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省公務員漲工資是哪6省 北京小時最低工資居首
6省份公務員漲工資:基本工資最高漲3000
【開篇語】
2016年進入最後一個月。這一年, 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系列涉及民生領域的政策相繼出台。從養老金12年連漲,到城鄉醫保整合;從765萬大學生就業,到最低工資標准上調。不論是就業、收入,還是社保、就醫,每一項政策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新京報推出「民生六問」,分六期聚焦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對這一年的民生政策進行梳理,對2017年的經濟民生進行展望。
回望這一年,民生政策的調整和推進,和眼下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密切相關。同時,很多改革牽涉體制機制的變革,仍在努力推進中。
對於未來,多位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有關民生利好的政策將會更多地出現。
昨日,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科員小張向新京報記者展示了他11月的工資條,他的固定工資從10月份的6184元漲到了11月的6755元。這也是繼去年時隔九年後國家首次調整公務員工資以來,今年再次對公務員工資進行調整。過去的一年,工資上漲不局限在「公務員」,企業員工工資也在上漲,公布工資指導線的17個省份中,有16個最低線均為上漲。而也有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准。可以看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居民收入仍在「上行」的通道中。
最低工資
調整最低工資省份減少 北京小時最低工資居首
經濟下行,企業的壓力和勞動者利益的保護,讓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出現了分歧。
新京報記者梳理已公開的政策發現,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和海南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准。與往年情況相比,今年調整最低工資的省份個數和增長的幅度都下降了。且廣東省還明確,為企業減負,凍結最低工資標准。
從最低工資金額看,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020元調整到2190元。調整後,成為全國月最低工資標准最高的省份。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2016年1月1日起,重慶第一檔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由1250元調整為1500元;遼寧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准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蘇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漲至1770元。
此外,山東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016年6月1日起提高到1710元;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自2016年5月1日起調整為1430元。天津自2016年7月1日起,將月最低工資標准提高到1950元。河北於7月1日起將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准提高到1650元。
從調整省份數量看, 2015年達到24個,2014年有19個。今年,只有9個。
根據國家《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准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但黑龍江、吉林兩省已經超過3年未上調最低工資標准。而今年,廣東省也在《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明確規定,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機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准暫按2015年5月發布的標准執行,並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准增幅,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同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幅度。
有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准對於勞動者收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
人社部原副部長信長星今年曾就最低工資標准表示,人工成本上升,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像過去那麼明顯。如果要企業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和漲幅,因此未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應趨於「保守」。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越是經濟下行越要考慮勞動者利益。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利益。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既要考慮資方的利益,也要考慮勞動者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表示,「物價在上漲,消費水平在上升,最低工資標准如果長期不調整就會出現勞動力流失,將進一步影響發展。」
企業工資
17省份公布指導線 多地標准出現下滑
除了最低工資標准,與勞動者收入有關的標准還有一條「企業工資指導線」。
這條「線」如何發揮作用?北京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布的年度職工工資增長建議。其主要作用是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截至記者發稿,全國至少有北京、上海、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新疆、四川、雲南、陝西、江西、河北、寧夏、甘肅、廣西、貴州、吉林等17省份公布了企業工資指導線。
那麼,在這條「指導線」的建議下,各地企業至少可以漲多少工資?盤點各地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下線」,記者發現,北京、上海、山西、甘肅、貴州為4%;河北、陝西、天津、四川、雲南、新疆、江西、廣西、山東、內蒙古、吉林為3%。而寧夏的下線為「零增長」。
相比往年的工資指導線,多地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調。如,北京市的基準線由2015年的10.5%降至9%,上線也由16%降至15%;山東的基準線從2015年的10%降為8%,上線從18%降為13%,下線由4%降為3%。
為什麼一些地區企業工資指導線會下調?雲南省表示,雲南省企業經營和發展壓力較大的狀況仍將持續,適當下調工資增長指導線,符合雲南省企業經濟效益實際狀況。廣西人社廳則表示,企業工資指導線下降,並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幅較以往有所減小。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勞動關系學會副會長馮喜良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受經濟形勢影響,各省份的工資指導線有所下調,但幅度不算太大。反映出我們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中,增速放緩的現象。總體來說,工資還是在穩步上升的,經濟轉型升級之後,工資的增速可以再調上來。
公務員工資
6省份公務員漲工資基本工資最高漲近3000
「11月工資已不同,而且人事部門告訴我們,工資調整從7月起實施,現在也會按調整後的水平補發從7月之後的工資。」北京市一副科級公務員小吳昨日告訴記者,他的工資已從10月的6900多元漲至了11月的8600多元,整體漲了1600多元。
不過,小吳告訴記者,11月份有補發7月來上調而未發的工資1200元,因此前後上漲的額度在1000元以內。此外,小吳也告訴記者,實際拿到手的工資並不是8600元,還要扣除近900元的醫保和養老保險。
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辦事處人事部門了解到,該單位包括科員到處級領導幹部在內,此次工資調整的平均漲幅在600元到800元左右。
公務員工資調整一直受到關注。去年,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和工資調整,這也是我國公務員工資9年未漲後,首次調整公務員工資。記者日前了解到,至少有北京、湖南、內蒙古、福建、河北、山西6個省份已經完成了公務員工資調整。
這6個省份的調整方案都已明確:公務員職務工資標准由現行的每月510元至525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585元至7835元;級別工資,各級別標准由現行的每月810元至613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020元至6496元。
