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老人和孩子沟通怎么办

老人和孩子沟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5-05 00:21:35

A. 老年人怎么和儿女相处

一、一视同仁,忌偏袒。老人应对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要一样对待,决不能偏袒一个,疏远一个,处事要公正,这样才能赢得子女们的尊敬和爱戴。
二、慎聊闲言,忌传话。老人不宜在亲友中议论晚辈,更不要在子女间传话,以免误传,引起矛盾。有事最好当面讲,不要背后嘀咕;有疑问当面问,不乱猜测。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响家庭和谐。
三、和蔼可亲,忌挑剔。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长者应当是指导者和参谋,不要遇事专断独行。对子女的兴趣爱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碍社会公德,合理合法就大可不必挑剔。不要总是指责子女,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什么都看不惯。
四、有情有度,忌专断。老人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意愿,也要注意尊重子女的意愿,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现在子女工作压力都比较大,节奏也非常快,各家生活经济状况都不同,处理家庭事务,人情往来的事都应通过沟通协商,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以理服人的办法去解决,不要让子女感到压力和难堪。
五、和情合理,忌迁就。老人对子女爱之深切,但也不应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一味姑息迁就,否则,小错不该会酿成大错。但要冷静面对子女做错事情,不冒然批评、教训,一耙子打死,不冷嘲热讽、挖苦。对子女做错的事要适当批评,给他正面的忠告,给他改过的时间和机会。切忌没完没了地唠叨,或者时不时翻旧账扯旧事,那样只会使孩子与你的感情疏远,或直言顶撞。
六、喜形于色,忌冷漠。有些老人好面子,儿女来了心里高兴,脸上偏偏装着严肃。或者有了隔阂和矛盾不说开,儿女来了冷着个脸,时间长了,隔阂会越深影响感情。应该率真的面对孩子,高兴就笑出来,不高兴就说出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能冷处理,否则会越来越冷。
七、万事宽待,忌计较。活了一辈子,啥事没见过,啥人没见过,天大的事打不过自己心宽体健寿命长。老人面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抱着见怪不怪的态度,宽以待人,不要斤斤计较。尤其是对朝夕相处的子女,更要宽容。孩子做。好的事,挂在口边多称赞。做的不好的事,快快忘记少唠叨。切记“好事多说精神百倍,坏事重提臭不可闻”毛主席都爱听别人夸奖他的话,更何况你的子女呢?
八、待人和顺,忌偏激。老了要服老,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要强,劳累了一辈子,现在就是要儿女照顾和回报的时候,不要偏激的认为自己老了就只会给子女添麻烦(儿女不见得会这样想),儿女会嫌弃自己、不管自己、抛弃自己(他们这样做了吗?)···自觉不自觉的就把儿女摆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就把儿女想象成了不孝的坏蛋。要坦然融洽的融入儿女的生活,要知道自己是晚辈联系的纽带,是一个家族的情感支撑,扮演这个角色是你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子女们的精神支柱,他们知道老人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在家孤单的揣测儿女的心思,要主动的召唤儿女回来,要主动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这可是他们和你自己共同的最重要的需要。
九、乐观积极,忌独处。老人应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要有几个老朋友,要有几点老爱好,既不要过度依赖子女,也不要过度陷入到子女的生活需要中去,带孙子,做饭会把自己累病、累垮的。一切要以自己愉快、健康为行动的衡量标准。

