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順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孝順歌》這支曲以糟糠自比,寫五娘的遭遇和悲苦,已經非常真切動人,接著更有一回段神來之答筆:「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誰人簸揚你作兩處飛?一賤與一貴,好似奴家共夫婿,終無見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沒處尋;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救得人飢餒;好似兒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前腔》)。
② 琵琶記糟糠自厭孝順歌前兩支
《琵琶記·糟糠自厭》
《琵琶記》是元代劇作家高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悲劇。在這部戲文申,作者通過對趙五娘與蔡伯喈的愛情故事的描寫,深刻揭露和控訴了封建社會的腐 朽與黑暗,憤怒鞭撻了爭斗傾軋的封建官場和自欺欺人的封建科舉制度,熱情歌頌了生活在餓殍遍野的元末社會下被壓迫婦女勇於獻身,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和高貴 品格。
從這出戲中,我們不難看到元末社會種種面影。窮奢極侈的官吏生活,貧困潦倒的貧民境遇,科舉制的昏庸、沒落,被壓迫婦女的善良、賢惠和自我犧牲等等。這些在 作者的筆下得到了深廣的藝術再現。《琵琶記》所表現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政治意義,都遠遠超過了原來的民間傳說和戲文《趙貞女蔡二郎》,也為當時所有南戲所不 及。
《琵琶記》的最大成就,在於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明代王世貞在《曲藻》中說:「則成(誠)所 以冠絕諸劇者,不唯其啄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體貼人情,委屈必盡;描寫物態,彷彿如生;回答之際,不見扭造;所以佳耳。」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都寫得逼 真自然。尤其是趙五娘這一典型形象,更是為廣大觀眾和讀者所喜愛。這一形象之所以真切感人,不僅在於她屢遭災禍、身世凄慘,更主要的是在她的身上凝聚著中 國封建社會千百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確實,趙五娘所受的痛苦可謂多矣,——連年災荒,家境貧窮,丈夫出走,姑舅埋怨,……然而,在我們為女主人公悲 慘命運一灑同情之淚的同時,更使我們產生強列震撼和激動不已的則是這一形象性格的閃光點。趙五娘勇子承擔苦難,自我犧牲的精神和堅貞不渝的品格以及不受功 名利祿引誘的純朴的生活理想,無不閃耀著晶瑩的光芒,打動著人們的心靈。
③ 爹媽老了咱得孝敬,孩子子哭了,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啊 - 百度
歌曲名:一個情字活一生
歌手:趙本山
東南風(冷嗎)
西北風(硬嗎)
太陽累了 月亮升(回那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啊答(廢話)
天天忙的是衣食住行(不忙你吃啥呀)
爹媽老了 咱得孝敬(應該的你)
孩子哭了更心疼(那可不)
家家都有那難唱的曲(哎)
苦辣酸甜都在這個曲中(嗯)
情字是一壺辣燒酒(整喝)
存的 那個時間越長哎 香味越濃(幹了)
天有情哎(嗯) 地有情(哎)
一個情字活一生(那對呀)
窮不紮根 富不傳幫帶呀(那可不)
萬古不變 它還是這份情(可說是的呀)
一個情字活一生(愛咋咋地)
④ 《孝順歌》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這支曲語言十分樸素,但抒發感情是那麼酣暢淋漓。把一個承擔著力不勝任重擔的可憐善良的新媳婦的悲苦、狼狽巧妙地表現了出來。因為這段文辭美妙,民間就有了傳說:說高明寫到「糠和米本是相依倚」時,點在他桌上的兩枝蠟燭,燭焰忽然交而為一了!這雖然是無稽之談,但可以看出人們對這兩支曲子非常贊賞。類似的精彩之筆還有不少。
⑤ 《紅樓夢》里的《好了歌》:痴心父母世多見,孝順兒女誰見了。是現狀嗎
《好了歌》的詞寫得非常精闢,《紅樓夢》的最終結局也印證了詞的精神內涵。“痴心父母世多見,孝順兒女誰見了”是其中的兩句,在書中由兩位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說出,一位是癩頭和尚,另一位是跛腳道士。為何由這兩人說出來呢?因為他們容貌醜陋,身有殘疾,與世間權貴階層格格不入,在對比之下,反而襯托出他們不同於世間人的超凡智慧。
那我們就不該孝親了嗎?
