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痴呆可以预测了调查发现:符合这些特征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老了最担心什么?”
当你向中老年人提出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也许不是“不能长命百岁”,不是“没有子孙满堂”,很可能是“无法自己照顾自己”。
只要能自理就好,这是多少老人的晚年心愿 ,可当老年痴呆越来越高发,许多人的心愿只能落空了。
近期,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发布了中国专刊,聚焦国内的老龄化趋势所导致的 健康 问题。其中,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 带领的团队,对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的 轻度认知障碍 以及危险因素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这项研究在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展开,涉及12个省市96个地点,选取了46011名60岁以上的老人。经过详细的统计,国内的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症、其他失智症、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很高。
具体来看,国内60岁以上的群体中,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3.9%,血管性痴呆症患病率1.6%,其他失智症为0.5%,这意味着国内60岁以上的群体中,三种病的患者分别达到983万、392万和132万。
从地域分布上看,西部地区的患病率最高,为7.5%。北部地区是6.3%,南部地区是4.7%。此外,60岁以上的群体中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是15.5%,人数约为3877万人。
从性别上看,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从发病因素看, 年龄、遗传家族史 是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 等疾病因素是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此外,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丧偶、离异、独居等因素也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另一方面,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缺乏专业护理。在2766名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属中,1974人没有看病, 只有14.4%的患者服用了胆碱酯酶抑制剂、促进大脑 健康 的药物 。65.1%的家属有“老人健忘很正常”的观念,19.7%因经济困难未就诊,觉得丢人而不想看病的占到了15.2%。
在护理方面, 83.9%的患者由配偶照顾 ,10.7%的患者由子女照顾,5.4%的患者由保姆或护工照顾。 高达75.31%的护理者不知道什么是失智症,也不清楚清楚治疗方式是什么。
认知障碍疾病不是马上出现的,而是有一个病变的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对于预防和干预老年人患病非常有帮助 ,比如阿尔茨海默症,从最初发病到完全丧失记忆,中间要经过七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大脑内神经元开始死亡 ,由于死亡数量不多,因此不会妨碍老人的正常思维和生活,而且这个阶段也难以检测,甚至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
第二个阶段是症状的初始期 ,患者会出现轻微健忘或者做错事情,而且症状会持续并加重。
第三个阶段是健忘的集中爆发期 ,患者会忘记刚发生的事,对以前的事却有记忆。 这个阶段也是阿尔茨海默症唯一可以进行治疗的窗口期 。虽然该病不能治愈,但通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减缓病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
第四个阶段是真正的疾病早期 。患者会转眼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明明吃饭了,却忘记自己是否吃过。虽然健忘是常态,但思维还不混乱,生活还能自理。
第五个阶段是中期发病阶段 。患者生活彻底不能自理,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
第六个阶段是性情改变的阶段 。患者不但丧失一些基础概念,性情也会变得喜怒无常,正常思维已经丧失。
第七个阶段是疾病的终章 。患者此时什么概念都没有了,虽然能看到能听到,但什么也不懂。患者仿佛与外界隔绝,只剩下一些生理功能,认知和思维彻底消失。
2017年,《柳叶刀》杂志下属的柳叶刀委员会,针对痴呆症列出了9种潜在但 可以改变 的风险因素,包括: 教育水平较低、高血压、听力障碍、吸烟、肥胖、抑郁症、缺乏运动、糖尿病和 社会 接触少 。在今年最新的论文中,根据此前的风险因素,又增加了三种,分别是: 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
全球28名痴呆症领域的权威专家的审查意见是,在个体身上, 重点针对这12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或许可以预防以及减缓40%的患者发病。 参与专家之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David Ames表示,对大众而言, 确实可以改变一些习惯来进行预防 。
1. 戒烟 ,戒烟的同时要戒酒或限量饮酒;
2.40岁后,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收缩压需要长期保持在 130mmHg以下 ;
3.在生活中,要避免可能导致 头部受伤 的活动;
4.如果出现了听力下降,要选择使用助听器来 降低听力损失 ;
5.任何年龄段都要保持合理 健康 的饮食,要坚持 体育 运动‘
6.要经常性地 进行社交 ,中晚年时积极生活;
7.中年过后 避免肥胖和糖尿病 。
即便是老年群体,通过改善一些生活方式,也可以减缓甚至预防痴呆,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早,也不会太晚。行动起来吧!
