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由来
德国精神神经病学家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1864~1915),常用汉文音译名称为阿兹海默。阿尔茨海默病的原文全称为Alzheimer-KranKheit(常用汉文译名还有阿兹海默氏痴呆症、阿兹海默氏失智症、阿尔采末病),是一种脑功能渐进性衰退的失智症。
1906年11月2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德国精神病学会”年会中,阿尔茨海默首次报告了他对一例51岁脑功能渐进性衰退女患者长达4年9个月的观察、诊治、追访以及研究的结果。1910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皮林在其编撰第八版精神病学教科书之中,把阿尔茨海默氏报道的上述病症冠以阿尔茨海默氏的名字,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出生于德国马克勃雷特地方一律师之家,读完小学、中学后,于1883年19岁时,考入柏林皇家弗利德里奇――维尔海姆斯大学医科学习,毕业后自设诊所行医。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在法兰克福、海德堡、慕尼黑、柏林等地的医院里,分别担任精神病科医师、主任、教授等职。由于体质因素和工作繁重,他50岁前罹患疾病,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51岁病逝。
100年前,德国精神神经病学家阿尔茨海默首次报道脑功能渐进性衰退症,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阿兹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等。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大,这种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医学家们对该病的研究与防治也在逐渐深入……
901年11月25日,51岁的女性患者奥古斯特入院时,其家人陈述:患者5年来,发生渐进性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说话不顺畅乃至错乱、听幻觉、失去辨别事物与方向的能力、性格偏执、日常生活中拒绝家人的帮助等。
德国法兰克福医院精神病科医生阿尔茨海默将这个女病人收入医院诊治,并对患者进行医学检查,确认其上述症状均很明显,并且书写自己的名字也会错乱。经过反复对症治疗,其症状未能改善却继续加重,直至1906年4月8日病逝。后来,阿尔茨海默对患者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广泛性萎缩,脑重量减少。病理切片显微镜检视,主要为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呈现广泛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嗜银染色的斑块等。就把这个病人的症状和病理改变命名为脑功能渐进性衰退的失智症。
阿尔茨海默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故广泛称为老年性痴呆症或老年性失智症。若该病患者年龄低于65岁或更年轻者,称为早发性痴呆、早发性失智症。近年来,社会上与学术界有人士认为,以“痴呆”称呼患者,客观上似有鄙视之嫌,对患者或其亲人、朋友,可能会产生感触杂陈心情,故主张把“痴呆症”改称为“失智症”。
在各种病因引起的失智症之中,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中风、脑外伤后遗症、脑炎与脑膜炎后引发、各种物质中毒、内分泌与新陈代谢障碍、中枢神经肿瘤、长期营养不良与贫血、未能治愈的重度抑郁症等,阿尔茨海默病占的比例最高,据近年报道大致为50~65。虽然,学术界、医学界对阿尔茨海默失智症的原因尚未完全探明,但对它的症状与征兆,已总结出若干基本点。其前驱症状与后发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或异常,说话不能正常表达,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不能操作原先熟悉的工作,物品放置错乱,失去时间、空间概念,不能思考复杂事务,性格明显变异,情绪、行为改变,幻觉与妄想,对生活和对外界淡漠无兴趣等等。
阿尔茨海默失智症的诱因,学术界比较明确的有:教育程度低,脑神经细胞未能长期获得复杂思维良性刺激,牙周病炎症可能损害脑部,长期失眠,缺乏体力活动等。有人认为,老年人长时间独自看电视,日子久了也可能成为失智症的诱因。
老年失智症迄今尚无特效药可治,因此,对患者身体各方面亟须给予积极支持疗法和细心、耐心护理,改善其日常生活状况,以增强其身体的代偿能力,尽可能延缓其症状恶化。
正因为老年失智症还没有特效疗法,采取预防措施就显得更加重要,人生的每个时期都应注意控制体重,防止体内有害胆固醇增高,不吸烟、少喝酒,进入中老年时期,要保持常走路、多动脑,不宜长时间看电视,精神愉悦,生活有序,积极防治和避免可能引发失智症的诱因与不利因素。
❷ 老年痴呆症学名叫什么
老年痴呆症,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❸ 老年痴呆症的别名叫什么
老年痴呆症的别名叫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识别能力低和记忆衰退,患者神经意识清醒但精神功能衰退,是大脑退行性病变的一种疾病。
按病因通常可以分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血管型痴呆、混合型痴呆和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由于发病机理的复杂性,在所有种类的老年痴呆中,以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
(3)失智老年人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简称什么扩展阅读
陪伴关爱老年人可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关爱与陪伴。亲人忙遐之余多去看望他们,短短几句问候声,就可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安慰。
家人要耐心听取老人的诉说,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要给予理解和宽容。不必替老人包办所有生活琐事,尽可能让老人自己多做些,如洗澡时放好水,然后提醒老人做下一步动作,以锻炼和维持其自理能力。
另外,由于患病老人丧失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而要尽量避免移动家具和迁居。平时可根据老人的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看护。
❹ 什么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特别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失智症可分为可逆或不可逆,视疾病成因而异。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个不特定的概括名词。也称痴呆症。
失智症的症状
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会遗忘刚刚发生的事 (短期记忆差),而较久以前的记忆 (长期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
失智症影响语言能力,理解力,运动能力,短期记忆,辨认日常用品的能力,反应时间,个性,执行能力,解题能力。就算没有智力衰退的迹象,也常有妄想(阿兹海默型有15-56%),例如怀疑镜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失智症之症状也包括人格或行为改变。很多最后诊断为失智症的个案在住院初期时出现过激烈的混淆症状。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药物、手术,感染,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脱水,换住处或是个人危机而有智能改变之症状。这叫谵妄,症状类似精神病或失智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失智症
❺ 什么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回病,指的是答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空间辩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视,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复方手参益智胶囊有增加脑循环,健脑增进记忆、提高免疫力、安神益智、固本养生的功效,对于老年痴呆症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