庆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和假面舞剧1967年被韩国文化财厅(文化部)确认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之后,更是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

江陵端午祭起源于山神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韩国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分为祭典、演戏、游艺三大部分,活动的跨度达二十天之久。端午祭的祭仪有25种之多,按程序有“酿神酒”、“山神祭”、“砍神木”、“迎神祭”、“端午巫术”和“送神祭”等,并由专门的祭官来主持。巫俗祭仪用歌舞表达,娱神又娱人,均由女巫引导,全民参与,共祝村落安宁,渔农丰收。民俗演艺中最具特色的是官奴假面舞剧巡回演出,幽默谐趣。除此之外,还有农乐、和歌、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棋王赛等多种文娱项目。同时还举办大规模的“乱场”,类似中国的庙会,汇集各地特产商品展销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光和消费。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最大不同,是不吃粽子,不划龙舟。这天,韩国男的会参加摔跤,女的则荡秋千,用艾蒿煮水洗头、沐浴。村民们还要酿制浊酒,就是米酒;用小米、粟米粉加香菜、葱,煎车轮饼,类似我国的葱油煎饼;用山牛蒡打制牛蒡糕,裹上炒熟的黄豆粉,吃起来香软可口,就像我国北方的“驴打滚”。端午祭的习俗中还有削制菖蒲发簪,绘端午扇等。

如今,江陵端午祭每年能吸引百万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兴文石海世界举办溶洞龙舟赛

四川省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于6月9日至12日的“苗族山花节”期间,在天泉洞内利用悠长的地下河,举办独特的地下溶洞龙舟赛。奇特的比赛场地、古老的竞赛规则、悠扬婉转的苗家山歌、盛大的“人祭祖怀古篝火狂欢晚会”,吸引了不少游客。

百支龙舟端午竞渡夺金粽佛山讯广东佛山市顺德区6月11日在长鹿农庄举办“和谐杯”龙舟竞渡夺金粽邀请赛上,百支龙舟队桡手们将遇到新的挑战。

据悉,比赛开始后桡手们要闯过三关:“合力夹粽”,两名队员要把右侧木盆的粽子用船桨夹到船上;“解救同伴”,队员须将被绑队员的绳子解开;“绳索障碍、狂风暴雨”,队员们要拉起挡在龙舟前面的绳索,穿过喷水柱和木桩,然后进入赛程区。在赛程区里,最大的挑战障碍是“十米高空夺粽六角架”。龙舟必须停在10米开外的指定区域,然后游泳到六角架处,三人合力将夺粽队员送上3.5米高的第一层,夺粽队员要爬到第三层,然后夺取距三角架3米、悬挂在篮里的金粽。拿到金粽后可直接跳入水中,与队友会合将龙舟划到牌坊处,再一人爬上6米高的牌坊,将粽子悬挂在横杆上,滑下横杆并敲响铜锣以示完成比赛。(黄才文冯结萍)

端午到蚶江去泼水

石狮讯福建泉州蚶江海上端午节又将上演“竞舟泼水”。泼水节会迎来数万群众。今年的6月11日是端午节,“竞舟泼水”将如期上演,届时您可与亲朋一道来这里淋一身海水,淋一身欢畅。

古渡蚶江宋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明清发展成泉州港总口,与台湾鹿港成为对渡码头。“海上泼水节”最早见于明代,每年端午节,海峡两岸群众组织蚶江与鹿港对渡船只,船员身着盛装,在海上竞舟的同时相互泼水,表示庆贺祝福。据统计,每年端午节,到蚶江观看“竞舟泼水”的人数可达5万人之多,成为让人乐不可支的海上泼水节。

哈尔滨人端午守夜踏青

哈尔滨讯南方端午已是暑热之始,而东北却刚刚大地回春,因而哈尔滨人过端午有守夜踏青的习俗。为了满足市民端午节前夜守夜踏青乘车、乘船的需要,6月11日端午,该市有37条线路的公交车从凌晨2时起就运营,10日至11日有6条轮渡航线昼夜通航。

今年端午正好赶上周六,给了人们一个充裕的踏青时间。到二龙山搭篷野营,在二龙湖畔举行大型篝火自助野餐烧湖鱼,端午早上用湖水洗脸,再采把野蒿;或者到尚志县帽儿山睡农家大火炕,吃主人摊的大煎饼,尝天然矿泉水栽培的青菜、香瓜、草莓等新鲜蔬菜瓜果;或者到亚布力山庄参加家庭爬山采蒿大赛,吃荷包粽子,这都颇受哈尔滨人青睐。清风车影俱乐部还组织了“万人踏青”驾车活动。端午节一早,松花江上举行龙舟赛,龙舟上的水手、水手口中的号子,将与两岸踏青的数以万计市民一起唱响端午之歌。