#清风计划##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B. 照顾老人真的要崩溃了(女儿照顾老年痴呆母亲3年后崩溃)
“不好,妈妈又尿裤子了。”年过50的李文(化名)丢下要晾的衣服冲进客厅,母亲站在电视机前,不知所措,裤子全湿了,地上一摊黄色液体。
这些年,因为担心母亲无人照顾,李文提前退休当起了全职保姆,即便如此,内心的折磨和高昂的医疗费依然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她像中国千万阿尔茨海默症家属一样,深深陷入了抑郁。
每隔半小时,李文就要看一下手机——查看手机定位,查看家里的监控视频……不知道的旁人,还以为李文患了“手机综合症”,但其实她牵挂的是家里的那位“孩子”——年过80患有痴呆症的老母亲。
4年多前,李文的父亲因病离世,不久,李文发现 母亲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明明做着饭,就忘了关水龙头;提起笔,好多字都不记得怎么写;出去买菜,经常算糊涂账……
一开始,李文以为是母亲年纪大了,脑子退化,记性不好,但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她不得不带着母亲去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告知我,母亲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那个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没想到身体硬朗的母亲也会遭遇病魔侵袭。”
患病以后,母亲性情大变,有时候把李文当成“陌生人”。因为怕患病的母亲在家出现意外,李文请了保姆照顾老人,但没想到老人“不领情”,常把保姆当坏人,一看到她就发脾气,最终保姆无法忍受辞去了这份工作。
“我连续请了好几个保姆,母亲都不信任她们。最终我只好提前退休,担起“全职保姆”。”
从那时候起,李文就和母亲互换了角色。3年多的时间里,李文扮起了“妈妈”,母亲则成了她的“女儿”,为了照顾这个没有记忆的“女儿”,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私生活。
“我整个人快疯了,记不得自己被气哭过多少次了,有时感觉太崩溃了,很想就这么不管不顾。但那个人始终是养我育我的人,我不能像保姆那样一走了之。” 李文照顾着母亲,默默忍耐一切 。
有人劝她把老人家送去专业养老机构,但李文认为,愿意收痴呆老人的养老院本就不多,且费用都不便宜,每个月少则2万,对于老人来说适应陌生环境也不容易。
“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很难脱离传统,我是被她拉扯大的,现在她虽然糊涂了,但依然很依赖我,不能把她扔到养老院,良心会受到谴责。”
除了钱,李文更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
李文的遭遇只是中国老年痴呆家庭中的一个缩影。在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超过千万人,并以每年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增长,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近4.2%,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2%,80岁以上高达30%左右 。
老年痴呆症不仅影响着患者,对于家属也是苦不堪言。据调查,在老年痴呆家庭中, 约有6成的家属都有抑郁倾向 。很多家属不仅身体被拖垮, 还经常出现自杀、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最明显的症状之一,而人到了一定年龄,大脑机能难免萎缩,因此不少患者起初都认为自己只是“年纪大,爱忘事”。
在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有一个过度状态,叫作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 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减退 ,忘记事情、忘记词语,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保持自理能力; 判断力降低 ,处理复杂事物如算账、判断事件、组合句子等就会有出错的可能,做事犹豫不决; 患者情绪变化 ,性格会变得焦虑、冷漠、烦躁,甚至有攻击性等。
目前,老年痴呆症尚无根治的特效药,但临床数据显示, 早发现症状,早进行干预,可以大大推迟发病时间,并且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
一旦发现家中老人有轻度认知障碍,就要及早干预,否则很可能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及时陪伴老人,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在就诊前,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医生判断:①记录出现异常症状的时间;②列出目前的疾病和对应的用药,例如三高、粥样动脉硬化、抑郁症等。
相较于其他疾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老年痴呆的家庭负担非常重。在这小九提醒一句,当家属携带老人问诊时, 可以咨询当地医院,老年痴呆是否被列入“特殊门诊” ,如果列入,将极大缓解经济压力。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照顾老年痴呆家属有多难?放弃所有私生活 随时感觉会崩溃.中国新闻社.2019-10-07
[2]《怀疑家中老人“老年痴呆”,做儿女的该怎么办?.上海疾控 .2020-08-25
[3]新刊| 爸爸去哪儿: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真实世界》.中国新闻周刊. 2015-07-23
C. 他娶大39岁富婆当媳妇,获海量遗产后回中国做慈善,后来怎样
“钱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如果一个人过高地拔高金钱在生命中的地位,过度地投入于金钱,那么他的生活必将失去原有的色彩。从落魄潦倒到一夜暴富,李春平的人生经历可能是生活中很多人的梦想,但为何他的一生还是过得并不幸福呢?
