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9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新消息目前養老保險如何實現全國統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導讀]:社保制度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但問題依舊存在。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是公眾一直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呢?根據最新消息,全國統籌最快在五年內可以實現。那麼,這個過程到底有多曲折呢?
【摘要】社保制度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但問題依舊存在。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是公眾一直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呢?根據最新消息,全國統籌最快在五年內可以實現。那麼,這個過程到底有多曲折呢?
養老金最快5年全國統籌單位不足額繳費可強執
京華時報訊昨天,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有關方面負責人就社保法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在回答記者關於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時間表的問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不是一步到位,要逐步完善。據透露,經人社部及有關部門評估,全國已經有25個省級單位達到了省級統籌的標准,在這個基礎上會研究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方案。
胡曉義說,關於全國統籌的規定,在此次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基金一章中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恰好今天全文發布了,裡面提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我理解,這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個時間表。」
據介紹,到去年底,全國所有的省級行政區都制定了省級統籌的制度,但出台方案不等於實施到位,人社部和有關部門一直在對省級統籌做評估。胡曉義表示,這個方案涉及各方利益,也會通過各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Ⅱ 養老金全國統籌什麼時間實行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2.3億,占總人口比重的16.7%,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0.8%。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為什麼要實行這一政策?這一制度安排又將對你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目前,全國費率不統一,有的地區高,有的地區低,全國要實行統一的繳費費率。待遇計發項目及參數不同,有的地區項目多、參數大,有的地區項目少、參數小,需要實行全國統一的待遇計發辦法。社會保險管理許可權分散,難以統一協調全國統籌的有關政策,需要實行垂直的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各地的信息系統不夠兼容,數據格式不夠標准規范,數據信息難以共享,需要構建兼容共享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這些工作都是實現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的基礎性工作,必須抓實抓好,為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創造條件。」褚福靈說。
Ⅲ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國國內地區實行的是部分積累制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我們的養老保險費被劃分成兩個部分來管理,一個是全國統籌部分,一個是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部分就是現收現付部分。
1、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有三個,一個是職工個人繳納部分,一個是企業為員工繳納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國家財政撥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其實就是指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也就是說從全國各地收取到的養老保險金中除了個人賬戶部分,其餘基金全國統一管理、分配。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2018年中國將邁出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實行中央調劑制度,均衡不同地區的養老保險負擔。至此
Ⅳ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國國內地區實行的是部分積累制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說我們的版養老保險費權被劃分成兩個部分來管理,一個是全國統籌部分,一個是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部分就是現收現付部分。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有三個,一個是職工個人繳納部分,一個是企業為員工繳納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國家財政撥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其實就是指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也就是說從全國各地收取到的養老保險金中除了個人賬戶部分,其餘基金全國統一管理、分配。
你能領取多少退休金與你搬到哪個城市無關,只與你在哪個城市辦理退休有關,如果你在北京辦理退休,即使你搬到深圳也是由北京社保機構按北京標准發放養老金,全國當然不是一樣的。
Ⅳ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企業和事業單位差距太大給調整一下嗎
1、現在任何人都復是根據制繳納養老保險費計算養老金標準的。每個人的養老金都不一樣,企業比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高的有都是。
2、在職工資不同,繳費不同是導致養老金不同的主要原因,而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就一個,你想怎麼調整?是調整工資?調整公式?
