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姥爷今年88岁了,肌酐700,请问需要做透析吗这样大的岁数可以承受得了吗谢谢!!
现在必须透析,要不然将会面对,说句不好听的——死亡!
年龄大了肌酐回一过500就得透析,要答不然很危险!
按这个年龄每周在2次或3次就行,看病情!
只要做开透析,因为你老爷这个年龄不能做肾移植,所以只能一直透析下去!
透析只能控制,不能治标,肾移植是唯一治标的,但是年龄已经不允许!
长时间透析必须面对的副作用:高血压、心衰竭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你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2. 肾病透析岁数大的能受得了吗
血透超滤掉身体多余的水分 可迅速缓解肾衰少尿引起的心衰 只考虑治病 不考虑经济的话 要冒风险做 听你的医生
床边血液滤过 相对血液动力学稳定 透析时更安全 但价格昂贵 适合危重患者抢救 你可首先使用
尿毒症患者 病情稳定后维持透析 一般血液透析即可维持生命 老年人风险大但也可以选择 但腹膜透析更平稳风险小 可在家中透析 更适合老年人
根据你的父亲 老年人 肾病多年 肾功能及肾大小均正常 并发感染 有浮肿、心衰。原发病像是肾病综合症,即大量蛋白、浮肿、低蛋白血症。易感染、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老年人首先要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症,即肿瘤、肝炎等其它原因引起肾病,排除其它原因 原发肾病综合症的 三级医院的治疗首先是行肾穿刺 明确病理诊断 老年人最常见膜性肾病。如果双肾缩小、有并发症不适合肾穿,治疗就是防治并发症、延缓肾损害。抗感染、低蛋白血症严重就补充蛋白、利尿,若出现肾衰竭 达尿毒症期则需肾脏替代治疗,即透析,临时透析后 肾功能好转、心衰缓解尿量增多可暂时脱离透析,但最终需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后患者尿量减少,蛋白尿漏出减少 有时反而可缓解低蛋白血症、缓解病情。
3. 80岁肾衰竭患者可以做透析吗
这个要到贵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祝顺利
4. 九十岁体弱老人适合做肾透析吗
血液透析的确不推荐高龄患者进行,但是如果患者真的需要,那么也需要进一步考虑。
5. 80多岁的老人得了肾衰,还需要透析么做透析是否很痛苦
做透析痛苦是肯定的,平时身体状况怎么样?如果平时身体状况较好,病人觉得可以耐受,可以和医生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6. 70岁以上的老人肾衰竭是否适合做透析呢
双肾已经萎缩了.......那只有透析了,岁数不是问题.透析有点痛苦,不过比疾病的痛苦要轻多了
7. 我爷爷得了尿毒症,今年80岁了,如果不透析,不治疗,能活多久
80岁,已复经尿毒了,不透析不用一个制月就差不多了。
还是透析吧,看经济能力能透到啥时候,总不能让老人家等死吧?换肾不可能了,岁数太大了。
放生祈福做法事,也可以试,不过希望别抱太大。平时要烧香,临时才可以抱佛脚的。
说句老实话,80了,还怕什么呢。
不能透析,不能换肾,到这个阶段,吃药的话基本没作用了。尿毒症不透析不换肾就是完蛋,白血病80岁是无解了。两个加在一起。。。。。。。
楼上那位朋友很有见地。可是老人家同时有白血病,在针对白血病用药时,靠肠道排毒药物,吸附剂和结肠治疗等方法,恐怕是杯水车薪,药物会对尿毒症的肾脏造成巨大负担。当然还要看具体情况,医生的分析判断。
8. 爷爷86岁,肾衰竭了,尿毒症,要做透析,危险吗
你好,您的留言已阅,尿毒症期,对于他的病情我们表示同情和理解。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由于大量的毒素在体内堆积,体内环境发生紊乱,导致身体一系列的毒素反映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此期的患者只要患者还有尿量即提示该期肾脏纤维化未完全累及到全部的肾单位,就是说还留有相当一部分的残存肾单位,只要有残存肾单位存在,就有残存的肾功能,该期仍有相当高的治疗价值.对于肾衰竭、尿毒症竭西医一般采用透析、换肾的治疗方法。而透析是一种维持性治疗,相当于人工肾,随着时间的延长透析的频率逐渐的加大,尿量越来越少,肾功能进行性的下降。根据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和残存肾单位的多少,就决定了保守修复性治疗的恢复程度的好坏。我院建议采用“非激素非透析免疫复肾四联疗法”,通过灭活、逆转、降解、凋亡、修复生新来保护残存肾单位的功能,修复受损的肾单位,使血肌酐、尿素自然的降低,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果你们当地除了透析没有其它的办法,建议你可以到本院进行治疗!
9. 请问下医生或者有经验的朋友:八十多岁的老人得了肾衰竭,适合做透析吗会有效果吗身体承受得了吗
有效果的。太老了不想去医院,让大夫做个腹膜透析手术吧,在家里做也方便点,就是子女辛苦点了。
10. 79岁老人肾功能衰竭 考虑要不要透析
心力衰竭饮食治疗 (1)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低盐即烹调时食盐2克/天;食盐含钠391毫克/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1天副食含钠量应少于1500毫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小于70/毫克。低钠即除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外,应用含钠在100毫克%以下的食物,全天主副食含钠量小于500毫克。大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2)限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纳的潴留。身体内潴留7克氯化钠的同时,必须潴留1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制进水量。事实上,摄入液体反可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轻。国外学者认为,在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水分,则钠和水的净排出量可较每日摄入量1500毫升时为高,但超过3000毫升时则不能使钠和水的净排出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这种情况,加上过多的液体摄入可加重循环负担,故国内学者主张对一般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限为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为2000~3000毫升),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体的习惯而有所不同。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宜将液体摄入量限制为500~1000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3)钾的摄入:如前所述,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枣子、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蓄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用。 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低于摄入时,则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谨慎地应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对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4)热能和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此外,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用低热能饮食,以使患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热量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也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多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6)限制脂肪: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7)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C等。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电解质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为钾的平衡失调。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增多或利尿剂治疗等可出现低钾血症,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诱发洋地黄中毒等,这时应摄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荸荠、红枣、香菜、香椿、菠菜、苋菜、香蕉及谷类等。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血症时,则应选择含钾低的食物。钙与心肌的收缩性密切相关。高钙可引起期外收缩及室性异位收缩,低钙又可使心肌收缩性减弱,故保持钙的平衡在治疗中有积极意义。镁能帮助心肌细胞解除心脏的毒性物质,能帮助维持正常节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可因摄入不足、利尿剂等药物导致排出过高或吸收不良,均能使镁浓度降低,如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至诱发洋地黄中毒。增加镁的摄入对治疗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