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怎样能让老年痴呆的人高兴

怎样能让老年痴呆的人高兴

发布时间:2023-11-28 05:58:46

A. 适合老年人的游戏活动有哪些

  1. 套圈夺宝。

用易拉罐摆成三排,老人在一定距离处用铁圈套易拉罐,套中者则加分。通过游戏丰富娱乐生活,提高老人的积极性,加强老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老人老有所乐,增强老人的身心健康。

2.猜谜会。

老人拿着谜底找谜面,找对者加分。这是一项智力游戏,在游戏中,老人开动自己的脑力,主动参与活动,达到延缓衰老速度,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的效果。

3.折纸花、送祝福。

在折纸花的活动中,提高了老人积极主动性、耐心,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延缓衰老速度,降低多种病症的发生率。折纸花,由于步骤比较复杂,有些老人学习过程较慢,所以先学会的老人可以教还没学会的老人,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加强了彼此情感的联系。

B. 怎样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开心

朋友,你很幸福,我跟你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的爷爷老年痴呆已经严重到不回可想象,大小便失禁答,身边的每一个认都不认识,每天就只会拿这纸撕来撕去的,我们看着心里很痛苦。所以你遇到的问题就是多花时间陪他。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但是身边一定要有认照顾,安全第一。你自己的心态也要摆正,你的情绪不好,他也会不开心的。患病的老人对这些是很敏感的。衷心的祝福你。

C. 人到老年,如何才能过的快乐

人到老年,也就退休了,刚开始退下来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其实,人退休了,是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自己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快乐在于有所作为 人在各年龄阶段的快乐是不一样的。老年人快乐是指健康、经济有安全感,被社会接受,不感到寂寞,觉得自己还有用,有信仰,感到满足。有研究指出,人们在玩笑和娱乐中也有快乐感,朋友的聚会或家人的团聚带来的快乐可以调剂生活。其实真正的快乐是在人在从事有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取得成绩增强了信心,获得了自我满足时产生的。 人的情绪和社会相联。一个人参加了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某些贡献,他就会获得满足、荣誉感,感到生活充实,就会有积极、振奋的精神。如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个人的需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一般来说,青年人重理想,中年人重事业,老年人重社会的尊重,即社会和家人对他的一生成就的承认。因此,老人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就要参与社会或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活动。 快乐靠自己 老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快乐的老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北京通县一位快乐长寿的老人,他曾遭火灾,财产被烧光,他幽默地说:财产能去,也能来。广西有一位心胸开朗的老人,曾因全部财产被盗,一夜之间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她说:有人就有财。并唱山歌来安慰自己。这些乐观的人共同特点,就是想得开,对生活充满信心。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心胸开阔,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闭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顺应自然,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 快乐有良招 1.排除不良情绪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失落、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等等,这些都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2.牢牢把握现在老年人不要懊恼过去,也不要担忧未来,要牢牢把握现在,享受人生。

D. 如何让失智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关背景

日前,北京市丰台区老龄办贴出公告,试点通过政府购买“喘息服务”的方式,给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每月放4天假,其间政府付费请专业护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务”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会提出申请。这是北京市首个由政府买单提供“喘息服务”的试点。

综合分析

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国际标准占比为7%),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4.9%。

养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其中最为艰难的社会话题。失智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患有失智症的老人通常认知功能退化,失忆、失语,严重时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就是失智症的一种。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智老人,2020年将达到4700万。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布的《失智老人照护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和子女居住的失智老人占42%,独居的失智老人占41%,在养老机构居住的失智老人只占1%。另有材料表明,失智老人病程可达5到10年,甚至长达10到20年,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统计显示,失智症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中风后,威胁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失智症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这种说法也许有些绝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失智老人居家养老之困境。面对失智老人,政府要加大支持帮助力度,同时社会各界都要对其帮一把手,出一份力,要多建立一些养老类的福利机构,精细化照料好老人,让他们享有幸福的晚年时光。

相关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

1、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发展滞后。2、养老机构管理缺乏分类标准和管理规范。

3、长期照料机构和护工严重缺乏。

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

1、护工水平参差不齐,不仅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作也做不到位。

2、缺少相关服务标准。。

三是子女对失智老人沟通不足。

1、子女上班忙,没时间照顾失智老人,负担重。2、不知道如何科学照顾失智老人。

3、子女难以及时发现老人的一些细微变化,经常错过了早期干预。

四是社会认知支持度不够。

1、大多数人对失智老人认知不足。

2、针对爱心人士的理论知识和服务操作培训不到位,义工、家属等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

