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修炼药师佛
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
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
长寿佛:
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本来是阿弥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喇嘛教内却将两种含义分别作为两尊佛供奉。
喇嘛教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佛是他的化身。在喇嘛庙里无量佛的壁画、雕塑、唐卡画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灵塔殿里,长寿佛是不能缺的。
长寿佛着菩萨装,具文静的女性特征。头戴天冠,梳着高髻,上身袒露,呈现橘红或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项圈等庄严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征是双手作禅定印,即双手上下折叠放在屈盘的双膝上,手中拜一个生长着吉祥花卉的宝瓶。他的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体态匀称,象一位端庄的女性。
『贰』 木制佛像的类别
木制佛像造像分为:
如来相:释迦佛、旃檀佛像、燃灯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卢舍那佛等。
菩萨相:观音菩萨(含度母)、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八大菩萨、思惟菩萨像(或弥勒、或释迦太子)、菩萨形的阿弥陀佛(长寿佛)等。
天部诸神:四天王、梵天、帝释、韦驮天、摩利支天等天部诸神。
愤怒神像:佛、菩萨所化现的各种愤怒像和其它各种忿怒形的诸神。
比丘相:罗汉、祖师、弟子、布袋和尚,地藏菩萨等。
其它神怪:西藏本地诸神、财神,罗喉星、墓葬主、各种吉祥动物等。
人间相:长寿老人、各种供养人、施主等。
如来相
如来相的特征:如来即释迦佛的另一称呼。不管什么佛,只要是佛的阶次,就一定头上有肉髻,有右旋螺发或水波纹佛发,两眉之间的白毫可有可无,即仅从头部也可分辨出是不是佛陀。
佛陀一般不戴冠,但9世纪后属于密宗系统的佛陀像,也有将佛陀头上加上冠,但佛发仍是高肉髻和螺发。
佛陀的大衣在早期,均为通肩式和袒右肩式,这两种大衣一直到今天仍为西藏系的佛教造像所继承,是藏传造像的主流大衣样式。
但汉传佛像则不然,北魏晚期造像由于受文人士大夫穿着的影响,多穿所谓褒衣博带式大衣,以后又发展出所谓双领下垂式等。
只要是具备佛陀的高肉髻、着大衣的造像(不可以袒裸上身),不论是何尊佛,都属于如来相,统称为佛像既可。
三佛:在我们参观佛寺时,常常看到在大殿内三尊佛像并排而坐。不论汉传、藏传佛教,当供奉三佛并坐时,一律都是如来相。诸佛可从手印和标识以及座次来确认。
三世佛∶燃灯佛(过去)、释迦佛(现在)、弥勒佛(未来)
三方佛∶阿弥陀佛(西方)、释迦佛(中)、药师佛(东方)
三身佛∶卢舍那佛(报身)、毗卢遮那佛(法身)、释迦佛(应身)
这些佛没有太多的固定标识,阿弥陀佛一般是双手重叠置膝上作禅定手印;毗卢遮那佛双拳握抱,两手食指相并,称智拳印;药师佛右手往往捻一药丸,或左手托一小钵;其它的佛或作说法印或作施无畏印。按佛经上说,只要有降魔印、说法印、禅定印、施无畏印、与愿印等基本手印,各佛都可通。
旃檀佛像:佛经说优填王是用牛头旃檀木(木质的一种)造释迦像,称为优填王像,为立像,其胸前有如树轮一样的衣纹,多为木雕,至今日本京都清凉寺还完好的保存着中国北宋雍熙二年(965)张氏兄弟所造的旃檀像,传世品以明清所造为多。
