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脚疼怎么治

老年人脚疼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0-11-28 18:59:02

老年人腿疼怎么办

腿疼一般是复由于腰椎病变压迫神制经引起的,
建议去医院做腰椎CT检查一下,
属于无菌性炎症,打针吃消炎药是没有办法消除无菌性炎症的.
治疗可以选择纯中药制剂的膏 药外治
外治安全无副作用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治疗办法.
既避免了口服止痛药引起的胃肠不适,肝肾损害,又避免了手术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康复后不易复发.其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麻木、无力等。长期患者会造成积液,局部循环机制受到影响,无法靠人体自身能力吸收代谢,中医称之为痹症,长此以往形成堆积钙化.进一步加重神经压迫和刺激.则会造成严重后果.(钙化至一定程度,也就是所谓骨质化了,则无法再进行药物治疗.)

⑵ 急~~~~~老年人腿疼怎么办

老年人腿痛怎么办?
如果排除风湿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腿痛症状不能只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最终延误诊治良机。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另外:
1.骨质疏松
2.间歇性跛行:
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这些症状要考虑间歇性跛行
3.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4.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治疗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个步骤: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称的懒筋,位于足跟的后上方。在床上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节稍用力分别捏两侧跟腱,以能耐受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后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儿;如果是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脚趾的那一侧。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鱼际由上向下保持压力向下推,可以涂些“按摩乳”或隔着一层软布,推20至30次。
3、点穴:第1个穴位在坐骨结节(臀沟中央能摸到的骨头尖)和股骨大转子(胯骨外侧突出的骨头)联线的中点。第2个穴位是大腿后方中央。第3个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个在内踝的后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每个穴位点1分钟。
4、抖腿:站立时,用健侧腿持重,患侧放松,手掌按在大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然后坐下,微屈膝关节,手掌按在小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抖动要连续、流畅、自如。
5、牵拉:趴在床上,双手抓住床头,由家属一人或两人握紧患者的脚脖子向下方牵拉,待患者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时,维持这种牵拉力,直至没劲了为止,连续牵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潮,以利于腿痛的防治。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压膝压髋,用双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开、合拢,使髋部尽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尽力屈髋屈膝,双手抱住下肢使膝关节尽量贴近同侧肩部,停留3~5秒钟复原,左右交替,20~30次。

⑶ 老年人腿脚疼痛怎么办,哪些妙招可以缓解

老年人好像上了年纪腿痛脚痛这些毛病就是无法避免了,每次这些病犯了都非常地折腾人,老年人更是没有办法去忍受这份痛苦。而年轻人看见自己家里的老人被病痛折磨心里肯定也是不好受的,肯定都是想要有办法来疏解老人的痛苦。但是老年人的这些毛病真的很难治愈,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找一些方法来舒缓老人的痛苦


然后就是要在饮食上注意了,老年人腿脚不好大部分都是因为骨质疏松。所以在给老人准备食物的时候要多准备一些补钙的食物,比如大骨头熬汤之类的。但是也不能一直吃,适当地安排饮食。

⑷ 老人脚疼怎么办

老年人腿痛怎么办?
如果排除风湿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腿痛症状不能只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最终延误诊治良机。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另外:
1.骨质疏松
2.间歇性跛行:
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这些症状要考虑间歇性跛行
3.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4.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治疗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个步骤: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称的懒筋,位于足跟的后上方。在床上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节稍用力分别捏两侧跟腱,以能耐受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后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儿;如果是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脚趾的那一侧。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鱼际由上向下保持压力向下推,可以涂些“按摩乳”或隔着一层软布,推20至30次。
3、点穴:第1个穴位在坐骨结节(臀沟中央能摸到的骨头尖)和股骨大转子(胯骨外侧突出的骨头)联线的中点。第2个穴位是大腿后方中央。第3个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个在内踝的后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每个穴位点1分钟。
4、抖腿:站立时,用健侧腿持重,患侧放松,手掌按在大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然后坐下,微屈膝关节,手掌按在小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抖动要连续、流畅、自如。
5、牵拉:趴在床上,双手抓住床头,由家属一人或两人握紧患者的脚脖子向下方牵拉,待患者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时,维持这种牵拉力,直至没劲了为止,连续牵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潮,以利于腿痛的防治。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比较好

