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上网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老人上网的好处:
1、老年人能在益智类、策略类和棋牌类游戏里找到他们的快乐,在这些游戏里,老人从岁月里汲取和沉淀下来的智慧还能得到发挥和拓展。
2、上网能帮助老人缓解老年的孤独感,预防老年痴呆,以及结交朋友。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玩战略性电脑游戏——例如那些强调资源管理和规划的游戏——可能有助于老年人保持智力,包括记忆、推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等。
3、上网可以缓解精神压力。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多人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而游戏则可以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排解空虚和孤独的不利情绪。
4、上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经研究发现,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大脑处理手眼协调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玩游戏可以预防诸如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在手眼协调能力上存在障碍的脑部疾病。
老人上网的坏处:
1、老年人长时间泡在网上对身心的损害比青少年更大。如长时间端坐,会影响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病,还会引起颈椎疼痛、关节酸痛、耳鸣头晕;
2、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眼角膜容易脱落;
3、如果网吧空气污浊,对老人的呼吸系统也有影响。
4、老年人长时间上网也能达到“忘我”境界,而长时间憋尿还会导致膀胱炎、尿毒症。
5、老年人上网了解信息和娱乐是可以的,但要有节制,应尽量避免刺激惊险的内容。
6、尽管上网玩游戏可以多少缓解老年人的精神压力,排解孤独的负面情绪,但是万事不能过度,如果老年人开始依赖网络则反而让老年人远离现实远离他最需要的亲情。
7、老年人的视力通常多少有些衰弱,如果面对光怪陆离的电脑屏幕太长时间会进一步恶化视力。另外由于身体原因,老年人也不适合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
⑵ 为什么现在老年人对现在网络不是不感兴趣,脑子跟不上怎么办
俗话说四十不惑。人过了四十,对事物的激情就逐渐的减退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不思进取,按于现状,甚至害怕接受新事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对现在的网络不感兴趣的原因。
但是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⑶ 如何让老年人享受“互联网+”的便利
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就可享受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原本便利的技术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在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全社会都在体验着互联网便利之际,互联网如何“+”上年迈的老人,值得思考。
E时代,互联网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智能养老的时代即将到来,这种将互联网、物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养老生活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智能养老,最大的阻碍问题就是自己的思想观念转变问题,老年人思想观念的阻碍问题有很多,而且多样化。
比如,有的老人觉得,“互联网+”离自己很远,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一二十年前。除了“触网”难,如今智能手机里花样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难以掌握,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智能”。有的老人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懂电脑,不懂智能手机,不懂互联网,不懂智能设备,所以不愿意主动、积极地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有的老人觉得,儿女们整天低着个头看手机,玩电脑,进入互联网世界,好像儿女们和自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和儿女们沟通,自己也越来越感觉孤独,寂寞。
“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由于仍然处于“互联网+”的初级阶段,大部分仅仅停留在“互联网+传统养老”的层面,还没有真正地到达“互联网+现代养老”的层面,以及因为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使得这种新兴业态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思想观念、知识普及、盈利模式、群体培育、路径保障等挑战。而最大挑战来自于思想观念和知识普及的问题。
互联网社会如何与老人“互联”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包括中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观现实,所以,技术的发展需要兼顾到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技术来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技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只顾‘疯跑’,应该对技术发展提出‘适应性’要求。”夏学銮认为,目前网络科技产品都将目光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上,而忽视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现代科技应当增加便利性,让产品更‘傻瓜’,服务中老年群体,而不是让这一群体逐渐被‘边缘化’。”
根据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将突破2.43亿,2025年将达到3亿。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融入互联网时代,值得人们思考。
老年人“互联网+”,在路上
据了解,近年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推出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互联网产品和硬件产品。
智能安防是家庭生活中最有必要建立的,很多时候老人独自在家,家人并不能时刻关注其状态,很容易被坏人趁虚而入,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个代替家人关注老年人生活状态的东西,不仅仅是要防止来自外界的伤害,当老年人自己发生危险状况时,可以及时联系家人,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安防系统。
社区医疗是智慧社区其中一环,用户通过智慧社区系统终端工具之家庭数字室内机,可将日常医疗保健测出(如血压、提重、身高、体温等)上传至智慧社区云服务器,系统将进行智能分析并通过数学室内对讲平台反馈给用户,以及时掌握自身的身体状况,加强保养,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智慧社区购物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现代社会对老人来说变化的太快了,家中儿女不常在的时候只能自己去购买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楼下楼也极为不便。有了智慧社区,借助于客厅中的生活电视机或平板,就可以边看电视看购物。电视上的商家都是社区周围的商家,买东西下单后就可以直接送上门。
智慧家政按一个键就能直接连通到客服热线,客服人员会提供代拨电话、代发短信、呼叫家庭保姆、找维修工等服务。
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在接触互联网和科技产品时,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操作流程过于繁琐。因此老年人的“互联网+”还在路上,也希望商家在研发老年产品时一定要在解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让老年人感觉舒心、方便,更要有尊严的体验智能科技产品。毕竟能够安全、舒适、开心地在自己家中养老,和儿女们的关系还能保持很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晚年幸福,对家庭和社会也是一件幸事。