藏传佛像也喜仿此典故作铜旃檀像,样式也仿木雕像 。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至于佛经上形容释迦佛有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许多“相”、“好”在造像上是无法具体表现出来的。一般只有所谓“眉间白毫相”、“顶髻相”(即肉髻)等,能明确显示出来。
第五相中所谓的“手足指缦网相”,也称“鹅王掌相”说佛陀的手、足指间有缦网相连,像水禽的脚蹼。我国北魏早期佛教造像上也可看到此种情况,北魏以后,此种鸟蹼形的手基本上看不到了,偶尔在唐代大型像上可以见到。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据《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佛说法时,多宝佛从地下涌出赞叹,分坐席一半与释迦佛与之并坐。北朝石窟和单尊像多见。
诞生像:表现释迦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形象,寺庙浴佛节时使用。为了供奉于水盆,一般多用铜铸,所见遗物以明清时代为多。
苦行像 :表现的是释迦在开悟前在雪山修行的情形,造型上呈瘦骨形象,明清时的铜、石苦行像尚有可见。
涅盘像:即俗称的卧佛,表现释迦佛圆寂的情景,宋代大型木雕像较多,早年多流失海外,市场所见绝大多数所谓宋代木雕多为赝品。
菩萨相
所谓菩萨,是指天国中低于佛的阶次的诸神,又,释迦没成佛前也是菩萨的身份。菩萨束发,袒上身,下着大裙,饰有项链、璎珞、耳环、手镯、脚镯,肩上搭帔帛等等,一般情况下,菩萨的身份是不能穿大衣的。
观音菩萨:早期的观音菩萨像多是蓄须的男性。观音像的小胡须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还有时可见。据《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说,观音有三十二种应化,是非男非女的。观音都可根据对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对话。所以造像中还有丰髯长须老者形的所谓男相观音。
还有一种是观音三十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着风兜的形象,类似明代的德化磁观音形,但有各种职能,如送子观音、青颈观音、叶衣观音、鱼蓝观音等,在明清时最受欢迎。
唐以前的观音,都是一手拿莲花,一手提个净瓶,多为立像。唐朝中晚期开始出现一条腿翘着,坐在岩石上,像在休息的形象,称水月观音或南海观音,自在观音等,都是表现观音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道场休憩的样子,形象上大同小异。宋代最流行这种样式的观音。如果有刻款是北魏的自在观音,肯定此像有问题,一种是纯粹的伪造,或者是真品加刻的伪款。
观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也最受尊崇、除二臂外,还有四臂、八臂、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 等等。
度母:据说是从观音的眼泪变化来的,有二十一位,是藏传佛像。二十一度母身色不同,最受尊崇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白度母的特征是双腿跏趺坐,额上、双手心、双脚心各有一眼,身色白。绿度母只有两眼,右脚垂下踏莲花。
弥勒菩萨:弥勒像的造型比较复杂。因弥勒是未来世界的佛,现时身份还是菩萨,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经常是位于最上方。姿态有思惟坐姿,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右手支腮思惟状;还有交脚坐姿的弥勒菩萨。除了思惟弥勒,还有思维太子,是释迦佛出家前的形象。二者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要靠铭文和在石窟及造像碑上的位置判断。