合肥市民也可玩龙舟

合肥讯划龙舟向来由专职队员独擅,今年端午,合肥市民也可试试身手了。在合肥市体育局的特意安排下,今年端午节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凡是18至60周岁、身体健康且会游泳的市民,都可在南淝河现场报名,登上龙舟,在专职舵手和划手的配合下,体验划龙舟究竟是怎么回事。用于这项活动的八条龙舟已经整装待发。

上海街头巷尾寻觅端午风情

如在上海繁华的商业区、高档商务区和时尚大商场,端午时节是不可能显出任何像圣诞节那样的节日气氛的。只有商业街区的店铺和职工食堂大量供应的粽子和咸蛋,提示着上班族,端午将至。甚至连豫园老街、龙华、朱家角古镇这样日日演绎传统江南民俗风情的地方,今年也没有特意安排彰显江南端午风俗的特色活动。今年的龙舟赛从传统竞渡变为标准锦标赛,因而从苏州河转移到了淀山湖畔的水上运动场,想看还得费番周折。

然而,部分端午的习俗还保留在街头巷尾、住宅小区。

早晨在徐汇区田林新村的路旁,看到一位大妈买菜回家,带回一束菖蒲和艾蓬,一捆粽箬,就知道即使在高层住宅区,也总会有人家还没有忘记端午在门口挂束菖艾,小区里也总会有人家飘出自煮的粽香。到菜场一看,推着小三轮车卖菖蒲艾蓬的,八角一束、一元五两束,选购的人倒也络绎不绝,不想挂在门口也可当插花养在花瓶;买粽箬的大都是有裹粽手艺的中老年妇女;小摊上有卖现裹的粽子,碧绿养眼,里面的肉肥多肥少可随买主的意,买回去自己煮可闻个满室清香,再买串小粽子可挂起来当装饰。不少人还顺便在卖彩色香袋的小贩那儿挑几个香袋带回家。街上女孩包上挂的彩色香袋,或许一部分就是出自这儿。

如果到上海老城厢的弄堂或市郊乡镇走走,这种气氛就更浓了,菖蒲艾蓬和粽箬的销路也更好。走进弄堂或小巷,总能闻到谁家煮粽的清香。这儿的粽子每年有一部分要送到亲朋好友那儿。我的朋友从不买粽子,年年吃的都是住在老城厢的妹妹和青浦的嫂嫂送来的。

在上海的高档住宅区里,对端午节情有独钟的,倒是台商聚居的社区,不少台商还保持着端午回老家团聚的传统。

就在端午节庆气氛越来越淡薄的上海,教育界却在为传承民俗文化做着一件实事:端午、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如今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今年端午节前一周,上海不少学校适时开展了以端午节为主的教育活动。曲阳第四小学在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上,由教工团支部的老师向孩子讲述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朗诵屈原的诗;在图画课上,孩子们画屈原、画龙舟、画粽子,有的班级还出了端午节专题黑板报。继光初级中学在中预年级四个班中进行了民族传统教育,各班级都举行“走近屈原”主题班队会,班主任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及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故事的关系,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屈原诗歌朗诵会。继光中学还让劳技课老师教孩子们用糯米、豆沙、鲜肉学包三角粽子,包好煮熟后,把一部分粽子送到地区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品尝。老人们咬着粽子,望着天真活泼的孙辈们,高兴得乐不可支。

作为上海青少年活动基地的东方绿舟,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也举办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在这儿,人们可以瞻仰著名雕塑家创作的屈原塑像,并以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的方式纪念这位世界名人。

姑苏端午今俗

姑苏清晨,端午临近的日子,买菜归家的主妇手中,常见多了一样用红绳扎成的艾草菖蒲,上面还有几个用丝线缠绕的大蒜头。手提此物的市民,在端午前的农贸市场,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苏州的老传统除了悬艾草菖蒲外,还有给孩子穿戴虎头鞋帽,妇女和孩子胸前挂上用丝绸之类缝制的各种五色香袋。苏州一些老字号药店,如王鸿翥等精心制作的端午香袋,配有特制的中药香料,淡淡的药草香气提神醒脑,形状有老虎头、南瓜娃娃、糖娃娃等,成为传统节令产品中的一枝奇葩。这些天,顾客川流不息来买香袋,有的会一