⑷ 了解网络会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好处
我们老年人退休了,时间充裕了,同时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网络很容易成为吸引老年人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应该为老年人所喜爱。
那么网络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什么呢?一般认为网络对老年人的最深刻影响是带来工作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变化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有的问题还在扩展,它的内容,它的外延还在扩展。
主要的是网上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可以网上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网上可以接触到健康服务;再一个上网娱乐,休闲,包括到哪儿去旅游,那儿景点怎么样,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再就是网上购物,网上买股票等。
网络不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方便,还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现在独居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孤独寂寞比平时更可怕,所以有了网络以后,老年人有了新的乐园,有了新的天地,因此网络对老年人的生活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通过上网还可以扩大交往的圈子,老年人离退休了以后基本在家,活动范围有限,通过上网可以扩大自己交往的圈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另外还可以对一些不良的情绪可以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因为网上你有什么说什么没关系,谁也看不到你,所以可以提供宣泄的机会。过去那种家丑不可外扬,现在网上就可以说了。所以这样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心理健康水平。
⑸ 老年人上网存在哪些问题
网络确实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当前老年上网还存在一些问题。
(1)是技术等原因造成的老年人上网障碍
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我国老年人都渴望接触互联网,但由于他们无法适应西方人设计的键盘问题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的电脑普及。
(2)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知识水平相对低,知识结构陈旧,不掌握电脑基本知识,不懂英文,即使想学电脑,与年轻人相比,手脑反应慢,记忆力不如过去,对汉字输入生疏,学了好忘,而且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消费观点不同于年轻人,对上网花费保守。
(3)老年人身体方面
进入老年以后,我们老年人视觉下降,看不清屏幕,手的动作不灵活,点不准鼠标,还有腰坐直了,坐的时间有的有骨质增生,也坐不了长时间。
(4)老年人的习惯
老年人一般比较传统,比较保守。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相对较慢,甚至有排斥情绪。
网络确实对老年人有很多好处,但事物总是两方面,在我们充分享受网络世界带来多彩生活的同时,不能不承认也患上了恋网病。
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老年人成功地学会了上网,但上网过多也给他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问题:上网时间过久,使视力下降,腰肌受损;喜欢网上交友,而忽视了现实交友带来的快乐;在网上被骗等。
⑹ 互联网对老年人什么帮助
嗯、可以交些老年朋友、还可以写写过去的事情让大家分享下苦与乐、还可以看看天下、等等、
⑺ 互联网能给老人带来哪些好处
看是什么样 的老人了
如果会用互联网 那年轻人能享受到的好处,老人都能享受到
如果不会用,那基本没啥好处
⑻ 互联网热为什么会给老年人带来不便
E时代,互联网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交上电话费,不会用自助缴费机,网上缴费更不会,子女没空帮忙就只能自己来银行排队了,费时费力。”78岁的北京市民张百升从银行办理完业务后向记者抱怨道。
记者了解到,虽然,近年来网上自助缴费等业务已走进人们生活,但是像张百升这样的老人却还是因为无法学会操作,不能享受这些便利。
“现在挂号看病、订火车票都在网上,不会用电脑,这些都做不了,还是只能用笨办法来解决问题。” 张百升承认,有时候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了。
记者发现,不仅像张百升这样的高龄老人对一些网络操作不熟悉,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不少人也受此困扰。
“前两年刚刚学会用ATM机,现在又有网银支付缴费了,我以前没学过电脑,这些功能都不会用。”53岁的李萍是北京西城区一名普通退休职工, 她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在家后偶尔也会上网,但是像网购、网上预约挂号这样的操作自己都无法独立完成,还是要等女儿回家来帮忙,很不方便。
除了“触网”难,如今智能手机里花样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难以掌握,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智能”。
52岁的北京市民周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儿子前不久给他买了部新手机,但是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及勉强会用微信,别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
“我知道手机能装打车软件,叫车很方面,但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怎么下载和安装。智能手机对我来说不过是一部与家人联络的电话而已。”
互联网时代,被忽略的老人群体
记者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在接触互联网和科技产品时,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操作流程过于繁琐。
“像网络支付这样的程序对我来说就太复杂。不能一步操作到位,要输入很多密码账号等,我平时都不敢用,生怕一个不留神把钱打到别人账户上了。要是操作流程能简单一点就好了,我平时也能自己在网上买东西。” 李萍表示。
面对复杂的操作,很多子女也不放心让父母独自完成网购等流程。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赵女士就表示,自己的父母都快70岁了,他们以前也想赶时髦尝试网购,但是赵女士并不放心。“担心他们对在线支付不熟悉,有可能上当受骗,所以劝他们不要用网银,现在网上支付都是我代替他们操作的。”
“现在考虑老年人使用体验的科技产品太少了,我曾经试过用智能手机,可光开机解锁就学了不下五遍。另外,我们这代人都不会用汉语拼音打字,手机的手写功能用起来也不方便,戴着老花镜瞅半天,所以干脆就放弃了打字。”张百升坦言,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了,但是因为不会用这些“高科技”,自己至今还随身带着一部诺基亚的“老爷机”。
据了解,近年来,虽然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推出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互联网产品和硬件产品,如一些网络搜索引擎推出鼠标手写功能;北京市民政局与企业合作推出了“小帮手老年手机”,但是这类产品数量屈指可数。开发产品的企业大多不看好老年人市场,认为老年人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科技发展太快了,只考虑到一些年轻人的使用习惯,我们岁数大了接受不了这些新鲜事物,有时候觉得学也学不会,只好放弃了。” 张百升无奈表示。
⑼ 为什么中老年人对网络充满了不信任
最近老丈人家搬家,要买两个电视机,我媳妇说在京东上买两台小米的,一台55寸,一台43寸,加起来也就三千多点,然后老丈人和丈母娘死活不同意,说他们不相信网上的东西,网上全是假货,然后非要去店里买创维的,他们宁可多花1000块也不在京东买小米,然后买回来创维的系统巨卡,年纪越大越固执,并不是每个父母辈的人都会努力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