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老年痴呆也被称作是阿尔茨海默症。阿尔茨海默症是回一种因脑部伤害答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在阿尔茨海默症病情发展的数十年内,老人会相继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等症状。
所以,阿尔茨海默症要及时治疗,不建议在没有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就把患者送到养老院,这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在日常饮食上也要多重视,给老人及时补充神经酸的营养物质。
神经酸是对神经纤维具有修复和疏通的功效,对大脑细胞的损伤具有修复和再生的功能。对于患阿尔兹海默症人群来说,平时多摄入富含神经酸的食物或营养品,可以有效地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可以给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食用文冠果油,文冠果油是从文冠果中榨取的,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神经酸,可以烹饪用也可以直饮,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更好地补充吸收营养,还可以有效帮助大脑细胞损伤的修复和再生,帮助提高记忆力。
2. 痴呆病人能住养老院么
私人开的养老院能住痴呆病人,不能自理的都可以住养老院。
3. 我奶奶现在是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送养老院收吗费用大概是多少呢
都85岁了,感觉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最好吧,说的难听一点也再没有几年能陪你们了,不要觉得要工作忙内时间照顾,其实我们小时候每次挨打都是奶奶在护着。再好的养老院也比不上在家人身边来的好。
4.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
您好,我是玺汾天涯,很愿意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您的问题其实涉及到 社会 话题,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话题和 情感 话题;我来聊一下自己的浅解。
首先呢,从 情感 方面来讲,老人患了病症,作为儿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态,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那么怎么安排好赡养老人变成了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针对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选择一家具备护理资质的”康养”型的老年护理院,而不是养老院。第一,护理院与养老院最大的区别在于针对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医疗资质,类似于医院病房,但收费标准远低于医院;具备养老与医疗统一性,相对更专业,对老人的康复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转嫁风险性。“老年痴呆”症状是一种记忆力障碍,沟通力丧失,行动力幻觉的病症,要时刻预防诸多危险因素的发生(如走失,忘记关水,关火阀等)这症状的老人酿成惨剧的很多;而护理院有着比较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属也无需提心吊胆这些风险;第三,可以避免因赡养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面对着生存压力或时间压力,赡养老人也许是长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谐调不好而亲情反目的不在少数,就是因为缺失明确的赡养义务明细。而送去护理院,就明确了这种义务,比如确定的费用,都做到统一的标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从我们的传统“孝道”文化来讲,叫做“养儿为防老”,似乎送去护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级,尤其是对孤寰患的老人,我们当儿女的并不是一定能照顾的全面,他们的孤独有时候是我们排解不了的,他们的病症也不是我们能护理完善的;再者,送去养老院或护理院并不代表我们终止了孝道,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更要去做好亲情的交流与陪护,如果来的及要经常接老人出去 旅游 或家庭的聚会;只是让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专业的护理,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我们孝道和事业或工作两不误,岂不更好?
再者,从 社会 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将来的孩子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夫妻两个人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这是巨大的压力,更是巨大的 社会 矛盾,所以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养老产业也成为前景颇佳的行业;很多的集团都在投资兴建,分一杯羹的同时,设施及服务在不断提升;这就是 社会 发展, 社会 进步, 社会 文明, 社会 趋势;我们要接纳认可发展与进步,更要融入文明与趋势;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不远的将来,能自理的老人选择“颐养”型的养老院;不能自理的选择“康养”型的护理院,是应势而趋,更是最好的选择。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养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为送到送到养老院,缺少了亲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个邻居孙叔,八十多岁,身体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闹的整个家庭和邻居都不安宁。他老伴身体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个儿女轮流伺候。儿女们也六十来岁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几年下来身体状况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没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两天,才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一处大桥下发现了他,由于连冻带饿,回家一病不起,几天后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为后辈虽然心疼,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是送养老院比较安全,养老院虽然还有些不尽人的地方,必竞有专人护理。
这不能说是后辈们不孝,而是无奈之举,对老人和整个家庭是一种双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边,由子女来照顾,如果送养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头吃了,因为痴呆症是人的忆识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即烦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样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要让父母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祥的离世!这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养老院这个问题,不是没想过,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于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亲走了三年多了,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行动不太好,记性基本不靠谱,经常电不关、水不关、连煤气也不关,家里的锅烧坏几个了,脾气也不好,请了几个家庭看护过来陪他,都被他骂走了!
我的情况又不能做到全面陪护,我自己原来做销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责任压力都很大,爱人是个儿科医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家里。孩子还小,真的是困难一大堆。
没办法,辞职!这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自己成为了公司的兼职销售人员,只拿提成不拿工资,在孩子学校附近开了一个茶叶店,就是为了能够照顾老的小的,还有家里唯一的一个女的(老婆)!
