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孝順父母經典詩句16首(感恩和敬重長輩的詩句)
中國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之說,分享一些關於孝順父母的經典詩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孝順文化
1、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豫章行
作者: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3、慈烏夜啼
作者: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4、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作者: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5、誰氏子
作者: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6、燕詩示劉叟
作者: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7、送母回鄉
作者: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8、母別子
作者: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9、墨萱圖·其一
作者: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10、別老母
作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11、憶母
作者:倪瑞
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12、步虛
作者: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歲末到家
作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14、思母
作者: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15、西上辭母墳
作者: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16、十五
作者: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㈡ 贊美孝順的詩句有哪些
1. 作為父母,盡善盡美;作為子女,孝順至上。——《格言聯璧》清·金纓
說明:此句強調了父母之愛的至高無上和子女孝順的重要性。
2. 繼承父母所願,親近他們所思。——《格言聯璧》清·金纓
闡釋:這句話表達了繼續父母未竟之志和親近他們心中所念的重要性。
3. 最大的孝順是使父母受到尊敬,其次是避免使他們受辱,最基本的是養活他們。——《禮記》西漢·戴聖
解讀:這里提出了孝順的三層境界,從精神層面的尊敬到行為層面的保護,再到物質層面的供養。
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唐·孟郊
釋義:這首詩描繪了慈母為遊子細心縫制衣裳的情景,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激和對孝順的頌揚。
5. 行善與孝行,可以成就一生。——《慈竹》宋·黃庭堅
闡釋:這句話意味著通過行善和孝順可以塑造一個輝煌的人生。
6. 孝順之行,使人的名聲永存。——《勸孝》宋·趙與泌
說明:這句話強調了孝順行為對個人聲譽的長遠影響。
7. 孝順的子孫,成就非凡,美名遠揚。——《頌古四十四首》宋·釋法泰
解讀:這句話表達了孝順子孫能夠成就大業,並且美名傳揚千古。