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0岁老人故意损坏他人庄家并打算持刀伤人但并未伤到人该怎么处理
那样的老坏人让警方来处理,别个人去伤害他,这样会触犯法律,让警方来处理,这样警方会让他给出相应的赔偿。
⑵ 88岁老人天天拿刀杀死人了怎么办
坐牢判刑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严重的犯罪。在被抓捕之前尽快自首,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⑶ 邻居八十岁的老人手持砍刀谩骂我,要杀我,已经两三次了,我该怎么办
邻居八十岁的老人手持砍刀谩骂你,要杀你而且还两三次了,这是为什么呢?你只能报警,让警察叔叔处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⑷ 大爷持刀遇人就砍,生活中遇到这样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现代的社会虽然处处都有监控、保安,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总有一些疯子的出现有可能会危害我们的人身安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安全意识就要受到考验了。在现代社会里,安全意识是每个人都需要培养的,因为不论在什么样的地方,安全问题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人想知道如果我在路上见到一个大爷拿着刀见人就砍,我会怎么办?下面我就来讲讲我的做法。除了有持刀行凶的人,我们还有可能遇到酒驾开车横冲直撞、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人。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以免遇到危险的时候很快耗尽体力。
⑸ 网曝一名老人持菜刀在西乡塘区秀田小学门口闲逛,警方对此有何回应
5月6日上午8时许, 广西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北湖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老年男子在秀厢大道某小区广场附近持刀行走,行为怪异。接警后, 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立即调派附近巡逻警力前往处置,迅速将该名男子控制并带回派出所调查。
民警发现,该名老人神智不清,精神恍惚。经初步调查,老人姓刘,67岁,外省来邕人员。目前警方已联系上刘某家属,并将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现在的生活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非常的重要,也是不想让孩子发生一点点的意外的。所以对于这个老人拿着菜刀在学校门口转悠,也是非常的让家长朋友们担心的,因为毕竟自己的孩子在里面上学也是非常的不安全,而且现在有很多人他们心里面也是非常的。变态,所以这个老人他可能由于是年龄大,身体的原因,所以是可能是神志不清导致的这种行为,所以也是得到了及时的关注 。
⑹ 我的邻居家八十多岁的老人手持砍刀,釜头谩骂威胁我,扬言要杀我,我该怎么办
你应该报警处理,因为他已经动用凶器,并扬言要杀你,警察必须受理,不过这种情况,大多会警告几句了事,所以,对待这种为老不尊之人,还是忍忍吧,实在受不了,就出去一段时间。
⑺ 请问80岁老人持刀统伤人该不该拘留所,
看对方的伤势情况和具体的事情情节。
并且,
已满75岁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专减轻处罚;过失属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如果情节恶劣,应该是会拘留的。不然 上“http://tieba..com/p/4315033865”问下法律人士这种 律师吧
⑻ 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故意持刀抢劫,怎么判行
七十岁以上老人只要不犯重大的刑事案件,一般不收押。法院也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判处缓刑,这个与子女赡不赡养无关
⑼ 七十岁的老人持刀砍人怎么判有优待吗
刑法修正案(八)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 陈磊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先哲曾教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国法律制度上对于未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犯罪规定从宽处理,便是这样精神的反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早已有规定,而对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这传统和习惯,但是直到《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老年人的体恤才真正上升为法律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尊老的传统美德,又能体现刑法的谦抑性。笔者对此略抒浅见,以求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该项法律规定。
一、关于老年人犯罪的法律历史背景
早在西周时期的法律就有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历经各朝代到民国时期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经》减律就规定:“年60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即犯罪人60岁以上,若犯轻罪,可以据情宽容;若犯重罪,则可按理论减。又如,1928年颁行、1935年修正的《中华民国刑法》第18条规定,“满80岁人之行为,得减其形。”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颁布的的一些刑事法律中,也规定了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的内容,在抗战时期,1939年《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惩治汉奸条例》第9条规定:犯该条例第2款各项之罪,年龄在80岁以上者可以减刑。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金诸多国家的法律对老年人犯罪均做相应从宽处理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我国也有对高龄老人犯罪后酌情从宽处罚的判例。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将不断增加。因此,一部管理社会健康完备的刑事法律确实有必要建立有关老年人犯罪的司法制度,设置对老年人犯罪适当从宽处理的法律原则,并明确适用的条件、范围和程序。
二、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
修正案(八)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实,对于上诉规定,《宽严相济意见》第21条作了规定,即“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从宽处罚。”司法先行,该意见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对老年人犯罪酌情从宽处罚。是通过司法能动性来推动社会和谐的积极举措。需要说明的是,它并为突破当时的法律规定,其法律依据是刑法第61条关于量刑基本原则的规定,所以这次入法没有悬念,但是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有的提出70周岁,有的提出80周岁。最终立法机关确定为75周岁,这是综合考虑了各种意见,也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及社会公众的可接受程度。任何脱离国情的法律都是缺乏根植于社会基础的,法律既以颁布,再来探讨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已无济于事。此外,从宽处理的迟度。立法征求意见时,又提出一律从宽处理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秩序,也有提出老年人虽身体衰弱,但社会阅历多、生活经验丰富,更应遵纪守法,一律从宽不妥。最终立法从犯罪主观方面来区分,即故意犯罪“可以”;过失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轻或减轻的幅度应当根据修正后刑法第62条和63条执行。立法的这一规定较好地解决了是否一律从宽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该条规定已满75周岁,应该理解为犯罪的时候已满75周岁,这里的“周岁”于刑法第17条未成年人周岁做相同理解,即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以周岁生日的次日算起。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人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已满75周岁,必须查证清楚,不然对行为人不能适用《刑法》第17条之一的规定。
三、关于老年人犯罪“免死”的规定。
有人提出,对于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缺乏对判处刑罚个罪情况的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老年人体力、智力、精神状态良好,又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且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如不适用死刑,难以平息社会矛盾。故而,立法机关综合考虑后规定,在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之后,增加了“但书”条款,即: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该“但书”指的故意犯罪自不待言,一般可指犯罪手段令人发指,如以肢解、残酷折磨、毁人容貌等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使被害人死亡。
修正案关于已满75周岁以上的人犯罪,一般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是新增加的内容,从此翻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规定新的一页,使得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与未成年人以及怀孕妇女一样受到“法律开恩”,彰显了社会和法律的文明。其实,我国历史上如同规定老年人犯罪可以从宽处罚一样,也有一定年龄以上可不负刑事责任豁免死罪的规定。如1928年颁行、1935年修正的《中华民国刑法》第60条规定:“满80岁人犯罪者,不得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另外,国际公约倡导和要求成员国应该在刑法中规定可以判处死刑或执行死刑的最高年龄,超过这一年龄不得判处或执行死刑。有的国家和地区已有明确规定。事实上,司法实务中也很少有75周岁以上的犯罪人被判处死刑。所以,这一规定意义非凡。
⑽ 70岁老人拿刀给人弄成轻微伤不予拘留
70岁老人拘留期间再次打人致轻微伤,是不能判刑的。
应对老人再次作出治安行政处罚。
对民事损失可以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