曾经的北京首富
对于李春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这位曾经名噪一时的北京首富。他当时到底富有到什么程度呢?他是国内购买劳斯莱斯的第一人,而且一出手就买了三辆顶级劳斯莱斯。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豪车配上了独一无二的黑底白字京A0800车牌。
试问如今能为自己的爱车配上这样车牌的富人有多少?而他如此阔绰出手的时候竟还是在国内经济普遍不发达的90年代,可见他当时的财富多么令其他人望尘莫及。甚至就算他这样随意挥霍这么多年直到今天,他的名下还有39栋房子和价值6亿元古董的财产,简直令人震惊。
而李春平的出身却并不显贵,甚至直到中年都和大家一样过着普通甚至落魄的生活。那他这么多的财富是从何而来呢?正如上文所说的一夜暴富,他的这些财富都继承于一位比他年长39岁的老太太。
69岁时李春平被确诊为老年痴呆,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他还患有糖尿病。他身边照顾他的人极尽谄媚与欺骗,都是为了在他身上再多榨取一些金钱,可以说晚年的李春平生活得极其凄凉惨淡。
那么财富究竟在我们生命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很多人穷尽一生不择手段地去追求金钱,然而即使如李春平这样获得了极致的财富,人生似乎过得也并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比大多数普通的你我他都要凄惨得多。正如这句:“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D. 老年痴呆禁忌,哪些食物千万别吃为何
我的观点是,老人没有患痴呆症以前,对于肥甘厚腻的食物要有一定节制,已经得病既成事实的,就没必要再以 健康 的名义,去剥夺老人享受美味的权利。
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照顾瘫痪婆婆十八年,一日三餐不重样,粗细搭配,荤素相间,每顿八分饱,上午十点加一餐水果,下午四点加一餐小点心或是原味坚果。即便是如此用心 健康 的饮食结构,婆婆在瘫痪十五年后还是痴呆了,而且病情发展的很快,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治不好,最多也就再活个三五年。
回到家经过一夜思考,我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既然婆婆的痴呆已成事实,未来的结局也已注定,为什么还要捏着鼻子哄眼睛,非要用正常人的饮食标准去为难老人,说实话,很多痴呆症老人到最后连吞咽功能都会丧失,想让老人吃进一口食物都成了奢望,还管什么禁忌不禁忌,能让老人饱腹才是硬道理。好在我婆婆人虽痴呆了,胃口却没受到影响,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于是从婆婆被确诊为痴呆症的那天开始,我就不再限制婆婆的饮食,趁着老人还会吃能吃,想吃什么都依着她,这种时候能吃就是福。我婆婆是夜里九点突然走的,当天正餐加餐一样不落全吃进了肚子,记得那天是周末我在家休息,午餐我喂她吃排骨,表情麻木的婆婆突然冲我竖起大拇指和食指,嘴里含糊不清的咕哝着“兴,兴”,我猜她可能是想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很高兴,只是手不听使唤比划成了一把“枪”。
婆婆走后我没有半点遗憾,老人一定也很满足,因为婆婆喜欢的东西都被她吃进肚里带走了。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对于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不好消化的食物,或是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必须严格遵守饮食规定的,都没有必要禁忌太多,让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人,在生命即将谢幕前任性一次不是罪,
老年痴呆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 社会 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 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3.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其他
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 社会 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 男为3 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 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 情感 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 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 情感 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 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检查
1.神经心理学测验
简易精神量表(MMSE):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若文盲 17分;小学程度 20分;中学程度 22分;大学程度 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如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电话、乘公共 汽车 、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侧重评价痴呆的激越和抑郁表现,15项老年抑郁量表可用于AD抑郁症状评价。而CSDD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但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关。
2.血液学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痴呆。包括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包括血钙、肾功能和肝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应进行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3.神经影像学检查
