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养生大师因病早逝这一颇具讽刺的社会现象
前段时间,养生大师梅墨生先生因肠癌早逝的消息想必都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对于梅先生的逝世我个人是比较难过的,但是对于他的死,很多人对此争论不休。也就是梅墨生先生身为养生大师,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这个问题的讨论甚至一度上升到了中医与西医的辩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养生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契合中医理论的。
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张学良抽烟喝酒还活到一百岁,就认为抽烟喝酒对人体无害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寿命不长就完全否定其生活习惯,更不能因为“养生大师”早逝就简单的否定养生无用。
B. 伪养生的伪养生 - 骗术揭秘
李一的“神功”被指蒙人
近年来,“排毒教父”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食疗专家”张悟本等“养生明星”先后倒下,显示出一方面社会健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养生保健行业尚不尽规范,全社会的科学意识还有待增强。
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曾被宣传成养生专家、学问大师,号称有3万名弟子,2010年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且被弟子举报强奸女大学生。
随着近年来“养生热”升温,在各类宣传推动下,上山找李一养生修行者纷至沓来,养生班屡屡爆满,甚至出现了“天价班”。除了一套和道学相关的养生理论外,李一及其弟子据称还身负“神通”。李一本人曾在电视上展示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其弟子还演示过嚼碎灯泡、钢针穿臂等“特异功能”。但出名后的李一除了为部分贵宾“通电体检”外,极少再做类似表演了,并声称“万般神通皆小技,唯有空空是大道”。
一位曾接受李一“通电体检”的人士说,李一手持连接220伏电源的火线,让对方手持零线,再触碰对方手指,使其感到麻痹。他对于长年从事文字工作的这名人士的诊断是“要注意颈椎”。该人士回忆,李一的房间四壁挂着多张与各级领导干部的合影。但是,与其交谈时,一旦触及较深层次的学术问题,李一便会把话题避开。
查阅李一当年表演“水下闭气”的录像资料发现,两名身穿公证员制服的人员仅表示他是“在密封容器中的时间共计为2小时22分”,而非水中闭气。
“通电体检”是李一及其弟子们的又一项“神通”。吴心表示,它是操控220伏的电流,为体检者进行“经络评估”,用任意一处插座都可进行,不需旁人暗中调节电量。“这是意念的作用。”
西南地区一位知名道教界人士说,李一所谓“3岁入道”的说法很不客观,“通电体检”之类自己也不支持。
“操纵220伏的电是‘鬼扯’!”重庆第二十九中学物理教师钟崇华说,正常情况下人体安全电压约是36伏,这是基本物理常识。他说,以通电手法行骗并不稀奇,两人形成串联电路后,每人承受的电压降至110伏左右,就有可能不会当即致命;如果导线电阻很大,或再动些别的手脚,电流将更弱,就可能不会造成明显损伤。
重庆市中医院内科专家郑劲说,市民养生不可盲目,应求助中医或西医营养学方面的正规机构和专家。至于“电击体检”,中医确有“从已病治未病”的理论,但所谓“电击就能预判今后五年疾病”则太玄了,已属“江湖神医”之流,个人不推荐。
张悟本的悟本堂
张悟本曾表示,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等,其身份经媒体披露后遭到质疑,卫生部否认其养生专家的身份,而多位专家也对其理论进行了批驳。陈春明表示,把绿豆说成像目前网上所说的“功效”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吃豆类是很好的,但是绿豆是不能治病的。从营养学来说,豆子都有它的特点,蛋白质比较高,在吃的过程当中它的一些膳食纤维和一些成分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也不是那么神。
同时,专家对“患病不用服药”的论调予以坚决驳斥,称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合理用药都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老百姓不能一味拒绝使用药物,以免失去有利的治疗时机,从而对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张悟本曾否认盐摄入量太多将导致高血压的说法。对此,几位专家表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研究、试验而得出的世界公认的结果,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定要降低盐的摄入量,也就是说他是完全颠覆了已有的建立在完善科学试验基础上的一些基础养生理论。还有比如牛奶和酸奶,张悟本提出是不能喝的,因为黏稠会引起血液变稠,引起血管堵塞。专家明确指出这也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