唐时对弥勒信仰趋热,又宣扬武则天即弥勒化身,故弥勒多以佛装束出现。一般多以倚坐样式为标准像。表现他倚坐在兜率天宫宝座上,等待在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
藏传佛教对弥勒极为尊崇,多弥勒倚坐像或站立像,呈菩萨妆,肩膀上往往有-或水瓶,这是弥勒菩萨的标帜。
阿弥陀佛:前面谈到三佛并坐时,阿弥陀佛作禅定印呈如来相。在藏传佛教造像中,阿弥佛在佛装三佛并坐以外,多呈菩萨装。梵文“阿弥陀”有“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藏传佛教据此意造成了两尊,称为无量寿佛(或长寿佛)和无量光佛,又最尊崇长寿佛。长寿佛像呈菩萨相,上身暗红色,双手捧宝瓶趺坐。
文殊、普贤:文殊是司智惠的,有时骑在绿狮子上,藏传佛教文殊菩萨的左肩上有经书,右肩上坐宝剑,(或右手举宝剑)。普贤则骑白象。
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大势至、虚空藏、地藏、除盖障合称八大菩萨,造型上都大同小异,只有根据冠中或肩上的标帜以及身相来判断佛名。
金刚五佛:密宗系统的以大日如来为首的金刚五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一般头戴宝冠,身饰璎珞、臂钏等、除了如来相外,也有菩萨装束的,俗称为装饰佛或宝冠佛,结跏趺坐,身形完全一样,只有根据他们所处的方向、手印、标帜以及坐骑来判断佛名,在藏传佛教中多见。
天部诸神
常见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释、韦陀天、摩利支天等, 天王殿中必有四天王,藏传佛教寺院的经堂入口两侧必有这四位的壁画。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国石窟中是唐以后才逐渐定型化。所持法器,汉藏天王也多大同小异。明清造型中∶
持国天王 白 琵琶 护持东方
增长天王 黑 宝剑 护持南方
广目天王 红 绢索 护持西方
多闻天王 黄(绿) 宝幢 护持北方
在这四天王中,信奉者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更为尊崇,因他又是财宝之神,故往往另提出来单独供奉。藏传佛教的多闻天造型上持伞,骑狮,身色黄,手中抱鼠,鼠口中吐宝珠,喻财宝。
韦陀天:韦陀天宋元后始定型,呈着甲武士形,双手合十,肘间横金刚杵,或手抚金刚杵,常位于寺庙天王殿的后出口处。
摩利支天:摩利支天则呈天女相,有三种样式。一种为三个头,正侧二个头是人首,一侧呈猪首。另一种为骑在猪身上,天女手持铃及绳索。还有一种为坐于七头猪所拉之车上。
金翅鸟:金翅鸟专门吃龙,常见于石窟的顶部和佛像光背及建筑卷门正上方,也是天部诸神之一。
鬼子母:鬼子母是佛经中的女恶鬼,自己生有五百个孩子,但每天还要食王舍城中的幼儿,受释迦教化而改恶从善。宋以来的塑像多为贵妇人,周围簇拥着幼儿,又被民间视为送子观音。
辩才天:辨才天,为天部伎乐之神,常做怀抱乐器演奏状。
天部的诸神最为复杂,由于所依经典各异,显密诸宗神格不同,样式截然异趣,又有汉传和藏传造像样式的区别,增加了我们识别的困难。
愤怒神像
愤怒尊多数是依据密宗教理而来的佛、菩萨的变化身。佛、菩萨平时所呈现的肢体正常的平和相(寂静相)称为自性身、当他们以智慧力教令愚顽、警醒众生、摧破无明业障时,即显现出多面、多臂、表情凶恶的形象(忿怒相),称为教令轮身,并且还要晓以咒语,即明言,故也称明王。
不动明王:是密宗金刚五佛之首大日如来的化现,因他早在大日华台成佛了,但发愿要作为释迦佛的僮仆而尽各种义务,所以常呈现僮仆形而常住不动,故也叫常住金刚。造型上右手持慧刀,左手拿绢索,姿式呈叉立形。
大威德明王:藏语称“雅曼达嘎”,牛头,多头多臂多足,各面都呈忿怒相,惟最顶部(顶严)的佛头是寂静相的阿弥陀佛,以示是阿弥陀佛的教令轮身。
马头明王:马头明王逆发中必有一个或三个马头;西藏的大轮金刚嘴中横贯有一长蛇如轮状;金刚手是叉立的,袒腹,右手高举金刚杵。