下包揽十多个可爱的小老虎香袋,送给朋友同事的小孩。端午的特色食品粽子,一举成为继月饼之后销量上升最快的节令食品,专卖店顾客排成长龙,大卖场各种品牌汇聚,早餐车里粽子香气腾腾。这两天,“洋超市”也过起中国节,在家乐福超市,做成龙船形状的柜台栩栩如生,上面满载的是端午时令商品粽子、粽叶、咸鸭蛋等,“大龙”身上还插满了端午龙旗。

中华民族风俗传统“多源一体”,各地关于端午节风俗来历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源于纪念“象天法地”筑苏州城的伍子胥。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吴地一带居民不但立祠,还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他。照此推算,吴地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比祭祀屈原早了200多年。

苏州人纪念伍子胥,除了有流传下来的伍子胥建姑苏城、穹窿山助孙武著《孙子兵法》、东山迎胥母、辅佐吴王称霸等民间故事,有古胥门、胥江、胥口等地名,有伍相祠、盘门景区和古胥门外高矗的伍子胥雕像,还在太湖边的胥口镇、连通太湖的胥江边胥王墓原址,兴建占地50多亩的伍公祠景点。以伍子胥名字命名的古胥门和相连的百花洲一带,历史上是姑苏水陆换乘的水马驿站,随着环古城风貌带建成、古胥门城墙改造、百花洲公园重修,这一带重新焕发光彩,如今成了旅游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步形成一个以酒店、会展、商务等为主的胥门商市。

近年来,在百花洲等地,苏州市民经常以自己展示民俗文化活动的方式庆贺端午佳节。一到端午,社区的百花洲龙灯狮舞、荡荷船、蚌壳舞、木兰扇、腰鼓队、大头娃娃、彩马游街,以及吴门书画、巧手“粽子王”决赛、龙舟竞渡等表演精彩登场。最有趣味的还是包粽大赛,参赛的老妈妈个个精神抖擞,使出浑身解数,包出的粽子千姿百态,有的式样见所未见。

『伍』 谁去过苏州红日养老院呀这个养老院怎么样

我之前去参观过 里面环境很不错 那里的工作人员和爷爷奶奶都是笑呵呵的 很亲密、很开心,想必应该是不错的。建议楼主可以去实地考察一下

『陆』 苏州胥口社区卫生院预防针需预约吗

周旭口社区卫生院预防针,现在是不需要预约

『柒』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江南大院乘公交这么走

公交线路:69路区间 → 583路,全程约14.3公里

1、从苏州市步行约340米,到达附二医院(体育中心)站

2、乘坐69路区间,经过18站, 到达方家桥站(也可乘坐69路)

3、步行约250米,到达灵山路孙武路南站

4、乘坐583路,经过3站, 到达香山工坊东站

5、步行约100米,到达江南大院

『捌』 吴中区胥口镇上供路388号查询公交线路

上供路388号南侧150米有508路公交站 东欣村委会。

508路马舍村-木渎公交换乘枢纽站 508路木渎公交换乘枢纽站-马舍村 切换至回程

1马舍村2马舍村委会3钱河头4越湖路东山大道西5上书泾桥6马家场7陆家桥8吴中技工学校9皋峰路子胥路北10蒋家村11西汤里村12时进路443号13胥口中心幼儿园14东丽路15胥口中心小学16上供小区17吉祥集宿楼18陆家村19胥江管委会20上供工业小区21东欣村委会22上供路许家桥23上供路北24方家桥25木渎严家花园︵灵岩山︶26木渎人民医院②27木渎28木渎天虹29天平大酒店30中华园大酒店31南浜32木渎公交换乘枢纽站