人社部相關司室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一標準是全國統一規定的。人社部和財政部下發了《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的文件,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實。
人社部相關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這些年對全國各地公務員工資的調查,縣級以下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確實比較低;而在大城市,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也有較大提升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國調整公務員工資的基本原則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資佔比,另一方面要凍結津貼補貼工資增長。
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是我國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中明確的兩類津貼補貼。
小張是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辦的科員,從畢業到工作已經6年了。去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上調了工資100元左右。這一次,他的基本工資(級別工資和職務工資)從10月的1066元和600元漲到了1315元和715元,上漲了364元,不過扣除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下調的165元,他的工資上漲了199元。
「這一次北京市一項調幅比較大的補貼是通訊工具補貼,從原來的30元漲到了300元。」小張告訴記者,實際到手的工資從10月的4200多塊漲到了11月的將近5000元,上漲了約700元。
在談到公務員工資調整問題時,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今年兩會時就表示,由於長期以來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在相當多的年份,工資增長靠的是津貼補貼。這很不合理。「我們認為基本工資應該佔到60%至70%比較合適。」
事業單位工資
中小學老師基本工資漲10%
除了公務員外,這次工資調整也涉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湖南省明確從2016年7月1日起,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同時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調整的多省份明確,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後,績效工資水平相應減少。
湖南省、河北省明確的調整方案顯示: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150元至381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390元至4850元,薪級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70元至579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215元至6355元;工人的崗位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130元至164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360元至2010元,薪級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50元至185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85元至2047元。
湖南省還明確,適當提高直接從畢業生中錄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見習期和初期工資標准。其中,大學專科畢業生每月1500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1610元,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6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755元,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960元,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2165元。
湖南省、山西省都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護士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准提高10%。
農民工工資
農民工工資或保持10%增速
回顧「十二五」,我們見證了農民工工資上漲,而很多農民工仍在經歷討薪的艱難。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2016年發布的農民工薪酬課題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農民工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長了12.7%,從2010年的1690元漲至2015年的3359元。
報告顯示,2011年農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同比增長21.2%,如此高的增幅格外引人關注。此後幾年,趨於平穩。2012年至2015年漲幅分別為11.8%、13.9%、9.8%和7.2%。
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速12.7%,遠超「十二五」期間GDP的增幅。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為,2008年前,我國農民工工資在一直低位徘徊,珠三角等地曾出現過10年間月均工資只漲了68元的狀況。因此,過去幾年工資快速上漲,其實一定程度上是「補漲」。
「我國勞動力工資成本仍顯著低於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農民工工資仍有望保持10%的年均增幅。」
農民工發工資問題也不能忽視。尤其是在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最容易被拖欠。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管理制度。
在12月1日人社部召開的2017年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視頻會上,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要求,加大對欠薪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
2. 四川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養老金何時兌現
四川人不斷在問這一問題,問的非常頻繁、勤奮,告訴你吧沒有任何希望了,再有四年公務員、事業編中人過渡期就結束了,2024年全國所有公務員、事業編都統一並軌到企業退休金計算公式了,你還想兌現?渺茫。
3. 為什麼四川省中人退休金差距拉得這么大
工改和退休工資並軌,目的是宿小差別。而四川省人社廳是亂作為,把中年退休和老年退休工資差別拉得這么大,別說宿小企業退休人員和公務員退休待遇差別,就連公務員內部退休的中人比老人多一半。就更不說企業退休人員的差別了,差得太大,大得驚人,那就是天壤只差了。四川人社部門那些亂作為的官員們還說什麼是中人個人繳納了社保?簡直是胡扯,2014年工改時,國家一次性給在職人員每月上調2000元左右,目的就是他們個人要繳納社保。實際他們個人繳納部分也全部是國家交的。四川人社廳這些亂作為的官員們,完全是為了自己今後退休獲得高收入而浦路。
4. 四川省在今年年底能兌現事業單位中人養老金嗎
大概不會了,再過五年到2024年過渡期就過了,公務員、事業編就並軌到企業同一種退休金計算辦法了。
5. 退休養老金計算方法
退休後養老金領取公式:每月領取總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成都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個人累計繳費年限×l%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參保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至規定退休年齡為止。參保人員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從1995年起(這個是我省的,其它省可能不是1995年)至退休上一年度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平均值。參保人員當年繳費工資指數為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與當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l/Al+a2/A2+……+an/An)÷N