大黑天神(玛哈嘎拉):为古代印度的军神、战神,身披象皮,腰围虎皮裙,脚下踏着仰卧的白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和带翅的、除黑色外有各种身色形象。
地狱主:即蒙语的却尔吉,是主管地狱的,也即阎魔王,形象为牛头,站立在牛背上,牛身下镇压着一仰卧男子,象征着镇压邪恶,地狱主也有双身的,明妃正在向他献骷颅碗内的人血。
吉祥天母:为女性护法神,她骑在一匹黄色骡子上,骡臀上又生一眼,故民间俗称其为骡子天王。
双身佛像:俗称欢喜佛,是源于古代印度教的性力思想而表征于造型美术,不能据此认为藏传佛教是纵欲的,称为双身造像较妥。
藏传佛教中,任何一尊佛都可以是双身的,这其中有忿怒相的,也有寂静相的,著名的如时轮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威德金刚等都是双身的忿怒像。
女伴称为空行母、明妃、佛母。空行母种类很多,常见的佛母有狮面佛母,亦名狮面空行母,藏语名“森多玛”,为狮子头女性护法神。还有熊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金刚亥母等等。
祖师也有双身的,如莲花生大师。
比丘相
大凡是剃发、着僧服(有的戴僧帽)的出家人形象都可归入比丘相。早期造像,多常见的阿难、迦叶二弟子像,一老一少,侍立佛旁。十六罗汉是唐末五代才开始流行的。以后又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等。比较特殊的是地藏菩萨,虽是菩萨的级别,但也是髡头的比丘相,也有头戴毗卢帽的形象。
布袋和尚:五代(十世纪中叶)后粱时浙江奉化有个疯和尚整天提个破口袋,自称弥勒下世,死后人们塑他的像,即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这是中国化的弥勒,布袋和尚一般供奉于天王殿正面。(
祖师像:主要是藏传佛教常见,如宗喀巴、米拉日巴等等,还有些形象怪诞、不修边幅的大成就者,他们是用种种瑜伽修练法来得到成就的。
其它神怪
藏传佛教中还有许多神格各异的神怪,如财神、墓葬主等等,可逐步认识。
财神:与毗沙门天的造型和神格近似的,是西藏佛教中的财神,其造型为袒腹的胖汉,嘴上有上翘的小胡须,手中托一硕鼠,鼠口中吐珠。财神有多种造型和身色,有骑龙、骑狗等形象、以黄色身相的胖汉称为“黄财神”的最受尊崇。
人间相
长寿老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男女供养人、宦官、施主等现实生活中各类人物形象。这类像的数量也较多,有些并不属于佛教的范围,或者是佛道兼用的,遇到具体情况可再查资料。
由于作伪者缺乏起码的佛像常识,于是往往在作伪时张冠李戴,导致佛像的身份不伦不类,稍加注意就会识别出是伪造。例如这尊石雕像,上半身是佛的高发髻和通肩式大衣,理应该是释迦牟尼佛禅定或者说法的形态,可是此像作出菩萨形的交脚坐姿(真品佛像极各别的情况也有交脚形的),这还不说,释迦牟尼佛竟然突然降格为伎乐天人的身份,膝上放置着琴, 稚弱的小手在弹琴。纵观古今的佛教美术,从没有也不可能出现释迦牟尼佛弹琴的情形,稍有些佛教美术的常识一眼就可识破此像是无须深究、不值一驳的胡闹之作,可竟然出现在佛像鉴赏的图录中。
『叁』 唐卡绘画中常见的主尊形象
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可以看做是壁画艺术的延展。用矿物为颜料,绘制在布匹上,更适应于藏区人民畜牧业为主的生活状态,不需要拘泥具体的地理位置,随时可以取出,便于朝拜和修持,不易损坏,不易褪色。
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汉地,唐卡的常见主尊大致有以下17尊: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不空成就佛、大日如来、长寿佛、莲花生大士、四臂观音、千手观音、白度母、绿度母、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黄财神、财宝天王、大白伞盖佛母、金刚萨埵...
