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潮汕地区老人家为什么要拜老爷
当地习俗,应该跟传承下来的一些古代鬼神、土地崇拜有关,统称叫“老爷”其实细分的话有很多,一种是当地的祖先,贤人名人;还有是被神话了的地方官在当地做出了功绩,人们纪念他;还有其他的不是很清楚觉得山神土地神这些应该跟土地崇拜有关。
B. 潮汕地区百岁老人逝世如何治丧
潮汕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俗,其中最有特色的礼俗就是成人礼,而婚礼和葬礼的礼俗是最多的。
大女婿端香炉,大孙子持棍(孝杖)。
葬礼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亲属此时要套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第四代的子孙带蓝色长帽,五代的子孙就要穿红色的。
买水:潮俗父母死后,报地头后便去买水。孝子孙与报地头装束同样,仍由族长引路,长子端水瓶,瓶插榕树枝。长子右臂挂一竹箍,到河边焚香烧纸毕,将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内汲水带回,又另路而回。回到灵堂,用仙草醮水洒于死者脸上,水瓶置死者身边。据说这是给死者在阴间路上之用。
送纸仪:送纸仪即送楮仪。潮俗凡亲朋旧故逝世,在接到讣告后,即送去挽联、轴幅、纸镪等祭悼物品者,均称为纸仪。近代以来,多改送银两、纸币,帮助丧家办理丧事。钱额多少不拘,惟应单数,不能双数。丧家对纸仪均全收后回礼,回礼物品也均单数,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对远方来者,须宴请,俗称食炊饭。
做功德:做功德的时间,简者一天半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后撤灵者。超度仪式,除在灵前念经外,隆重者多在宽敞地方“设厂”(搭棚)举行。请佛教僧尼超度。
超度的节目内容也繁简不同,程序不一,通常以诵灵前经贯串始终。佛道两家都通过唱诵佛曲、法曲宣扬孝道和轮回报应思想。佛家的节目,除在灵前诵经外,还有过桥、礼血盆、撒花、走贡、走五方、沐浴、追荐等。佛堂僧尼做道场所唱经文及演奏乐曲用正宗经文、佛曲,由善社及民间组合的功德班用潮语,除唱诵佛曲外,还唱诵了大量潮语歌文和演奏潮州弦诗曲乐。如在“挨莲池”和“挨塔”过程中唱了《百花名》、《百戏歌》,在“过桥”中唱了《廿四孝歌》、《十月怀胎歌》、《目莲救母歌》等。夜深没那么多佛曲唱,就唱潮曲、奏潮乐,灵前变成音乐会。
C. 90岁的潮汕老人爱听的歌有那些
90岁的潮汕老人爱听的歌,如:
经典潮剧(苏六娘、陈三五娘、春香传、辞郞洲、四郎探母、刘明珠等);
文革前的红歌(南泥湾、红旗颂、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太行山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洪湖赤卫队、学习雷锋好榜样、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D. 潮汕百日内三个老人过世要怎么办
百日内三个老人家过世,怎么办?这个其实应该请教一些村里的大佬啊,年长者或者请一些专门办这种婚丧嫁娶的专业的专业的人士来帮忙处理
E. 潮汕的 老人去世 然后拜十王 什么意思呢很隆重要几百人
潮汕是一个礼仪之邦,深深地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生活在那片秀美的土地上的潮人,民风古朴淳厚,崇尚孝悌,敬祖孝老,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合群凝聚力。他们大都同姓、或亲邻聚集而居,由血缘、地缘凝聚而成,团结互助,共同抗拒自然灾害,克服种种困难。潮人宗亲观念强,凝聚力大,对外尤其表现得团结,其历史渊源就在于此
观 神
观神是潮汕特殊的民俗事项:将某种物体或某个人作为神的依附体,念咒请来神灵附于物体或人身,然后便向它问前途、凶吉以及死去的亲人情况。这是古代人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观神有多种:如观篮畚神、观戏童、观箸神、看花园、观蛤蟆神、观猴神、催神和退神几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所观的神不同,唱的曲子也不同
佛教超度最高礼节
F. 潮汕老人去世后的禁忌
百日内不参加红事,就是不要参加喜事,KTV之类也不能去
成殓禁忌
