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严峻疫情下,脆弱的老年人更易抑郁,作为子女该如何舒缓这种情绪
作为子女,应该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爱和陪伴。
可以放慢节奏。一壶暖暖的茶,一首老歌,一本淡淡的书,能让你的心灵平静下来,真切感受当下的生活。当你心慌、心跳加快、因为紧张而感到胸闷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其次,是放松。控制信息摄入,有时候信息越多,越杂乱,越容易引起焦虑和恐惧。当关掉手机和电视,把注意力转移到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情上,挖掘资源寻找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㈡ 有的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根据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研究,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六是内心失衡。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伴随着出现,如嫉妒、敌视、怨恨、冷漠、抑郁等,常常处于内心不安的状态,无形中给内心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以上就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希望能对大家所帮助,感谢大家阅读。
㈢ 老年人的心态越来越不好,该怎么办
找一个他的同龄的,他比较敬佩的人劝导。我六十岁了,在退休前回两年,就开始调整答心态,安排退休后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喜好,那就骑着单车,将自己生活的城市转个遍,走一走,看一看。要与时俱进,想办法接触年轻人,与他们交流。做物业水电主管,做秩序员,到健身房锻练,结实新朋友,参加户外游。退休后的时间很充裕,全部属于自己,随心所欲,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管那么多,生活很充实的。健身房锻练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年轻人多,有朝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锻练项目。
㈣ 老人家常见的心理危机及调整方法
老人家常见的心理危机及调整方法
老人常见的心理危机
1、老人有忧郁心态。
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时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回顾当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忧郁心态的产生和发展。
2、老人有急躁心态。
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孤独感、自卑感增长。遇事急躁,易动肝火,将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老人有多疑心态。
这种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他们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常会怀疑其是对自己不怀好意的疑病心理。
4、老人有惧死心理。
这类老人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5、老人有爱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6、老人有害怕孤单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7、老人有黄昏心理。
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8、老人有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9、老人有无价值的感觉。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老人最担心的问题
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认为经济收入减少,不再像工作时那么受人尊敬和重视;有的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我评价过低;有的则表现为发牢骚、埋怨,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甚至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责过去的同事、下属。
2、疾病缠身压力大。
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易患各类疾病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关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过分关注养生保健节目并对号入座,对保健仪器、营养品几乎没有抵抗力,有的反复到医院进行检查化验结果却正常,甚至出现疑病症现象等。
老年人治疗疾病同时,要接纳自身存在的疾病,抱着与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态。对老年人自诉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否则,会给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负担。沉重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3、抑郁情绪难以摆脱。
丧偶是生活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资料表明,老人丧偶导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关怀这些老人,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避免也不容回避的问题。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与人交谈,悲观想法强烈,有内疚、负罪感,觉得所作所为对不起孩子,食欲不振,头痛,易疲劳,睡不着,口渴等。
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
1、心理准备,分散注意。
在退休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就会更容易接受社会角色的变化,避免反常行为发生。如多和老同学、老邻居走动走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垂钓、种花、养鸟等爱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游,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定期体检,直视死亡。
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3、进行运动,延缓记忆。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
4、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
;㈤ 老人心灵比较脆弱,我们如何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老小孩”,老人的年龄越大,心态就越幼龄化,变得非常脆弱敏感。做子女的一定要多陪伴关心,多谦让顺从。带他们玩乐享受生活,这样才能有幸福的晚年。
鉴于这些变化,老年人需要重视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往往由多种因素决定,但对老年人来说,它大致是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如果老年人想长寿,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并经常做心理健康护理。我们可以知道老年人不仅受到疾病的威胁,还受到心理健康的威胁,所以老年人在做身体保健的同时,应该考虑为自己的心理做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