现在,我可以不再去考虑养老院这个词语了,我不会送老父亲去那个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说是吧?再说了,养老院再怎么不错,也不如家里照顾的好,知冷知热更知道他的口味和习惯,就算是他不认识我了,但是最起码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亲,我知道只有我能够保护他和将就他。还有,我说这话不是说养老院坏话哈,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数身体状况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那他内心得多焦虑啊!那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只要能够撑下去,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把老人放在身边照顾,除了咱们自己,谁能这么体贴他们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别太较真儿了,对于老人来说,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计时的,可以留给咱们自己珍惜的时间所剩无几,不管他怎么折腾,也就权当无知小童对待吧!乐呵乐呵活下去,别留下什么遗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发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会好起来,与此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老人各项功能,特别是认知能力和身体的状况都会持续的下降及恶化。
举个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混淆会导致他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白天睡觉,晚上会开始各种各样吵闹。所以一般具有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机构,要求是24小时全程的看护,而 如果是在家里你白天要上班,家里有孩子要上学,那么会给照顾者带来各种压力和烦恼。并不是说不照顾,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可能给老人选择一个专业的养老机构,让受到更专业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对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具备相应的条件和专业服务,实际上很多老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认知和机能水平。 而这对于靠家庭照顾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 把痴呆的老人送养老院,并不意味着放弃老人,在家里缺乏专业照顾的技巧和经验,往往会导致患者和照顾者都精疲力尽,而与此相反在专业机构,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顾。
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年纪大又或者是无法自理,还有家人无暇照顾的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只是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养老机构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负责任,要经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养老院实际的情况。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这些都是很需要经常去考核的,也是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任。
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得到专门的照顾,而且还会有一种身边都是伙伴的轻松气氛,养老院也是一个老人社交的场所,能认识新的朋友,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说说话的好友也有助于身心的释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里,那么老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居,虽有保姆的照顾,但是到底孤单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养老院里欢乐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顾。
因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气、性格、喜好、知冷知热。老人虽然痴呆了,但他永远都会记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不会孤单,也不会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养大子女不容易,吃尽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纵有千般困难,也要善待老人,照顾好他……
不到万不得己别送养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养老院,在他心里会觉得家人嫌弃他、抛弃了他……他会伤心、害怕的。
如今 社会 上,有些伪孝顺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离开,好继承遗产……这种人比不孝更可憎!简直禽兽不如!
有句古话说: 父母在来日方长,父母不在只有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极早尽孝,照顾好父亲,不管送去养老院还是自己照顾。子女都要有一颗爱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诚挚对待父亲。将来有一天父亲去了,子女才不会后悔,空留遗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我认为可行。一个老年痴呆在家里,全家受罪。这时儿女辈也都60岁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再来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顾不来,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送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儿女不孝,我认为这是传统老观念。你想看看,一个60左右的老年人,还可能要带孙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养老院,谁来照看孙子?谁来对自己的 健康 负责?
我交代我儿子,你是独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请把我送养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经到了生活没办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孙后代了,这也是做父辈给后人最后的爱。
对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边,人家养老院会要吗!你得去托管医疗机构才行。
5. 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应该怎么办啊,好头疼,没人能天天照顾,能送养老院吗
好办的很,关键是看你有钱没钱,没多少钱就自己看护。有钱的话就请个护工在家里招呼,但是我提醒你安个监控。防止护工或保姆虐待你的父母,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提醒。
6. 老年痴呆最好送到哪里去养老
父母老年痴呆可以送敬老院。
首先就是现在的生活节奏特别快,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父母面临老年痴呆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工作和校就是公校引两拳。这时候可能敬老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你一定要选择那种比较好的敬老院,能够使自己的父母生活的最起码就是满足他的一般的基本需求。
然后就是你要有时间的话,还是应该经常去看你的父母,因为毕竟父母养你的。小然后我们既然有能力就要养他老。血脉的延续,父母的亲情是很难割舍的。生活就是在某些程度是很困难,如果说不能就是使自己的生活嗯为父母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敬老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送敬老院需要理清的问题
但是不要认为把父母往敬老院移送就结束了,一定要经常的去关爱他,看他在里面的生活,如果不好的话要及时换地方。或者是接回家,不要让父母的老年生活承受着不该他们承受的痛。很多养老院都收老年痴呆老人的,要找专业点的养老院,护理也要好的。
认知症患者,也就是痴呆患者,是需要被动照护的人群。是否必要送机构照护需要先明确几个问题,首先是痴呆的类型和阶段,其次是基本照护者是谁,一般而言,对于早中期患者,有家庭基本照护的情况下,没有必须送机构照护的问题。
7. 老年痴呆(认知症)是在家照顾还是送养老机构好
还是在家照顾好,照顾周到,细心,态度温柔,服药及时,养老机构说的挺好,但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会细心照顾吗?