(一)寿衣的禁忌人死后,要为其穿上一套新衣服,称作“殓衣”,俗称“寿衣”、“老衣”。寿衣有各种各样的禁忌。
1.忌讳在死者断气之后才穿寿衣。一是忌讳死者赤着身子去见阎王,必须抢在死者断气之前穿好寿衣;二是在死者断气之后才穿寿衣,则会因为肢体一僵硬不好穿。
2.给死人穿寿衣,不能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先让孝子或亲属反面层层穿好,再剥下来一次穿到死者身上,否则就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
3.穿寿衣时,忌讳孕妇近前,恐会被死者的亡灵扑着胎儿。
4.死者的寿衣忌双数。若为双数,则恐死亡的凶祸会再次降临。一般为五、七、九件,反正必须是单数。由于“九”与“狗”同音,因此,忌寿衣为九重,否则不吉、不敬。
5.做寿衣的布料忌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此会遭到断子绝孙的果报。
6.忌用皮袄、皮裤乃至革带等物做寿衣;寿衣忌袖短露手,否则将来儿孙成为“乞食”。
7.一般穿七层算八件(即一件双层);寿衣忌有纽扣,如有纽扣应除掉。
二)棺材的禁忌
1.忌用柳木做棺材,因柳树不结籽,会导致绝嗣。
2.棺材做好后,停放在那里忌随便移动,否则对本人不利。旧时有钱人往往把棺材先订做好,开始做及做好要搬人时都要“看日”,以求平安万顺。如果棺材做好放在家里,久了需要晒时,则一定要在六月初六这一天,其他时间不可以。
3.忌用金银器为随葬品入棺。
4.如死者有妻或夫尚健在,落殓时用的枕头忌太高,要剧看不见自己的脚才行,否则是要叫他的妻或她的夫一同去的。
5.寿材忌人殓后才上漆。
6.棺木一般漆朱红色,禁忌其他颜色。
(三)人死后,要请“苦主”(即死者的所有亲属)一同来主持丧事,如果苦主不亲眼看过死者的穿戴和包殓之物,是不自包殓入棺的,否则村民会议论。
(四)入殓时,子孙一定要向上围;忌有与死者生肖相冲克者在场,惟恐受到凶厄的影响和冲犯。
一般外人禁忌靠近棺材,尤其盖棺时,除了死者最近的羡属外,其他人都退后几步甚至退人别的房间,因为如果人的影子被关进棺材,此人的健康便将受到危害,其魂魄将有被一同封入棺中指虞。
(五)停柩忌在院中
入殓后,忌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俗谚称:“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雨打棂,辈辈穷”,所以,停柩忌在院中;殡埋途中若遇雷雨,也认为是不祥瑞的,须避忌。
(六)忌猫近尸体、棺柩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前这一段时间里,最忌猫近尸体、棺柩,俗以为猫靠近尸体,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他东西不放。
这些禁忌实属迷信,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
哀悼禁忌
亲人亡故是件悲伤的事,死者的亲友往往以哭声表示自己的哀悼心情,然而,哀悼也有章法,悲伤也须克制。什么时候可以哭,应该哭,什么时候不能哭,不许哭,都在风俗习惯中有所规约。《礼记》中就有“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等等规定的记载。
(一)哀悼中的禁忌
1.人死时为之穿衣服者不得悲泣,惟恐悲泣涕泪落到死者身上,引起走尸、僵尸之恶果。
2.丧事期间禁忌笑语声歌。俗语云:“临丧不笑”,“望柩不歌”。
(二)向亲友报丧的禁忌
家中死了人,要向有关的亲友报丧。报丧时忌进屋门,要在屋外行跪礼。
(三)送礼的禁忌
旧时吊丧时,往往要送礼,丧家收礼时要有回礼。一般的习惯是,送礼忌双,回礼忌单,这是“双吉”、“单凶”的观念使然。
葬埋禁忌
(一)葬式禁忌
民间埋葬方式主要是土葬、水葬(一般是渔民)。选择葬式的原由,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环境,二是信仰。环境是地理的限定,信仰是文化方面的限定。在各种葬式都许可的环境条件下,人们选择葬式的依据往往决定于信仰。由于信仰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会对某种葬式作出取舍的决定,或者会在某一葬式中特别注意到约制一些行为,这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禁忌。
1.忌火葬。“人土为安”,这是民间最为信仰的,因此,潮汕人的葬式主要是土葬,忌讳火葬,认为火葬有违孝道,简直是大逆不道。