结构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和发现AD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头CT(薄层扫描)和MRI(冠状位)检查,可显示脑皮质萎缩明显,特别是海马及内侧颞叶,支持AD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MRI对检测皮质下血管改变(例如关键部位梗死)和提示有特殊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朊蛋白病、额颞叶痴呆等)的改变更敏感。
功能性神经影像:如正电子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提高痴呆诊断可信度。
18F-脱氧核糖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DG-PET)可显示颞顶和上颞/后颞区、后扣带回皮质和楔前叶葡萄糖代谢降低,揭示AD的特异性异常改变。AD晚期可见额叶代谢减低。18FDG-PET对AD病理学诊断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63%,已成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尤其适用于AD与其他痴呆的鉴别诊断。
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但目前尚未得到常规应用。
4.脑电图(EEG)
AD的EEG表现为α波减少、θ波增高、平均频率降低的特征。但14%的患者在疾病早期EEG正常。EEG用于AD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朊蛋白病的早期证据,或提示可能存在中毒-代谢异常、暂时性癫痫性失忆或其他癫痫疾病。
5.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应进行检测。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应行14-3-3蛋白检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
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检测:AD患者的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下降(由于Aβ42在脑内沉积,使得脑脊液中Aβ42含量减少),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研究显示,Aβ42诊断的灵敏度86%,特异性90%;总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1%,特异性90%;磷酸化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0%和特异性92%;Aβ42和总Tau蛋白联合诊断AD与对照比较的灵敏度可达85% 94%,特异性为83% 100%。这些标记物可用于支持AD诊断,但鉴别AD与其他痴呆诊断时特异性低(39% 90%)。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检测和样本处理方法。
6.基因检测
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2基因(PS1、PS2)突变在家族性早发型AD中占50%。载脂蛋白APOE4基因检测可作为散发性AD的参考依据。
诊断
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规定的诊断标准。可能为AD的诊断标准:A加上一个或多个支持性特征B、C、D或E。
核心诊断标准:
A.出现早期和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包括以下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缓慢进行性记忆减退。
2.测试发现有严重的情景记忆损害的客观证据:主要为回忆受损,通过暗示或再认测试不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
3.在AD发病或AD进展时,情景记忆损害可与其他认知功能改变独立或相关。
支持性特征:
B.颞中回萎缩
使用视觉评分进行定性评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或对感兴趣区进行定量体积测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磁共振显示海马、内嗅皮质、杏仁核体积缩小。
C.异常的脑脊液生物标记
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降低,总Tau蛋白浓度升高,或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升高,或此三者的组合。
将来发现并经验证的生物标记。
D.PET功能神经影像的特异性成像
双侧颞、顶叶葡萄糖代谢率减低。
其他经验证的配体,包括匹兹堡复合物B或1-{6-[(2-18F-氟乙基)-甲氨基]-2-萘基}-亚乙基丙二氰(18F-FDDNP)。
E.直系亲属中有明确的AD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
排除标准:
病史:突然发病;早期出现下列症状:步态障碍,癫痫发作,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局灶性神经表现,包括轻偏瘫,感觉缺失,视野缺损;早期锥体外系症状。
其他内科疾病,严重到足以引起记忆和相关症状:非AD痴呆、严重抑郁、脑血管病、中毒和代谢异常,这些还需要特殊检查。与感染性或血管性损伤相一致的颞中回MRI的FLAIR或T2信号异常。
确诊AD的标准:
如果有以下表现,即可确诊AD:既有临床又有组织病理(脑活检或尸检)的证据,与NIA-Reagan要求的AD尸检确诊标准一致。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既有临床又有遗传学(1号、14号或21号染色体的突变)的AD诊断证据;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治疗
5万次播放02:27
纪录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如何日常护理?
