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業單位改革以後,職稱還有用嗎
進入事業單位後,想必大家都對職稱評定很關心,因為這關系著自己的工資收入,也關繫到未來的晉升,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職稱評定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之後還用評職稱嗎?
對個人來說,職稱與工資福利掛鉤,同時也與職務升遷掛鉤,是求職的敲門磚,同時也是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對資質企業來說,職稱是企業開業,資質等級評定、資質升級、資質年審的必須條件。
專業技術職稱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專業技術職稱管理工作,主管部門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晉升的改革工作,應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
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具體操作由機構編制部門負責,改革的主要內容為「三定」,既定機構、定職能、定編制,職稱改革不是機構編制部門的工作內容。
職稱改革涉及面不單是事業單位,企業單位也是實行專業技術職稱的,公務員也有專業技術類的,如公安部門刑事技術人員、審計部門審計技術人員等。既使開展專業技術職稱改革工作,也不是單獨在事業單位進行,企業單位、專業技術類公務員也要統籌兼顧。
所以,事業單位改革後,職稱評定工作應該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在事業單位的朋友,尤其是年輕人,要利用好時間去考職稱,因為職稱是漲工資的重要依據。
網頁鏈接
『貳』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退休職稱還有用嗎
1.在改革前,職稱和職務對退休人員的待遇的確是直接掛鉤的。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制度改革後,職稱和職務對養老金的影響就在不斷地減弱。現在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的養老金以及職業年金來構成的,這些是由繳納的年限來決定的,並不是由非職稱和職務來決定的。
2.影響減弱也並不意味著職務和職稱就完全沒有用。在改革之後,還是有事業單位發放的住房補貼和一些沒有取消的獎勵等待遇仍然會繼續發放。這一部分補貼和待遇,都是跟職務職稱相掛鉤的。雖然現在職務和職稱不能影響養老金的數額,但對一些現金獎勵和住房補貼等等,依然還有很重要的影響。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退休職稱還有用嗎
『叄』 退休了,職務和職稱還有用嗎
1、生活待遇
退休時,職務、職稱的高低,決定了基礎工資的多少。2014年並軌前,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是按照在職時的職務、職稱增長。比如處級增加300元,科級增加200元,科員增加150元,職稱級別也參照機關職級相對應的級別增長。
『肆』 退休後職務和職稱還有用嗎有什麼用呢
機關事業單位因為它自身的平穩和待遇,讓很多人挑選了它,在歷經兩年的考完試,有些人總算完成自身的心願了。可是在工作上會發覺,自身的薪水好像是按職位和等級來計算的,如果職位和等級較為低,彷彿取得的薪水就較為少,真的是那樣嗎?實際上 那樣的狀況很一切正常,由於公務人員的薪酬便是按這兩個層面來計算的。
大夥兒還可以見到,一些年紀較為大的人,他的職位就較為高,取得的薪水也比剛錄取的工作人員高。在之前的情況下這二者的確很重要,可是在2014年以後,他們的功效就漸漸地縮小了,但或是存有的,而且很有可能會持續十幾年的時間。那麼退休後,職務和職稱有沒有什麼用途嗎?傻傻地不明白很有可能懷恨在心
在2014年以前,或是按之前的方式來計算,如果你工作中的時間較為長,也便是你的工作年限時間較為長,那麼你領取的標准工資就較為高了,之後的退休養老金也會依照你的工作年限來計算,因此在以前的情況下,工作年限的確有非常大的功效。之前的情況下大家的標准工資在一千元到二千元上下,退休養老金都沒有非常大的差別。
可是職務和職稱的差別就較為變大,就拿副高職稱和初級而言,很有可能會相距幾百塊。大家也看到了那樣的差別,便會在離休以前勤奮一下,期待自身的職位或是技術職稱越來越高些,就可以取得大量退休養老金了。
1、生活待遇
離休時,職位、技術職稱的多少,決策了基礎工資的是多少。2014年並軌前,退休職工養老保險金提高,是依照在職人員時的職位、技術職稱提高。例如處級提升300元,科級提升200元,辦事員提升150元,職稱級別也參考行政機關職務級別相對性應的等級提高。
2014年養老金並軌後的退休職工,養老保險金提高,不會再按原先職務和職稱提高,消除了職務和職稱,但她們的養老退休金是高的。
2、政治工資待遇
政治工資待遇反映在生活待遇上,生活待遇是政治工資待遇的反映,沒有政治工資待遇就不太可能有相對應的生活待遇。例如,處級幹部退休後,每人每天有一定金額的醫療費費用報銷,每個人一份省報,一份市報,一份老年人全球雜志期刊。科級幹部退休後,僅有一份地市級報刊,一份老年人全球雜志期刊。辦事員退休後啥都沒有。
退休後,技術職稱主要用途更高,尤其是有高級職稱評審的專家教授、醫師這些。例如清華齊伯力專家教授,晉升為名譽教授,和退不離休沒事兒。
3、住宅工資待遇
按照規定職位到一定等級,可定居公有住房。按任前職務級別享有居住面積。佔比廳,局級退休後,可定居干休所這些。
從之上事例能夠 看得出,離休之後職位、技術職稱用途還真多。
『伍』 職稱退休後還有用嗎
職稱並不是只有在職的時候有用,實際上即使退休了,職稱也是有作用。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是一種榮譽的象徵、能力的體現,對於退休工資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1、職稱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職稱一般都是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更多時候只是副高級別,正高職稱很難獲得),對於一些其他特殊職稱了解很少。比如:教師中的特殊存在——終身教授,學校中的特殊存在——名譽院長,這類的職稱作用並不是很大,所體現的是一種尊重與感謝,更多時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2、職稱是能力的體現
