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編制人員的養老保險
1、納入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備案制人員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進修培訓、考核等方面與原事業編制人員同等對待,其工資待遇按照同崗同酬原則由雙方依據有關規定協商確定;
2、備案制人員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在聘用期內由公立醫院參照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
3、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
4、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5、以上參考資料來源:《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應不應該繳納養老保險原因是什麼呢
全部的機關單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都歸入到了參加養老保險的隊伍之中來,只是就是說他們的養老保險稱作機關單位養老保險,可是他們所繳納的機關單位養老保險,跟我們的公司在崗員工的養老保險是十分的相似,可以算是一樣的,只是就是在稱呼的名字上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他們也逐漸開始繳納機關單位養老保險了。
那麼2024年10月之後統統被稱作事業單位的新人,並且在養老金計算方法裡面也徹底選用新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跟今日企業退休人員一樣的計算方式,根據總計繳費年限,均值繳費系數和社會平均工資的方法來確認和計算養老保險金的福利待遇,到那個時候逐漸開始大部分就是在真實意義上創建了養老保險金的並軌,不會再有雙軌制,那麼全部的機關單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也好,或是企業單位在職員工也好,計算方式全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說我們國家公務員也好或是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人員也好,盡管都正常繳納了養老保險,可是本質上來說,並沒有干擾到他們以後的退休待遇,並且在創建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的同時,為他們創建了企業年金,這一企業年金就等於及時補充養老保險金的規章制度,所以說自身離休之後的收益沒有產生任何的變化,只是的的確確要從每一個月工資之中,扣減所繳納五險一金的福利待遇,這個和我們公司在崗員工也是一樣的。
3. 編制教師養老保險屬於哪一類
教師社保屬於城鎮職工社保。
學校是教育局的下屬事業單位,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教師社保內容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即這就是日常大家俗稱的五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繳納金額全部由學校負擔。享有「公務員同等待遇」。
4.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編制的關系是什麼
首先,事業單位帶編制必須要先納編,人事檔案裡面會有納編表。轉為事業單位編制後,工資由財政撥款發放,所以你在人社局,財政局,編辦都有備案。從你的描述,你顯然是不帶編的,屬於事業單位聘用制合同工。
關於養老保險待遇那就差得太遠了,以前事業編制是不交養老保險的,現在逐步接軌,也購買養老保險,但是事業單位的很多東西跟崗位級別,薪資級別掛鉤,所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跟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可以說是兩套系統。你的退休待遇比帶編制的職工差遠了。
我們編制內的,基數每年都在上升,但外聘的一直就那樣,好幾年才往上調一點。
養老保險和編制沒必然關系,單位之所以給你交機關保險,一般是因為單位不差錢,想給你們多交養老保險,僅此而已。
什麼才是有編制:
工資由財政發放,在編辦能查到名字,合同是跟人社局簽的,去單位報到有報到證上面會寫報到時間和起薪時間,單位辦公室會收到人社局下發的紅頭文件,這是編制人員的情況。
5. 國家公務員(行政編制)是否需要交納養老保險金
當然是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只不過說人家交的養老保險金在工資中就已經提前扣除了,所以個人覺得說沒有去交。
6.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怎麼交納
退休人員工齡超過35年,按基本工資90%發放養老金
市直某事業單位職工張女士今年年底就要退休,但退休後自己究竟能領多少養老金張女士不是很清楚。記者通過走訪得知,像張女士這樣對養老保險「一抹黑」的市民不在少數。為此,記者采訪了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處的有關人士,請他們就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相關問題詳加解讀。
養老保險實施范圍及對象
「現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范圍還是挺廣的,凡是市直黨政機關、民主黨派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駐宛的部署、省屬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部隊所屬駐宛的事業單位(國家明文規定不參加地方養老保險的除外)的全體人員,均應參加養老保險。」據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處有關人士介紹,上述單位的全體人員包括:國家幹部、聘用制幹部、全民固定工、勞動合同制工人、集體固定工、退(離)休人員。目前,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作仍處於試點階段,在國家沒有出台統一規范的政策規定之前,省勞動保障部門要求:各地在鞏固原有工作成果、做好已參保單位養老保險工作的同時,原則上不再擴大覆蓋范圍。
養老保險費繳費基數
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共同負擔的原則,分單位繳納和個人繳納兩部分。
在職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繳費基數包括:機關在職工作人員的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崗位工資)、級別工資(技術等級工資)及國家和省規定的津貼、補貼;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的職務工資(技術等級工資)、薪級工資、津貼(活工資部分)及國家和省規定的津貼、補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根據工資變動情況,定期調整繳費基數。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標准,按上年度12月份在職人員工資總額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總額之和的一定比例繳納:行政機關和財政全額供給單位的費率為20%;財政差額、定額事業單位的費率為23%;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費率為22%;在職工作人員個人按本人月工資總額的3%繳費;退(離)休人員個人不繳費。
養老保險金領取
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單位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經市人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並經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處核准,可按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退(離)休人員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包括:基本退(離)休費;國家、省、市統一規定發放的各項生活補貼,不包括喪葬費、撫恤金、醫療費等。職工辦理離退休手續後,由單位填寫領取養老金申請,並攜帶有關手續和本人檔案,報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管理處審核養老待遇,並於批准退休的次月起支付基本養老金。按照權利和義務相結合的原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發放與單位繳費情況相結合,離休人員和按時足額繳費單位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得到按時足額發放。
據介紹,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是按照退休時的檔案工資為基數,以工齡的長短確定養老金的多少。具體為: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不滿10年的退休人員,按基本工資的50%發放;工齡滿10年不足20年的,按基本工資的70%發放;工齡滿20年不足30年的,按基本工資的80%發放;工齡滿30年不足35年的,按基本工資的85%發放;工齡超過35年的,按基本工資的90%發放養老金。
7. 事業單位有編制和無編制,養老保險都一樣,退休養老金一樣嗎
有編制和無編制,通俗來說,就是正式工和臨時工,有編制的那叫鐵飯碗,沒編制的那叫合同工。有編制的人一般是按照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來執行,沒有編制的人則是按照普通勞動合同制度來執行。即便是現在很多醫院也在改革,實行同工同酬,但是很多福利還是有差別的。不在編的醫護人員退休拿的是退休前每個月交保險的錢,而在編的醫護人員退休之後拿的是退休前基本工資的80%。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差別在於職業年金。這個年金只有事業單位才有,並且是強制執行的。雖然企業無法給員工建立職業年金,但是可以委託有資質的單位給員工建立建企業年金。
按照目前的職業年金繳納比例來計算,個人承擔4%,單位承擔8%,相當於1.5倍的個人養老金,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在編的人員還有各種補貼,比如住房補貼等等,企業退休人員是沒有這種福利待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