8. 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会不会受到其他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歧视啊
这个看人家素质
9. 老人痴呆送养老院好吗
这要是因为个人家庭状况,如果要是家里有人,有时间可以照顾这个老人,那尽量还是要自己家人照顾比较好,毕竟养老院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如果家里真要是没有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有时间,那还是送到养老院,毕竟那里会有人能照顾好的
10. 中秋节,我把老年痴呆的父亲送进了养老院
各位朋友,请先不要说这孩子真不孝顺,慢慢听我把话说完。
中秋佳节,本该是团圆的日子,但在经历一年多的居家护理后,小亮(化名)还是选择在这个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亲, 送到专业的养老院去 。
对于老年痴呆的患者来说,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面对将要来临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属们, 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一纸诊断书,父亲被确诊老年痴呆
“我当时以为爸爸是因为妈妈走了,心情不好。没想到那时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应该当时就带他去看医生的。”
小亮是家里的独生子,3年前,他的母亲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亲相依为命。
在母亲去世后,才60岁不到的父亲,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
我和父亲同住,我忙于事业应酬,总是不能回家吃饭。每次晚回家后,父亲总忍不住因为多煮了晚饭太浪费的问题,而唠叨不停,我们父子二人总是争执不断。
有一次,我早早给父亲打电话告知不能回来吃饭。可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家里时,却发现父亲还坐在饭桌前等我吃饭。
对于之前和我通电话的事情,父亲竟然毫无印象。 后面父亲又有过好几次“说完就忘”的情况,我以为他是上年纪“老糊涂”了,一直没放在心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失眠,还出现健忘的情况。
我也劝过父亲去看看中医,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父亲竟然出现大小便失禁,才终于意识到:父亲的情况不对劲。
去年病情变化很大,从疫情期间偶尔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现在人比较木讷,话语变少,也说不清话了,没有办法说出完整的话语。
在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一番后,医院的一纸诊断书告诉我,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医生和我说,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记忆力衰退、健忘,还会让老年人精神和行为异常,例如变得焦虑不安,易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也可能会表现为情感冷淡。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会出现不知饥饱、无法自理卫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况。
回头想想,之前父亲记忆力下降、事情说完就忘其实就是典型的记忆障碍征兆。
父亲现在可以说智力已经不如三岁小孩了。
总是找不到厕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没人盯着会在客厅、阳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厅地板上小便。
偶尔会拉裤子,随地吐痰。会不停地剥眼前的东西,以至于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剥一直剥,剥了也吃不完就放坏了。
上厕所也不会关门,当着我的面小便也不会感到不妥,当然也不会冲厕所。
真的很难过,一个年轻时能干聪慧的人变成了现在这样。
两个病人,老年痴呆患者与家属
“有时我在想,如果父亲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过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为自己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老年痴呆的父亲。
最开始,我也选择了在家护理老年痴呆的父亲。父亲的身体情况还算良好,除了偶尔会大小便失禁,最麻烦的也就是记忆力十分差,记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进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我赶紧冲进厨房把煤气阀关上。
这件事让 我 深感后怕 , 父亲必须24小时有人跟着,一不留神,就会有危险。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个阿姨,负责煮午饭和晚饭,还有在家帮忙照顾父亲。
在我的预想里,每天早上安顿好父亲,等到家政阿姨来到家里,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来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亲睡觉,就可以结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亲就差点走丢过一次,在家里开煤气忘记关火两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个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个月过去了,第一个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来,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太辛苦了,还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扫卫生煮煮饭要舒坦。
接下来的几个月,第二、第三个、第四个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区的家政中心负责人也表示实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护工大部分都不愿意照顾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在老人身体或者行为出现问题时做出相应的护理。
无奈之下我只好辞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
一年的时间下来,我的生活接近崩溃,人生似乎进入了一种无序状态。
每天照顾父亲,我不能随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的情况,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来越瘦,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而且一个人的体力有限,父亲在我的照料下,身体并没有变得更好。
以家庭看护为核心的传统方法,并不能最有效地解决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看护需求,甚至有时会成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碍。
一方面是因为家属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无法让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往往行为异常,这些特殊情况也让普通家庭没办法进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没有收入一年多,每个月的生活费、父亲的医疗费、以及各种开销,之前的积蓄已经渐渐变得捉襟见肘。
父亲每月的药费就需要1000多元钱,一旦不小心因为老年痴呆导致发生意外住院,开销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这个病,如果没有好的药物控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
老年痴呆的父亲,逐渐成为压垮我的沉重负担。
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我的家里有两个病人,一个是老年痴呆的父亲,一个是照顾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在父亲确诊老年痴呆后的一年,我终于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父亲的。
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亲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用传统的孝道观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养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后,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并准备在附近重新租一个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顾父亲。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养老院,或许是很多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相信在未来随着多元养老发展成熟后,以及社会上对老年痴呆的养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进专业养护机构,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养护,或许会成为很多人“何乐而不为”的更优选择。
中秋假期当自己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办好各种入住的手续,将要离开父亲的那一瞬间,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心好痛!但又好无奈!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尽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