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期士官轉業,養老保險怎麼繳
轉業士官未安置工作期間養老保險,如果找到新的公司以後,可以要求公司為其繳納,也可以將自己的養老保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一、將自己的養老保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書面告知其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權利以及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後果,經本人書面確認後,終止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二、法律依據根據《關於復員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人員就業前後基本養老保險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復函》,《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民政部、勞動部、總參謀部關於退伍義務兵安置工作隨用工單位改革實行勞動合同制意見的通知》(國發[1993]54號)規定:「退伍義務兵的軍齡連同待分配時間應一並計算為所在單位的連續工齡和待業、養老保險金投保年限」;《民政部關於印發對若干規定的說明的通知》(民[1988]安字19號)規定:待分配時間「是指《條例》規定的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伍軍人回到原徵集地後等待分配的時間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轉業士官養老保險如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版
第四十五條軍隊的軍權人保險管理部門與地方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退役士兵辦理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
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憑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出具的介紹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對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由接收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
第四十六條退役士兵到城鎮企業就業或者在城鎮從事個體經營、以靈活方式就業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退役士兵回農村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退役士兵在服現役期間建立的軍人退役養老保險與其退役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接續,由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和安置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③ 轉業士官社保如何接續
法律分析:軍人退役時,由所在單位財務部門開具《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一式三份,一份單位存檔,一份交給本人用於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接續手續,一份郵寄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同時,將補助資金通過銀行劃轉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收到軍隊郵寄的相關憑證後,為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退役軍人報到後,應及時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
有不明白的地方,建議去當地武裝部退伍辦咨詢一下。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落實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的通知》 第一條 進一步落實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
(一) 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
對失業且有再就業願望的部分軍隊退役人員,憑退役證,身份證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符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36號)規定條件的,辦理〈再就業優惠證〉,享受相應的再就業扶持政策。
(二)解決基本養老保險接續問題
1、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尚未參保繳費的,可持有效政明到當地社會保障經辦機構辦理登記手續,原有軍齡可視同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和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的軍齡)滿15 年的,可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對已辦理登記軍齡手續後按規定繳費的,其實際繳費年限與原有軍齡合並計算為繳費年限。
2、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處於失業狀態的,有所在參保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保留養老保險關系,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和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的軍齡)滿15 年的,可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不繳納養老保險費。
3、對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人員,個人按規定繳費,企業繳費確有困難的,可有軍隊退役人員所在企業與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共同協商,簽訂緩繳或補繳協議,使其能夠參保並接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4、對實現再就業繼續參保繳費的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社會保險經辦機關要及時受理並做好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接續工作。
(三)解決基本醫療保險接續問題
按照〈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可以按規定享受醫療補助。不符合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以及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的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可以按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有關政策參加醫療保險,接續醫療保險關系,按規定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其軍齡視同繳費年限。對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的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地方政府要督促企業及個人按照規定參保繳費,對於確有困難的企業,各地要通過多渠道籌資,幫助其所在企業參加醫療保險。對無能力參加醫療保險以及參加醫療保險後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沉重的軍隊退役人員和軍隊復員幹部,要按規定將其納入醫療救助范圍,保障其基本醫療待遇。
其他安置在企業的1954年11月1日以後入伍並參加過為抵制外來侵略,完成祖國統一,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武力打擊敵方的軍事行動,迄今已經從軍隊退役的人員,(簡稱參戰退役人員)和參見核試驗的軍隊退役人員,按照勞動部發[2006]17號文件和本通知規定解決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問題。
④ 部隊轉業士官養老保險是靈活就業還是事業
並不是靈活就業。
部隊轉入社保不是靈活就業,軍人退出現役後,可申請將退役養老保險補助轉移至地方。
計劃分配到企業工作的軍官、文職幹部,在地方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由接收安置單位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辦理退役養老保險補助轉移至地方的手續。
⑤ 轉業士官的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軍人入伍前曾在外省市就業,並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繳費年限應作為原參保地的繳費年限。辦理退休時,養老待遇領取地確定為當地社保局的,再按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辦理相關銜接手續。
⑥ 轉業士官養老保險如何接續
首先你必須帶著部隊財務人員給你開具的《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軍人保險基金支付表》、《軍人服現役年限視同失業保險繳費年限證明》、《軍隊自主擇業轉業幹部繳費工資基數表》等表格,到你戶口所在地的社保所去辦理。其次你可能需要回部隊補充相關證明,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去就需要問明白所需材料的清單或者目錄,防止自己走冤枉路。當然,社保所的工作人員也有義務一次性告知你所需補齊的手續。最後,你所有表格上的安置地地址去辦理。
⑦ 轉業士官養老保險接續
保險小編幫抄您解答,更多疑問可襲在線答疑。
軍人退役時,由所在單位財務部門開具《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軍人退役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一式三份,一份單位存檔,一份交給本人用於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養老保險接續手續,一份郵寄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同時,將補助資金通過銀行劃轉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收到軍隊郵寄的相關憑證後,為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退役軍人報到後,應及時到安置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
有不明白的地方,去當地武裝部退伍辦咨詢一下。
⑧ 轉業士官待安置期間保險接續問題
法律分析:退役士兵在國家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期,以其在軍隊服役最後年度的繳費工資為基數,按20%的費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8%作為個人繳費記入個人賬戶,所需費用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同級財政資金安排。退役士兵在國家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期按規定參加安置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由安置地人民政府足額繳納,個人繳費部分由退役士兵個人繳納,軍地相關部門協同做好保險關系接續,確保待遇連續享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第四十五條 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與地方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退役士兵辦理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
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憑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出具的介紹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對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由接收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
第四十六條 退役士兵到城鎮企業就業或者在城鎮從事個體經營、以靈活方式就業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退役士兵回農村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退役士兵在服現役期間建立的軍人退役養老保險與其退役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接續,由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和安置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退役士兵到各類用人單位工作的,應當隨所在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靈活方式就業或者暫未實現就業的,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其軍人退役醫療保險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轉入退役士兵安置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實行工齡視同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規定的地區,退役士兵的服現役年限視同參保繳費年限。
《關於進一步加強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 (四) 接續基本保險。退役士兵在國家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期,以其在軍隊服役最後年度的繳費工資為基數,按20%的費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8%作為個人繳費記入個人賬戶,所需費用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同級財政資金安排。退役士兵在國家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期按規定參加安置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由安置地人民政府足額繳納,個人繳費部分由退役士兵個人繳納,軍地相關部門協同做好保險關系接續,確保待遇連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