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怎么写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教学内容、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成长需要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了五个类型的活动内容:亲自动手制作动画片,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乐趣;共同关注校园公共设施;一起走进家乡,品味特产,考察古迹,领略风土人情;参与改善社区消防设施的活动,积极为社区服务;进行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观测预报天气情况。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走进家乡这一部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总之,在教学中,要按照以上要求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贰』 综合实践活动 调查社区的生活习俗 一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的危害,尽人皆知。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
250
万人之多,烟是人
类第一杀手。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
种高尚公共卫生道德的体现。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称为人类“第五种威
胁”
(前四种是战争、
饥荒、
瘟疫、污染)
。目前全国每天有
2000
余人死于吸烟,
预计到
2050
年将增至
8000
人。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
烟者高
10-20
倍,喉癌发病率高
6-10
倍,冠心病发病率高
2-3
倍。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吸烟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同时培养辨
别是非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
的宣传工作。
3
、情感目标:借助实例,激发学生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使他们热家生活、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抽烟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能通过各种手段的展示真正在学生心中抵制吸烟的不良习惯。
三、教具、学具准备:
1
、通过采访、上网或观察收集烟的罪状,述说吸烟的危害性。
2
、调查家人、亲戚和邻居,是否具有下列不良习惯。
3
、对你周围有抽烟的人展开调查。
四、教学过程: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各位嘉宾,大家好!这里是——“生活面对面”的节目现场,我是本期
节目主持人——李姝琴,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在座的各位嘉宾,来自五条
沟小学五年级(
)的同学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2
、在座的每一位嘉宾代表着各自的家庭,这里在座总共有多少位?共有
(
)个家庭参与本次节目。
3
、分析调查表格
之前,
我请各位做了一个小调查
,
是关于什么的啊?(吸烟)你们都是如
实填写的吗?看,这就是调查表,统计了一下,我下发调查表(
)份,回收
(
)份
,
其中有效问卷(
)份。
身边的人
是否吸烟
(选择打√)
吸烟频率
(选择打√)
爸爸
是
否
偶尔
经常
妈妈
是
否
偶尔
经常
爷爷
是
否
偶尔
经常
奶奶
是
否
偶尔
经常
外公
是
否
偶尔
经常
外婆
是
否
偶尔
经常
大伯
是
否
偶尔
经常
叔叔
是
否
偶尔
经常
姑姑
是
否
偶尔
经常
4
、我们节目组在之前将问卷调查表整理了一下,发现这其中身边有吸烟者
的有那么多张,没有吸烟者的仅仅只有(
)张,也就是说这里有多少个家庭
存在着吸烟的习惯呢?
5
、我们随机抽取几份问卷,来仔细看看这些吸烟的调查表,看能从中发现
些什么?
总结:
○
1
、男的比女的吸烟多。
对,你从性别上来分析,总结得很好。
○
2
、爷爷和外公吸烟的比爸爸多。
是啊,从表格上来看,年长的比年轻的多。
○
3
、吸烟的人大部分是经常吸烟。
的确,吸烟会形成习惯。
6
、你觉得你身边的这些人为什么要吸烟呢?
答:心情烦闷,形成习惯,交际需要„„
7
、种种原因导致吸烟,对于吸烟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答:吸烟会影响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导致疾病,也会影响周围人的身
体健康。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究竟有多大危害呢?也许吸烟的人没有深
刻的认识,甚至连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吸
烟这个话题。
板书:
吸烟
(二)
、新授:
1
、展示两个小朋友在吸烟的场景,
(课件显示)让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
讨论和评判。
2
、学习吸烟的危害:
①强调学生们正在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吸烟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极大
伤害。
②出示图画,引导观察(课件显示)理解图画所反映的内容,从不同方面
说出吸烟的危害。
a
、
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苯并蓖等。
据测算,如果将三支烟草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那么,人
3-5
分钟就
会死亡。所以,有人说吸烟就等于——慢性自杀!