而对于张悟本声称补钙可以降低高血压(男的吃4000毫克,女的吃 3000毫克),并给出很大剂量的做法,专家也指出,如果过量的话,会影响肾功能甚至引起肾衰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钙多了会在肾上沉积,损害肾的功能,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影响铁、锌微量元素的吸收。摄入量太高,还会引起人体的代谢混乱,在临床上是一种疾病,不是说钙多就随便摄入。
程义勇介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的摄入量成人是800毫克,孕妇和乳母是1200毫克,最高也不应该超过2000毫克的水平,超过了就会有问题。
马悦凌
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自称造就了医疗奇迹:她以泥鳅、当归配合“高热量食物”,除了治疗被誉为世界难题的“渐冻人”,还治好了肝癌、乳腺癌、肺癌患者,让高位截瘫的人恢复了知觉。其助手说,治疗“渐冻人”只是马悦凌的一个探索项目。下一步她准备攻克艾滋病。马悦凌通过其个人官网指导治疗“渐冻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行为,被医学专家质疑存在非法行医嫌疑。
据公开资料,马悦凌自称治疗12名“渐冻人”患者,并将此病成因、治疗方法全部公布在网站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专家表示,从中医学者角度看,马悦凌针对的人群是病人,注射当归液是介入性治疗,其方式已是医疗行为,“没有相关资质自然属于非法行医。”
2010年夏天,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中医师季建敏的门诊来了一位奇怪的病人,面对专家的询问,这位患者居然仍在打哆嗦。专家为其做了检查,结果除了“嗜酸细胞增多”外,身体并没有其他器质性的病变。这是一位50多岁的南京女子,姓王,她告诉专家,自己平时很注意保健,经常看一些养生专家的书籍,特别是马悦凌的书,她对马老师很崇拜,经常按照她的保健方法健身。
在生病之前,她的肩周炎发了,于是,她就用马悦凌的“生吃泥鳅”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吃了两顿生泥鳅。专家恍然大悟,她体内“嗜酸细胞增多”的原因多来源于吃生泥鳅。因为生泥鳅里有很多种寄生虫,必须经过高温烹煮才可以杀死。
后来,中医专家除了用抗寄生虫的药物外,还用中医为其调理,调理了2个月,王女士才脱掉了棉袄。季建敏说,除了王女士,他们还遇到另外一位女子,也是生吃泥鳅吃出问题的,不过病情没有王女士严重。
和以往的神仙神医有所不同的是,“神仙们”走的是精英的路子,而“健康教母”走的完全是一套“草根包围精英”的路子。没有明星大腕为她推广宣传、呐喊助威。靠的就是作家妙笔生花的看家本领,就是一个“免费”治疗网站的精心操作。更还有一套“深入浅出”的忽悠理论。而比以往“神仙们”更精明的是,先前“神仙们”的受益者被“治愈后”总是满世界的张扬,甚至还著书立说予以推广,这就很容易让记者抓住把柄。而“健康教母”却非常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管记者如何打听,她都不会吐露半个字,至于是为了保护“渐冻人”治愈者的隐私还是怕“穿帮”,只有马悦凌心里最清楚了。
C. 你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人讲养生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生绝对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之所以养生是因为疾病太普遍的恐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癌症时时出现在身边,为了,基本的安全需求就开始刻意养生了,挺可悲的。
D. 如何看待中药养生
传统中医分为四科:内科,针灸科,按摩科和骨伤科。对于养生,各科都有自己的理论,前三科理论比较常见,我就不赘述了,只从骨伤科的角度讲一讲。开宗明义:我不认为有啥灵丹妙药能让人健康长寿,那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对于养生,最关键的就是筋柔骨顺。筋不柔,骨不顺,你做的所有努力不过是痴人说梦,到头来不过一场空。还记得一中医黑上来就开怼:做各种抻筋活动就可以让筋柔了。看得我哭笑不得,心中不由感慨:这人是不是傻了!除了瞎编就不会干点别的!多学点知识吧,别把无知当个性,科学教的信徒们概莫能外,都这个德行。总以为科学在手,天下我有。其实不过满腹草包,徒增笑而!