而且,我们更喜欢这些主尊的寂静相,比较难以接受在家里悬挂忿怒金刚相。
我在本篇文章中汇集了一些最常见的主尊寂静相,从手印,法器,肤色这几个方面简述一下如何快速区分这些主尊:
0 1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陀本尊,主持娑婆世界(即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得道相“,即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觉悟那一刻。
唐卡形象的特点是:
左手托钵,右手施“降魔印”,手指自然向下伸展触地,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坐时,降服魔王波旬时所施手印。
02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即无量佛,主持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国净土宗主修的本尊佛。 唐卡形象特点:
肤色常见为红色,双手施“禅定印”,双手托钵(bō)
说到阿弥陀佛,就一起看看 ”西方极乐世界“ 唐卡:
03 药师佛
药师佛,主持东方净琉璃世界。至纯至净,以无上能力净化疾病,可治众生贪、嗔、痴三毒。
唐卡形象特点:
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托钵。肤色为蓝色,代表天空,至纯至净。
04 不空成就佛
此佛尊为五方佛的北方佛,为事业成就之守护佛。近代很少见此佛尊以独立主尊的形象出现在唐卡内,更多是作为五方佛一起出现。
唐卡形象特点:
右手施“无畏印”,肤色为绿色。
05 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是”法身佛“,代表绝对真理,按教义来说,法身佛应该是既不可见又无处不在。
在唐卡中有常见的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作为唐卡主尊时呈现的菩萨相,另一种五方佛一起时呈现的佛尊相。
唐卡形象特点:
菩萨相:四面二臂,双手施”禅定印“,手捧法轮。
佛尊相:双手施”说法印“,佛色以白色为主,有时也为黄色
在此处暂停一下,前面说的五尊佛,是唐卡中最常见的佛尊形象。合在一起就是”五方佛“,更能体现相互间的区别:
06 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可净化一切罪业。
唐卡形象特点:
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
07 观世音菩萨
在唐卡主尊中,观世音主要体现为四臂观音、千手观音两种形象,一般来说坐像多为四臂观音,站立像多为千手观音。
唐卡形象特点:
千手观音:站立像,十一面分为五层,最上面一层是佛相。
四臂观音:坐姿像,一面四臂,前面双臂双手捧宝珠,另两臂各持法器(左莲花,右念珠)。
08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代表。
唐卡形象特点:
”左经右剑“,即左手持莲花,莲花上有经匣,右手持剑,可斩断一切愚昧之根。
09 长寿佛
长寿佛,也就是无量寿佛,长寿三尊之首。
唐卡形象特点:
肤色常见为红色,双手施”禅定印“,双手捧长寿宝瓶。
10 白度母
白度母,也被称为增寿救度佛母,为观世音二十一度母之一,也是长寿三尊之一,为一切众生赐予长寿。
唐卡形象特点:
一面双臂,肤色为白色。双手、双足及眉间各生一眼,加上脸上的双眼,共有七个眼睛,所以又被称为“七眼神女”。
11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之后的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怎么会有顺位递补佛位这种事,我到现在还没有整明白)。
唐卡形象特点:
比如容易跟金刚萨埵或白度母混淆。其一面双臂,肤色为白色,眉心和手心没有眼睛,左手持一朵莲花,右手不持法器。
12 大白伞盖佛母
大白伞盖佛母是佛母之首,可扭转一切逆缘障碍,以白净大慈悲覆盖所有众生,降服一切妖魔。
相传六道中的阿修罗道,因嫉妒怨恨天界中的天人,于是聚众攻打天界。天界战事不利,求助于释迦牟尼。佛祖便在头上现身佛母形象,手持大白伞盖,对阿修罗们宣说《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此咒一出,阿修罗们便惊慌逃跑了。
唐卡形象特点
坐姿像:寂静相,一面二臂,面部有三只眼睛,手持一把大白伞盖。
立姿像:忿怒相,粗看起来与千手观音很像,佛母的面部有三只眼睛,左方有一把大白伞盖。
这里暂停一下,把最容易混淆的三种女性主尊放在一起,直观看区别:白度母、大白伞盖佛母、大势至菩萨:
13 绿度母
绿度母,是观世音二十一度母之首,是成就事业的佛母,还对妇女儿童有特殊的护持作用。
唐卡形象特点:
一面双臂,肤色为绿色。
14 财宝天王 和 黄财神
唐卡中财神的形象,常见的是五色财神之首的黄财神,以及财宝天王(四大天王里的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西游记》里面举着伞的那位)。
唐卡形象特点
黄财神:肤色为黄色,左手托一只老鼠,即吐宝鼠,右手持一个球形宝珠。
财宝天王:肤色为黄色,左托一只吐宝鼠,右手擎这一把慧伞,骑一只绿鬃白狮。
15 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大士可以说是藏传佛教所有宗派共同的始祖。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建桑耶寺,成立僧团,由此“佛、法、僧”三宝俱全,标志佛教在藏地正式建立起来。