除此之外,香烟中还含有焦油是
30
毫克,一氧化碳和苯并蓖等等。
b
、问
1
:
课件显示,吸烟前健康的肺,长期吸烟后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有
什么想说的?
答:被烟熏黑了,导致硬化,表面已经失去弹性。
问
2
:
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的家人有没有因为吸烟而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总结:真实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吸烟甚至会夺走亲人的生命,多可惜。
你们发现的,科学家也发现了,正如之前很多位嘉宾所说的,吸烟会导致多种
疾病。
请看——(配乐)
长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
冠心病
高
2
—
3
倍
喉癌
高
6
—
10
倍
肺癌
高
10
—
20
倍
每
10
秒,全球就有
1
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看到这些,你们心里担忧吗?担忧什么?害怕什么?
③课件展现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小学生过生日,吸烟的场景,以此来批判
“偶尔吸烟、喝酒危害不大”的错误认识。
分组重点讨论:
图中小朋友做法的对错,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做法,组
长汇报讨论结果。
④屏幕显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不能吸烟、喝酒。
三、巩固延伸
分组让学生充分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并用小品或自演的形式
向同学展现。
方法:
3
—
5
人一组讨论,编小品、演小品,展现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
1
、睡懒觉;
2
、吃零食、挑食、偏食;
3
、边吃饭边看书或电视;
4
、
乱花零钱„„
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谈认识,师生共同评价,结束全文。
五、作业:制作一张禁烟的宣传卡片,将它送给身边吸烟的家人或朋友,你也
可以把我们今天所了解到得知识说给他们听。希望他们能改掉这个恶习,还我
们一个无烟世界!也希望你能做一个小小禁烟宣传员,随时随地都为禁烟出一
份力。
小结:
从今以后,我们都要永远地坚决地“对吸烟说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板书)
『叁』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怎样做社会调查》
清明节传统习俗调查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2、根据当地的风俗,通过亲身参与、访问等方法了解地方的传统习俗。
3、整理归纳资料。
【时间安排】4周
1、第七周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第八周交流搜集的资料,组成小组,确定小组的子课题。
3、第九周归纳整理材料进行交流。
4、第十周成果(作业)展示。
【活动过程】
一、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1、选定课题:临近4月,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时刻,同学们都会跟随家人祭拜祖先,我们何不把清明节的
传统习俗作为一个活动主题呢?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2、交流信息:对于清明节的来历,大家都有所了解,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大家回忆往年清明节的情景,述说自己祭拜祖先的过程和感想。
3、确定方式:时间临近清明节,为此每人设定需要了解的事项,制定活动方案。
二、交流信息,组合成组
1、个人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2、根据需要确定自己想研究的小课题。
3、组合成组,选出小组长,再次制定小组方案。
4、分小组制定方案,继续搜集资料。
三、中期交流,承上启下
1、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2、各小组提出自己的难题或给别的小组提出意见。
3、教师小结。
四、成果展示
1、各小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2、评价各小组的表现。
3、谈各自的收获或感想。
【附】
清明节传统习俗调查表
『肆』 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怎么写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版有解决这权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伍』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怎样做社会调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知道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通内过收集资料、容实地调查等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具备基本的社会调查能力。能够从自己熟悉的区域开始,学习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通过调查获得的资料,认识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理解人地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活动,养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区域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具备基本的社会调查能力
三、教学策略
1.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以家乡(青田石门洞山区)的模拟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春节习俗知多少
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年习俗之----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年习俗之----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年习俗之----踩高跷
每当春节到来,在我国许多地方流行另一种舞蹈就是踩高跷。一个个化了装的人,足踩三、四尺的木跷,手执扇子,舞来舞去,有集体对舞,也有三人起舞,引得人们翘首仰望,欢声雷动。
年习俗之----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三尸神传说]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年习俗之----贴倒“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小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年习俗之----红包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年习俗之----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年习俗之----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朱元璋微服出城,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朱元璋就特杀猪的,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年习俗之----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