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印象最的事

重陽節印象最的事

發布時間:2020-12-26 00:32:09

A. 奶奶去世了從小就跟奶奶不熟印象中一直是和外婆在一起加上奶奶經常污衊媽媽重陽節下葬我要怎麼表示掩飾呢

你就大聲哭著叫奶奶,乾嚎也可以

B. 仡佬族主要風俗

1、飲食:

在飲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區)、稻米(平壩地區)為主,其次是各種豆類、麥子、蕎子及薯類,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為珍貴食品,年節打粑「祭祖」,喜慶待客,端陽送親家,重陽獻新送親友,這一習俗一直保存至今。

2、服飾:

仡佬族的服裝文化因時損益,獨具特色。清代及其以前,服裝多為家織麻布染青藍二色製成。民國以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審美觀隨社會發展而逐漸改變,無論男女老少,服飾逐漸與當地的漢族一致。

現在,人們的日常服飾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各種式樣紛繁。質地從單純的棉布、滌卡發展為毛料、麻紗、滌絲等,農村的仡佬族群眾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種節日慶典中才會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飾。

3、婚姻:

新中國成立前,仡佬族各支系之間互不通婚,實行支系內婚制,但同宗不得開親,習慣姑表或姨表聯姻。青年男女一般在十四五歲時定婚,甚至有「背帶親」、「指腹婚」者。

仡佬族婚禮儀程中,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地區保持有「男不親迎」和新娘步行,以及婚禮期間新婚夫婦不同房等傳統習俗。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仡佬族與漢族、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各民族長期錯雜而居,締結族際婚姻、經由自由戀愛而到政府相關機構登記結婚的年輕人日益增多。

(2)重陽節印象最的事擴展閱讀

仡佬族的文學藝術:

1、仡佬族的民間文學有傳說故事、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故事多是講述天地誕生,仡佬族源流以及英雄人物和勞動人民的聰明、善良和勤勞勇敢的,比如《製造天地》、《阿仰兄妹造人煙》、《竹王》、《勇敢的姑娘》、《聾兄瞎弟偷羊》等。

2、銅鼓、牛角、笛子、葫蘆笙是仡佬族歷史上常用樂器,泡木筒是仡佬族的獨特樂器,用長兩尺余的泡木捅去芯,做成筒,鑿兩孔,上端插竹嗩筒,吹奏時發出「嗚哇嗚哇」的聲音,仡佬族因此稱呼它為「嗚哇」。

3、仡佬族的舞蹈有「頂翁羅」、「打親敬酒舞」、「酒舞」、 「淘盆打褂子舞」、「踩堂舞」、「祭山神舞」、「祭田娘舞」等。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印象最的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自己交養老保險 瀏覽:532
東營區公辦養老機構有哪些 瀏覽:372
90年到2016年是多少歲 瀏覽:875
養老保險基數每年怎麼調整 瀏覽:628
小孩體檢沒抗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985
襄陽退休人員社保年審查詢 瀏覽:639
冬至敬老院包餃子 瀏覽:941
古代有哪些名人孝順自己的父母 瀏覽:15
老年痴呆被車撞了誰的責任 瀏覽:854
不孝敬父母你就是個錘子 瀏覽:29
老年人嘴裡一直口乾是什麼病 瀏覽:67
外地人在上海退休金多少年 瀏覽:15
雙方父母給孩子定親多少彩禮 瀏覽:850
退休人員異地社保就醫報銷比例 瀏覽:361
到年齡如何在社保中心辦理退休 瀏覽:825
全息能量養生桶的艾灸餅怎麼放 瀏覽:150
年老的父母吵架子女如何勸 瀏覽:8
長樂居老年公寓地址 瀏覽:911
如何讓你父母給你換手機 瀏覽:55
錫安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