B. 老人与子女怎样沟通

父母开心是儿女们的心愿。但有些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人老了,有时会做些看来幼稚可笑的事情,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一片苦心。母亲牙不好,吃不了硬东西,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大吃牛肉,一连吃了多日。原来她认识一位牙齿很好的老太太经常吃牛肉,母亲认定牛肉能补牙,就认准了吃牛肉。可是没几天,她又一口也不肯吃了,原来那个爱吃牛肉的老太太中风了。“牛肉风波”让我发现母亲其实很在意自己的牙齿,下决心带她去补牙。母亲平日节俭得有些过分。到市场买菜一定挑最便宜的,还爱吃剩饭,有的菜都变质了还是舍不得扔。我性子急就从她手里夺过剩饭扔进垃圾桶,母亲一见急了,非要从垃圾桶里把剩饭捡出来。我更火了,就将垃圾桶倒了。这下子可惹了大祸,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气得血压升高。我狼狈不堪,更是委屈万分。还是妹妹聪明,她听说母亲和我为了吃剩饭的事情吵架后,故意愁眉苦脸地跑回娘家,说:“胃疼得要命,吃药不顶用,医生说有个偏方,将剩饭烧焦了,吃下去能治病,可是到哪里找那么多剩饭呢?”母亲一听乐了:“我说剩饭有用处吧。”妹妹趁机将家里的剩饭搜罗一空,母亲还忙不迭地说:“以后剩饭都给你留着,你定期回来拿吧。”妹妹一边高兴地答应,一边快步出门,待走远了,才将剩饭倒了。 人老了,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我们为了让母亲高兴,常说母亲脸色好,走路有劲儿的话。母亲听了却不高兴,立即“哎哟哎哟”地叹气呻吟,说自己这儿不舒服,那儿有点疼。后来我才明白,母亲是怕自己身体太健康了,儿女不把她当回事,所以潜意识里“示弱”给我们。我为此改变“战术”,常提醒母亲注意身体、预防疾病,谁知道母亲更不高兴,有时候还有点恼恨我们这样说。所以,我们只好现场发挥,看母亲的眼神说话。有时候母亲说:“我这么大岁数还活着干啥。”其实这是母亲对死亡的恐惧,但是细细分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里有她给儿女添麻烦的歉意,也有对儿女们心理的试探——你们对我活这么大年龄是不是有点不耐烦了? 每当想到母亲言不由衷的话,莽莽撞撞的行事,我难免有点心酸,更多是对自己的鞭策,听懂父母的心里话,虽然不容易,但却是我们作为儿女尽孝的最重要的“小”事。 填平“家庭代沟” 人们在谈到子女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经常把矛头指向年轻人,认为他们不懂得孝顺。笔者认为,在要求年轻人多孝顺老年人的同时,也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有一个老友,儿子如果每周去看望他一次,彼此相处都很开心。但是如果儿子连续几天和他们在一起,总要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老友为此很是伤心。笔者觉得这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是双方的不理解。父母跟孩子吵架,潜台词是觉得孩子不够关心他。作为子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条件的话,一个星期多回来几次,每周一次很多事情都没有机会处理,矛盾就累积下来,成为一个不定时爆炸的火药桶;多回来几次多解决一点问题,不要老让父母的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而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子女工作上有很多压力,不可能有足够长的时间给你做伴。回家时候,工作上的压力,也不便跟父母说。虽然知道父母爱他,但是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他们情绪和态度失常,一点简单的争执就演变成为粗暴的口角。 老年人其实跟子女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是“寂寞”,而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压力”。笔者建议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尽可能找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全部的压力释放到儿女身上。解脱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是要跟他人去交流,跟朋友去交流;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流。第二是如果还能活动,就到社区玩一玩儿,到老年大学学一点东西,有事儿做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第三是更要学会自我解脱。 很多老年人习惯对自己的子女很严厉,但是跟成年的子女沟通更需要温柔。跟子女谈话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一定能谈通。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让步,双方的让步可以使绝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

阅读全文

与老人和孩子沟通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养老保险脱保该咋办 浏览:129
2o18年四川企业退休工人涨工资 浏览:452
2016湖北省养老金涨幅 浏览:89
幼儿缘60岁生双胞胎视频 浏览:661
吉林怎么查个人养老账户 浏览:183
富阳社保退休电话 浏览:138
测老年痴呆答案 浏览:470
60岁后每个月的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315
无锡补发的养老金什么时候发 浏览:883
老年人三高如何养生保健 浏览:153
老年人总是头晕是怎么回事 浏览:521
失智老年人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简称什么 浏览:929
女孩重阳节出生好不好 浏览:402
解决民生养老机构的对策 浏览:826
社保领退休养老金死亡 浏览:912
养老金代发账户是指什么 浏览:706
老年痴呆中国现状 浏览:967
北京通州区哪里有重阳节活动 浏览:640
乔任梁父母的恶评怎么来的 浏览:912
石家庄市养老缴费基数最低多少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