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一位58岁油漆工被中国美院研修班录取,他是怎么做到的
浙江一位58岁油漆工被中国美院研修班录取,实现了大部分网友的梦想。这位男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到了美院老师的鼓励,去老年大学学习了国画,一学就一发不可收拾,越画越好。之后男子看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简章,就把自己所画的四幅画发到了指定邮箱,一周后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不应该给年轻人看小孩,然后再忍受小孩的哭闹与赖皮,就会让老人特别的难受,让老人的身体生病。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关照家中的老人,让老人可以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Ⅱ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许万奎
许万奎: 号痴墨散人,拜石斋主。江苏省南京市人,1942年生于六合,大学学历,高级美术师(现任教南京市六合区老年大学山水画)。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书画展、邀请赛,并获奖。
书画作品常在省、市及国家级刊物、杂志上发表。个人传列被收录于《世界书画家名录》,《第四届中国山水画大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韩国及全国各地展出。大量书画作品被制作为陶瓷壁画艺术品为企事业单位,宾馆收藏展示!
现为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山水研究会会员。
我的老师卧石观云
老树青山草舍
浮云碧水疏篱
山水画家许万奎先生的网名是卧石观云,从网名上就能看到先生的情怀,悠闲自得的出世思想和忘情于山水的文人意境跃然纸上。
结识许老师很偶然,是在新浪UC的对联房间里对对联时,看到麦上一个老者在视频里作画。通常我印象中画画要在画案子上画,先生是在墙上作画(墙上附上铁皮,铁皮上附上毡子,把宣纸用吸铁扣固定在毡子上)。在墙上的宣纸上画画,很便于我们从视频上观看。
画树,随意几笔便摇弋多姿,再来几笔,另一棵树相互映衬。画山,涂涂抹抹后稍加勾勒远山近坡都浮现纸上。我惊叹之余,也以画为题出联、对联。
画境和诗境是相通的,能互相启发增加艺术美感,以画为题把玩文字,以诗为媒释义文人情怀。
常看先生画画,也慢慢和先生聊起画聊起诗,逐渐对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先生从小喜爱画画,大学毕业后,没有当成美术教师,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物理教师。
在教育战线工作40年,一直工作到退休。在艰苦的岁月里,先生一直没有放下心中的梦想,在能画画的纸上都画上画,比如画在教材的空当、备课纸的背面,甚至画在烟盒上。这份执着,应该是最纯净的执着,这份爱好,应该是最纯净的爱好了。
先生从教悔衡育一线退休后,时间都属于自己了,画画、钓鱼是先生的生活常态,每天作画,乐此不疲。在繁华浮躁碧肆做的追求名利的现实社会里,一间画室几支画笔,沏上一壶雹燃茶,茶香和着墨香,一个人安静地画画。
安静的内心,用水墨和颜色勾勒现实与梦想中的世外桃源,这种境界是真正的文人境界,真的是人与画笔,人与画境都融在了一起。一生的人生悲喜、爱恨离合都融合在墨里,化作了清静忘我,超凡脱尘。这是一种高于生活的精神境界,在世俗中脱俗的精神境界。
江南多雅士
画史见辉煌
江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明珠,江浙是江南的明珠。江浙自古就是个出画家的地方,在画史上,尤其是国画山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历代文人才子以笔墨在宣纸上寄托清高避世的情感。比如元四大家、南宋四大家、江南四才子、扬州八怪、清四王、金陵八家等等不胜枚举。
这一方文风墨土的宝地,孕育了清灵俊秀的人文环境,许先生的山水画,上承古法,领悟创新。用自己独到的画法和勤奋在当代国画山水领域成为一代大师,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心中山俊秀
笔下墨逍遥
第一次近距离看先生画画是在2013年,先生带着家人来北京游玩,在很累的登长城后还为我画了一幅画,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先生画画。先生画画的状态真是笔墨淋漓,潇洒自如,看得我如痴如醉。一幅六尺墨稿,大约四个小时就完成了。
酷爱诗酒茶的我也萌生了学习的想法,之后咨询老师:像我们这种没有一点基础的人能不能学习画画。先生给我讲了一段话,让我对人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领悟。
先生用特有的江苏普通话说:当然能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不在于学习后的结果如何,而在于体会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乐趣。这是一种生活状态,你会在这种状态中得到修炼,任尔春秋冬夏,静看花开花落,平心静气修身养性。。。也许开始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时间久了你就会爱上画画,画画就会成为你的生命。。。
听到先生的鼓励,我们几个诗友就在QQ群视频上跟先生学习画画,老师给我们这个学习群起了个名字:云泉雅集。
云泉雅集,这个网络学习山水画的雅聚之地,勤奋的痴墨老师义务为我们上课,是我们的恩师。老师为我们推荐学习教材,画史奇书《芥子园画谱》。
老师教画持之以恒,每周四晚上7点必然上线,在QQ群视频里画画。老师上课时,经常一站几个小时,而在视频千里之外的我们这些相对很年轻的学生来说,一节课下来,坐着看都很累了。
用一个小师妹的话说,看视频时一会坐着看,一会趴着看,一会溜达着看,一会蹲着看,这年轻人的体能比老师都差远了呢。。。
老师对画画的热爱,就如每天要吃饭喝茶。这样的热爱和勤奋练就了老师的下笔有神功,也修炼好了老师健康的身体素质,我们这些相对年轻的学生们都自愧不如。
再次近距离看老师画画,是在山东高密,先生的学生楚乐天邀请先生登崂山,我和诗人星儿等六个新学生陪同老师游高密登崂山。
利用饭前一个半小时,老师画了一幅四尺斗方。老师一边画一边给我们讲解,老师说画画要写不要描,一描就是俗笔。国画重在用墨,落墨不要太重,重则浊而不清,太清则澡而不润。笔墨的巧拙、墨色轻重、视觉布局都在心中,要想画成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不能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使笔,不能反被笔使,用墨,不可反被墨用。真艺术是不可欺的,每一笔都不能糊涂。高密之行,我们几个小学生都受益匪浅。
溪泉向远逍遥去
草木朝阳自在开