参考对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政府应从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经费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支持失智老人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完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的管理规范、失智老人等级评估标准、失智老人补助机制等,引导养老机构多层次发展,保障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行。

2、推动现有医疗服务中心转型服务,加快建设为失智老人服务的专业养老机构。放宽条件,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依托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增设针对失智老人的护理中心,创办失智老人康复中心、护理院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

3、制定护工的准入机制,规范护工市场。

4、将失智老人的照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二是制定失智养老长期服务发展规划。

1、建立养老护理培训制度。通过专门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以满足失智老人社会化养老的需求。

2、卫生机构应着手建立失智老人评估标准,对失智患者进行病情等级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等级,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提高对失智老人的照顾服务质量。

三是家属应多关心失智老人。

1、抽空多陪陪老人,跟老人谈心。要是太忙可以请护工照顾他们,但是一定要多关心老人。

2、了解失智老人的情感需求,要和他们多沟通,要是不懂可以向医院或相关专业人士请教如何科学照顾他们,引导他们多做计算等益智游戏,在还属于轻症的阶段多鼓励他们读书、看报,多用脑。

3、子女要经常和父母沟通往来,如果发现异常,尽快带他们先到医院检查,这种病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就能越早控制。

四是提高社会对失智老人的认知。

1、集合政府机构、民间公益机构和多媒体平台力量,共同关注“失智老人及家庭成员”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消除公众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误解,传递预防及护理常识,让更多人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相关医学特征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为他们提供关爱,全面提高社会公众认知。

2、建立起失智症老人家属联谊会,帮助家属掌握失智症的症状识别要点及正确的护理和沟通技巧。

3、鼓励义工、家属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提供,引导爱心人士参与相关理论知识和服务操作培训。

时评文章

政府买单“喘息服务”有风向标意义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各种与老人有关的服务多了起来。日前,北京市丰台区老龄办贴出公告,试点通过政府购买“喘息服务”的方式,给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每月放4天假,其间政府付费请专业护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务”的家庭即日起可到居委会提出申请。这是北京市首个由政府买单提供“喘息服务”的试点。

老龄社会已经来了,而且速度有点快。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国际标准占比为7%),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将达34.9%。这意味着,2012年是五个人养一个老人,到2030年是两个人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一个人就得养一个老人。另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全民对老龄社会准备不足。

应对老龄社会,离不开有效的服务供给。社会化养老已然破题,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化养老不是“免费蛋糕”,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还有一些老人存在失能、失智的情况,把他们送进养老机构,要想得到精心照顾,需要更高费用,家人也不放心。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不仅指陪伴恋人、配偶和孩子,也理当包括陪伴老人,而且有些老人更需要陪伴。

过去,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一般在家解决,也就是留在家里,由家庭成员照料。照顾失能、失智老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中的苦与累,经历过的人最有体会,一个没有大爱大善的人,很难做得到、做得好、做得持久。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其中一些家庭得到媒体关注,被当作好人好事报道,子女赢得了“好儿子”“好儿媳”等褒誉,但制度层面的奖励,一般以精神为主,而且不具有普遍性。

现在好了,“喘息服务”已经来了。几年前北京提出探索“喘息服务”,也就是每年给久病床前的孝子放几天假,想法当然很好,但出台详细政策并不容易,尤其是照顾者放假期间,照料老人的费用到底由家庭负担还是政府支持,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本月初北京市民政局发文,明确费用由政府买单,“喘息服务”也从纸上走了下来。

应对老龄社会挑战,需要发挥“三双手”的作用。一双是政府有形之手,通过公共服务的形式,提供更多普惠化的养老服务;一双是市场无形之手,推动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养老领域,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还有一双是市民善良之手,弘扬传统美德,提升社会文明,深入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发挥市民善良之手的作用,并不是不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也不是后两双手不作为、慢作为的理由,而是说家庭在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也不能替代。

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与市民善良之手,这“三双手”并非各自为政,更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拿政府有形之手来说,主要是发挥正确的引导、带动作用,政府买单提供“喘息服务”,就是对善良之手的引导和鼓励。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未必在乎一个月四天的补贴,关键是从中感受到了社会温情,从而产生了一种“德不孤,必有邻”的道德温暖。这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流价值,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E. 怎样对待老年痴呆情绪