Ⅵ 2019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是什麼意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改革完回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答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流動性加劇,養老金的區域不平衡、部分地區收不抵支問題凸顯。全國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的一半以上集中在東部少數幾個省市。因此,必須通過全國統籌來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Ⅶ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是一回事,貌似我剛才回復過你這個問題了。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Ⅷ 明細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計劃,是福利還是更大的坑
年底了,養老保險可謂是我們一直關注的話題,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養老改革被再次提及。
會議強調,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意味著此前我國在採取調整基本養老保險費率等措施後,未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由點及面全方位開啟。」或許未來的改革將主要涉及兩條線:縱向是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也就是提高統籌層次。橫向就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的整合。
其中,基礎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難度大且長遠,按照時間表來看,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初步方案應於年底出台。
統籌或會分步走
其實,「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上一個「五年計劃」未能完成的任務,如今再次被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足以說明推動這個工作的難度和重要性。
早在1997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廣之時,人社部就要求盡早實現養老金省級統籌,但截至目前,雖然也有消息表示,已有28個省份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但大部分地區僅止於制度或者通過很小比例的調劑金形式部分統籌,只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陝西等7個省(市、區)實現了養老金省級統收統支,其他基本都是停留在縣(市)級統籌階段。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一直被視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有一定難度,但是大勢所趨。」董登新表示,由於各地的養老金繳費率和基數不同,導致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越晚,地方政府的制度套利就越明顯。比如,大部分地區的單位繳費比例為19%,但廣東、浙江和深圳的企業繳費只有14%,這就造成了地區之間繳費負擔不均衡,資金積累就存在差異。
事實上,實現基本養老金的全國統籌一直是近年來中央政府努力的方向,但糾於各方利益難平。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早在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中就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隨後,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緊接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提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堅持精算平衡原則,如今,再次被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如此密集的政策,如此強大的力度,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已是大勢所趨。
對於即將發布的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董登新認為,應會分為幾步走,「首先是職工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其次,社會統籌賬戶應會先行,個人賬戶屬於私有產權,將來怎麼託管還有待討論;再次,將城鄉居民養老逐漸提升至省級統籌層面,繼而向全國統籌過渡,最終實現城鄉基本養老制度的統一。」
同時,對於制度套利的地區,董登新認為方案中應該有所提及,在養老金進行全國統籌過程中,未按照國家費率進行繳費的部分是否需要地方補缺應該給予說明。
第三支柱有望提速
縱向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個長遠的工作,但橫向的三支柱整合,尤其是補充二支柱、三支柱的短板更是任重道遠。
「此次經濟會議強調『加快出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我個人認為,主要就是要推進第三支柱的發展,這是急需補的一塊短板。」再加上近年來,我國加大了養老改革力度,第一支柱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第二支柱的政策也在逐步涉及,唯獨第三支柱的個人稅優養老保險,在我國尚未真正建立。
個人稅優延型養老保險落地後,投保人將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有望拉動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相關部委的「十三五規劃」,都已將第三支柱的發展納入其中。比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表示,養老保險將更加多元化,企業年金將更多地補充到養老保險之中,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也將推出,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補充保險相銜接。
三個支柱的整合涉及三個要點:
第一,要適度下調第一支柱的養老金替代率。官方數據表明,第一支柱的替代率為66%,應該降低這部分的替代率旨為降低第一支柱的繳費率,同時給第二支柱留下發展空間;
第二,將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這3個補充的保障制度三合一,無論是從制度整合、制度簡化,還是提高制度效率的角度來講,這三個制度的整合都是有必要的,從而保證第二支柱做實、做大和做強;
第三,目前,第三支柱是最應該發展的部分,稅優政策是第三支柱發展的基礎。比如,大家都在糾結個稅的起征點,其實,如果將第三支柱合理發展,個稅起征點根本不是問題,可以每月劃撥500元建立個人稅優養老金賬戶。
據最近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約為1.9億人,城鎮非私營單位人員年平均工資62029元,摺合每月工資5169元,遠超過目前每月3500元的納稅起征點。分地區來看,中部地區的城鎮單位人員年平均工資最低,為50842元,但也超過了目前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如果假定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中的1/4參加個人稅優養老保險,即約4000萬至5000萬人,以平均每人500元計算,則每年個人稅優養老金新增規模將達2500億元左右,未來市場規模還將隨著覆蓋人群、稅優額度擴大而進一步增加。
而就在12月20日晚間,保監會網站發布消息稱,為推進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試點規范運行,保監會公示了第四批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個人稅優健康保險)業務公司名單。下一步,保監會將加強對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及經營行為的監管,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業務規范、有序開展。
不過,對於每月只有200元納入免稅額的個人稅優健康險試點來看,納稅人普遍感到額度太小,政策的優惠力度和吸引力不夠。那麼對於這樣養老的一個革新,到底該如何去對待呢?
Ⅸ 如何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
據報道,為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中央決定將實施全國統籌的范圍明確界定為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部分,明確分步實施,2018年將啟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分析人士表示,從技術層面看,地方統籌弊端很多,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省級統籌,但實際上歸集為1000多個養老基金,各地都把掌握的基金當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法歸集投資、保值增值。
據最新統計,目前有13個省、區、市養老金結余已經告急。實現全國統籌,實現基本養老全國一盤棋,可以提高我國整體的基本養老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