E. 如何看待养生热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富贵病不断出现。一些病是随我们饮食的丰富、平时没有正确理解健康含义因素,慢慢形成的,也是无法知觉的,我们所以不能任其成在,这样一来,人们总结前辈人的经验,工作之余尽量运动运动,一有时间就到外面锻炼,确保有一副好身体,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幸福;现在是生活质量上去了,不喜欢活动的人健康时常出问题,所以,大家经过多年来总结,追求健康长寿才是最大的幸福。如今是好生活有了,空余时间有了,为了自己和家人,怎不把健康素质提高呢?全民在互帮互助的推动下,出现的养生热潮我们应积极参与,健康自己的同时向周围人群发出邀请,让全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F. 身为年轻人的你,怎么看待养生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也需要养生,现在的年轻人比老人的生活规律更不规律,现在的年轻人吃东西乱吃,而且睡觉也睡得特别晚,个人觉得我们年轻人更需要养生,而且更需要去学习一些养生知识,身为年轻人,我认为养生是必要的。“年轻人不需要养生”这句话我认为是不妥的,在小康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繁荣,人们不是吃不饱饭而发愁,过多的年轻人依赖与上网通宵,啥叫养生?就是要在生活的琐碎事中,从一点一滴做起,应该从吃喝、起居、锻炼、情绪等做起,有益于身体的坚持,无益于身体的改掉。
好多年龄大了时的大病都是年青时落下的病根。况且,年青时因劳累和其他方面不注意导致身体跨了的,也有很多。事业重要,身体更重要,不要被成功学和不负责的老板洗脑,做人努力是必须的,注意养生,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在网上反对中医和养生,其实自己天天在喝枸杞水。这就是两面三刀了,所以对一些言论就得思考了,该养就养,该注意就注意,毕竟除了你自己,没有什么人会对你的健康负责。
G. 如何看待养生行业
养成还有未来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国库的,我们争取看待
H. 怎么看待“伪养生怎样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是当下最热的生活话题。社会上,健康论坛、养生讲座林林总总,老百姓也趋之若鹜。然而,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不少“大师”的观点常相互“打架”,甚至有些“大师”自己讲的话前后矛盾。我国知名医学专家、卫生部卫生文化委员会副会长袁钟郑重提出,老百姓对常见的“养生讲座”“养生书籍”“养生大师”一定要慎重理性对待,切勿上了“伪科学”“伪养生”的当。下面简述一下自我养生的几个环节:
一、合理膳食:
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营养的均衡是生命健康的基础,所以生命的延续是通过脾胃的功能,从自然界中汲取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食物纤维、微量元素、水这七大基本营养素,来供给人体延续所需的基本材料。
这些营养都是从我们的一日三餐或基础饮食中摄取的,要保证种类齐全,又不能任何一种过量,这就是现在经常讲的膳食平衡。
所谓平衡,就是各项营养素达到均衡,所以要适量合理的进食,饮食要有节制,禁止暴饮暴食,尽量少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就餐卫生,切记勉强进食、怒后进食,忌生冷及过咸的食物。
在清代宫廷,尤其是乾隆时期,非常留意饮食养生,除了基本膳食以外,还要有蜂蜜、人参、松仁、枸杞、蜂胶等食药兼备的养生物品,已达到无病能补,有病能治的功效。
二、适当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常流的水不会出现腐臭,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人体也一样,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始终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以,要适当运动,才会促进健康,受益身心。
我们的骨骼随着年龄增长,到23岁就会定型,各种机能也相应完善,但到中年(一般在35岁以后)骨骼就会出现萎缩变化,骨皮质变薄,随着钙质的流失,骨质也会出现疏松现象。所以,要适当运动,通过运动疏松筋脉,使营养通道输送功能顺畅,用脏腑送出的营养物质濡养骨骼,增强骨骼钙质和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调节情绪
“病由心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医学证明,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寿终而死,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不良情绪会让你罹患各种疾病,不良情绪会导致肌肉紧张,紧张情绪可以放大任何一个轻微的痛感,不良情绪导致内分泌失衡,不良情绪给内分泌系统带来的破坏最严重,不良情绪也会阻碍的身体发育……
I. 你是怎么看待养生这个问题的
看待养生:
1、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2、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3、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9)如何看待虚假养生理论扩展阅读:
养生的意义:
养生就是保健和修身养性,中国医学认为养生可调理五脏阴阳,保持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一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处于生理范围之内的最佳状态。
百病起于过用,疾病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将很多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临床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与饮食、起居、情志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疾如箭矢,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感冒;而病,如江河泥沙之淤积,百十年后,方成巨患。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如釜底抽薪,杜绝病成,养生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是前人总结的各种葆养生命的方法,长期坚持,可以将人的精气神调整到饱满的状态。
J. 养生到底有没有用,你怎么看待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当中最热点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养生到底有没有用只有真正体会的人才清楚其中的奥妙,养生的确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一定要正确看待养生问题,不要歪曲或者。恶意的揣摩改变养生的本质意义,养生就应该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市场上经常宣传的一些营养药品只是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锻炼身体。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像平常的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症状都会远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