2.土葬的禁忌。非正常死亡的人禁忌入祖坟;死在外乡的禁忌回家安葬,一般是就地安葬,即使尸体运回来,也不能进家门,只能放在村外,直接埋葬,惟恐客死他乡的人把灾祸带到家中来。俗话说,“野鬼不能见家神”,恐有冲犯祖灵指虞。
(二)葬时禁忌
1.刚日(俗称甲、丙、戊、庚、壬等)死,则要在柔日(乙、丁、已、辛、癸等)下葬;在柔日死,则要在刚日下葬,否则不吉;若在单月死,则要在双月下葬,忌在单月下葬。
2.忌七月出葬。民间俗以为七月为鬼月,该月阴间的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内出葬。
3.忌“重丧”。即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
4.殡葬的日期忌与死者及孝子的出生年月日相同,俗称“冲克日”。
(三)葬地禁忌
民间对葬地颇为讲究,俗以为葬地的坟墓安置的好坏能够直接关系到后代人的寿夭贫富和吉凶,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慎重地对待丧葬事宜。墓地往往是请风水先生来选择的,难免有些迷信的色彩。但总的规律,是喜自然环境壮美,忌地理形貌崎岖古怪、歪斜险峻。例如,山势喜两头起,忌两头垂;水忌冲射,砂忌斜、臃、肿等。葬地的方向忌与子孙相冲。
旧有“十不葬”: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二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三冈缭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四)葬仪禁忌
1.平日里,凡属葬仪用具都禁忌随便乱动,尤其是棺材,最忌开启,否则,大不吉。
2.参加葬仪的人,忌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冲。如死者为子年生人,那么不论亲朋好友,凡午年出生的人就不能送葬,因“子午相冲,水火相克”。
3.洗尸水禁忌乱泼,俗以为活人不能踩着洗死人的水,若踩着的话,脚会开裂。洗尸水只能由死者的女儿提,别人不能提。
4.入殓后,放棺的室内禁忌红色。
5.堂前停着棺材,就不能扫地,要到出殡前,本家人才用扫把把棺材上的土扫下来,叫做“扫财”,意思是说财不外出。
6.一般孕妇禁忌参与殡葬事,也禁忌寡妇参与送葬。
7.棺木抬出家门时,忌讳触撞门的两旁,否则不吉。
8.出殡途中忌讳棺木落地,因而抬棺木者往往是那些身体健壮的年轻人,而且一路有人替换。
9.在回家途中严禁回头看视,怕看见死魂在阴间的行影,对双方都不吉利。
10.殡葬时,凡借用他人之物什,归还时一律要付给吉利钱,多少不限,但忌双数;
11.送葬的人除死者直系外,一般年龄的禁忌:七岁、十五岁、十九岁、二十三岁、三十六岁、四十三岁、五十岁等;否则会被“麻丝”缠住,对本人不利。
12.送葬拈香的妇女应单数,忌双数或九。
13.死者子孙在守孝期间不得理发;送葬应赤足,不得穿鞋。
G. 潮汕老人办福敬是什么意思
去寺庙拜,请尚念经,然后有一个口袋叫做碟,里面放了符头,听老人说那个是老人百年以后在另一个世界的通行证
H. 全老人组都想无潮汕话什么意思
整个老人组都想不到。
全=整个
老人组=潮汕地区老人会组成一个组织叫做老人组,都是老年人。
想无=想不到。
I. 潮汕地区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潮汕地区老人将要断气时,会将其移入厅堂。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
亡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
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家。
(9)潮汕老人家扩展阅读
潮汕地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潮汕地区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结彩,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
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J. 潮汕话“释过老人”什么意思
释,有智慧,不会轻易上当,不会吃亏,等的意思。 老人,这里指人生世情,经历丰富。 整句话可理解为 对方就是一个不会吃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