公式中,al、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Al、A2……An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
N為企業和職工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系數
1998 年7 月1 日以後參加工作: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998 年6 月30 日以前參加工作,2006 年1 月1 日以後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本人指數化約平均繳費工資:
拓展資料:
為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經省政府批准,我省近日下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省財政廳關於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8年1月1日起,對2017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加基本養老金,將惠及我省104萬企業退休人員和38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此次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單獨調整與傾斜調整相結合的辦法。
定額調整體現公平原則,全省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實行相同的辦法和標准;掛鉤調整體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單獨調整體現對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的特殊關愛;傾斜調整體現重點關懷,對2017年12月31日年滿70周歲的高齡退休人員和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退休人員予以照顧。
據介紹,2017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退休手續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再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和本人2017年12月基本養老金的1%予以增加。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增加,企業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2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2.3元,繳費年限不足1年按1年計算。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按照參加革命工作時間不同時間段單獨調整。
按上述辦法調整後,對符合下列條件的退休人員再予以傾斜調整照顧: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年滿7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人員,超過70周歲每滿1歲增加7元;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不含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對企業退休的軍隊轉業幹部,按照中辦發〔2003〕29號文件精神,2018年按照本《通知》規定調整基本養老金後,達不到2018年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從2018年1月1日起補足到平均水平。
據介紹,此次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我省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14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也是繼2016年之後連續第3年統一安排、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抓好落實,確保2018年7月底前將增加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到位、機關事業單位基本發放到位。
貴州調整基本養老金惠及142萬退休人員-中國政府網
6. 主任科員跟科長都是7級職員,退休工資一樣么
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養老金)不再與本人職務職級有關,退休工資的多少都只取決於在職時繳費年限的長短和繳費水平的高低。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是要解決制度公平的問題。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職時不繳費、退休時按工資一定比例打折改為與企業職工實行完全一樣的參保繳費和待遇計發辦法,即:
在職時都要參保繳費、退休時養老金水平都只取決於在職時繳費年限的長短和繳費水平的高低,而不再與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以及退休時的工資待遇水平有關。
在制度公平的基礎上,切實淡化和消除職務、身份等對於養老待遇的影響,真正實現參保人員在職時多工作就能多收入、多收入就能多繳費、多繳費就能多得養老金,從而形成一種正面、積極的幹事創業導向和科學、合理的養老保障權益機制。
(6)四川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擴展閱讀:
就企業參保人員而言,因在單位承擔的工作任務不同、勞動強度不同、自身知識結構差異、繳費年限不一、退休年齡差異等因素,即便在同一家企業上班的參保人員,上述差異帶來的工資收入不同也會導致退休後的養老待遇不同。
這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以來,已經被社會各界和廣大企業參保人員廣泛接受的正確觀念和待遇計發辦法。
這些已經被長期實踐所證明的正確觀念和辦法,在其他群體也加入進來後,更加應該堅信、堅持和堅守這一人人平等的養老保險制度。任何要求在分配數量的絕對公平和人為地對再對身份攀比等訴求,都是極不可取的!
因此,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待遇的計發辦法和待遇調整辦法上一致,實現規則公平,體現「多繳多得、長繳長得」,這才是「並軌」思想的真正體現,也更能激發廣大參保人員在制度公平、規則公平的陽光下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勇氣。
7.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退休金什麼時候重新核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版退休上年度權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8. 養老金改革事關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改革後將如何分發呢
養老金改革後,在分發角度上看是整體是上調的,但限制養老金漲幅,縮小養老差距,我國部分地區以5646元為基線,超過基線的每月增加30元,不足基線的每月增加65元,是明顯的一種低者高調,高者低調,
所以總結國家養老金調整辦法,近幾年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定額調整為同一地區各類退休人員的調整標准基本一致,掛鉤調整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適當傾斜為給高齡與艱苦偏遠地區退休人員群體適當照顧,
9. 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以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會超過1萬元嗎
有關於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之後,能否每個月領取的一萬以上的養老金,我們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對於機關公務員的養老政策,我們國家已經有相關文件確定了是從2014年10月開始,公務員也要跟正常的居民、企業、靈活就業人員一樣,是需要繳納費用的,不再是以前那種不用承擔養老費用的支出,這也就是養老並軌的意義所在之一。所以,我們就要知道並軌之後的機關養老也是越來越趨同與企業養老這一塊,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是探討正處級公務員退休之後有沒有一萬以上的養老金。
10. 四川省關於中人退休養老金計發方案已經出台了嗎
五險一金當中包括了養老保險,而這其實也是大多數勞動者重點關心的一個保險。專要注意的是在養屬老保險當中也分為了多種類型,分別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保險。而其中我們說的五險一金當中的養老保險,其實主要就是指第一個基本養老保險,也被稱之為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該養老保險的費用是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承擔,但如果是個體戶或者自由業者,自己需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話,那此時的費用就是由自己來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