1.对症治疗目的是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1)抗焦虑药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和三唑仑(海乐神)。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应及时处理其他可诱发或加剧病人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
(2)抗抑郁药 AD病人中约20% 50%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应先予劝导、心理治疗、 社会 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加用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副作用较轻,也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和马普替林。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氟西汀(优克,百优解),口服;舍曲林(左洛复),口服。这类药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一般都比三环类轻。但氟西汀半衰期长,老年人宜慎用。
(3)抗精神病药 有助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但应使用小剂量,并及时停药,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可考虑小剂量奋乃静口服。硫利达嗪的体位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轻,对老年病人常见的焦虑、激越有帮助,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但易引起心电图改变,宜监测ECG。氟哌啶醇对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近年临床常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疗效较好。心血管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适合老年病人。
2.益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
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方兴未艾,新药层出不穷,对认知功能和行为都有一定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也有所提高。按益智药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促脑代谢药等类,各类之间的作用又互有交叉。
(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胆碱能系统阻滞能引起记忆、学习的减退,与正常老年的健忘症相似。如果加强中枢胆碱能活动,则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胆碱能系统改变与AD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即所谓的胆碱能假说。拟胆碱治疗目的是促进和维持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这类药主要用于AD的治疗。
(2)脑代谢赋活药物 此类药物的作用较多而复杂,主要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改善功能脑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目的。
预后
由于发病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绝不能单纯的药物治疗。临床细致科学的护理对患者行为矫正、记忆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期卧床者,要注意大小便,定时翻身擦背,防止压疮发生。对兴奋不安患者,应有家属陪护,以免发生意外。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者给予协助或鼻饲。加强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
老年痴呆禁吃油条,因为油条含有明凡,明凡加速人痴呆,另外米线也少吃,因米线中有至痴呆的添加剂。
E. 老年痴呆的人,常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若你父母有,别轻易忽视了
“老宽团伴,我的毛巾放哪了。”
“不就在你手上吗,你怎么回事。”
“哎,这,刚才咋没看见呢?”
70岁的王大爷一向身体康健,可是近来却时常“犯糊涂”,丢三落四不说,有时候东西刚放下就到处找,眼前这一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再加上王大爷表达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大幅度下降,这让王大妈十分担忧。
带着王大爷就医后慎吵橘, 头颅磁共振 发现他的顶叶脑皮层存在轻微萎缩, 最终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症并不罕见,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报告显示,全球老年痴呆患者超过5000万。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出,在中国65岁以上老人群体中,发病率高达5.56%,也就是说地球上,每隔3秒就会确诊一个老年痴呆病例。
老人们的记忆,究竟去哪了?
