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有關於孔子孝敬的名言

有關於孔子孝敬的名言

發布時間:2020-12-26 03:49:54

❶ 關於孝順的孔子名言有哪些

關於孝順的孔子名言有:

  1.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5.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❷ 孔子的名言關於孝順的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❸ 孔子的有一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及時盡孝.是哪一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

春秋孔子《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譯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3)有關於孔子孝敬的名言擴展閱讀:

關於孝順的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國莫泊桑《愛》

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希臘伊索克拉底《孝》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現代老舍《老舍選集》

4、不同的人對「孝順」二字的理解,雖然會有些許不同,但對於「孝順」行為的實施,卻是大體相同的。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現代林語堂《林語堂語錄》

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國拉法格《聽風的歌》

❹ 孔子說的關於母親的名言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❺ 求所有的孔子關於孝順的名言!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松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

❻ 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

儒家文化對於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而孔子作為儒家文化最早的發起人,兩千多年來一直地位尊崇,一直到現在,我們平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依然還受到他的深刻影響。

其中,孝順父母長輩是儒家文化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內容,甚至可以說是孔子思想的根基,他說了很多關於孝敬父母的話。

下面找出4條最具有代表意義,也是被經常拿來說事的話,我們可以對照老夫子的話來反思一下自個的情況。

百善孝為先

1
孟武伯問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感悟:這段話大體的意思是說,有個叫孟武伯的人問孔子什麼是孝順,孔子說,父母每天都在為你的身體擔憂。孔子的言下之意是說,我們出門在外,能不能賺到錢都是次要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操心我們的身體就是最基本的孝順。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算什麼孝順?不過每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不由得淚流滿面,想起自己幾年前的一段往事。

當時我因為做外貿的原因,經常要熬夜加班,根本不注意身體,很快就病倒了,30多歲的大男人米水不進,站不起來,距離猝死就差了一口氣,就連遺書已經寫好了。

到了那個地步,我才知道這輩子最心疼自己的不是愛人,不是孩子,而是老媽,正是在她的安撫和照顧之下,自己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安心養病,用了整整5年才喘過氣來,恢復了原來的六七成的體力。

照顧好自己就是一種孝順,只有當我們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含義,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個別思想有問題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對於子女的愛是毫無保留的。年輕人如果卧病在床,或者發生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父母的心不知道有多痛!

無論老人還是子女,都要照顧好自己

2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遠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感悟:這句話從字面理解起來非常容易,是說家中有年老多病的老人時,是不能出遠門的,如果有調整不開的事情,也要早去早回,心中有數。

要指出的一點是,過去的社會沒有現在的汽車,高鐵,飛機等快速交通工具,大部分普通人出門都得靠步行。像去京城趕考這樣的事情,偏遠地方的人都得提前一年出門,要是這當口家中不幸發生問題,也沒個電話之類的可以聯系,等收到信再回家,都是猴年馬月了。

現在的社會真方便,想爸爸媽媽了,可以打個視頻電話,家中有問題了,買張飛機票干天黑就到家了,沒有了古人那種糾結。

但是,孔子這句話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我想他這句話的核心內容不是在於

❼ 孔子的名言關於孝順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❽ 有關孝親的經典名句

1,子曰:來「今之孝者,是謂能自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第二》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和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第四》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白話文釋義: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4,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春秋《孔子家語·弟子行》

白話文釋義: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❾ 孔子和老子的關於德孝的名言

孔子說孝和德的來很多,自你翻翻論語很多都是
老子基本沒說過關於德和孝的事情,我印象中有有關於的只有這一句: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認為六親和睦根本就無所謂孝,只有家人的親疏關系產生分別,才要強調孝。

❿ 孔子的名言 要關於孝的

論語孝的名言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專發,回也不愚。」

子曰:「屬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閱讀全文

與有關於孔子孝敬的名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腳腫黑 瀏覽:480
四川退休工人2016年漲工資方案 瀏覽:881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 瀏覽:802
北京養老每月領多少錢 瀏覽:482
長壽至萬州動車時刻表 瀏覽:79
民營企業女性退休年齡 瀏覽:965
酒泉市駕駛證體檢在哪裡辦理 瀏覽:124
老人夜起大便三四次是怎麼回事 瀏覽:792
太原市當兵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87
父母去世家裡的房屋和土地怎麼辦 瀏覽:668
早安問候老人家 瀏覽:972
退休沒有單位怎麼辦理退休年齡 瀏覽:419
重慶到長壽的路有多少公里 瀏覽:505
藕怎麼做養生 瀏覽:74
上海退休工資調整方案 瀏覽:709
孝敬長輩刷碗 瀏覽:381
讀孝敬父母有感600字 瀏覽:347
幼兒園孝敬父母長輩禮儀教案 瀏覽:619
昌平沙河敬老院 瀏覽:116
73歲老人脊椎骨薄怎麼辦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