『玖』 胥口的文化

胥口是当之无愧的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深厚的吴文化积淀,孕育了胥口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独具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 书画,是胥口颇具个性的特色艺术。从唐代杨惠之开始,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在胥口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享誉“郁牡丹”之称的上海著名画家郁文华,就是胥口人。现南艺教授徐建明、书画鉴赏家徐纯源、著名书画家徐源绍、顾荣源等都是从胥口走向全国。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书画更是在胥口蔚然成风,高雅艺术走进了农民家庭。因为这些画作大多出自农民子弟之手,又称“胥口农民画”。
说起“胥口农民画”,不能不提画师徐坤元。1963年,著名画家张辛稼的弟子苏州吴门画院的画师徐坤元下放回乡,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他招收了数名弟子习字绘画,并协助村里创办起了书画工艺厂,渐渐地吸引了周边村的青年农民一起画画,由此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工。
在书画广为流传的同时,一批有志于书画艺术的年轻人,于1988年成立了“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他们继承吴门画派的艺术传统,聘请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诸多书画名家为顾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经过多年砥砺,“香山派”书画脱颖而出,硕果累累。研究会副会长曹玉林创作的《家乡的果园》一举荣获“全国首届农民画大赛”一等奖,会长朱剑忠创作的《水乡小景》获二等奖。 1994年,理事陈梅员创作的《家园》获得“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术品大赛”优秀奖。1995年,理事柳旭东的国画《金秋》在“江苏省首届农民画大赛”上入选银奖,会员李惠中获铜奖。 1997年,会员周柏荣的书法作品在江苏省教育系统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1999年,柳旭东的国画《炊》获江苏第二届农民画大赛铜奖,副会长蒯惠中的《空中芭蕾》获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人选奖。2002年,蒯惠中获“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展” 大赛优秀奖。2003年,曹玉林创作的《江南》荣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提名奖。裱画师卞三男等为海内外收藏家收藏的张大千、唐云、赵朴初、程十发、茅盾、周泽闻、陆一飞、张辛稼、费孝通等名人名家的书画进行装裱。
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传统,展示胥口画家的艺术成果,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还先后赴苏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画展。1991年3月,胥口农民绘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时,省主要领导季允石以及画坛名宿亚明、陈大羽、张文俊等到场祝贺,画展在南京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6月,胥口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曾二度视察胥口,对胥口的书画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以及一些境外的媒体竞相报道胥口农民画。“胥口农民画”名声鹊起,成为祖国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以“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为中心,胥口形成了一个中青年的画家群体和裱画师群体,一批中青年画家逐渐成长,其中蒯惠中、曹玉林二人已申请加入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与此同时,书画逐渐成为胥口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链。从绘画、制画、装裱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经营格局。郁舍等村70%的劳力从事书画生产,全镇从事创作、装裱、销售的达1500余人,年产书画10多万幅,这些画作通过50多位书画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大旅游景点,以及日本、东南亚、香港、台湾、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旅游景点,哪里就有胥口的书画。从事书画的家庭年收入均在五六万元左右,书画经纪人的收入自然更高。书画成了胥口人的致富产业,村里的农民靠书画产业建起了别墅,买上了轿车。
在把大量的书画销往海内外的同时,胥口自身自然而然地成了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书画交易集散中心。先后兴建的2万多平方米的“中国书画市场”和富有特色的“中国书画名家街”,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古、浙江、福建等地的众多书画家以及当地的农民书画家在此或设立艺术馆,或创办画廊和书画工作室。众多画家加盟胥口书画创作和参与市场建设,丰富了“书画胥口”的内涵,增添了胥口书画产业的活力。
为打造“文化胥口”的品牌,全面提升胥口书画艺术的品位,近日胥口镇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达成协议,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苏州胥口艺术中心”,联合开发“中国书画名家街”。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中国美协副主席肖锋、著名画家陆一飞、王锡麟等书画名家的工作室、艺术馆即将落成开放。在此基础上,占地40亩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的“中国书画城”即将破土动工,其建筑设计与太湖山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从打造“文化胥口”的高度,胥口镇在致力发掘书画艺术、发展书画产业的同时,弘扬吴文化传统,整合区内的传统艺术资源,着力建设全国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一把刀”(香山帮匠人),计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山古建筑群;以“一把刀”(藤器工艺制品),建设藤器工艺品一条街;等等,全方位、高起点塑造“文化胥口”的崭新形象。

阅读全文

与胥口敬老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劝兄弟尊重岳父母 浏览:221
2018机关离退休人员涨工资 浏览:437
哪些证明不用开养老机构 浏览:453
微电影孝顺的儿媳 浏览:224
40高血压如何养生 浏览:372
老年人查白带棉签上有血是什么病 浏览:428
北京老年痴呆乱发钱 浏览:924
台湾长寿村电解制水机 浏览:882
投资敬老院国家有补贴 浏览:204
敬老院老人和员工扫雪怎么写 浏览:133
荣县养老保险查询电话是多少 浏览:394
为什么现在的老人很少说话 浏览:920
孝敬父母太好 浏览:908
怎么见女朋友的父母 浏览:591
养老保险去世了 浏览:955
下井多少岁退休年龄 浏览:241
教师退休工资一直领到什么时候 浏览:917
长寿湖的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浏览:761
对父母寒了心怎么办 浏览:687
中年女性体检什么时间最好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