莲花生大士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总集化现,替代佛在世间弘法,是密宗最大成就者。我个人觉得,他是离我们人类最近的“佛“。
唐卡形象特点:
嘴侧有胡须,头戴莲花冠,身着法衣袈裟,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左臂环抱三叉戟。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5-607442的坦诚唐卡:
『肆』 药师佛和长寿佛什么区别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
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
长寿佛:
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本来是阿弥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喇嘛教内却将两种含义分别作为两尊佛供奉。
喇嘛教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佛是他的化身。在喇嘛庙里无量佛的壁画、雕塑、唐卡画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灵塔殿里,长寿佛是不能缺的。
长寿佛着菩萨装,具文静的女性特征。头戴天冠,梳着高髻,上身袒露,呈现橘红或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项圈等庄严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征是双手作禅定印,即双手上下折叠放在屈盘的双膝上,手中拜一个生长着吉祥花卉的宝瓶。他的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体态匀称,象一位端庄的女性。
长寿佛(Amitayus),一头二臂,身红色,盘发成髻,戴五佛宝冠,上穿天衣,下著绸裙,身佩珍宝璎珞,具足一切报身佛的种种庄严,双手结定印于膝上,手上置长寿宝瓶,两足以金刚双跏趺安住于莲花月轮上长寿佛,为息增怀诛四事业空行母围绕,以勾召五大精华、寿命、福智等。佛经中说:持诵长寿佛咒语,能增长寿命及福德智慧,避免非时而死及夭折或意外身亡,消除一切罪业,证无死成就或住生西方极乐净土。人身是无常的,出生于此世间当中,往生也是必然存在的。修持长寿佛,现生可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善业善缘增长,恶业恶缘缩短,令世间法之事业长寿。当我们往生的时候,对我们有利益的只有佛法。命终亦可往生长寿佛净土。
药王,梵名Bhais!ajya -ra^ja ,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载,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其国名悬胜幡。彼佛涅盘后,于像法中,有日藏比丘,聪明多智,为大众广说大乘如来之无上清净平等大慧。时众中有星宿光长者,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以雪山之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众僧,并发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若有众生闻己名者,愿其得灭除三种病苦。时长者之弟电光明,亦随兄持诸醍醐良药供养日藏及诸僧众,亦发大菩提心,愿得成佛。其时,大众赞叹星宿光长者为药王,电光明为药上,后即为药王、药上二位菩萨。同经并载此二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药王菩萨于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梵Vimala -netra );药上菩萨亦成佛,号净藏如来(梵Vimala -garbha )。
『伍』 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善护口业
善护口业
我们学佛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地取舍因果,善护身、语、意三门。作为凡夫,我们没有能力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就者。远的不说,仅喇荣这个小小的山谷里,自一世敦珠法王时期十三位弟子虹身成就以来的几百年间,以各种方式示现成就的修行者层出不穷。有些人的事迹生前为人所知,有些人却终生隐藏自己的功德,甚至故意示现离经叛道的形象游舞人间。
