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老人多少岁去世算喜丧

老人多少岁去世算喜丧

发布时间:2022-05-04 15:44:38

❶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那么如何才算“喜丧”呢

在儒家文化中,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对应的岁数称呼在中国的文化中都是有特别的意义的,七十古稀之年了,那往后呢,八十在古代已经很罕见了,是属于高寿人群,也就是其实其人生的圆满了,所以这个岁数的人去世了,举办的葬礼就是叫做“喜丧”。

庄子却说出了人的出生和死亡就是生命的循环,天道的循环,四季的更替,而且人去世的时候是安稳的,沉睡于天地之间,这是天道的安排,我们不应该是为其伤心哭泣的。

❷ 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

喜丧指老人多大岁数走了,七期是什么意思?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80岁以上,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

“七期”:逢亡者的“头七”到“七七”。

70岁以上老人去世,到底算不算是“白喜事”

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在古代,算是“白喜事”,也可以称为喜丧。因为在古代时候医疗手段不发达,一场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们的性命。所以长寿的人少之又少,可以活到七十岁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岁以后的老人,正常死亡,就可以称之为,“白喜事”。

然而到了医疗手段发达的现代,人们活到七十岁以上,已经算不得稀奇了,除了特殊的,现在医疗手段还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大多数的人,都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现在的七十岁已经不算是稀奇了。至于可称为“白喜事”的年龄,恐怕要再往后推迟一些了。

❹ 多大年龄什么情况下才算喜丧喜丧的由来是什么

俗话说,人有生老病死。家里的老人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说法,就是“喜丧”。很多人都不理解,丧事还能“喜”吗?其实,传统意义上讲,凡是上无父母,下有四世同堂,90岁以上正常死亡的老人都可以称为是“喜丧”。

第三个条件就是要年满90岁。活到90岁以上,也基本完成了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任务,也有了自己的后代。90年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人世间走一遭,也没什么好放不下的了。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要自然死亡,不管是车祸、火灾、溺水等等,都算不上是自然死亡,都算是“横死”。只有自然老去的才能算自然死亡,才能算是“善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喜丧”。其实最初,“喜丧”这种说法只是外界用来安慰死者亲属的,不想让死者的家人太过悲伤才有了“喜丧”的说法。

❺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在儒家文化中,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对应的岁数称呼在中国的文化中都是有特别的意义的,七十古稀之年了,那往后呢,八十在古代已经很罕见了,是属于高寿人群,也就是其实其人生的圆满了,所以这个岁数的人去世了,举办的葬礼就是叫做“喜丧”。

“喜丧”的说法还要源于庄子,根据的记载,当时庄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当时过来吊唁,却看见庄子在哪里敲着瓦,唱着歌。就怒问他,难道你死了妻子就不伤心难过,还在这里唱歌作乐。庄子却说出了人的出生和死亡就是生命的循环,天道的循环,四季的更替,而且人去世的时候是安稳的,沉睡于天地之间,这是天道的安排,我们不应该是为其伤心哭泣的。

❻ 有的老人去世被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是“喜丧”呢

能被称为喜丧的条件在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有严格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则没有太多的限制。其实按道理来说,家族中有老人去世的话都是一件悲痛的事情,很多老人的晚辈也都是哭的非常伤心的。但是我们的丧葬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地区只要满足了一些基本的条件,老人去世后家人不仅不会特别的悲痛,还会称之为喜丧。

第三种情况就是老人去世的时候没有什么病痛,无疾而终、自然死亡的老人也算得上是喜丧。虽然说现在医疗技术进步的很明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被病痛折磨的很难受的。而那些去世之前身体没有什么病变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老人,在死亡的时候也是非常安详的话,也算得上是喜丧。

❼ 多少岁去世算“喜丧”

按岁数最少要七十。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版丧,哀权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全福。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二)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三)全终。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老喜丧”。

