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已发现的历代帝王墓有哪些在哪里
秦始皇的在陕西的咸阳,现在还没有能力开发,秦以前的都是战乱无法考证 ,据说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要挖断国内所有的龙脉,所以毁了很多,他的陵墓据说就是占了周武王的陵墓,现在没开挖谁也不知道,汉朝的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兴平县东北约9公里的茂陵村,东距西安市约4O公里。汉末年,曹操是个盗墓的头头,也毁了很多 。曹操的陵墓最近报道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已经被盗的没什么东西了,东西汉之后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战乱中,到隋朝。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的陵墓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三畤原上,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杨陵埋葬的是隋代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其陵为泰陵,杨陵由此而得名),到唐朝,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共有二十一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唐王朝的博大气势。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势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关中唐十八陵:
高祖(李渊) 献陵:三原县东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李世民)昭陵:礼泉县东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
高宗(李治、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乾县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李显)定陵:富平县被10公里的龙泉山上
睿宗(李旦)桥陵: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上
玄宗(李隆基)泰陵: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栗山上
肃宗(李亨)建陵:礼泉县北12公里的索山石马岭上
代宗(李豫)元陵:富平县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李适)崇陵:泾阳县云阳镇东北15公里的槎峨山的主峰东侧
顺宗(李诵)丰陵: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宪宗(李纯)景陵:蒲城县西北13公里的金积山上
穆宗(李恒)光陵:蒲城县被15公里的尧山南侧
敬宗(李湛)庄陵:三原县陵前乡紫家窖村东侧
文宗(李昂)章陵: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雷村乡西岭山上
武宗(李炎)端陵:三原县徐木原西侧
宣宗(李忱)贞陵:泾阳县云阳镇西北白王乡黄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李璀)简陵:富平县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李擐)靖陵:乾县东北5公里的铁佛乡南陵村
追封的唐王朝帝王陵:
太祖(李虎)永康陵:位于西安
元皇帝(李兴)宁陵: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北侧
让皇帝(李宪)惠陵: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武则天母(杨氏)顺陵:咸阳渭城区底张乡陈村南侧
到宋朝。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9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客死异乡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北宋灭亡以后,河南地区为金朝控制,宋帝当然不能继续葬在奉先。绍兴元年(1131),哲宗皇后孟氏去世,遗命先择地“攒殡”,待恢复中原以后,再归葬河南。后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后来此地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宫均葬在这里。
到元朝,蒙古族特有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性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了解。所以现在还没有发现一座元朝的陵墓,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迷,
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清朝。清东陵在北京的东北方向,距离北京大约120公里,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统治者先后在这里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后的陵园和五座妃子们的陵墓,分别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众多的后妃们。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八宝山。
② 不光埃及有金字塔,吉林也有座金字塔,其墓主人是谁
作为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的秘密数不胜数,古埃及、苏丹、南美洲等地均有它的存在。它完全靠石块叠压而成,没有任何黏着物,但是却可以做到几千年不倒,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类创造的奇迹。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中国东北,居然也有一座金字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一座高句丽君王的坟墓,居然被修筑成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这背后的真实原因,一直被后人猜测,有人认为这是王爷生前崇敬古埃及文化的体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为了保护墓主不被盗,而制成的“陵墓碉堡”,至于样子长得像埃及金字塔,只是一个意外,但究竟真相是什么样的,答案就不得而知了,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相关线索,为我们揭开中国金字塔的种种谜团。
③ 中国现存保存完好的皇帝陵墓有哪些
明长陵、明永陵、清孝陵、清惠陵、清泰陵等。
1、明长陵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仅次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在位时间48年。由于朱厚熜在位时间长,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迄今保护较好。
永陵建筑独特、规模宏大,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永陵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
3、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原配皇后(静妃)博尓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寝中比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两位皇后全部采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宫中仅留有三个骨灰坛,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确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宫的防御严密,这使得清孝陵成为在民国时期清东陵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皇陵。
4、清惠陵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
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