所以,对世上的种种人物、现象,我们以清净心对待就好了,千万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随意发批评,特别是针对出家人。大家有时也会看到一些人很轻率地就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随意诽谤出家人。现在与以前不同,这个时代网络非常发达,你所写的这些诽谤的言辞一经刊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可能会人云亦云,跟着你造下恶业;或者因为看到你的言论,而对佛教产生邪见。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果报是多么可怕!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因果不虚,如果诽谤的是圣者,那将来就是在地狱感受无量痛苦的果报。这一点我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对某个出家人没有信心,或是对他显现的一些行为看不惯,可以不去依止,不去亲近,但绝不要诽谤。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忠告!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五明佛学院出家人的真实故事。这个出家人叫阿莫绕多,在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十几年,对法王的信心很大。但他显现上行为却很不如法,整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学院的管家对他很头疼。
几年前,阿莫绕多似乎再也无法忍受学院严格清苦的生活,回到了家乡甘孜达塔,还结婚生了孩子。看见他这样,道友们觉得他违背誓言、自甘堕落,都很蔑视他,乡亲们也有不少非议。有一次,他对别人说:如果死的话,我可能会头朝下死去。这话的意思是说会死得很难看,不吉祥。
大家听了,讽刺他说:你如果真有本事,就死得像个样子吧,免得到死都让人看不起。阿莫绕多回答说:那好吧,就依你们。大家觉得他装模作样说大话,很可笑。
去年年初,阿莫绕多感觉身体不适。一天他梦见法王如意宝,法王让他念诵十万遍《普获悉地祈祷文》遣除违缘。他按照上师的嘱咐,圆满了十万遍念诵,之后,再次在梦中见到法王如意宝,法王说:你到我这里来吧。
第二天,阿莫绕多把自己的梦境告诉妻子。他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离开这个世界他没有一点忧伤和牵挂。他叮嘱妻子在他死后出家修行,不必担心未来,他一定会在修行路上帮助她;孩子们可以送到青海果洛的一所孤儿学校,他的金刚兄弟根容堪布会照料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
家中一切安排妥当,几天后,阿莫绕多请来几位出家人,为他助念《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他在一旁打坐。大家念完一遍发愿文后,他睁开眼说:“我很差劲!没死成。再来一遍。”于是出家人又再念一遍。就在第二遍发愿文的念诵过程中,阿莫绕多坐着示现圆寂。
圆寂后法体端坐三天不倒。第三天,人们请当地的玛真多洛活佛来为阿莫绕多念诵大圆满窍诀。活佛念完起身刚要离开,突然听见一声巨响,阿莫绕多端坐的身体倒下来。几天后阿莫绕多的身体缩到很小,茶毗时出现了许多象征获得殊胜成就的瑞相,令在场所有人倍感惊奇。他们对阿莫绕多生起了很大的信心,而那些曾经在阿莫绕多生前对他批评、诽谤的人更是追悔莫及,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在阿莫绕多面前忏悔的机会。
以前帝洛巴尊者嗜好吃鱼,而印度八十位成就者显现上也都千奇百怪。从前,菩提金刚和如来芽尊者在卫藏跟随晋美林巴尊者学法。几年后,晋美林巴尊者说:我的法全部交给你们了,你们回去修行和弘法吧,我们师徒今生可能再无法相见了。师兄弟二人不得不哭别上师。
离开前,上师说:你们去大瑜伽士却旺仁增千波那里求一个长寿佛灌顶,这对你们会有帮助。却旺仁增千波是当时藏区公认最伟大的伏藏师,拥有不可思议的神通。菩提金刚、如来芽尊者和另外一位师兄弟晋美俄才来到瑜伽士的住处。
瑜伽士正被自己的一帮小儿女弄得焦头烂额,听说有人求灌顶,便大骂:没看见我有多糟糕吗?你们是不是存心讽刺我?几人说明求灌顶是上师晋美林巴尊者的指示后,瑜伽士才同意为他们灌顶。他坐在一堆乱糟糟的杂物中间,一时找不到灌顶用的拂杖,便随手拿起一根拨火棍,又解下自己的绑腿扎在棍子一头,开始为他们灌顶。
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想起灌顶还需要宝瓶,又随手拿来一个壶当作宝瓶,把里面的甘露分给三人喝。求灌顶的人对自己上师的教言和瑜伽士的加持力没有丝毫疑惑,恭恭敬敬地用手掌接甘露喝下。菩提金刚更是捧过宝瓶,把其中剩下的甘露全部喝掉了。后来,他们果然都得到长寿佛的悉地,活到高寿。菩提金刚常常说:自己本不想活到这么老,只怪当初瑜伽士的甘露喝得太多,想早点死都死不了!
我讲这些故事是想告诉大家,那些有很高内证功德的修行人,有时也可能会在行为上显现不很如法,而圣者的显现以凡夫的分别念是根本无法辨别的。僧宝是我们皈依的三宝之一,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助道友。如果因为自己的分别念而随意诽谤僧宝,大家可以好好地反省一下,看自己的皈依戒是否清净。诽谤僧宝的严重过失,在《极乐教言》等诸多经论中都有详细阐述。肆意诽谤对自己的修行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你造下很大的恶业。这样的话,不用说解脱,来世得到人身都非常困难。
从世俗做人的角度来说,信口开河,随意批评他人或恶意诽谤,都是有悖于个人修养原则,甚至是不道德的。我希望大家精进修行、善护三门,这是追求解脱与安乐的人都应力争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