❽ 老人91岁去世是喜丧么

超过八十岁的老人去世都算喜丧。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80岁以上,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中文名
喜丧
拼音
xǐ sāng
注音
ㄒㄧˇ ㄙㄤ
记载书籍
《清稗类钞》
属性
汉语词汇
详细例子
释义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全福。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二)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三)全终。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老喜丧”。
详细例子
这次回老家,刚好赶上参加了一个“福寿全归”的“老喜丧”式的葬礼。悲喜交融。站在死者身边的人们个个皆豁达,思维方式之达观,真乃可敬可叹。葬礼,是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叫赵庄的村子,长眠于地下的死者,是一位九十二岁的男性老者,属高寿了。停灵三天,看不出亲人晚辈们的悲伤;却真正是欢乐有佳,热闹非凡。
“天上”远远的传来各式各样的声音,那是响器的声音,流行歌曲的声音,河北梆子的声音,------总之,是告诉人们,这里正在料理大事。
何谓大事?“老喜丧”啊。
事主的门前搭着大戏台,吹响器的,唱流行歌曲的,唱河北梆子的,耍把势的,轮流上场。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象过节一样喜庆,他们纷纷来这里瞧热闹,台下、车上、都是人。老人们看到动人处,触景生情,边抹眼泪边瞧身边的看客,惟恐自己成了人家的笑料;中年人边看边挑剔毛病,说没有对台戏热闹;毛头小伙和妙龄少女眼睛只往人堆里瞅,使劲寻找心仪的异性青年。“吹鼓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退场时无不大汗淋漓。半夜时分,“吹鼓手”要散场。还没等主家说话,村里几个爱闹事的孬小伙起哄说:人家吹响的唱戏的,一过半夜就脱衣裳,你们这可好,一件也不脱。“吹鼓手”中有人回应说,俺们吹响唱戏是凭本事吃饭,不搞低级下流的东西!孬小伙的头儿听了,一下蹦到台上,扇了他两耳光。他也不示弱,一把就揪住对方的头发。台下又跳上几个爱惹事的年轻人,跟台上的人扭在了一处。主家闻声从灵棚里出来,大声劝阻,一旁的人也跟着拉架,他们才停下手来。“吹鼓手”看台下的看客们不依不饶的样子,只好又吹又唱了两个多小时。
院子里搭着灵棚,正位摆着遗像和灵位,供奉着五谷、馒头、水果、糕点、白酒、香烟、鲜花等。两盏长明灯在灵位的一左一右忽明忽暗的燃着;灵位前面的香炉也燃着三炷香,缓缓地飘向天堂。香,燃烧到快没了,就赶紧再蓄上三炷。灵棚的地上有家里人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也烧。灵棚门口贴有一副“椿形已随云气散,鹤声犹带月光寒。”的挽联。执事人把他家自己扎的公鸡、白幡、纸马、别墅、金银库等纸活摆放在灵棚的里里外外,花圈,挽幛及人们随礼的名单也在灵棚门外显眼的地方摆着。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也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❾ 为什么说八十岁以后去世的都算喜事

不能说是喜事,应该说是喜丧。

有一种说法是,老人如果占全了了全福、全寿、全终三点,就是喜丧。

全福是指家族人丁兴旺,自己又是大家族的掌门者,无数人尊敬爱戴,受人崇敬,就是全福。

全寿就是老人百九十岁,或者活过百岁,寿命绵长。

有时候也会想人生在世,为了讨生活其实挺难的,享福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要为生活奔波。

赡养父母,照顾儿女,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命运,所以到觉着其实正常的死亡,也真的是一件好事,算是一种对生活枷锁的挣脱吧。

❿ 老父去世87周岁,是寿终正寝吗是喜丧吗

去世时年龄已经87岁,属于寿终正寝,也算是喜丧。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10)老人多少岁去世算喜丧扩展阅读:

逝者年满八九十岁以上,这在平均年龄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是极为稀少的,当年清朝康熙、乾隆两朝举办千叟宴,从全国邀请来的6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过一两千人。如今医学发达,人们也重视养生,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6岁,所以现代人达到“全寿”者还是很多的

其实所谓的喜丧,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出于安慰死者亲属的一种说辞,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节哀,毕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继续。

阅读全文

与老人多少岁去世算喜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的地方哪里最好 浏览:225
揭阳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159
争当孝顺父母好孩子手抄报 浏览:64
杭州市养老保险年限怎么查询 浏览:221
养老院出租率 浏览:966
教师重阳节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浏览:848
长寿脸适合什么发型 浏览:732
独生子女的父母有哪些福利 浏览:373
合川宏仁医院体检中心怎么样 浏览:556
中山市2018年退休养老金多小 浏览:773
关于老年人的讲座 浏览:367
2019广东退休金 浏览:785
重阳节对父母的感谢信 浏览:650
老年人脚肿做什么检查 浏览:973
广西桂林百悦浴足养生馆怎么走 浏览:465
成都周边个人养老多少钱 浏览:119
无锡怎么查询退休金调整 浏览:50
高邮20年养老金每月多少 浏览:218
孝感一医院体检卡丢了怎么办 浏览:240
农村弘扬孝敬的童谣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