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5、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泰陵主体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楼开始,过一座五孔石拱桥,便开始了西陵最长的神路--2.5公里长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宝顶。
依次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谥号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和哑巴院、宝顶等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长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永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孝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惠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泰陵
④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在哪里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 秦始皇陵全景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⑤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何至今还没找到他的墓地呢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开始到清朝溥仪退位,共有400多位皇帝。大部分皇帝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其实也是很辛苦的,开明的皇帝努力治理国家,忧心天下,鞠躬尽瘁;昏庸的皇帝天天享乐,精力早就被榨干,还有可能被权臣篡权夺位,遭遇亡国等事情。他们大多数都活不过50岁,超过80岁的只有5位。
赵佗称帝的时候,已经是54岁,称帝之后没过多久,就将国家大事交给儿子,结果他日夜操劳不久就离世了。赵佗无奈之下又重新执政,直到101岁寿终才由孙子赵昧继位。
在赵佗101岁离世的时候,他的孙子也有60多岁了。赵昧在继位之后,又管理了南越国15年,最后才离世。
最离奇的是,南越国共有5位皇帝,其余的皇帝墓都找到了,就只有赵佗墓没有找到,只知道赵佗墓在广州,但就是怎么也找不到。这位皇帝也堪称是历史上的传奇了
⑥ 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活了103岁在位69年,为什么陵墓位置至今下落不明
中国历史上长寿的人很多,但是长寿的帝王却是很少的,从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六国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一共有400多名皇帝,但是能称得上长寿的也只有15位活到了60岁以上,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南越武帝赵佗,他活了103岁,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在位69年,但是直到今天都没有找到他的陵墓所在。
公元前179年,吕后去世,汉文帝刘恒即位,汉朝又开始派使臣出使南越,再次修复了汉朝和南越的关系,一直到汉景帝时期,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然而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用着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103岁,由于他在位时间太长,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辈。他的墓地是自己亲自选的,由第二代南越王赵胡安排殡葬,但是直到如今还没有找到赵佗的墓地方位所在,可以说赵胡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⑦ 中国最长寿的皇帝,比乾隆多活了十几年,他是谁
皇帝看似风光好,其实却是高风险,能活到古稀之年的皇帝,实在不多,在位时间很长,活了很久的乾隆皇帝,其实也才89岁;至于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其实也只有69岁。那么最长寿的皇帝是谁呢?
果然,赵佗死后,南越国被大汉所灭,不过这个长寿的皇帝,开挂的人生,却让后人记住。
⑧ 乾隆皇帝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河北唐山遵化马兰峪。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清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两万里,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与豪华程度已不必多言。
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 )告竣,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
清东陵地宫对外开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余三座都在裕陵体系中。这就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终止处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
(8)长寿帝王墓在哪里扩展阅读:
乾隆的丰功伟绩:
乾隆帝即位初,屡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势力。
乾隆帝晚年乾隆帝晚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人口一共数万的大小金川。
乾隆二十年平定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内讧,剪除达瓦齐割据势力。
二十二年,平定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叛乱。
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二十四年事平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乾隆二十九年,遣副都统扎拉丰阿率兵拆毁沙俄先前于准噶尔地所筑的全部设施,消除其威胁。
规定每年派兵至格尔必齐(今属俄罗斯)及额尔古讷河(在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交界处)一带边界巡逻。
乾隆三十二年,派军入缅,乾隆三十四年,遣大学士傅恒督师1.3万余人再入缅甸,交战数月,迫缅王猛驳请和。
三十六年,命伊犁将军伊勒图接待安置自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春事平后,遂命废两金川土司制,设厅委官管辖。
乾隆五十一年到五十二年,派兵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
五十三年,应安南(今越南北部)国王黎维祁之请,入安南平定内讧。
同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军进攻中国西藏,命理藩院侍郎巴忠等率军援藏。
五十六年,廓尔喀军再次进攻西藏,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统兵1.3万余抗击,次年将廓尔喀军逐出藏境,乘胜追入廓境,迫廓尔喀言和。
⑨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曾熬死了儿子,至今还没找到他的墓地吗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表面上看他们权力无比巨大,光鲜无比。实际上,这个群体是古代最不幸的群体,他们就是皇帝群体。据统计,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能达到57岁,而皇帝平均寿命仅39岁。
凡事皆有例外,有人说乾隆是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寿命最长的,活了89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南越王赵佗才是最长寿的皇帝,活了104岁。赵佗,公元前240年生,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
上面这段关于赵佗墓地的记载,没有提到具体位置。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里曾记载,“禺山在县西南一里,尉佗葬于此。”但是,禺山究竟在哪里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1983年6月,考古人员在广州北象岗发现一座南越国时期大型石室墓,最终确认墓主竟然是赵佗之孙,南越文王赵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