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它的出现会大幅度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带走人类最宝贵的记忆。
阿尔茨海默症之所以能够“偷走”记忆,和人体组织的两种病理学改变分不开关系。第一、 脑内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 ,人的大脑里有β-淀粉样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毒性,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细胞和神经传递造成损害和阻碍。
第二、 神经原纤维缠结 ,人脑中的另一种蛋白质磷酸基蛋白(Tau蛋白),这种蛋白质一般只有2-3个磷酸基,但是当它过度磷酸化,磷酸基就会增加到5-9个,同时失去生物功能,产生神经原纤维结。
人脑组织发生这两种变化,对脑细胞的损害才是导致记忆缺失的根本原因,而老年痴呆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病发者或许10年以前就有征兆。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 健康 长寿》曾刊登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在1992-2009年,对40岁以上超过180万英国成年人进行了23年的随访,主要收集血液胆固醇数据。
结果显示, 在65岁以下群体中,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胆固醇低于100mg/dL的人相比,高于190mg/dL的人老年痴呆在10年后发病率高出60%。和晚年血脂水平相比,中年血脂水平越高,晚年痴呆风险越大。
研究证实,通过 规避9种高危因素,中国痴呆病例可减少将近40% ,如:
阿尔茨海默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它会对患者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一定的打击,是每个人都十分害怕的老年疾病,而很多人害怕的根由就是它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症,也叫老年痴呆,它是以认知功能衰退为主要症状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原因除了大脑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外,确实和遗传有关。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徐俊医生表示: 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易感基因是载脂蛋白E4基因,临床数据显示,5%的人群属于单基因遗传。 如果基因携带者是杂合子,痴呆风险会比一般人增加3-4倍,如果是携带2个易感基因的纯合子,发病风险增加10-12倍。
如上所述,老年痴呆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发展的慢性疾病,患者早期由于认识功能的改变,会出现一些常听到的口头禅,这碰歼4句话一定要重视。
1.“什么?你可以再说一遍吗”
阿尔茨海默患者 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于日常生活缺乏观察力和参与感,很多事情本身没有注意到,再加上自身表达能力的降低,可能只会发现外界的交流信号,但是不能明确交流内容,因此会反复确认。
2.“这是哪?我为什么在这里?”
反复说这句话,意味着患者的 视觉、空间能力下降了,对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模糊 ,一些患者痴呆严重时,智力下降,也无法分辨环境标志,这也是老年痴呆患者容易走丢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确定家的方位,有的人甚至不记得地址。
3.“东西我放在哪儿来着?”
阿尔茨海默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记忆会 从短期记忆到远期记忆逐步缺失 ,因此早期患者常常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也正因为是短期记忆,所以早期症状很难辨别,通常会被认为一时忘记或者衰老的副作用。
4.“你们都不关心我!”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虽然记忆缺失很容易忘记,但是本身 情绪变化 也是一种特征,有的患者会变得特别敏感,觉得孤独、无人关心,严重的甚至会演变成被害妄想。当然,情绪上的反常变化并不是固定的,有的人由外向变内向,也有人由内向变外向。
预防老年痴呆,得从这4件事情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有益身体 健康 。
1.戒烟
烟草燃烧会产生化合物7000种以上,其中有害物质上百,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刺激和损害会成为阿尔茨海默症的诱因。
《内科学文献》上也刊登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 日均吸烟超过2包的人,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升高157%,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72%。
2.常吃防痴呆食物
北京协和医院陈伟医生分享了预防老年痴呆的食物,例如:猪肝、豆制品、蛋黄等含有的乙酰胆碱是神经元细胞的重要成分(每天摄入500-900毫克乙酰胆碱);
深海鱼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增加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少异常蛋白质的沉积(一周2-3次);
橘子、草莓、燕麦等富含叶酸,可以降低人体内的半胱氨酸,降低痴呆风险(一天200-400微克叶酸)等。
3.保护身体 健康
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首先要 学会保护听力,牢记“三个60” ,就是指耳机不要连续用60分钟,音量不要超过60%,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此外如果出现听力受损就及时就医,必要时借助助听器。
其次,老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140 mmHg,要 养成定期体检,日常自行监测血压的好习惯。
最后要 学会运动锻炼 ,可以通过慢跑、游泳、太极、散步等方式锻炼,中老年人根据自己和爱好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
4.爱学习、爱交际
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5岁以上的75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2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 在学校成绩优秀的人痴呆风险降低39%,相反成绩不好的人增加21%。 哈佛大学也对65岁以上的830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发现, 孤独的人更容易产生认知方面的困扰。
由此可见,保持社交、热爱学习也是延缓痴呆的制胜法宝。 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原则,日产生活至少保持30-60分钟的阅读、学习,每周保持至少一次社交活动。
阿尔茨海默症,给不少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希望大家可以提高 健康 意识,警惕早期征兆,努力控制发病因素。在生活中,从饮食、运动、社交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到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