⑸ 老年人脚劳损走路疼痛怎么办

老年人得腰腿痛非常多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老年人的腰腿痛一般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后所表现出的一种症状。
发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腰椎活动量及负荷过大、姿势不正:
以上原因可造成髓核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椎间盘体积迅速缩小,
弹性明显下降,随之椎间隙逐渐变窄,椎体边缘唇样骨质增生形成,
刺激并压迫周围组织,尤其是神经组织,从而产生腰腿痛症状。
(2)内分泌紊乱:众所周知,内分泌功能对骨的代谢有直接关系。
例如,当性激素分泌减少,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盛时,
可引起包括腰椎的骨质疏松、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在此基础上,
腰椎负荷突然增加,就有可能引起腰痛症状。
(3)体型改变:正常人体的脊柱有四个生理曲度,
即颈椎和腰椎前凸,胸椎及骶椎后凸。
人体的重力线通过腰椎的椎体或椎间盘的后部而不是通过关节突关节
。老 年人体型如果过于肥胖,则身体前部重量增加,使得腰椎前凸增加,
一方面使关节突关节发生劳损,引起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
腰部伸肌为适应前凸曲度的增加逐 渐先松弛,而后又收缩,从而引起腰痛。如老年人体型过于瘦,
则不仅内脏易下垂,而且可引起关节囊、韧带全盘性松弛(
包括腰部),导致下腰椎失稳,从而产生 腰腿痛症状。
(4)腰椎退行性改变:当人体进入成人期的同时,
发育即逐渐停止,继之退行性改变亦随之开始。
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常可导致腰痛症状。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 病,主要有腰椎肥大性脊柱炎、下腰椎失稳症、老年性驼背畸形等。
腰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腰痛多以酸痛为主,且伴有活动受限、
不灵活,稍许活动后疼痛减轻, 但腰部过多活动或负重后疼痛逐渐加重。
老年人的腰痛并非全部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
某些情况如内脏疾病、脊髓肿瘤、腰椎结核等也可引起老年人腰痛。
因此, 对老年人的腰痛要认真细致地加以鉴别,以免误诊、漏诊。

⑹ 老年人脚酸痛怎么办

老年人腿痛 如果排除风湿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腿痛症状不能只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最终延误诊治良机.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意见建议: 另外: 1.骨质疏松 2.间歇性跛行: 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这些症状要考虑间歇性跛行 3.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4.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生活护理: 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压膝压髋,用双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开,合拢,使髋部尽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尽力屈髋屈膝,双手抱住下肢使膝关节尽量贴近同侧肩部,停留3~5秒钟复原,左右交替,20~30次.

⑺ 老年人脚痛是怎么回事

人的脚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脚痛,便是退行性变化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平时走路较少,脚底板的皮肤肌肉变软,再加上皮下脂肪变薄,走路时地面挨着脚部的骨头,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几种脚病更容易引起脚痛,应及时到检查治疗。
一、跖底痛: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

⑻ 中老年人腿疼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腿痛症状不能只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最终延误诊治良机.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另外: 1.骨质疏松 2.间歇性跛行: 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这些症状要考虑间歇性跛行 3.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4.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意见建议:

⑼ 老人脚疼怎么办啊

足跟痛是因跟来骨足底面源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脚疼怎么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岁女孩60多斤怎么办 浏览:681
蕲春农村养老保险费用 浏览:313
给父母写一封信怎么写 浏览:651
30岁女儿每月要给父母多少钱 浏览:291
重阳节吃橘子意义 浏览:569
万年松养老金怎么算 浏览:397
老年人室内有什么活动 浏览:189
孝顺的人不幸福 浏览:57
大班重阳节菊花 浏览:875
滨湖区马山镇峰影养老院 浏览:72
敬老院委托管理协议 浏览:335
父母如何让孩子越学越笨 浏览:959
老年公寓老人入住怎样管理 浏览:682
温江养老院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941
为什么入职体检需要孕检 浏览:565
50岁以后注意的10件事 浏览:978
保时安电子气体检测仪怎么调地址 浏览:967
白露前后怎么养生 浏览:298
脑梗老年人夜尿多怎么办 浏览:334
体检检出肺肿瘤怎么办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