1、怎样对待老年痴呆
简化家务
帮助他们选择要穿什么及吃什么,如果他们有自己的要求,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不是孩子。
不要要求他们做什么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做到
不要强求他们记住或应该记住,接受他们不记得的现状。
不要催促他们
但允许他们以较慢节奏做一些日常琐事。
不要让他们周围有太多人
不要让太多人围绕在他们身边,大声喧哗,家庭纷争等及太多的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有压力。
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让他们任何时候都知道做什么,而不是要去选择。
2、老年痴呆的病因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3、老年痴呆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读书看报,多动脑筋
我们知道,老年痴呆主要是脑子不太好使,一步步发展而成,那么,大脑要一直运转才能不让其老化。这就需要多做一些与智力锻炼有关的事情。多读书,多看报,了解评论时事动态,多与老友下下棋,与朋友打打麻将,多上上网,玩玩游戏,学习点新鲜事物。这些都能让人脑筋灵活,智力不衰。
乐观开朗,心情愉快
长寿的人一般都很乐观,心态好,得病少,因为笑本身就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有愉快的心情自然百病不侵,其实医学上本身也说,身心抑郁的人的确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因为他精神出现障碍,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有与世无争,身心豁达,开心乐观,才能健康永在。
适当运动,保持精力
人其实就像是一台机器,老年痴呆其实就是人的一部分器官(特别是大脑)出现了故障,为什么人年轻的时候不容易发生痴呆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年轻时人这台机器在不停运转,零部件在不断的自我养护,一旦退了休,闲下来了,整天没事可做,呆在家里,身体各部位运转不畅,自然容易出现问题。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激发细胞的活力,让人精力旺盛,远离老年痴呆的发生。
老年痴呆的危害

1、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老年痴呆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生存仅6年。
2、照料者的缺乏及情绪问题: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在众多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F. 如何护理晚期老年痴呆患者

晚期阿复尔茨海默病患者准制备的15个活动
以下的这些活动每个都应安排在15分钟内,要选择能让他们高兴的愿意参与的活动。
1、感觉书籍
看看或触摸多彩的颜色的书籍。
2、毛绒玩具
提供毛绒玩具,抱着它。
3、宠物治疗
提供一只真正的小猫或小狗,让他们花点儿时间在一起玩。
4、手部按摩
在患者手上滴点儿乳液或几滴精油按摩。
5、身体接触
可以给他们梳头或握住他们的手。
6、看照片
给他们看家庭相册。
7、装豆子的感官袋
提供由不同织物的布袋,装上不同的谷物。
8、音乐或电影
通过音乐和电影促进情感上的联系。
9、气味刺激
在他们的卧室内放个他们最喜欢的气味扩散器。
10、赏鸟
让他们坐在花园里看鸟儿在托盘中啄食。
11、阳光与新鲜空气
一起坐在阳光下,享受景象和声音,10-15分钟。
12、匹配颜色
可以让他们把红色盖子盖在红色容器上。
13、大声朗读
阅读杂志和报纸让他们享受以前的时光。
14、视觉刺激
定期变化卧室内的东西,使患者感觉到被爱。
15、看一场体育比赛
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节目还是很愉快的.

G. 老年人因为孤独,结交一些每天只会讨论东家长西家短的人,是不是可以缓解寂寞,还能越活越开心

是的。这是缓解寂寞的方法之一。
但是,千万不要过分依赖。不要把自己作为交换,警惕鱼龙混杂。
谢谢你的提问。

阅读全文

与怎样能让老年痴呆的人高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什么须敬听父母什么须顺承 浏览:777
50岁学画画应该先学什么好 浏览:596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资金报告 浏览:479
大庆大集体养老保险怎么办 浏览:391
长寿是福长寿非福 浏览:225
湖南省2016年企业退休职工涨工资 浏览:51
招志愿者的养老院 浏览:415
养生长生不老茶有哪些 浏览:84
宣城市体检哪个医院好 浏览:738
农村六十以上老年人养老金是否长长多少 浏览:264
一八年增加退休工资什么时候加 浏览:601
敬老院老人的一天生活 浏览:219
怎样为老人家送终 浏览:229
青岛胶南老年公寓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938
养老院实践报告2000字 浏览:703
虚拟养老院设置的机构 浏览:336
养老金晚上时间拿不了吗 浏览:876
怎么有的小孩父母说话就反感 浏览:335
长寿的五个条件是什么 浏览:440
老年人吃肉闷怎么办 浏览: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