这是先生的画,先生的画是有品格的,和先生的品格是相通的,具有天然质朴之美。天然去雕饰,巧拙了无痕。画心清纯,之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画境清新明朗,远近、布局、层次都是经验所得,正像我给先生一幅画命名:日朗晒清风,在温暖的阳光下,好山好水沐浴清风,这是现世社会可遇不可求的“世外桃源”。
先生画画循古而不简单重复,超越古人,也不断超越自己。画境也是自己的心境,不争、自在、出世、忘我。。。。。。
先生是真名仕、先生是真隐士,隐居在自己的山水佳境里、隐居在笔墨纸砚中。春写登高览胜、不问山外。夏写皓天舒白日、幽谷听泉,秋写寒山秋韵、北岭枫红,冬写独钓寒江雪、日朗晒清风。
先生拿着画笔,流连在好山嘉树中、流连在江河帆影中、流连在南山草舍中,流连在雾霭清风中。。。
再美的赞誉都是空话,作品本身会说话。
附几首我给老师的画配的诗。
山居图
闲斋云做客
素水鹤为邻
半阕清灵句
和风就意皴
山居图(二)
笔写春风绿
情携问客松
斜篱堪入墨
世外养疏慵
秋韵
北岭云回携雾老
西坡水曲映妆红
携君步韵拾阶上
半阙秋心半阙风
独钓清江
隔岸青枝簪绿鬓
风轻日朗晒波心
扁舟钓韵垂诗饵
半篓珍文佐酒吟
再美的赞誉都是空话,作品本身会说话。
作品赏析:
Ⅲ 秘浩胜是谁,谁有他的简介,谢谢
秘浩胜,山东著名画家,大学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师从于希宁教内授,为于容希宁先生得意弟子,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尤善画梅,与尹延新先生为同门师兄弟,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老年大学教授,齐鲁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山东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秘浩胜先生编著的《百花画谱》是中国画画谱丛书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花卉的国画绘画技巧,培养了大量书画爱好者,门下弟子众多,在书画界以扎实的功力和实力著称,具有一定影响力,其作品参加国内和省内各种展览,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艺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Ⅳ 天津画家陈利民
锲而不舍 终成大器
一一当代著名画家陈利民成长之路
陈利民作品
(编辑张之龙)
Ⅳ “半坡”老人—张福田
提起张福田先生,在蚌埠市老年大学,可谓是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
出生于1941年12月的张福田先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美术。由于喜欢绘画,老先生早年可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那个年代,由于国家经济状况不好,每个家庭都是不可能顿顿为饱的。在艺校里学习是很辛苦的,长长因为画画忘却了吃饭,那时的老先生对画画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日里除了课堂上勤奋以外,到了寝室里也是不停的画画。记得老先生曾经说过:那时画画哪有桌子,就是趴在床上画,有时一画就是几个小时,也不知道累,也许是年轻吧!
艺校没毕业,老先生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先生一边为国家做着贡献,一边练画不止。在部队组织的每次书画会展中,老先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得到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曾在部队机关专门做过画。
回到地方以后,先生在本职工作之余,任然画笔不停。多年来,在参加历次书画展中,被国家部委、省市不同单位授予各种荣誉和作品获奖,有些力作还被外国友人收藏。
在蚌埠市老年大学执教的这十五六年里,张福田先生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决各种绘画方面的疑难问题,多次被校方评为优秀教师。
对于绘画,张福田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悟,他说:上乘的艺术品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艺术家心灵净化状态时所发出的慧光,概言之:艺到无求品自高。艺术是精神与存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以情写景,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所以,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是艺术的必然规律;因此,不必刻求表现自我,自我必在其中。艺术实践提示:物我两忘常能达到真正的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家的心灵不为功利所染,而是一片净土时,灵光剔透,常常创作出真正的上乘艺术品。正是:寂寞无心,无智弥照。艺术的本质在于自觉、觉他,感化大众,提高精神素质,中国文化称此为:文以载道。因此,老先生称自己为:半坡老人。意在不断攀登绘画艺术这座高峰,以激励自己路漫漫兮修远兮……
我不是修持者,但对世俗望不重,宁愿挨饿,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缺乏经营天赋,也不愿经营,一切顺其自然。而绘画艺术是我的生命,从小到老一直伴随着我,她使我活得充实、自在、健康,好像有无穷的生命力。
记得爱英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里张福田先生也是兴趣广泛,爱好很多。老人家喜欢音乐、舞蹈、戏曲、体育,尤其是中国的国粹——京剧;那优美的唱腔、迷人的身段、精彩的道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为了带好学生,对绘画有着更多的直观认识,老先生不顾自己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坚持每年都带学生外出写生,以提高大家的绘画技能。
老人对以后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作画,那就是:快乐!
张福田先生绘画艺术品欣赏
铺纸研磨书画来,先生笔下锦绣开。不知国画为何物?福田解惑今又在。花鸟山水梦中有,不知不觉笔下走。明知艺海峰峦高,半坡老人险中跃。
郑兵二零一七年五月一日凌晨两点作于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脚下金域名城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