推崇孝道是美德,正是有不孝的現象,才要更加努力宣揚孝,我們可以將《好了歌》當成對社會現象的一種診斷,診出了病,下一步就該好好治病,而不能讓病情自由發展,所以我說《好了歌》也有積極的一面,關鍵是人怎麼來看待。
⑥ 楊坤唱的關於孝順的歌,是和一個女的唱的
天下父母心歌詞:
作詞:任衛新
作曲:楊坤
演唱:楊坤譚晶
吃了多內少苦受了多少累容
你們為撫養兒女遭了多少罪
頭發白了不會再變黑皺紋添了不會再消退
起過多少早貪過多少黑
你們為培養兒女多少心力被操碎
眼睛花了走路已駝背
牙齒掉了說話常瑣碎
常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們有了兒女才能真正的體會
最感動就是天下父母心
兒女長大要去飛老人怕給添累贅
換一杯茶水,
鋪一下床被
問一問飯菜
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這個年歲
健康長壽多少錢也買不回
常言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們有了兒女才能真正的體會
最感動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的健康長壽多少錢也買不回
天下父母心歌詞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以及子女對父母的感謝。隨著一些孝道歌曲的推出,也向我們展示了,人們對於中華孝道的重視。孝敬父母永遠都是社會的主旋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古麗斯卡全銅燈定製
⑦ 琵琶記第二十齣孝順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紀念故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後人,後人為大。
《孝順歌》
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
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
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子本是骨肉情,
爹娘不敬敬何人?
養育之恩不圖報,
望子成龍白費心!
⑧ 誰能推薦幾首孝順的歌曲
跪羊圖跪羊圖是首佛教歌曲,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曲調清新,童音澄澈,女聲清脆,加之男聲和唱,令人內心寧靜,同時又有至誠至真的感動緩緩流動。唱: 古聖先賢孝為宗 萬善之門孝為基 禮敬尊親如活佛 成就生命大意義 父母恩德重如山 知恩報恩不忘本 做人飲水要思源 才不愧對父母恩 念: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順子弟必明賢 唱: 小羊跪哺 閉目吮母液 感念母恩 受乳恭身體 膝落地 姿態如敬禮 小羊兒 天性有道理 念: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親親責莫回言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唱: 人間孝道及時莫遲疑 一朝羽豐反哺莫遺棄 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 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 多少浮雲遊子夢 奔波前程遠鄉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風霜的累積 雙親容顏已漸老 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念: 福祿皆由孝字得, 孝順父母如敬天。 處世為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和天。 積德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唱: 多少浮雲遊子夢 奔波前程遠鄉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風霜的累積 雙親容顏已漸老 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為人子女 飲水要思源 圓滿生命 盡孝無愧意 兒女心 無論在何地 給雙親一聲感恩您 給雙親一聲感恩您 歌譜:
⑨ 《孝順歌》講述了什麼
(《孝順歌》)這支曲以糟糠自比,寫五娘的遭遇和悲苦,已經非常真切動人回,接著更有一段神答來之筆:「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誰人簸揚你作兩處飛?一賤與一貴,好似奴家共夫婿,終無見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沒處尋;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救得人飢餒;好似兒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
⑩ 1.收集子女孝敬父母的歷史典故 2.收集歌頌父母對子女之愛的詩人和歌曲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二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三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閻維文 《母親》 、騰格爾 《父親》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現代的詩歌:
想起您
就想起田野盡頭
那一片苦菜花
用晶瑩的露水
傾吐著鄉間的溫馨
在渺渺的星空下
你懷抱一彎新月
把希望編織成
童話般的呢喃
細細品味小小的繽紛
歲月在您的額上耕耘
您在大地上耕耘
您以無私的胸襟
在平凡里守護一方清新
老去的是容顏
老不去的是美麗的心情
《聽雨》
把所有詩稿連接起來
還是遮不住
那一場春雨
我被你囚禁在小屋
孤獨和往事一起哭泣
聽著窗外
是誰和我一樣
為著一個人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