很多人認為職稱沒有用了,是因為職稱是能力的體現,而退休後就不需要能力了,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是他們忽略了一種情形:再就業——返聘或者重新找工作。
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志。是由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能力、業績進行評價和認定後,賦於的資格。而且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尤其是在這個人才流動非常大的社會上,走到哪裡都帶著一個國家認可的標志。
3、職稱對於退休工資也是有影響的
很多地方在近幾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時,都會對在辦理退休手續前獲得高級職稱任職資格且被實際聘用的企業退休人員,在普調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再另行增發一定數額的基本養老金 。故在這些地方,退休人員原有的高級職稱還是有用的。
『陸』 退休金和職稱級別有關嗎
不同單位工資體系也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個人月工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繳費額就越高,退休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職稱一般並不和退休工資掛鉤。個人月工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繳費額就越高,退休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退休工資=基礎退休工資+個人賬戶退休工資。而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志。
與企業年金有關系嗎?
企業年金,本質上是補充養老保險,這在大型國企、央企中很常見,而退休後享受年金的待遇,一般情況下,也會與退休前職務、職稱等因素相關。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去晉升職稱,也是一種穩妥的辦法,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在職時的薪資待遇,晚年退休後,養老金、年金還會高一些。
職業年金,則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專屬」,2014年10月1日開始,養老金「並軌」了,但他們多了此項待遇,而這項待遇也會間接與職稱相關。
綜上所述對於職稱與工資待遇、年金待遇掛鉤的人,還是要努力晉升高職稱,為自己的職業晉升,為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是值得一拼的。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柒』 退休之後,職務和職稱還有作用嗎你怎麼看
在職時,無論是有行政職務的人員,還是有技術職稱的人員,都是按照崗位級別來套取工資待遇的。這個級別是他們每次工資調整的杠扦和標尺。職務、職稱越高,工資也就水漲船高。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都是根據本人的綜合工資標准,按照統一的繳費基數和比例來繳納社保費用的。養老保險所遵循的原則是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工資越多,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通俗地說,職務、職稱越高,享受的工資待遇越高,因此繳納的社保費用也越多,計算的養老金也就越高。由於養老金基數高,退休以後每次養老金上調時,養老金的增加額也更多,要一直享受一輩子。
『捌』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有關系嗎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沒有關系。
養老金與職稱的關系: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而其中: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養老金不再按級別,而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為2018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8)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後職稱不再重要擴展閱讀: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玖』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有關系嗎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和職稱沒有關系。
養老金與職稱的關系: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而其中: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養老金不再按級別,而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為2018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拾』 養老金雙軌制考慮職稱嗎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並軌之後,不再考慮職務職稱,但是由於繳費較晚,不能完全按照繳費計算,目前實行的是過渡期,職務,職稱只計算到2014年9月底。過渡期過後,不再考慮職務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